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

1. 瀉痢(嘔吐附)瘧

鍾乳丸

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雷鳴㽲刺疼痛

白話文:

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雷鳴攖刺疼痛。

鍾乳粉 赤石脂 石斛 肉豆蔻 乾薑 附子 當歸 人參 白茯苓 龍骨 川椒(各一兩) 桂 訶子皮(各二兩) 神麯末(半兩)

白話文:

鍾乳粉、赤石脂、石斛、肉豆蔻、乾薑、附子、當歸、人參、白茯苓、龍骨、川椒(各一兩)

桂枝、訶子皮(各二兩)

神曲粉末(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曲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藿香飲子

治膿血痢

白話文:

藿香飲子

治療化膿性痢疾。

做法:將細末的酒麴末和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藿香 白芍藥 米囊皮 黃耆 甘草 當歸 白茯苓 澤蘭 白頭翁 附子 乾薑 川芎 蒿豉餅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艾七葉同煎至七分放溫去滓服

厚朴蓽茇丸

治久痢不止食不消化

白話文:

藿香、白芍藥、米囊皮、黃耆、甘草、當歸、白茯苓、澤蘭、白頭翁、附子、乾薑、川芎、蒿豉餅,以上各藥材上等細末,每服一錢,加水一盞,放入生薑、艾草枝葉各七片一起煎煮,至七分水量時,放溫後去渣,即可服用。

厚朴蓽茇丸

用於治療久痢不止,飲食不消化。

蓽茇 陳橘皮 胡椒 白石脂 龍骨(各一兩) 乾薑 訶子皮 縮砂仁 白朮(各三分) 當歸 桂(各半兩) 厚朴(一兩半)

白話文:

蓽茇、陳橘皮、胡椒、白石脂、龍骨(各一兩):這些中藥材具有溫熱身體、行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乾薑、訶子皮、縮砂仁、白朮(各三分):這些中藥材具有溫中散寒、健脾止瀉、理氣化痰的功效。

當歸、桂(各半兩):這些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行氣止痛、調經止痛的功效。

厚朴(一兩半):這味中藥材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消食的功效。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勝金黃連丸

治臟寒下痢臍腹撮痛腸鳴脹滿後重裡急不思飲食久而不愈日漸羸瘦

白話文:

勝金黃連丸

治療臟腑寒氣引起的腹瀉、肚臍疼痛、腸鳴腹脹、裡急後重、不想飲食,久治不癒,導致身體虛弱瘦削。

用法:

取細末煉蜜,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不限服藥時間。

黃連(五兩) 龍骨(四兩) 草豆蔻 赤芍藥 當歸 乾薑 地榆 橡實(各二兩) 干桑葉 木香(各二兩) 赤石脂 代赭石(各四兩)

白話文:

黃連五兩、龍骨四兩、草豆蔻、赤芍藥、當歸、乾薑、地榆、橡實各二兩、干桑葉、木香各二兩、赤石脂、代赭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二十五丸空心食前煎艾醋湯下米飲亦得

香連丸

治臟氣虛止便泄下痢日夜無數怠惰力少米穀不化膿血相雜臍腹㽲痛氣虛痞滿腸鳴裡急

白話文:

香連丸

治療腸道虛弱,導致頻繁腹瀉和糞便中帶有膿血,腹部疼痛不適,脹氣、腸鳴和裡急後重。

用法:取細末醋煮麵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20-25丸,空腹時用艾醋湯送服,也可搭配米湯服用。

黃連 地榆 赤石脂(各二兩) 龍骨 阿膠 木香 艾葉 黃芩(各一兩) 肉豆蔻(一兩半)使君子(三分) 赤芍藥(一兩)

白話文:

黃連:兩錢,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炎止血的功效。

地榆:兩錢,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止血止瀉的功效。

赤石脂:兩錢,具有清熱涼血、止血化瘀、收斂止汗的功效。

龍骨:一錢,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收斂止瀉的功效。

阿膠:一錢,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安神養顏的功效。

木香:一錢,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止瀉止嘔的功效。

艾葉:一錢,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的功效。

黃芩:一錢,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炎止血的功效。

肉豆蔻:一錢五分,具有溫中散寒、止瀉止嘔、消積化滯的功效。

使君子:三分,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止血止瀉的功效。

赤芍藥:一錢,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斂陰止汗的功效。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米飲下不以時

蓽茇散

治冷痢腹痛不食四肢羸瘦

白話文:

用細麵粉用醋煮成糊狀,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搭配烏梅湯送服,服藥時間不拘。

適用於:治療因寒涼引起的腹瀉、腹痛、不思飲食、四肢消瘦等症狀。

蓽茇 訶黎勒皮 乾薑(各三分) 赤石脂 甘草 吳茱萸 當歸(各半兩) 草豆蔻 附子 陳橘皮 厚朴(各一兩)

白話文:

蓽茇、訶黎勒皮、乾薑(各三錢)赤石脂、甘草、吳茱萸、當歸(各二錢半)草豆蔻、附子、陳橘皮、厚朴(各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龍脂丸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或傷冷結聚變成膿血臍腹疼痛腸滑不止飲食不進皆可服之

白話文:

龍脂丸

治療男子和婦女的脾胃虛弱或因傷寒而導致的膿血凝結,造成臍腹疼痛、腸滑不止、飲食不進的症狀,皆可服用。

**用法:**每次服二錢(約 6 克),以米湯調勻服下。服藥時間不限。

訶子 肉豆蔻(各一兩半) 草豆蔻(半兩面裹燒去皮) 龍骨 當歸 赤石脂 縮砂仁 木香(各一兩) 白礬(半兩) 黃連(一兩) 乾薑(半兩)

白話文:

  • 訶子:15克

  • 肉豆蔻:15克

  • 草豆蔻:7.5克(用麵粉包裹後燒去外皮)

  • 龍骨:15克

  • 當歸:15克

  • 赤石脂:15克

  • 縮砂仁:15克

  • 木香:15克

  • 白礬:7.5克

  • 黃連:15克

  • 乾薑:7.5克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米飲下忌油膩雞魚豬肉等物

正元丹

白話文:

用細碎的米飯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忌食油膩的雞、魚、豬肉等食物。

正元丹

【組成】

  • 黃耆 一兩
  • 人參 一兩
  • 白朮 一兩
  • 茯苓 一兩
  • 當歸 一兩
  • 芍藥 一兩
  • 生地黃 一兩
  • 麥冬 一兩
  • 炙甘草 一兩
  • 白芍 一兩
  • 丹皮 一兩
  • 酸棗仁 一兩
  • 遠志 一兩
  • 砂仁 一兩
  • 黨參 一兩
  • 枸杞子 一兩
  • 山藥 一兩
  • 山茱萸 一兩
  • 附子 一兩

【製法】

將上述藥材共研為細末,加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益氣養血,補腎壯陽,強健筋骨,補虛益精。

【主治】

  • 腰膝痠軟
  • 筋骨無力
  • 陽痿早洩
  • 遺精滑精
  • 氣血兩虛
  • 虛勞乏力

治脾胃虛冷寒濕久滯心腹脹滿脅肋牽疼吞酸氣逆嘔吐清涎風寒入腹拘攣不得俯仰癥瘕積聚上下奔沖瀉滑腸裡急後重手足厥冷口中氣寒腹內虛鳴腹脹泄注及膈間停水脅下飲癖眩暈噁心飲食不下一方(添赤石脂訶子川椒各一兩去桂)

白話文:

治療脾胃虛寒,寒濕風氣久滯在心腹,導致腹脹滿、脅肋牽疼、吞酸氣逆、嘔吐清涎、風寒入腹而拘攣、不得俯仰、癥瘕積聚上下奔擊、瀉滑、腸裡急後重、手足厥冷、口中氣寒、腹內虛鳴、腹脹泄瀉、膈間停水、脅下飲癖、頭暈、噁心、飲食不下的一種方劑(加入赤石脂、訶子、川椒各一兩,去除桂皮)。

附子 乾薑 良薑 烏頭(各四兩) 胡椒 蓽澄茄 人參 紅豆蔻 白朮 桂(各一兩)

白話文:

附子、乾薑、良薑、烏頭(各 160 公克)

胡椒、蓽澄茄、人參、紅豆蔻、白朮、桂皮(各 40 公克)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赤石脂丸

治水瀉心腹㽲痛四肢逆冷不納飲食一方有當歸無吳茱萸

赤石脂 龍骨(各二兩) 艾葉 肉豆蔻 良薑 附子 縮砂 乾薑 厚朴(各一兩) 吳茱萸(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纏金丹

治久積瀉痢

白話文:

赤石脂丸

治療水瀉,心腹疼痛,四肢冰冷,食慾不振。方子中含有當歸,但不含吳茱萸。

配方:

  • 赤石脂、龍骨(各兩)
  • 艾葉、肉豆蔻、良薑、附子、縮砂、乾薑、厚朴(各一兩)
  • 吳茱萸(半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調和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纏金丹

治療長期積食瀉痢。

硝石 膩粉 硇砂 粉霜 砒(各一分) 硫黃(二分) 巴豆霜 龍腦(各一分) 辰砂 蠟(各半兩)

白話文:

硝石、滑石粉、石膏、滑石粉、砒霜(各一分)硫磺(二分)巴豆霜、龍腦(各一分)硃砂、蠟(各半兩)

上九味同研勻細熔蠟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臨臥米飲下

大桃花湯

主冷白滯痢腹痛(如膿加厚朴三兩嘔加橘皮二兩)

白話文:

大桃花湯

主治:寒濕滯留導致的痢疾腹痛(如果伴有膿血,可加入厚朴三兩;如果伴有嘔吐,可加入橘皮二兩)。

用法用量:

將以上九味藥材研成細粉,加入融化的蠟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三丸,睡前服用,以米湯送服。

赤石脂(八分) 乾薑 當歸 龍骨 牡蠣(各三兩) 附子(三兩半) 甘草(一兩半) 術一升(約三兩) 人參(二兩半) 芍藥(一兩)

