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2)
卷第二十 (2)
1. 小兒
上合研勻湯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食後米飲下。
天竺黃散
治積熱(重校定此方分兩極多,可甘草二兩、梔子一分、栝蔞一兩、鬱金一錢、雄黃五字)。
甘草(二拾斤)、大梔子(二斤半)、栝蔞子(十斤)、鬱金(二十兩)、雄黃(五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和滓溫服。
龍骨散
治一切口瘡走馬疳。
砒霜(一字火煨令熟)、粉霜(半錢)、龍骨(一錢)、定粉(一錢半)、龍腦(半字)、蟾酥(一字)。 上先研粉砒霜極細,次入龍骨再研,又入定粉,每用少許敷之。
地黃丸
治小兒胃氣不和食少黃瘦。
乾地黃(八錢)、山茱萸、乾山藥(各四分)、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一二丸至三丸,溫水空心化下。
人參半夏丸
治肺胃受冷咳嗽氣急,胸膈痞悶,喉中呀呷,嘔吐涎沫,乳食不下。
人參、細辛(各二兩)、丁香、半夏、厚朴(四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十丸,生薑湯下食後,量兒大小加減。
辰砂半夏丸
治小兒肺壅痰實,咳嗽喘急,胸膈痞滿,心忪煩悶,痰涎不利,呀呷有聲。
半夏、杏仁、葶藶(淘洗別杵成膏,各半兩)、硃砂、五靈脂(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以生薑汁煮麵糊和丸如小麻子大,每服五丸,淡生薑湯下食後。
溫白丸
治小兒脾胃氣虛困泄瀉,瘦弱冷疳洞利,及因吐瀉或久病後成慢驚,身冷瘛瘲。
天麻(生二分)、白殭蠶、白附子、乾蠍、天南星(各一分)。 上為細末,湯浸寒食麵和丸如綠豆大,丸子於寒食麵內養七日,取出未及養七日合成便服亦得,每服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煎生薑米湯下,漸加丸數服。
地龍膏
治小兒胎風並大人疥癬。
地龍、黃連(各三分)、巴豆(二十個)、黃臘(一兩)、小油(二兩)。 上件三味小油內煎,藥焦黑色為度,濾去藥,用槐柳枝攪熬成膏,入黃臘再攪勻,塗貼如常法。
罷搐散
治風搐。
蜈蚣(一個全用)、蠍(七個頭尾全者)、硃砂、麝香、雄黃(各半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油酒調下。
香連煎
治瀉痢頻並。
白石脂、龍骨、黃連、乾薑、白礬(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粥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十五丸,食後米飲下。
化蟲丸
治諸蟲。
鶴蝨、胡粉、苦楝子、白礬(一兩二錢半)。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麻子大,一歲三丸,溫漿水入生油三五點攪勻下之。
梧桐律散
專治小兒走馬疳。
梧桐律、定粉、砒霜(火煅熟)、粉霜、麝香(各一分)。 上研為末,每用先以鹽漿水洗淨,後以藥一字摻瘡上,自生肌肉。兩臉上或口中,先生小瘡子漸漸臭氣,或連年者並治之。
褊銀丸
治風涎膈實,上熱及乳食不消,腹脹喘粗。
巴豆、水銀(各半兩)、好墨(八錢)、墨鉛(二錢半,同水銀結砂子)、麝香(半錢)。 上將巴豆末並墨再研和入砂子麝香,陳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捏褊一歲一丸,二三歲二三丸,五歲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湯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虛實增減並食後服。
白話文:
小兒
將上藥研磨均勻,用藥湯浸泡蒸餅,製成如麻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天竺黃散
治療積熱(此方劑量較重,可參考:甘草二兩、梔子一分、栝蔞一兩、鬱金一錢、雄黃五分)。
用甘草二十斤、大梔子二斤半、栝蔞子十斤、鬱金二十兩、雄黃五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煎煮至六分,飯後趁溫和渣服用。
龍骨散
治療各種口瘡、走馬疳。
將砒霜(一分)火煨至熟,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龍骨(一錢)研磨,然後加入定粉(一錢半)研磨。每次取少量敷於患處。
地黃丸
治療小兒胃氣不和、食慾不振、消瘦發黃。
用乾地黃八錢、山茱萸四分、乾山藥四分、澤瀉三分、牡丹皮三分、白茯苓三分,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三歲以下每次服用一至三丸,溫水空腹服用。
人參半夏丸
治療肺胃受寒引起的咳嗽氣急、胸膈痞悶、喉嚨有痰鳴聲、嘔吐涎沫、乳食不下。
用人參二兩、細辛二兩、丁香四兩、半夏四兩、厚朴四兩,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煮熟的麵糊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三歲兒童每次服用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辰砂半夏丸
治療小兒肺部痰壅、咳嗽喘促、胸膈痞滿、心煩悶、痰涎不利、喉嚨有痰鳴聲。
將半夏、杏仁、葶藶(淘洗後搗成膏,各半兩)、硃砂、五靈脂(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煮熟的麵糊和成如小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飯後用淡生薑湯送服。
溫白丸
治療小兒脾胃氣虛引起的泄瀉、消瘦、畏寒、慢性疳積、以及因嘔吐泄瀉或久病引起的慢驚風、身體冰冷、抽搐。
用天麻(生)二分、白殭蠶一分、白附子一分、乾蠍一分、天南星一分,研磨成細粉,用湯浸泡寒食麵和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將丸藥放在寒食麵中保存七天,取出服用,未保存七天也可服用。每次服用七至二十三丸,空腹用煎好的生薑米湯送服,逐漸增加服藥量。
地龍膏
治療小兒胎風及成人疥癬。
用地龍三分、黃連三分、巴豆二十個、黃蠟一兩、麻油二兩。將前三味藥用麻油煎煮,至藥焦成黑色為止,過濾取油,用槐柳枝攪拌熬製成膏,加入黃蠟攪拌均勻,按常法塗敷。
罷搐散
治療風搐(抽搐)。
用蜈蚣一個(全用)、蠍子七個(頭尾都要)、硃砂半錢、麝香半錢、雄黃半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分,用油酒調服。
香連煎
治療瀉痢頻繁。
用白石脂、龍骨、黃連、乾薑、白礬等量,研磨成細粉,用粟米粥和成如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至十五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化蟲丸
治療蟲積。
用鶴蝨、胡粉、苦楝子、白礬一兩二錢半,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三丸,用溫漿水加三五滴生油攪勻送服。
梧桐律散
專門治療小兒走馬疳。
用梧桐律、定粉、砒霜(火煅熟)、粉霜、麝香各一分,研磨成細粉。使用時,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再取藥粉一分敷於患處,可使患處自行長出肌肉。即使是長在臉上或嘴裡的小瘡,伴有臭味或多年不愈的,也可用此方治療。
褊銀丸
治療風涎膈實、上火、乳食不消化、腹脹喘粗。
用巴豆半兩、水銀半兩、好墨八錢、墨鉛二錢半(與水銀一起研磨成砂狀)、麝香半錢。將巴豆研磨成粉末,再與墨一起研磨,加入砂狀物和麝香,用陳米粥和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一歲兒童每次服用一丸,二三歲服用二三丸,五歲以上服用五六丸,用煎好的薄荷湯送服,不可化開服用,根據虛實情況調整用量,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