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1)

1. 卷第二十

2. 小兒

無憂散

治小兒誤吞錢瓦石竹木鉤鐶等,吐不出,咽不下;又治上膈壅實,咽喉閉塞,口舌瘡纏,喉風氣急難通,湯水不下。

方用:玄參、荊芥穗; 茯苓、黃連、縮砂仁; 貫眾、甘草、山豆根; 滑石、硼砂、寒水石。

上九味各半兩,硼砂三錢;寒水石燒赤,用河水蘸,併為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不以時。

桃紅散

治小兒驚熱墜涎,傷風喘嗽,潮熱;若斑瘡未出,可服之。

天南星(三兩,用白礬半兩、甘草、生薑各一兩。片切,河水六升同煮,水盡,去姜、甘草不用。將天南星片切焙令乾用。) 甘草、紫河車(各半兩);白附子、白殭蠶(各一分);蟬殼(三錢)。

上,旋入腦麝少許。一歲兒一字,荊芥薄荷湯調下,食後臨臥時。

神砂丸

治小兒伏驚積在內,壅並痰涎及奶癖;取虛中積轉驚者。

辰砂、膩粉(各一兩);定粉(半兩);粉霜(一錢半);白丁香(半字);麝香。

(重校定:此方內麝香無分兩;此方王氏《博濟方》亦有之,納麝香用少許;辰砂、膩粉各用一錢,餘如方內分兩使用。)

上件六味,同研為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捏作餅子,熳火內微炮,令紫色。同粟米飲化下一丸,微痢為度,食後。

六神丸

治小兒疳瘦羸弱,臟腑虛怯,滑泄不止,飲食減少,引飲無度。

丁香、木香、肉豆蔻(各半兩,以面少許裹此三味,以慢火燒,面熟為度,取出候冷同研);蘆薈(一兩);使君子(去殼秤)、訶子肉(各半兩)。

上六味,同為細末,以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飲下,食前。

大驚丸

治驚風諸癇,壯熱昏憒,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或發搐搦、目睛直視,並皆治之。

雄黃(一分半);青礞石、鐵粉(一錢半);硃砂、蛇黃(各三分);蝦蟆灰(一錢半)。

(重校定:此方內青礞石無分兩;此方《太醫局方》亦載之,納青礞石用二錢半。)

上研勻,以水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煎薄荷水磨剪刀股化下,食後臨臥,日二三服。此藥治驚化涎,不用銀粉。小兒臟腑口齒腸胃柔弱,凡用銀粉藥須慎之,則無他苦。

當歸丸

凡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嗜乳,是也。宜此方。

當歸、白芍藥、人參(各一分);甘草、桔梗、陳皮(各一錢)。

上為細末,水煎半錢,時時少與服。又有熱病亦啼叫不止,夜發,麵赤唇焦,小便黃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丹砂丸

治㿗氣。

海帶、海藻、辰砂、茴香、木香、萊菔(各等分,乾者)。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麝香散

治疳漏齒髮腫疼痛、臭氣,及走馬疳侵蝕。

麝香、蘆薈、沒石子、胡黃連、地榆、龍齒。

上件等分,和勻。用一字,先淨漱口了,貼之。

小兒胃風丸

治下血,不入乳食。

人參、茯苓、白朮、天麻、防風(各二分);乾蠍(一個)。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二十丸,食後米飲下。

蘆薈丸

治疳熱。

青黛、蘆薈、麝香、硃砂(各一錢);乾蝦蟆、大皂角(以上二味等分,同燒灰存性為末,每一兩末入下項藥)。

白話文:

[小兒]

無憂散: 治療小兒誤吞錢幣、瓦片、石頭、竹木、鉤環等異物,無法吐出也無法吞下;也治療上膈阻塞、咽喉閉塞、口舌生瘡、喉嚨發炎、呼吸急促、難以喝水的情況。

桃紅散: 治療小兒驚嚇發熱、流口水、傷風咳嗽、發熱、出疹等症狀,以及疹子尚未長出來的情況。

神砂丸: 治療小兒驚嚇、積食、痰涎壅盛、奶積等,以及虛證引起的積食和驚嚇。

六神丸: 治療小兒疳積瘦弱、臟腑虛弱、腹瀉不止、食慾不振、飲水過量的情況。

大驚丸: 治療驚風、各種癇症、壯熱、昏迷、神志不清、痰涎壅塞、抽搐、眼球直視等症狀。

當歸丸: 治療小兒夜啼,因臟腑寒冷導致腹痛、面色青白、手腳冰冷、不愛吃奶的情況。也適用於熱病導致夜啼不止,伴隨面色發紅、口唇乾燥、小便黃赤的情況。

丹砂丸: 治療喉嚨痛。

麝香散: 治療疳積導致牙齒腫痛、有臭味,以及走馬疳侵蝕的情況。

小兒胃風丸: 治療下血、不吃奶、不進食的情況。

蘆薈丸: 治療疳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