白話文:

赤石脂(八克) 乾薑、當歸、龍骨、牡蠣(各三錢) 附子(三錢半) 甘草(一錢半) 術(三錢) 人參(二錢半) 芍藥(一錢)

上為細末以水一斗二升煮術取九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作三服(重校定此方分兩甚多而云煮分三服恐不可用於今宜加減以五大分為一服)

白話文:

上為細末,以水一斗二升煮後,術取九升,納入諸藥,煮取三升,分成三服。(重新校定此方,原分量太多,而云煮分三服恐怕無法在當今使用,宜加減用量,以五分為一服。)

縮砂蜜丸

治久痢顏色相雜腹中常冷水穀不化腸鳴裡急後重疼痛或下如赤豆汁或如魚腦者

白話文:

縮砂蜜丸

用於治療長期痢疾,症狀有:

  1. 大便顏色混雜,或如赤豆汁、或如魚腦。
  2. 腹中經常感到寒冷,食物無法消化,發出腸鳴音。
  3. 腹中急迫,排便後餘痛不消。

厚朴 附子 乾薑 艾葉(各三兩四味為粗末生薑四兩拌勻焙乾) 肉豆蔻 訶子皮(各一兩半) 吳茱萸 縮砂仁 草豆蔻 陳皮(各一兩)

白話文:

厚朴、附子、乾薑、艾葉(各三兩,四味藥研成粗末,生薑四兩,切片,拌勻,焙乾)、肉豆蔻、訶子皮(各一兩半)、吳茱萸、縮砂仁、草豆蔻、陳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烏梅肉丸

治久痢不瘥

白話文:

使用細密的水煮麵糊,揉製成像梧桐子一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顆,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治療久痢不癒。

神麯(一升) 附子(二兩) 大麥櫱(一升) 當歸 桂(各三兩) 吳茱萸 烏梅肉 乾薑 黃連(各四兩) 川椒(一兩半出汗)

白話文:

神麯(一升):一種用於釀酒的發酵劑,具有溫中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

附子(二兩):一種中藥,具有溫補陽氣、鎮痛的功效。

大麥櫱(一升):大麥經過發酵後得到的產物,具有健脾消食、除濕的功效。

當歸(三兩):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顏的功效。

桂(三兩):桂樹的樹皮,具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吳茱萸(四兩):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止瀉、散寒止痛的功效。

烏梅肉(四兩):烏梅的果肉,具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瀉的功效。

乾薑(四兩):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功效。

黃連(四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川椒(一兩半):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止瀉、止痛散寒的功效。


神麯、附子、大麥櫱、當歸、桂、吳茱萸、烏梅肉、乾薑、黃連、川椒,這十種中藥材,各取一定的分量,混合在一起,製成中藥方劑,可以溫中散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止痛散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飲服

艾葉散

治久痢痼冷食不消化四肢不和心腹多痛少思飲食

白話文:

神麴、附子、麥芽、當歸、肉桂、吳茱萸、烏梅肉、乾薑、黃連、川椒,共十味中藥,按一定比例配伍製成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止痛散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上藥研成細末,用蜂蜜煉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功效】治療久痢、痼冷、食物不消化、四肢不和、心腹多痛、少食少思。

附子 艾葉 白石榴 當歸 吳茱萸 龍骨(各一兩) 乾薑 阿膠 白朮(各三分) 厚朴(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大丁沉丸

治嘔吐不止

白話文:

附子:1兩

艾葉:1兩

白石榴:1兩

當歸:1兩

吳茱萸:1兩

龍骨:1兩

乾薑:3分

阿膠:3分

白朮:3分

厚朴:1兩半

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不受時間限制

丁香 白茯苓 人參 不灰木 半夏(為末生薑汁和作餅子爆令乾以上各一兩) 陽起石 礞石(各半兩) 阿魏(半分醋化面和餅子爆干) 杏仁(五個去皮針上燈燎去皮研) 巴豆(五個去皮心膜瓦上出油炒)

白話文:

丁香、白茯苓、人參、不灰木、半夏(研成細末,加入生薑汁和成餅狀,然後烘焙至乾燥,以上各一兩)、陽起石、礞石(各半兩)、阿魏(醋化後加入麵粉,和成餅狀,然後烘焙至乾燥)、杏仁(五個,去皮,用針在火上烤去皮,研成粉末)、巴豆(五個,去皮,去心膜,在瓦片上炒至出油)

上為細末白蒸餅浸漉出控乾和丸雞頭大每服二丸生薑二片水七分煎至四分溫服小兒減服不以時

補脾丸

白話文:

將極細小的白蒸餅浸透後擠乾水分,做成雞頭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顆藥丸,和兩片生薑片,用七分的清水煎,煮到剩四分之一的量時服用。兒童服用減量,無須限制服用時間。

補脾丸

【組成】 黨參三錢,白朮三錢,茯苓三錢,山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白扁豆三錢,蓮子三錢,陳皮二錢,砂仁二錢,太甲三錢

【製法】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 補脾益氣,健脾止瀉

【主治】 脾虛泄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

若久痢不止體重羸瘦腹中脹急飲食不化遇寒則極脈弦而遲此脾胃素弱為風冷則穀不化而水勝久久不止成虛勞宜服此

白話文:

如果長期腹瀉不止、體重減輕、腹部脹急、飲食不消化、遇冷加重、脈搏緊張而緩慢,這是脾胃虛弱,遇風寒就會導致穀物不消化,水濕積聚,長久不止會形成虛勞,應服用此方。

厚朴(去皮一兩生薑一兩同杵令爛焙乾) 白朮 石脂 肉豆蔻(各一兩) 麥櫱(半兩) 蓽茇訶子 附子 神麯(各半兩) 乾薑(一兩)

白話文:

厚朴(去皮)一兩、生薑一兩,一起搗碎,焙乾。

白朮、石脂、肉豆蔻、麥櫱(半兩)、蓽茇訶子、附子、神麯(各半兩)、乾薑(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丸未知加至五十丸

吳茱萸丸

治久痢不止腹痛不能消食

吳茱萸 乾薑 附子 厚朴(各一兩) 甘草 桂心 黃連 木香 青橘皮(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當歸白朮丸

治痢後四肢羸困不能飲食

附子 白朮(各二兩) 人參 神麯 肉豆蔻仁 乾薑 當歸 木香 桂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厚朴散

治白痢四肢及腹內㽲痛

白話文:

吳茱萸丸

治療久痢不止,腹痛,不能消食。

吳茱萸、乾薑、附子、厚朴(各一兩)、甘草、桂心、黃連、木香、青橘皮(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段。

當歸白朮丸

治療痢疾後四肢虛弱,不能飲食。

附子、白朮(各二兩)、人參、神麯、肉豆蔻仁、乾薑、當歸、木香、桂心(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段。

厚朴散

治療白痢,四肢和腹中絞痛。

赤石脂 禹餘糧 厚朴(各二兩) 當歸 乾薑 黃連 地榆(各一兩) 赤芍藥 吳茱萸(各半兩)

白話文:

赤石脂、禹餘糧、厚朴(各 90 公克),當歸、乾薑、黃連、地榆(各 45 公克),赤芍藥、吳茱萸(各 23 公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通聖丸

治脾胃虛寒白痢不止臍腹疼痛

肉豆蔻 仁桂 茱萸 大附子 縮砂仁 訶子皮(各一分) 乾薑 硫黃 白礬(各二分)

白話文:

細研每服二錢,用米湯送服。不拘時服

上除研外同為細末卻將研藥拌勻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食前煎醋艾湯送下

白話文:

除了研磨藥材以外,其餘藥材都研磨成細末,將研磨過的藥材與水煮麵糊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15丸,在飯前用醋和艾草湯送服。

訶子散

治痢瀉等

赤石脂(四兩) 龍骨 乾薑 當歸 厚朴 甘草 白朮 陳橘皮(各二兩) 訶子皮(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空心米飲調下

小枇杷葉散

白話文:

訶子散

適用於治療痢疾等症狀。

藥材:

  • 赤石脂(4 兩)
  • 龍骨(2 兩)
  • 乾薑(2 兩)
  • 當歸(2 兩)
  • 厚朴(2 兩)
  • 甘草(2 兩)
  • 白朮(2 兩)
  • 陳橘皮(2 兩)
  • 訶子皮(0.5 兩)

使用方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2 大錢(約 6 克),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小枇杷葉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飲食不化胸膈痞悶嘔噦噁心頭目昏眩口乾煩渴肢體困倦全不思食或陰陽不和致成霍亂吐痢轉筋煩燥引飲

白話文:

由於曝曬在暑熱中,過量飲水導致脾胃受寒,飲食無法消化,導致胸膈悶脹、嘔吐、噁心、頭昏眼花、口乾舌燥、肢體疲倦,完全不想吃東西。或者陰陽失調,導致霍亂、嘔吐、腹瀉、肌肉痙攣、煩躁不安,並大量飲水。

枇杷葉 丁香 陳橘皮(各半兩) 香薷(三分) 麥門冬 乾木瓜 白茅根 甘草(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燥新汲水調不以時小兒三歲以上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

正氣活命散

治下虛中滿真氣上逆霍亂吐瀉不下飲食

白話文:

  • 枇杷葉

  • 丁香

  • 陳橘皮(各半兩)

  • 香薷(三分)

  • 麥門冬

  • 乾木瓜

  • 白茅根

  • 甘草(各一兩)

以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2 錢,加入一杯水,二片生薑,煎至七分熟後去除渣滓,溫服。

如果煩躁,可以用新鮮的井水調和藥物,不限時間服用。3 歲以上的小孩可以服用半錢,可根據年齡和體型調整劑量。

**方劑名稱:**正氣活命散

**主治:**虛弱、胃氣上逆、霍亂、嘔吐、腹瀉、進食困難

大附子 藿香葉 半夏 丁香 枇杷葉 人參 厚朴(各一兩) 桂(半兩)

白話文:

