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11)
卷第一 (11)
1. 脈形氣逆順
孫尚藥曰凡診脈先視人之長短肥瘦,形氣相得者不病,形氣不相得者病,形氣損者危,形氣反者死。形氣既反,脈又加之懸絕者,形氣俱病,見者立死。故人長脈亦長,人短脈亦短,人肥脈亦厚,人瘦脈亦急,此形氣之相得也。然人賴五行以生,而常為八邪所攻,若非次有誤中他邪得病,亦易為治療,謂形氣相得也。
形氣不相得而反者,謂人長脈短之類,若得病必難拯治。此是人之氣候,無病者不當病,病必危矣。危者近於死也。切須畏忌撙節,和氣養神,勿更恣意,不慎轉耗天真,深思深思。凡脈順四時者,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中有和氣,軟滑而長,乃是不病之人,得病亦易為治療,蓋從和氣而生也。用法萬全。
如氣反脈逆,形氣相失,名曰不可治。是形盛氣虛,形虛氣盛,故不可治也。凡人形氣俱虛,安穀者過期而死,不安穀者不過期而死。安穀謂飲食且進期,是八節之氣候也。
診脈治病,必先度人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虛則補之,實則泄之。故人形盛脈細少,氣不足者危,危者近於死也。猶有可治之理,以氣不足而形盛故也。若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必死,是形氣俱不足而脈反有餘故死也。其形氣相得者生,是人形氣肥瘦長短,氣候相得故生也。
參五不調者病,謂脈氣交亂而不調故病也。上下寸關尺三部脈如參椿者,病甚也。三部脈左右手十至不可數者死,是一呼一吸,脈來往十至以上,無生氣也,故死矣。
白話文:
脈形氣逆順
診脈時,首先要觀察病人的身材高矮、胖瘦。形體和氣血協調的人不會生病;形體和氣血不相協調的人就會生病;形體和氣血受損的人很危險;形體和氣血相逆的人就會死亡。如果形體和氣血已經相逆,脈象又呈現懸絕無力的狀態,那就表示形體和氣血都已經病變,見到這種情況的人立刻就會死亡。所以,身材高的人脈象也長,身材矮的人脈象也短;身材胖的人脈象也厚實,身材瘦的人脈象也急促,這就是形體和氣血協調的表現。然而,人體依靠五行生長,卻經常受到八邪的侵襲。如果沒有誤中邪氣而生病,那麼也容易治癒,這就是形體和氣血協調的狀態。
形體和氣血不相協調,甚至相反的情況,例如身材高卻脈象短,等等,如果生病就難以治療。這是人體氣血的正常狀態,本不應該生病的人卻生病了,病情一定很危急,危急就接近死亡了。必須謹慎戒懼,節制飲食,調和氣血,養護精神,不要再放縱恣意,以免損耗先天元氣,一定要深思熟慮。凡是脈象順應四季變化的人,例如春天脈象弦緊,夏天脈象鉤曲,秋天脈象毛細,冬天脈象石硬,並且脈象平和、柔和、滑利而有力,就是沒有生病的人,即使生病也容易治癒,因為這是由平和的氣血所滋生的。用藥方法也應周全考慮。
如果氣血逆亂,脈象逆行,形體和氣血失調,那就叫做不可治癒。這是因為形體盛而氣血虛,或者形體虛而氣血盛,所以不可治癒。凡是形體和氣血都虛弱的人,如果能進食,也會在預期時間內死亡;不能進食的人,則不會超過預期時間而死。能進食是指飲食能正常進食,這也是遵循八節氣候的規律。
診脈治病,必須先判斷病人的胖瘦,以調整氣血的虛實。氣血虛弱就要補益,氣血充盛就要瀉洩。所以,形體充盛而脈象細弱,氣血不足的人很危險,危險就接近死亡了。但是仍然有治癒的道理,因為是氣血不足而形體充盛造成的。如果形體瘦弱而脈象有力,胸中氣機充盈的人一定會死亡,這是因為形體和氣血都虛弱,而脈象卻反而充盛,所以死亡。形體和氣血協調的人就能夠生存,這是因為形體的胖瘦高矮,氣血的盛衰都協調一致,所以能夠生存。
參差不齊的五臟功能失調就會生病,這是指脈氣紊亂而不協調,所以生病。上下三部(寸、關、尺)脈象像參差不齊的樹枝一樣,病情就嚴重了。左右手的三部脈象,十次呼吸都數不清脈搏,那就會死亡,因為一次呼吸一次吐氣,脈搏跳動十次以上,就沒有生機了,所以會死亡。
2. 形氣相得相反
大凡診脈,先定四時之脈,便取太過、不及、虛實、冷熱、寒溫、至數、損益、陰陽衰盛、五行生剋、臟腑所屬,看之以為大法。然後取其人形神、長短、肥瘦、氣候、虛實、盛衰、性氣高下、布衣、血食、老幼、強弱,但順形神、四時、五氣、氣候無過者生之;反本其形氣與五行者危病。若過盛而形氣反逆,脈有懸絕者,死不治矣。
白話文:
形氣相得相反
診脈時,首先要確定四季脈象的正常狀態,然後判斷脈象的太過、不及、虛實、冷熱、寒溫、脈搏次數是否正常、以及脈象的損益、陰陽盛衰、五行生剋關係、以及與臟腑的對應關係,以此作為診斷的主要方法。接著再觀察病人的形體、精神狀態、身高體重、體格狀況、氣色、虛實盛衰、性格脾氣、穿著、飲食、年齡、強弱等,如果病人的形神、四季、五氣、氣候等方面都正常,則預後良好;如果病人的形體和氣息與五行相剋,則病情危急。如果病情過盛,而形體氣息又呈現相反的狀態,脈象又呈現懸絕的徵兆,那就必死無疑,無法治療了。
3. 五實五虛
