《雞峰普濟方》~ 卷第四 (7)
卷第四 (7)
1. 栝蔞煎
治虛勞躁渴,四體虛乏,羸瘦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黃芪一兩(炒)
人蔘五錢
白朮四錢
茯苓四錢
當歸四錢
生地四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二錢
專治虛勞躁渴,四體虛乏,羸瘦。
方劑組成
黃芪一兩(炒)
人參五錢
白術四錢
茯苓四錢
當歸四錢
生地四錢
麥冬三錢
五味子二錢
主治
專門治療身體虛弱、心煩口渴、四肢無力、消瘦等虛勞症狀。
栝蔞(二兩) 茯神 石斛 人參 肉蓯蓉(各一兩) 甘草 黃連 當歸 五味子 丹參(各半兩) 知母 胡麻(各一兩) 地骨皮 葳蕤(各二兩) 蜜五合 生地黃汁(一升) 牛髓(一合) 竹葉(五十片) 生麥門冬汁(五合) 生薑汁(一合)
白話文:
栝蔞二兩,茯神、石斛、人參、肉蓯蓉各一兩,甘草、黃連、當歸、五味子、丹參各半兩,知母、胡麻各一兩,地骨皮、葳蕤各二兩,蜜五合,生地黃汁一升,牛髓一合,竹葉五十片,生麥門冬汁五合,生薑汁一合。
上件藥以水三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葉四味,去滓取汁一升,和地黃汁、麥門冬、牛髓、蜜、薑汁等入前藥末,攪令勻,又煎成膏,入於銅器中,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匙。
白話文:
以上藥方,以三升水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葉四種藥材,去掉渣滓取一升汁,加入地黃汁、麥門冬、牛髓、蜂蜜、薑汁等,與前面藥物的藥末一起攪拌均勻,再煎煮成膏狀,放入銅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半匙藥膏,和稀粥一起服用即可。
2. 人參散
治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腹脅氣痛
白話文:
這段話指的是治療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虛勞,症狀包括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側疼痛等。
人參(一兩) 當歸 草豆蔻 桂心 白朮(各三分) 陳橘皮(一兩) 厚朴 大麥櫱(各二兩) 吳茱萸 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50公克) 當歸 草豆蔻 桂心 白朮(各15公克) 陳橘皮(50公克) 厚朴 大麥櫱(各100公克) 吳茱萸 甘草(各25公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白話文:
普通的膏方,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半錢生薑和三顆紅棗,煮到剩下六分,過濾去掉渣滓,在飯前溫熱服用。
3. 草豆蔻散
治虛勞脾胃虛冷食不消化
白話文:
身體虛弱,脾胃虛寒,食物消化不良,導致氣短。
草豆蔻、人參、白朮、陳橘皮、厚朴(各一兩)、桂心、半夏(各半兩)、甘草(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白話文:
-
草豆蔻:一兩
-
人參:一兩
-
白朮:一兩
-
陳橘皮:一兩
-
厚朴:一兩
-
桂心:半兩
-
半夏:半兩 *甘草:一分
藥分三次服用,每次三錢,加一中碗水,生薑半錢、紅棗三顆,煎煮至六分,濾渣之後,在飯前趁溫熱服用。
4. 石斛丸
治久虛冷腰腳疼痛
柏子仁(一兩半) 石斛 漢椒 硫黃 楮實(各二兩) 杜仲 續斷 鹿茸 巴戟 附子(各一兩) 補骨脂(二兩) 桂心(三分)
白話文:
柏子仁(75公克) 石斛 漢椒 硫黃 楮實(各100公克) 杜仲 續斷 鹿茸 巴戟 附子(各50公克) 補骨脂(100公克) 桂心(15公克)
上為細末,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暖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
先將藥材打成細小的粉末,並研磨至均勻。
-
將蜂蜜和藥粉混合,均勻攪拌。
-
再用杵臼搗 300 到 500 下。
-
將藥粉搓成小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和梧桐子差不多。
-
每服用一次,在吃飯前用溫酒送下 30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