  • 附子(1兩):具有溫中散寒、止瀉強心、鎮靜鎮痛的作用。

  • 藿香葉(1兩):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瀉、消暑化濕、解暑止痢的作用。

  • 半夏(1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嘔、降逆止嘔的作用。

  • 丁香(1兩):具有溫中降逆、止嘔、消食止痛的作用。

  • 枇杷葉(1兩):具有清肺止咳、止咳平喘、生津止渴的作用。

  • 人參(1兩):具有補氣益血、強精益智、安神益氣的作用。

  • 厚朴(1兩):具有溫中順氣、燥濕化痰、除滿消積的作用。

  • 桂(半兩):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通經止痛的作用。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一分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不以時

龍骨丸

治久痢赤白不止腹痛不食

龍骨 沒石子 當歸 赤石脂 厚朴 艾葉(各三分) 川芎 橡實(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黃連散

治熱毒下痢膿血臟腑㽲痛日夜無度氣息欲絕

白話文:

粗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茶杯水,放入一分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掉渣滓,稍稍加熱服用,不拘泥於時間。

【龍骨丸】

治療久痢,赤白痢疾不止,腹痛不食。

龍骨、沒石子、當歸、赤石脂、厚朴、艾葉(各三分),川芎、橡實(各半兩)。

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和成丸藥,大小如同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黃連散】

治療熱毒下痢膿血,臟腑疼痛,日夜不止,氣息微弱。

黃連 地榆 赤芍藥 當歸 黃芩(各一兩) 阿膠 龍骨(各二兩) 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黃連: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中藥,常被用於治療痢疾、黃疸、瘡瘍等。

地榆:具有收斂止血、涼血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止血、痢疾、尿血等。

赤芍藥:具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涼血解毒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瘀血引起的疼痛、月經不調、產後瘀阻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產後瘀阻、便祕等。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熱涼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黃疸、痢疾等。

阿膠: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益氣養顏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產後瘀阻、肺虛咳嗽等。

龍骨:具有鎮靜安神、清熱化痰、收斂止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失眠、煩躁、癲癇、痰多咳嗽、月經不調等。

梔子仁: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除煩止咳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黃疸、痢疾、咳嗽等。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

水煮木香丸

治瀉變赤白痢,及脾虛冷熱不調,風邪濕冷之氣進襲腸胃之間,使穀不化。

米囊(半斤,去莖,蜜炙) 當歸 陳皮(各三兩) 甘草 厚朴 訶子皮(各二兩) 地榆 木香(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擘,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露珠丸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滯,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宜服此。

白朮 肉豆蔻 吳茱萸 赤石脂 乾薑 附子 硫黃(各一兩) 人參(一兩半) 鍾乳 胡粉(各三分)

上醋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

烏樗散

治赤白痢,久不止,腹中㽲痛結疼及脫肛下血。

烏梅肉 樗根皮 赤石脂 當歸 地榆(各半兩) 黃連 乾薑(各三分)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下,食前。

小訶子散

治風虛腸滑,便痢不禁,神效。

訶子(三分) 乾薑 桂(各一分) 龍骨(一兩) 附子 肉豆蔻(各四兩) 當歸 定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乾薑白朮散

治久赤白痢不止,腸中疼痛。

白朮 乾薑 附子 地榆 黃連(各一兩) 阿胶 龍骨(各二兩) 赤石脂(三兩)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保安丹

治脾元虛弱,固冷陳寒,臍腹堅疼,泄利無度,或氣腹膨痞,飲食減少,肌體羸瘠,漸就困篤。

附子 當歸 陳皮 面薑(各一兩) 南椒 厚朴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一分)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硃砂丸

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瘥,愈而復發,腹中疼痛者,宜服。

白話文:

水煮木香丸

治療腹瀉變為赤白痢疾,以及脾虛引發的寒熱不調,風邪濕冷之氣侵入腸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

材料:

  • 米囊(半斤,去除莖葉,用蜂蜜炙烤)
  • 當歸、陳皮(各三兩)
  • 甘草、厚朴、訶子皮(各二兩)
  • 地榆、木香(各一兩半)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加入蜂蜜和勻,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搭配一杯水,加入薑片三片和一個棗子,煎煮至六分熟,濾渣,於飯前溫熱服用。

露珠丸

治療風邪寒氣乘虛侵入腸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造成腹瀉,小腹疼痛,腸胃積滯,濕毒下瀉如豆汁或瘀血,日夜不止。

材料:

  • 白朮、肉豆蔻、吳茱萸、赤石脂、乾薑、附子、硫黃(各一兩)
  • 人參(一兩半)
  • 鍾乳、胡粉(各三分)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加入醋中糊和,搓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

烏樗散

治療赤白痢疾久治不愈,腹中絞痛、結疼,以及脫肛下血。

材料:

  • 烏梅肉、樗根皮、赤石脂、當歸、地榆(各半兩)
  • 黃連、乾薑(各三分)
  • 甘草(一分)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米湯調和,於飯前服用。

小訶子散

治療風邪虛弱導致腸滑便痢,止不住。

材料:

  • 訶子(三分)
  • 乾薑、桂(各一分)
  • 龍骨(一兩)
  • 附子、肉豆蔻(各四兩)
  • 當歸、定粉(各一兩)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空腹時用米湯調和,於飯前服用。

乾薑白朮散

治療久治不愈的赤白痢疾,腸中疼痛。

材料:

  • 白朮、乾薑、附子、地榆、黃連(各一兩)
  • 阿膠、龍骨(各二兩)
  • 赤石脂(三兩)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搭配一杯水,煎煮至六分熟,濾渣,於飯前溫熱服用。

保安丹

治療脾元虛弱,受寒受冷,腹中堅硬疼痛,腹瀉不止,或腹中脹氣,飲食減少,身體消瘦,逐漸虛弱。

材料:

  • 附子、當歸、陳皮、面薑(各一兩)
  • 南椒、厚朴、吳茱萸(各半兩)
  • 硫黃(一分)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磨成細末,加入醋中煮麵糊製成丸劑,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硃砂丸

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各種腹瀉,無論寒熱、赤白、連綿不愈,愈後復發,腹中疼痛。

砒霜(一兩六分研入垍合子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令赤候冷取出) 杏仁 巴豆(各七十個)木鱉子(炒焦十個) 黃蠍(一兩三分) 黃丹(二兩半) 硃砂(半兩) 乳香(六分半)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分作一百二十丸每服一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並放冷臨臥服忌熱物一二時

沉香水煮散

治下痢五色後重裡急

白話文:

砒霜(研磨成粉末,重量為一兩六分。然後加入合子,以赤石脂固定縫隙,再用鹽泥固定牢固。然後點燃火燒製,直到其變成紅色。等其冷卻後取出。)杏仁,巴豆(各 70 個)、木鱉子(炒焦,10 個)、黃蠍(重量為一兩三分)、黃丹(重量為二兩半)、硃砂(重量為半兩)、乳香(重量為六分半)。以上藥物混合研磨均勻,然後加入融化的蠟製成丸狀,每個丸子的個頭如黃米那般大小。每分將藥丸分成 120 粒,每次服用一粒。小孩子服用半粒。水瀉時可用新鮮的井水送服。赤痢時用甘草湯送服。白痢時用乾薑湯送服。赤白痢時用甘草乾薑湯送服。這些藥丸都需要在睡覺前服用,服用後忌食辛熱食物一兩個時辰。

沉香水煮散

治療腹瀉,糞便呈現五種顏色,伴隨裡急後重的症狀。

米㪷子皮(一個蜜炙) 當歸 訶子皮(各五兩) 陳皮(六兩) 青皮 木香 芍藥 地榆(各三分)

白話文:

  • 米櫱子皮(一個,用蜜炙過的)

  • 當歸

  • 訶子皮(各五兩)

  • 陳皮(六兩)

  • 青皮

  • 木香

  • 芍藥

  • 地榆(各三分)

上冷人加厚朴乾薑各三錢下血去薑加羌活黃耆各半兩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二個同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白話文:

對於上焦有寒症的人,加入厚朴、乾薑各三錢。對於下焦有血癥的人,去薑,加入羌活、黃耆各半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盞,薑五片,棗兩個,一起煎煮至六分,於飯前溫服。

厚朴七棗湯

治脾胃虛弱內變寒氣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脅脹滿臍腹疼痛腹中虛鳴嘔吐噁心胸膈痞悶困倦少力不思飲食

白話文:

厚朴七棗湯

**功效:**治療脾胃虛弱,導致體內寒氣過盛,出現腹瀉、大小便失禁、腹脹肚痛、腹部空鳴、嘔吐噁心、胸悶氣促、疲倦無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厚朴(一斤) 川烏頭 茴香 益智 縮砂(各半斤) 乾薑(四兩) 甘草(六兩)

白話文:

厚朴(一斤):性溫、味苦、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散寒祛濕、溫中下氣、消積化痞、安神止痛的功效。

川烏頭(半斤):性大熱,味辛、麻,歸心、肝、腎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殺蟲、止痛散結的功效,但有毒性,須慎用。

茴香(半斤):性溫、味辛、甘,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健胃、散寒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

益智(半斤):性溫、味苦、辛,歸脾、腎經,具有溫腎益精、補氣健脾、止瀉固攝的功效。

縮砂(半斤):性溫、味苦、辛,歸脾、腎經,具有溫腎縮尿、澀精止遺、固澀止瀉的功效。

乾薑(四兩):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止嘔化痰的功效。

甘草(六兩):性平、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棗七個,煎取一盞,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

香藤散 治下痢赤白膿血不止

香藤、甘草、陳皮、羌活、厚朴、當歸(各半兩)、木罌皮(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二盞,取清,溫服,不以時。

阿膠神麯煎

治冷痢

神麯、乾薑(各六分)、當歸、白朮(各三分)、人參、阿膠(各二分)、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薄糊丸如小豆大,以白麵為衣,每服五十丸,水一盞,煎令沸,入藥煮熟,以匙抄含之,日二三服。