五實者死,五虛者死。五實謂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五實也。五虛者,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不止,飲食不入,此五虛也。皆死矣。亦有生者。何?漿粥入胃,泄瀉止則虛者活身,得汗出後,大小便利則實者活。此有生者也。不可見虛實,病重不急救治,枉致其死。
有生氣者,救之必活矣。治病,先度其病人形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急瀉,緩瀉,急補,緩補,緊慢,皆度病之緊慢,用法治之,萬全矣。又經言:先去血,然後調之。去血者,人緣血脈為宗主,血既有瘀滯,氣便不能流行。必先去瘀滯惡血,然後調行衛氣。
瘀血在經脈之中,必絡脈有腫毒,獨異於常經也。便先砭針去血,然後調逆滯之氣。更無問大小,新舊之病,以此為準,治之萬全矣。若血在經絡,分肉,砭射去之。如血在臟腑,須於大小便瀉泄,破解去之。但血在上則多忘者,病人詐言多忘也。血在下則狂狂者,病人狂言多速急也。
便須急去血,調之。虛則鄭聲,實則譫語。鄭聲言,鄭重,聲散,不知高下也。實則譫語,言語有誠信,多狂言乍言,心誠之事也。以上皆病之虛實。若發狂言而有熱,去血則用大黃、地黃之類。若病證有寒,破去澀滯之血,則用當歸、水蛭之類,治療效速矣。凡人病作,未有不因六氣七情所中,內外邪攻,致生百疾。
風寒暑濕炎涼,證候各異於常脈。邪氣未入於血脈、臟腑,皆可汗可瀉,可汗可治,可吐可泄,可和可滲,可決可祛。若邪氣深攻腠理,傳入大經,又加之誤用湯丸,失其繩墨,治療無准,便成大疾。又如傳生者則病,傳克者則死。生謂傳於木火土金水,克謂傳於金木土水火。
仍別將證候、脈息,看詳診切,從深淺、急緩、標本、輕重治之。若見急病邪盛,但從害命重處先治之,亦便不問陰陽標本也。但體中有寒則筋攣骨痛,治之以溫。體中有熱則痿緩不收,癱瘓少力,治之以涼。更在仔細詳之。
白話文:
五實五虛
五種實證會導致死亡,五種虛證也會導致死亡。五種實證指的是脈象洪盛有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暢,神志不清昏迷;這五種症狀就是五實。五種虛證指的是脈象細弱無力,皮膚冰冷,氣息微弱,腹瀉不止,大小便失禁,飲食無法進食;這五種症狀就是五虛。這些情況都會導致死亡。但也有一些人可以活下來。為什麼呢?因為服用稀粥等流食,腹瀉停止後,虛證患者就能恢復;而通過發汗,大小便通暢後,實證患者也能活下來。這就是一些人能活下來的原因。不可輕忽虛實之分,病情嚴重而不積極搶救,就會導致死亡。
有生命跡象的病人,積極搶救一定能活下來。治療疾病,首先要判斷病人的肥瘦體質,以調整氣的虛實。實證則瀉其邪,虛證則補其氣。急則速瀉,緩則慢瀉;急則速補,緩則慢補,治療的快慢都要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古籍也記載:先清除瘀血,然後再調理身體。清除瘀血的原因是,人體以血脈為根本,若血液瘀滯,氣血就無法正常運行。必須先清除瘀滯的惡血,然後才能調和衛氣的運行。
瘀血停滯在經脈之中,必定會導致經脈腫脹疼痛,與正常的經脈有所不同。因此,應先用砭針放血,然後再調理逆滯之氣。不論是新病舊病,大小疾病,都應該以此為標準進行治療,就能萬無一失。如果瘀血在經絡、肌肉之中,就用砭針刺血放出;如果瘀血在臟腑之中,就必須通過大小便排出,才能將其清除。如果瘀血在上焦,患者就會表現出健忘;如果瘀血在下焦,患者就會表現出精神狂躁。
因此,必須迅速清除瘀血,然後再調理。虛證患者的聲音會低沉而無力,實證患者則會胡言亂語。低沉無力的聲音指的是聲音低弱散漫,無法清晰表達;胡言亂語指的是說話言辭浮夸,語無倫次,但有時也夾雜著真誠的話語。以上都是疾病的虛實表現。如果病人胡言亂語伴有發熱,清除瘀血就應該使用大黃、地黃等藥物;如果病證表現為畏寒,清除瘀血就應該使用當歸、水蛭等藥物,療效會很快。凡是人體生病,都是因為外邪侵襲或七情內傷,內外邪氣互相攻伐,導致百病叢生。
風寒暑濕燥火,各自表現出不同的脈象。邪氣尚未侵入血脈、臟腑,都可以採用發汗、瀉下等方法治療,可以發汗、可以瀉下、可以和解、可以滲透、可以攻破、可以驅除。如果邪氣深入肌膚,侵入經脈,又誤用湯藥,失去治療的準則,治療方法不得當,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又如,邪氣傳至相生之臟腑則為病,傳至相剋之臟腑則為死。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相生之順序,相剋是指金木土水火相剋之順序。
還需仔細觀察病人的症狀、脈象,根據病情的深淺、急緩、標本、輕重來進行治療。遇到急症邪氣盛的情況,應先治療危及生命的症狀,不必拘泥於陰陽、標本的區分。如果身體寒冷,就會出現筋攣骨痛,就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如果身體發熱,就會出現肌肉痿軟無力,癱瘓乏力,就應該用清涼的方法治療。總之,要仔細分析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