肉豆蔻散

治久痢,腹脅脹滿,食不消化

肉豆蔻仁、訶子皮、陳橘皮(各一兩)、乾薑、蓽茇、木香(各半兩)、白朮(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調下。

訶黎勒丸

治腸癖下痢,日夜不止,腹內疼痛

訶子皮、黃連、乾薑、當歸、枳殼、肉豆蔻仁、地榆(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烏梅湯下。

木香白朮丸

治氣痢,調中

白朮(五分)、豆蔻仁、縮砂仁、訶子皮(各二分)、藿香(二分)、丁香、木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豌豆大,大米飲服,二十丸。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冷氣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腸脅虛滿,腸鳴㽲痛;又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服之

人參、白茯苓、芎藭、桂皮、當歸、白芍藥、白朮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粟米百餘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力減之。

綿薑湯

治久瀉

米㪷子(一兩,蜜炒)、赤石脂(別研)、乾薑、訶子皮、吳茱萸、桂、附子(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粟米飲調下,空心,食前服。

御米湯

治年深日近,赤白痢,暴瀉不已,臟腑不調

白話文:

香藤散:治療下痢,無論赤白膿血均可飲用。

用料:香藤、甘草、陳皮、羌活、厚朴、當歸(各半兩)、木罌皮(四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四錢,加水二盞煎取清水一盞,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空腹時,飯前服用。

阿膠神麯煎:治療冷痢。

用料:神麯、乾薑(各六分)、當歸、白朮(各三分)、人參、阿膠(各二分)、甘草(一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薄糊丸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外面裹上白麵衣。每次服用五十丸,加水一盞煎煮沸騰,放入藥丸煮熟。用勺子舀出藥丸含在口中,每日服兩到三次。

肉豆蔻散:治療久痢,腹脅脹滿,飲食不消化。

用料:肉豆蔻仁、訶子皮、陳橘皮(各一兩)、乾薑、蓽茇、木香(各半兩)、白朮(三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二錢,飯前用米湯送服。

訶黎勒丸:治療腸癖下痢,日夜不停,腹內疼痛。

用料:訶子皮、黃連、乾薑、當歸、枳殼、肉豆蔻仁、地榆(各一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烏梅湯送服。

木香白朮丸:治療氣痢,調理脾胃。

用料:白朮(五分)、豆蔻仁、縮砂仁、訶子皮(各二分)、藿香(二分)、丁香、木香(各一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加水煮麵糊和成豌豆大小的藥丸。用糯米飲送服二十丸。

胃風湯:治療大人小孩受寒氣侵襲,腸胃消化不良,腹瀉下痢,腸脅虛滿,腸鳴腹痛。也可治療腸胃濕毒,下痢如豆汁或瘀血,日夜不休。

用料:人參、白茯苓、芎藭、桂皮、當歸、白芍藥、白朮(等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加水一大盞,放入米粒一百多顆一起煎煮,至七分時去除藥渣,稍微加熱後服用。空腹時,飯前服用。小孩根據情況酌量減少用量。

綿薑湯:治療久瀉。

用料:米㪷子(一兩,用蜂蜜炒過)、赤石脂(另研)、乾薑、訶子皮、吳茱萸、桂、附子(各一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二錢,用粟米飲調勻後服用。空腹時,飯前服用。

御米湯:治療多年赤白痢疾,腹瀉不止,臟腑失調。

用料:米、香附子、白術、縮砂仁、厚朴、陳皮、訶子仁、肉蔻、石榴皮、附子(各一兩)、乾薑(二兩)、甘草(半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二錢,加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稍熱服用。空腹時,飯前服用。

御米子(連皮半斤) 當歸(半兩) 青橘皮 陳皮 羌活 獨活 丁公藤(各二兩又名南藤)上為粗末每服二大匙頭水一大盞半煎留半盞溫服去滓不以時

白話文:

糯米(帶皮的半斤) 當歸(30克) 青桔皮 陳皮 羌活 獨活 丁公藤(都各是60克,也叫做南藤) 以上搗碎成粗末 每次服時取2大匙頭,用一大盞半水來煮,煮到半盞時溫服,將渣滓去除不要,不需要依照特定的時間服用

草豆蔻散

治霍亂吐瀉不止脈細而緊此為內寒

香薷莖 木瓜(各五分) 乾薑(二分) 草豆蔻 藿香(各四分) 陳橘皮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非時

厚朴散

治瀉痢

厚朴(一兩半去皮薑製) 木香(半兩) 阿膠 當歸(各三分) 肉豆蔻仁 龍骨(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薑半分棗三個同煎至六分去滓熱服不以時

附子蓽茇丸

治瀉痢

黑附子(炮去皮臍) 蓽茇 乾薑(炮) 良薑(銼) 丁香 吳茱萸(湯洗焙各一兩) 肉桂(去皮) 山茱萸(去核炒) 草豆蔻(各半兩)

上九件治淨搗羅為細末蒸棗肉去皮核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烏賊魚丸

治久赤白痢日夜無數腹痛不可忍

烏賊魚骨(三兩) 樗根皮 白石脂 龍骨 雀兒糞 干發灰(各二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不以時一方加代赭石一兩

胡粉丸

治積痢藥虛中有積尤佳

白話文:

草豆蔻散

治療霍亂嘔吐腹瀉不止,脈象細而緊,此為內寒所致。

香薷莖、木瓜(各 5 分)、乾薑(2 分)、草豆蔻、藿香(各 4 分)、陳橘皮。

以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3 錢,兌水 1 杯煎至 6 分,去渣溫服,不拘時。

厚朴散

治療腹瀉痢疾。

厚朴(1 兩半,去皮,以薑製作)、木香(半兩)、阿膠、當歸(各 3 分)、肉豆蔻仁、龍骨(各 1 兩)。

以上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3 錢,兌水 1 杯,加入生薑半片、棗子 3 顆,同煎至 6 分,去渣熱服,不拘時。

附子蓽茇丸

治療腹瀉痢疾。

炮附子(去除皮臍)、蓽茇、炮乾薑、銼良薑、丁香、湯洗焙吳茱萸(各 1 兩)、去皮桂枝、去核炒山茱萸、草豆蔻(各半兩)。

以上 9 味藥材處理乾淨,搗碎研磨成細末,蒸棗肉去除皮核,將藥末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 30~50 丸,空腹時服用,用米湯送服。

烏賊魚丸

治療久痢,白赤痢,日夜腹瀉無數次,腹痛劇烈。

烏賊魚骨(3 兩)、樗根皮、白石脂、龍骨、雀兒糞、乾髮灰(各 2 兩)。

以上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做成丸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 20 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一方中可加入代赭石 1 兩。

胡粉丸

治療積痢,藥力虛弱,中有積塊尤佳。

胡粉 阿膠 烏魚骨(各二兩半) 枯礬 龍骨(各五兩) 密陀僧(一兩一分)

白話文:

  • 胡粉:2.5兩

  • 阿膠:2.5兩

  • 烏魚骨:2.5兩

  • 枯礬:5兩

  • 龍骨:5兩

  • 密陀僧:1.1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

木香散

治久白痢不止臍腹㽲痛及赤痢

木香(三分) 附子(一兩半) 黃連 當歸(各一兩) 吳茱萸(半兩) 厚朴(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甘草茱萸丸

治臟腑虛寒脾胃怯弱米穀不化腸滑瀉痢心腹㽲痛腹脹腸鳴飲食減少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粟米飯製成丸藥,每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此方可治療久治不愈的白痢、臍腹疼痛,以及赤痢。

[木香散]

將木香、附子、黃連、當歸、吳茱萸、厚朴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去渣後溫服。此方可治療久治不愈的白痢、臍腹疼痛,以及赤痢。

[甘草茱萸丸]

此方可治療臟腑虛寒、脾胃虛弱、米穀不化、腸滑瀉痢、心腹疼痛、腹脹腸鳴、飲食減少等症狀。

吳茱萸(四兩以酒醋各一升浸一伏時煮酒醋令盡焙乾再炒熟) 甘草(一兩) 梔子(彈子大一塊燒令通赤以醋七遍淬) 乾薑(一兩) 縮砂仁(一分) 肉豆蔻(大者五個和皮用)

白話文:

吳茱萸(四兩,用酒和醋各一升浸泡一個伏天,然後煮酒和醋直到所有液體都蒸發殆盡,烘乾後再炒熟);甘草(一兩);梔子(選擇彈珠大小的梔子一個,燒至通紅後,用醋淬七次);乾薑(一兩);縮砂仁(一分);肉豆蔻(選擇較大的五個,連皮一起使用)。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燒生薑湯下

附子湯

治瀉不已

白朮 蒼朮(各二兩) 芍藥(一兩) 茯苓(二兩) 甘草 附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狗頭骨丸

若下利雜色晝夜不息其人久虛所下腸間垢膩其脈微弱謂之惡利宜此

狗頭骨 豆蔻(各一兩) 青石脂 附子 敗龜 乾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有血去附子

五苓散

白話文:

附方湯

治療腹瀉不止

白朮、蒼朮(各二兩)、芍藥(一兩)、茯苓(二兩)、甘草、附子(各一兩)

以上藥材打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後溫服。

狗頭骨丸

如果腹瀉雜色,晝夜不停,患者身體虛弱已久,所拉出的糞便帶有腸道污垢,脈象微弱,稱為惡利,宜用此方。

狗頭骨、豆蔻(各一兩)、青石脂、附子、敗龜、乾薑(各半兩)

以上藥材打成細末,用醋煮麵糊和成丸,如梧子大,以米湯送服三十丸,如有血便去附子。

五苓散

治溫熱病表裡未解頭痛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者宜服又治霍亂吐瀉躁渴引飲

白話文:

治療溫熱病表裡症狀未解除、頭痛發熱、口乾舌燥、煩渴、喝水或喝水後立即嘔吐,或小便不利,以及汗出後表症解除但煩渴不止的人。也適用於治療霍亂嘔吐、腹瀉、煩躁口渴、想喝水。

澤瀉(二十五兩) 豬苓(十五兩) 桂 茯苓(各十兩) 白朮(十五兩)

白話文:

澤瀉(25兩)、豬苓(15兩)、桂枝、茯苓(各10兩)、白朮(15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湯調服不以時服了多飲熱湯汗出即愈又治瘀熱在裡身發黃腫煎茵陳蒿湯下

半夏正氣丹

治下虛陰陽錯逆霍亂吐逆粥食不下

白話文:

口服: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熟湯調和服用,不必限定服藥時間,多喝熱湯,發汗後即可痊癒。

另可治療內部瘀熱,導致身體發黃腫脹的症狀,使用煎煮茵陳蒿湯服用。

治療因虛弱體質導致陰陽不調和而引起的霍亂及嘔吐、食慾不振的疾病

硫黃 半夏 藿香葉(各一兩) 大附子(半兩) 水銀砂子(一分水銀砂子即取方內硫黃少許垍碗內盛慢火上結砂子用)

白話文:

硫磺、半夏、藿香葉各一兩,大附子半兩,水銀砂子一分。取少許硫磺放在碗裡,用慢火加熱直到凝結成砂子。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煎前方正氣活命散下不以時候

白話文:

上面是細末米粉用酒煮,做成丸子,有大梧桐子那麼大,用硃砂當成外衣。每次吃二十到三十顆,煎服在「前方正氣活命散」之後,不受時間限制。

豆蔻丸

止霍亂吐瀉不定渴躁煩熱

肉豆蔻 丁香(各半兩) 良薑(一兩) 藿香葉(一分)

上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生薑米飲下

椒艾丸

白話文:

豆蔻丸

治霍亂,嘔吐、腹瀉不止,口渴煩熱

肉豆蔻、丁香(各半兩)、良薑(一兩)、藿香葉(一分)

以上研為細末,用棗肉和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至三十丸,用溫熱的生薑米湯送服。

椒艾丸

治真氣虛弱脾胃衰微身體沉重肌肉消瘦心胸逆滿臍腹疼痛嘔噦噁心逆害飲食脹悶水穀不消寒中滑泄不斷下焦積冷裡急後重腸胃氣虛腹內雷鳴滯下膿血赤汁或變雜痢臭穢散風寒逐濕冷健脾胃進食

白話文:

治療:真氣虛弱、脾胃虛弱、身體沉重、肌肉消瘦、心胸鬱悶、腹痛、噁心、嘔吐、飲食下降、消化不良、中寒腹瀉、下焦寒冷、腹中悶熱、腸胃虛弱、腹內雷鳴、痢疾、膿血、便血等等。

方劑:散風寒、祛除濕冷、健脾胃、促進消化、止痢疾。

蜀椒(三百個) 艾葉(一升) 烏梅(二百個) 乾薑(三兩) 赤石脂(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本方用蜜和更加黃連艾一斤)

沒食子丸

治赤痢腹內疼痛遍數不定

白話文:

此方可用於治療赤痢,腹內疼痛,遍數不定。

將蜀椒、艾葉、烏梅、乾薑、赤石脂研成細末,用麵糊加水煮熟,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如果加入蜂蜜和勻,再加入黃連一斤、艾葉一斤,效果更佳)

沒石子 地榆(各半兩) 黃連(一兩半) 黃柏(二兩銼碎蜜並炒) 酸石榴皮(一兩)

白話文:

  • 沒石子: 半兩

  • 地榆: 半兩

  • 黃連: 一兩半

  • 黃柏: 二兩,切碎,用蜂蜜拌炒

  • 酸石榴皮: 一兩

上為末醋煮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不以時若下痢嘔逆胸中悶亂心腹並痛手足躁擾紅英丹席此由冷熱不調傷於脾胃中焦不前胡錯雜清濁相干三焦溷亂脈洪大其人煩擾者生脈微遲短氣不語手足厥者死服藥但增躁熱利不禁脈小四肢為難(治先宜理中附子湯並太白丸方在後)

白話文:

上等吳茱萸、大黃研磨成末,加上醋煮成糊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15丸,用米湯送服,沒有時間限制。如果腹瀉、嘔吐、胸悶、心腹疼痛、手腳躁動不安,紅英丹能止瀉。這是由冷熱不調、脾胃受損、中焦不通暢引起的。川前胡與雜藥混雜,清濁相混,三焦混亂,脈象洪大,胸腹煩躁的人能活,脈象微弱遲緩、喘氣短促、不能說話、手腳冰冷的人會死。服藥後如果躁熱加重,腹瀉不止,脈搏變小,四肢難動,應先用理中附子湯治療,太白丸的方子在後面。

理中附子湯

乾薑 甘草 附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烏梅丸

白話文:

理中附子湯

乾薑、甘草、附子(各一兩)

將上藥碾成粗末,每次取五錢,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去渣後趁溫熱服用。

若痢下純血臍腹絞脈急大而散此由腸胃乘虛為熱毒所滲或先經下痢不應服熱藥而誤投之蘊毒不散積於腸門滲而成血宜烏梅丸脈浮小手足冷此風冷在腸胃亦令下血宜附子當歸丸或大或小浮焰而疾按無常定下血如豚肝五內切痛此或因服五石湯丸逼損氣毒攻腸胃或如蟲毒為難治

白話文:

  1. 若痢疾下純血,臍腹絞痛,脈絡急大而散亂,此是由於腸胃虛弱,被熱毒所滲透,或是先前已經有腹瀉,不應該服用熱性藥物,卻誤服了熱藥,蘊藏的毒素不散,積聚在腸門,滲出而成血,應該服用烏梅丸治療。

  2. 若脈浮小,手足發冷,此為風寒在腸胃,也會導致下血,應該服用附子當歸丸治療。

  3. 又大又小的浮沫急速湧出,按下沒有固定的形狀,下血如豬肝,五臟劇烈疼痛,此或因服用五石湯丸,損傷了元氣,毒氣攻入腸胃,或因蟲毒,難以治療。

烏梅肉(二兩) 黃連(三兩) 吳茱萸 當歸(各一兩) 酸石榴皮(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紫蘇子丸

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不消嘔逆欲吐及治肺胃傷冷咳嗽痞滿或上氣奔急不得安臥

白話文:

烏梅肉(二兩) 黃連(三兩) 吳茱萸 當歸(各一兩) 酸石榴皮(二兩)

上列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紫蘇子丸

治療各種氣逆胸膈噎悶、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不消化、嘔吐欲吐等症狀。也可用於治療肺胃受寒引起的咳嗽、痞滿或氣上衝,導致無法安穩入睡等症狀。

紫蘇子 陳橘皮(各二兩) 高良薑 桂 人參(各一兩)

白話文:

紫蘇籽、陳皮(各兩) 良薑、桂皮、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或米飲下不以時若食瓜膾生冷覺有所傷噫氣生熟欲成霍亂者含化一丸細細嚥汁服盡應時立愈常有此藥永不患霍亂甚神妙一方加大腹皮去人參

白話文:

把上等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做成像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然後用溫酒或米水送服。不受服藥時間限制,如果食用瓜果、生冷食物後感到身體不適、呃逆不止、飲食不消化、即將演變成霍亂時,含化一丸,細細嚥下藥汁,服用後應該立即痊癒。經常備有此藥,就永遠不會得霍亂,非常神奇。一方加大腹皮,去掉人參。

四味阿膠丸

治瀉後成痢

黃連(四兩) 茯苓(二兩) 白芍藥(三兩) 阿膠(一兩炒為末)

上將前三味為細末以好醋熬阿膠成稀膏和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食前

白話文:

四味阿膠丸

**治療:**腹瀉後轉為痢疾

藥材:

  • 黃連(四兩)
  • 茯苓(二兩)
  • 白芍藥(三兩)
  • 阿膠(一兩,炒熟研成細末)

製法:

將黃連、茯苓、白芍藥研成細末,再用上好的醋將阿膠熬製成稀稠的膏狀。將細末和阿膠膏混合,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 30 丸,於飯前用米湯送服。

若下痢鴨溏滑數不止肌肉消瘦飲食不入脈細皮寒氣少不能言口舌生瘡有時潮熱此由脾虛胃耗胃耗則氣奪氣奪則谷不入谷不入則胃無主胃無主則氣消索五臟之液不收謂之五虛為難治宜炙肝散如漿粥入胃泄注止則可活又下焦利宜禹餘糧丸理中丸亦可服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像鴨溏一樣滑潤、次數多到無法停止,肌肉消瘦、飲食不振,脈細弱、皮膚寒冷、少氣,不能說話,口舌生瘡,有時潮熱。這是因為脾虛胃弱,胃弱則氣被奪,氣被奪則食物不能進入胃中,食物不能進入胃中則胃沒有主宰,胃沒有主宰則氣消散衰弱,五臟之液不能收斂,叫做五虛,很難治療。應該用炙肝散來治療,像漿粥一樣進入胃中。腹瀉、排泄停止後,就可以痊癒。另外,下焦(指腎臟和膀胱)虛弱,應該服用禹餘糧丸或理中丸。

炙肝散

紫菀(去苗及枯者,洗,焙)、蒼朮、桔梗、白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用豬肝三指許,批開,摻藥在上,濕紙裹,慢火炙熟,細嚼,米飲下,食前。

禹餘糧丸

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

上等分,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大米飲下,不以時。

四順湯

治吐下,空腹乾嘔,手足冷不止。

乾薑、甘草、人參、附子(各一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半,分為三服。若不止,加龍骨二兩;腹痛,加當歸二兩。

厚朴湯

治煩嘔,腹脹。

厚朴(四兩)、桂(一兩)、枳實(五個)、生薑(三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空心,食前。

槐花散

治熱吐。

皂角、白礬(飛過)、槐花、甘草。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不以時。

烏頭散

治吐逆。

烏頭(三兩)、川楝肉(一兩半)、檳榔、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至七分,空心服,去滓。

軟紅丸

止吐。

辰砂、信砒(各半錢)、煙脂(一錢)、巴豆(十個)。

白話文:

炙肝散

紫菀(去除莖和根須,洗淨曬乾)蒼朮桔梗白芍藥

以上等分研成細末,用豬肝三指寬切開,塗上藥材,用濕紙包裹,用文火炙熟,嚼碎後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禹餘糧丸

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

以上等分研成細末,用水煮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米湯送服三十丸,不拘時間服用。

四順湯

主治嘔吐腹瀉、空腹乾嘔、手足發冷不止

乾薑甘草人參附子(各一兩)

以上用六升水煎煮,取三升半,分三次服用。若症狀不止,加龍骨二兩;腹痛,加當歸二兩。

厚朴湯

主治煩嘔腹脹

厚朴(四兩)桂(一兩)枳實(五個)生薑(三兩)

以上用六升水煎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空腹飯前服用。

槐花散

主治熱性嘔吐

皁角白礬(炒過)槐花甘草

以上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調服,不拘時間服用。

烏頭散

主治嘔吐噁心

烏頭(三兩)川楝肉(一兩半)檳榔木香(各一兩)

以上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薑片兩片煎至七分,空腹服用,去渣。

軟紅丸

止吐

辰砂信砒(各半錢)煙脂(一錢)巴豆(十個)

上熔蠟少許入油三兩滴和為劑煎槐花甘草湯下綠豆大一丸小兒芥子大忌熱食一時久

白話文:

  1. 將少許蜜蠟融化在三滴油中,混合成藥劑。

  2. 以槐花、甘草煎煮的湯劑送服。

  3. 藥丸大小如綠豆,小兒劑量如芥子。

  4. 忌食熱食,一次服用,長時間服用。

針頭丸

治水瀉

胡椒末 硫黃(各一分) 巴豆(去皮膜不出油二兩研) 黃蠟(四分)

上同研勻熔蠟和丸米粒大大人三兩丸米飲下不以時服

王粉散

治冷極泄瀉久滑不禁不思飲食

大附子 紅豆 乾薑 舶上硫黃(各一兩)

白話文:

針頭丸

治療腹瀉

胡椒粉末、硫磺(各一錢) 巴豆(去皮去油,二兩研磨) 黃蠟(四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均勻,加入融化的黃蠟,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大人一次服用三兩丸,以米湯送服,不限時服用。

王粉散

治療寒性腹瀉、便溏、飲食不振

大附子、小紅豆、乾薑、進口的硫磺(各一兩)

上四味用半稀粟米粥調末一錢空心溫冷吃一服便效再服平愈只可緩緩半錢作一服不過十服好安為丸亦得

白話文:

取以上四味藥,用半稀的小米粥調和成末藥一錢,空著肚子,不論溫熱或冰涼都可以吃,一劑藥就可以見效,再吃一劑就可以治癒了。只能慢慢地將半錢的藥作成一劑,不要超過十劑,製作成藥丸也是可以的。

木瓜汤

治瀉不止。

米斗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

建脾散

治脾胃虛泄瀉,老人臟泄。

烏頭(三分)、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三合,薑三片煎至二合,熱服,並二服瘥。

四等散

治水瀉,或赤白痢,或後重腸痛,或腹中痛,皆主之。

乾薑、當歸、黃連、黃柏(等分)。

上以烏梅三個煎湯調下,二大錢。赤痢加黃柏,白痢加乾薑,後重腸痛加黃連,腹中痛加當歸,併空心服。

附子丸

治水積痢,久不瘥,腸垢已出者。

赤石脂、附子、乾薑、桂(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吳茱萸湯

治積冷赤白痢,下不斷,變成赤黑汁,爛魚腹腸,疼痛不能飲食。

黃連(四兩)、吳茱萸、當歸(各三分)、石榴皮(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前。

地榆散

治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飲食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失衣則嚏,食寒則瀉泄(白痢)。

地榆(一兩半)、當歸、樗根白皮(各一兩)、白朮(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空心)。

乳香散

治瀉痢,和一切寒氣,止臟毒瀉血,腹內㽲痛。

乳香(少許)、訶子皮(一分)、當歸、木香(各半兩)。

白話文:

木瓜湯

治療腹瀉不止

米斗子(兩兩) 木瓜 乾薑 甘草(各一兩)

以上碾成細末,每次服兩錢,以米湯送服,不拘時間。

建脾散

治療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老人臟腑虛弱腹瀉

烏頭(三分) 厚朴 甘草 乾薑(各一分)

以上碾成粗末,每次服一錢,水三合,加薑三片,煎煮至二合,熱服,連服兩劑痊癒。

四等散

治療水瀉或赤痢白痢,或後重腸痛,或腹中疼痛

乾薑 當歸 黃連 黃柏(等分)

以上用烏梅三個煎湯,調和兩大錢藥粉服用。赤痢加黃柏,白痢加乾薑,後重腸痛加黃連,腹中痛加當歸。空腹服用。

附子丸

治療水積痢疾,久治不愈,腸中積垢已排出者

赤石脂 附子 乾薑 桂(各等分)

以上碾成細末,用煉蜜和成梧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吳茱萸湯

治療積寒赤痢白痢,腹瀉不止,變成赤黑色汁液,腹腸疼痛,不能飲食

黃連(四兩) 吳茱萸 當歸(各三分) 石榴皮(三兩)

以上碾成粗末,每次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地榆散

治療剛進食後,因受風寒導致的胃風,症狀為畏寒、頸部多汗、胸隔痞塞不通暢、飲食不下、腹部脹滿、形體消瘦、腹大、脫衣後打噴嚏、食用寒涼食物後腹瀉(白痢)

地榆(一兩半) 當歸 樗根(去白皮)(各一兩) 白朮(三分)

以上碾成粗末,每次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渣溫服(空腹服用)。

乳香散

治療腹瀉、痢疾,以及一切寒氣導致的臟毒瀉血、腹內絞痛

乳香(少許) 訶子皮(一分) 當歸 木香(各半兩)

上銼細末用微火炒候當歸干為度為細末每服二錢用陳米第一度泔一盞煎至六分空心午前服此藥最妙患及百餘日者服之皆愈。

白話文:

將上藥切得細末,用小火炒至當歸變得乾燥的程度,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陳年的米第一度泔水(洗米水)煎至六分空,於空腹午前服用為最佳。患病超過百天的患者服用此藥都能痊癒。

三物散

治血痢

黃連(四分) 當歸 石榴皮 吳茱萸(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溫服去滓

石榴湯

治水痢及赤白痢篤困欲死者

黃連(二兩) 石榴(一個乾者) 阿膠 乾薑(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丁香丸

治水瀉及瀉血不止疼痛甚者

烏頭 丁香(四個) 巴豆(一個) 硃砂(為衣)

上為細末泡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米飲下

延年駐車丸

白話文:

三物散

治療血痢

黃連(四分) 當歸 石榴皮 吳茱萸(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剩六分,待溫熱後服下,去除渣滓。

石榴湯

治療水痢及赤白痢,病況嚴重者

黃連(二兩) 石榴(一個乾的) 阿膠 乾薑(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剩六分,去除渣滓,溫熱後服下。

丁香丸

治療水瀉及瀉血不止,疼痛劇烈者

烏頭 丁香(四個) 巴豆(一個) 硃砂(製成丸衣)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泡軟的蒸餅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延年駐車丸

治療腹瀉及腹瀉伴出血,疼痛劇烈者

黃連 肉桂 木香 人參 地黃(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蜜水調和製成丸子,待曬乾後,每次服用十丸。

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或作膿血臍腹疼痛心胸痞悶後重裡急煩滿嘔逆脅肋脹悶腹內虛鳴四肢倦怠不美飲食日漸羸瘦

白話文:

治療腸胃虛弱、冷熱不均、腹瀉排出紅色或白色液體或膿血、臍部及腹部疼痛、胸悶、便後仍覺腸胃不空、急迫感、煩躁感、嘔吐、肋骨兩側脹悶、腹內鳴響、四肢無力、不思飲食、日漸消瘦。

黃連(三兩) 當歸(一兩半) 乾薑(一分) 阿膠(一兩半炒焦為末醋熬膏)

上膠膏熬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豆蔻白朮丸

白話文:

黃連(三錢) 當歸(一錢五分) 乾薑(一分) 阿膠(一錢五分,炒焦研末,用醋調成膏)

用以上藥材製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論曰腸胃為倉廩之所開闔有時下痢者蓋腸胃失守門戶不要由水穀相併運化失宜湊於三焦氣不禁固又或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久而不去風勝害脾脾屬土而惡木脾與胃以膜相連為風邪所害則微弱而不能運化水穀並注腸間腸虛又不能禁制故令不利若形瘦腹大䐜脹食畢而下謂之洞泄宜此白朮丸附子湯

白話文:

醫書中說:腸胃是人體的倉庫,它的開合有規律,有時候會出現腹瀉的情況,這是因為腸胃失守,門戶不嚴,水穀相併,運化失宜,積聚在三焦,氣不能固守。有的時候,是春天被風邪所傷,風邪久留不去,風邪勝過脾,脾屬土,而木克土,脾與胃用膜相連,被風邪所害,則微弱而不能運化水穀,水穀並注腸間,腸虛又不能禁制,所以導致腹瀉。如果形體消瘦、腹部脹大、腹脹,吃完飯就瀉,這叫做洞泄,應該吃白朮丸、附子湯來治療。

白朮(二兩) 附子 肉豆蔻(各一兩)

上為細末蒸棗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食前

薑附湯

白話文:

白朮(兩兩) 附子 肉豆蔻(各一兩)

以上三味藥材磨成細粉,與蒸熟的棗肉和丸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湯名

薑附湯

若暴下如水或青或白臍腹撮痛手足逆冷脈細欲絕漸漸短氣此由寒冷之氣暴傷於陽氣湊下為陰所闢氣不禁固陽復則生不復死宜此薑附湯金液丹(方在後)又不止者灸氣海百壯

白話文:

如果突然的腹瀉,大便顏色青色或白色,肚臍周圍疼痛,手腳冰冷,脈搏細弱,逐漸呼吸短促,這是因為寒冷的氣息突然傷害了人體的陽氣,陽氣下降而陰氣上升,使人體的正氣無法固守,陽氣恢復則能生,陽氣不能恢復則死亡。應以生薑、附子湯和金液丹來治療(方劑在後面)。如果腹瀉不止,可以使用灸法治療,在氣海穴灸一百壯。

乾薑(三兩) 甘草 附子(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太白丸

治吐

半夏 玄精石(各一兩) 硫黃(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不以時候

三味黃連丸

白話文:

乾薑(三兩)甘草****附子(各一兩)

上述藥材研成粗末,每次取五錢,加入兩盞水熬煮至剩一盞,濾去渣滓,溫熱後於飯前服用。

太白丸

治療嘔吐。

半夏****玄精石(各一兩)硫黃(半兩)

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麵粉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米湯送服五十丸,不拘時間。

三味黃連丸

若下痢赤黃日夜數十行手足不厥胸中痞悶時覺微寒服溫藥而增極其脈沉實而大此由濕熱之邪蘊於腸胃復因飲食積而不化聚而不運水穀並注而下先宜此三味黃連丸不瘥者與杏子丸(方在後)

白話文:

如果腹瀉拉肚子,糞便呈紅色或黃色,白天和晚上數十次,手腳不冰冷,胸口悶塞且有時感到稍微寒冷,服用溫熱的藥物後症狀加重,脈搏沉穩有力且大。這是由於濕熱之邪積聚在腸胃中,再加上飲食積累沒有消化,聚積在一起而無法運化,水谷一起湧入而向下排出。首先應該服用這三種味道的黃連丸。如果沒有治癒,就服用杏子丸。(處方在後面)

黃連 吳茱萸 白芍藥

上件等分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

朱粉丹

白話文:

黃蓮、吳茱萸、白芍藥

以上藥材等分研成細末,以醋煮麵糊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

朱粉丹

若下痢純膿或赤或白臍腹撮痛痛即痢下已即痛其脈緊大而疾此由飲食失宜留而不去與冷氣相搏則白與熱氣則赤水穀與腸間津液腐化成膿新谷送傳而不得行新故相搏滯氣作痛利下則氣行而痛少息謂之積痢宜服此

白話文:

如果拉出來的全是膿,或紅或白,肚臍周圍疼痛,一拉肚子疼痛就馬上緩解,脈搏緊又大且快。這是由於飲食不當,滯留在體內未排出,與寒氣相搏則成白色,與熱氣相搏則成紅色。食物與腸道之間的津液腐爛化成膿,新的食物送進來而不能運行,新舊食物相搏,滯氣而疼痛。拉出來後,氣行而疼痛稍緩。這種情況叫做「積痢」,宜服用此藥方。

巴豆(一錢) 粉霜 硇砂(各半錢)

上件研勻黃臘二錢熔成汁下藥攪勻如綠豆大米飲下一丸未知再進

香薷散

白話文:

巴豆(一錢) 粉霜 硇砂(各半錢)

將這三味藥磨成細粉,加入融化的黃蠟(二錢)攪拌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服用一丸。若症狀未見好轉,可再服用一丸。

香薷散

治藏飲食不節或食腥鱠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穀致令真邪相干腸胃虛弱因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便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先痢者有吐痢俱發者有發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煩者但吐利心腹剌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或但嘔而無物或四肢逆冷而脈欲絕或煩悶昏塞而欲死者此藥悉能主之

白話文:

治療藏府飲食不節制,或食用腥味食物、生魚、過度生冷飲食,或起居沒有規律,或露宿在潮濕的地方,或對風取涼,風寒之氣到達三焦,傳到脾胃,脾胃受到寒冷而無法消化食物,導致真邪相交,腸胃虛弱,食物在腸胃之間發生變亂,就會導致嘔吐、腹瀉、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些人會先吐再心痛,有些人會先腹痛再腹瀉,有些人會嘔吐和腹瀉同時發生,有些人會發熱、頭痛、全身疼痛,又再次嘔吐、腹瀉、心煩意亂。只有嘔吐、腹瀉、心腹疼痛的人,有時會抽筋、痙攣、疼痛,有時只嘔吐卻沒有吐出任何東西,有時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或煩悶、昏沉、快要死亡。這種藥物都能治療這些症狀。

香薷(去三合斤) 厚朴 白扁豆(各半斤)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酒一分煎至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二服立有神效一方用黃連不用白扁豆

四逆湯

白話文:

香薷(去掉三合斤)厚朴、扁豆(各半斤)

以上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入一杯水和一分酒煎煮,煮至剩下七分去渣。將藥湯倒入水中,待涼後連續服用兩次。馬上就會有神奇的療效。另一種方法是用黃連,不用扁豆。

四逆湯

治傷寒自痢不渴嘔噦不止吐利俱發小便反利或汗出過多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逆冷又一切虛寒厥冷並宜服凡病傷寒有此證候皆由陽氣虛里有寒雖更覺頭痛體疼發熱惡寒四肢拘急表證具者未可攻表先宜此藥助陽救里。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自發性腹瀉,病人沒有口渴,反覆嘔吐,不停地吐瀉,同時出現小便失禁,或者出汗過多,脈搏微弱,瀕臨死亡,肚子疼痛、脹滿,手腳冰冷,以及其他各種虛寒、厥冷的症狀,都應該服用這個藥。凡是患有傷寒,出現這些症狀的,都是因為陽氣虛弱,體內有寒氣,雖然患者可能同時感到頭痛、身體疼痛、發熱、怕冷、四肢僵硬,呈現表證,但還不能急著用藥攻表,應該先服用這個藥來補陽救里。

甘草(二兩) 乾薑(一兩半) 附子(半兩)

上以甘草乾薑為粗末入附子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良薑湯

治脾胃傷冷心腹大痛霍亂吐瀉

厚朴 良薑 桂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丁香散

治霍亂

丁香 藿香(各一兩) 人參(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盞煎五沸更入奶汁少許去滓稍熱細呷頻服量兒大小加減

厚朴散

治霍亂吐瀉

厚朴(二兩) 肉豆蔻(一個) 草豆蔻(四個)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鹽一捻煎至八分去滓熱呷如不瘥再服婦人不用鹽入生薑二片同煎

母丁香膏

治吐逆不止

白話文:

甘草湯

材料:

  • 甘草(40 克)
  • 乾薑(30 克)
  • 附子(10 克)

用法: 將甘草、乾薑磨成粗粉,加入附子。每次取 9 克,加水 300 毫升,煮到剩下 200 毫升。過濾渣滓,溫服。不限服用時間。

治療: 脾胃受寒、腹痛劇烈、霍亂吐瀉。

良薑湯

材料:

  • 厚朴(等量)
  • 良薑(等量)
  • 桂(等量)

用法: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取 9 克,加水 200 毫升,煮到剩下 120 毫升。過濾渣滓,溫服。不限服用時間。

治療: 霍亂。

丁香散

材料:

  • 丁香(20 克)
  • 藿香(20 克)
  • 人參(10 克)

用法: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取 3 克,加水 100 毫升,煮沸 5 次。再加入少量牛奶,過濾渣滓,稍加溫暖,慢慢細啜。根據兒童體質調整用量。

厚朴散

材料:

  • 厚朴(40 克)
  • 肉豆蔻(1 個)
  • 草豆蔻(4 個)

用法: 將以上材料磨成細粉。每次取 6 克,加水 200 毫升,加少許鹽,煮到剩下 160 毫升。過濾渣滓,熱服。如果症狀未緩解,可再服用一次。女性不加鹽,同時加入 2 片生薑一同煎煮。

母丁香膏

用法: 治療嘔吐不止。

五靈脂(一兩) 丁香(十四個) 母丁香(七個)

白話文:

五靈脂(50 克) 丁香(14 顆) 母丁香(7 顆)

上為細末以犬膽和丸如豌豆大捏褊陰乾每服一餅子倒流水下

樗根散

治水瀉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樗根皮(一兩) 枳殼(半兩) 甘草(一分)

上食前米飲調下二錢乃愈。

神麯散

治中寒下痢膿血及婦人漏下

附子(一個) 神麯 乾薑(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米飲下溫酒尤佳

乳香散

治白痢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好大甘草(四指握文武火炮坑出火毒) 米斗子皮(三個生) 乳香(一皂大)

上不犯鐵器搗為細末每服水一碗垍罐中煎至半碗溫服不以時分二服

烏梅三物散

治赤痢

胡黃連 烏梅肉 灶下土

上等分為細末空心臘茶調下或血痢取鹽梅一個合臘茶加醋湯沃服

真阿膠丸

治赤白痢

真阿膠(一片) 肉棗(一個) 胡椒(七粒)

白話文:

細末以犬膽和丸如豌豆大捏匾陰乾每服一餅子倒流水下

樗根散

治療水瀉、裡急後重(肛門急迫、排便後仍有便意)、日夜頻作。

用料:

  • 樗根皮 一兩
  • 枳殼 半兩
  • 甘草 一分

用法: 在餐前用米湯送服二錢,即可見效。

神麯散

治療中寒下痢、膿血,以及婦女漏下。

用料:

  • 附子 一個
  • 神麯 三分
  • 乾薑 三分

用法: 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米湯送服。溫酒送服效果更好。

乳香散

治療白痢、裡急後重,日夜不休。

用料:

  • 好大甘草 四指握(焙乾後文武火炙烤去除火毒)
  • 米斗子皮(未加工) 三個
  • 乳香 一皁大(約 15 克)

用法: 避開鐵器,將藥材搗成細末。每次取水一碗,放入藥末中煎煮至剩半碗,溫服。不拘時間,每日可分兩次服用。

烏梅三物散

治療赤痢。

用料:

  • 黃連 等分
  • 烏梅肉 等分
  • 竈下土 等分

用法: 將藥材磨成細末。空腹用臘茶送服,或取鹽梅一個,加入臘茶和醋湯服下。

真阿膠丸

治療赤白痢。

用料:

  • 真阿膠 一片
  • 肉棗 一個
  • 胡椒 七粒

上三味以坩堝子燒存性蠟丸麻粒大每服二三丸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泄瀉以溫水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將上列三味藥物放入坩堝內燒存,製成像蠟丸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至三粒。如果是白色痢疾,則用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赤色痢疾,則用甘草湯送服;如果是赤白痢疾,則用甘草乾薑湯送服;如果是腹瀉,則用溫水送服,並應在飯後及睡前服用。

吳茱萸丸

治脾胃受濕氣泄痢不止米穀不化腸鳴腹痛或下痢膿血如髓腦或如爛肉汁腹滿嘔噦肢體怠倦

吳茱萸 黃連 白芍藥(並銼如豆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小阿膠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膿血腹中㽲痛只干欲飲小便不利調中安和臟氣

黃連 阿膠(各一兩) 茯苓(二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隱居溫中湯

治腹痛止痢

白芍藥 桂(各半兩) 吳茱萸(一百五十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溫服

玉粉丹

白話文:

吳[茱萸丸]

治療脾胃受濕氣而腹瀉不止、食物難以消化、腸中鳴叫、腹痛或腹瀉膿血,膿血似腦髓或腐肉汁液,腹脹、嘔吐、四肢怠倦。

  • 吳茱萸
  • 黃連
  • 白芍藥(先切碎如豆子大小,一同炒至紫紅色)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小麥粉煮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30 粒,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小阿膠丸]

治療寒熱不調的腹瀉膿血,腹中疼痛、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調和臟腑氣血。

  • 黃連
  • 阿膠(各一兩)
  • 茯苓(二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小麥粉煮成糊狀,搓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 20 粒,飯前用米湯送服。

隱居[溫中湯]

治療腹痛、止痢疾。

  • 白芍藥
  • 肉桂(各半兩)
  • 吳茱萸(150 枚)

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 2 錢。加水 1 杯,加入生薑 3 片煎煮至剩 6 分之一的量,去除藥渣,空腹時溫服。

[玉粉丹]

若下痢清水其色赤黃但欲飲冷時時嘔逆小便不利得熱則極心胸煩躁脈虛大而數此由乘虛熱入於胃滲下三焦津液不分並於大腸謂之挾熱利先宜五苓散利小便次以此玉粉丹四味阿膠丸(方在前)

白話文:

  • 若下瀉水狀,大便呈赤黃色,且想喝冷飲,時常嘔逆,小便不利,遇熱則感到極度煩躁,脈搏虛弱且快速,此為感受外邪熱氣侵入胃部,導致津液不分,並下滲至大腸引發挾熱型腹瀉。

  • 建議先使用五苓散以利小便,之後可服用此玉粉丹,包含四種藥材,阿膠丸(配方請參考前面內容)。

蛤粉 硫黃

上件等分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五十丸不以時

杏仁丸

治瀉兼治吐

杏仁 巴豆(去油等分)

上合和勻面糊為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一丸不以時

黑霜丸

治吐瀉霍亂

巴豆(一個去油) 百草霜(三錢匕)

上同研令勻湯浸蒸餅為丸芥子大水瀉冷水一丸霍亂吐瀉不定者同蟬殼一個為末冷水調下一丸忌熱物只一服便瘥

樸附丸

治脾胃氣弱及下冷不思食泄瀉

厚朴(二兩) 附子(一兩各銼如皂子)

白話文:

蛤粉・硫黃

將蛤粉和硫黃等分研成細末,加水煮麵糊,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日服用 50 丸,不限時段。

杏仁丸

用於治療腹瀉,兼治嘔吐。

材料:

  • 杏仁
  • 巴豆(去油)等分

將材料混合均勻,加入麵糊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日服用 1 丸,不限時段。

黑霜丸

用於治療嘔吐腹瀉、霍亂。

材料:

  • 巴豆(1 個,去油)
  • 百草霜(3 錢匕)

將材料研磨均勻,加入湯汁浸泡饅頭,製成芥菜籽大小的丸子。水瀉時,用冷水服用 1 丸;霍亂或嘔吐腹瀉不定的,加入蟬殼 1 個研磨成粉,加入冷水調勻服用 1 丸。忌食熱性食物,一次服用即可痊癒。

樸附丸

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下肢發冷、食慾不振和腹瀉。

材料:

  • 厚朴(2 兩)
  • 附子(1 兩),各切成皁角大小

上以生薑六兩取汁於銀石器內貯之重湯熬盡薑汁取出焙乾為細末用神麯法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熱米飲下

白話文:

將六兩生薑榨汁,並將汁放入銀製或石製容器中。將容器放入滾水中熬煮,直到薑汁熬盡。取出薑渣並烘乾磨成細末。然後使用神麯法(一種藥酒釀造方法)將麵糊和米酒一起煮成糰,並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服用時,空腹將三五十粒丸子與熱米飲一起服用。

香薑散

治久患脾瀉

生薑(四兩) 黃連(一兩各銼如豆大)

上同炒薑乾脆深赤去薑取黃連為末每服二錢臘茶調下空心

丁香散

治痢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如麻子大) 丁香(半兩) 生薑(二兩去皮切如麻子大)

上二味慢火煎乾微黃色入丁香半兩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

橡實散

治久赤白痢日夜不止

橡實 乾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橘皮茯苓湯

治下痢煩嘔

陳皮 白茯苓(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白湯點服

桃花丸

治痢下冷臍下絞痛

赤石脂 乾薑(各一兩炮)

上二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霍香散

治瘧

高良薑 藿香(各半兩)

上為末均分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盞溫服未定再服

艾餛飩

治脾虛有寒

乾薑末 熟艾

上等分以白麵作餛飩如酸棗大每服四五十個煮熟空心服腹脹者炒厚朴煮汁熟即煮餛飩食之

金液丹

治吐瀉

好硫黃(一斤)

白話文:

香薑散

治療長期的脾虛瀉痢

生薑(4兩) 黃連(1兩,研磨成豆子大小)

以上兩種藥材與生薑一同爆炒至香脆深紅,去除生薑,取黃連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用淡茶送服,空腹服用。

丁香散

治療痢疾

附子(1兩,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切成麻子大小) 丁香(半兩) 生薑(2兩,去皮切成麻子大小)

前兩種藥材用文火煎至乾燥微黃,加入丁香半兩,三種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1錢,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橡實散

治療長期的赤白痢疾,晝夜不停

橡實 乾薑(各半兩)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用米湯送服,不拘時。

橘皮茯苓湯

治療下痢、煩躁、嘔吐

陳皮 白茯苓(各半兩)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2錢,飯後用溫白湯調服。

桃花丸

治療痢疾、下痢後虛寒、臍下絞痛

赤石脂 乾薑(各1兩,炮製)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豌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10丸,每天增加至20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霍香散

治療瘧疾

高良薑 藿香(各半兩)

研磨成細末,均分成四份。每次服一份,用1碗水煎至1盞,溫服。間隔時間再服下一份。

艾餛飩

治療脾虛寒證

乾薑末 熟艾

等量,用白麵做成餛飩,大小如酸棗。每次服用40-50個,煮熟後空腹食用。腹脹的人可以炒厚朴,煮汁煮餛飩後食用。

金液丹

治療嘔吐、腹瀉

好硫磺(1斤)

上用一斗三升瓷瓶子內盛以瓦子蓋口先用赤石脂固縫通用鹽泥紙筋固濟陰乾磚砌一大爐子可高三尺余中心掘一坑子先安一水䍦令其口大小與硫黃䍦子底相當將硫黃罐子坐在水罐子上四下用土培了口縫先下熟灰在爐內令埋罐子一半用熟火三斤簇了罐子再用熟火蓋罐子上約令三四寸深每一伏時再添三斤一如上法蓋覆七日住火取出打破開如生金色其滓石盡澄在下不用柳木槌研細水浸蒸餅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食前

白話文:

先用一個可以裝一斗三升的瓷瓶,用瓦片蓋住瓶口,先用赤石脂塗在縫隙處,再用鹽泥紙筋加固,陰乾後,用磚砌一個大爐子,高約三尺餘,在爐子中央挖一個坑,先放一個水罐,水罐口的大小與硫磺罐的底部相當,將硫磺罐放在水罐上,用土填滿罐子周圍的縫隙,先在爐內倒入熟灰,將硫磺罐埋入一半,用熟火三斤將罐子簇起,再用熟火蓋住罐子上,大約三四寸深,每隔一天,再添加三斤熟火,重複上述步驟,蓋覆七天後,停止加熱,取出硫磺罐,打破後,如果硫磺呈現生金色,其雜質沉澱在底部,不用柳木槌研磨成細粉,用水浸泡後蒸製成餅,做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冰壺散

治霍亂吐瀉不止

高良薑(生銼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一半去滓於水內沉極冷頻服立定

勝金丸

治吐不止

胡椒十粒

上一味以新水吞下

豆蔻散

治脾濕腸泄暴瀉不止

肉豆蔻(一個)

上以生薑汁和麵裹豆蔻火炮候面熟去面將豆蔻為末分作兩服米湯調下

訶黎勒煎

治水痢心腹脹滿嘔逆及上氣咳嗽胸膈氣痞

訶黎勒(以麵裹煨黃去面)

上末之粟米飲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粉丸

治吐

白話文:

冰壺散用於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不止,高良薑生用,銼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煎至一半,去渣,在藥汁內放涼,頻頻服用,可以止住嘔吐腹瀉。

勝金丸用於治療嘔吐不止,胡椒十粒,用新水吞服即可。

豆蔻散用於治療脾濕引起的腸泄,暴瀉不止,肉豆蔻一個,用生薑汁和麵包裹,用火烤熟,去麵,將豆蔻研成末,分兩次服用,用米湯調服。

訶黎勒煎用於治療水瀉、心腹脹滿、嘔逆、上氣咳嗽、胸膈氣痞等症狀,訶黎勒用麵包裹,煨至黃色,去麵,研成末,用粟米飲和成丸,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飲送服。

紫粉丸用於治療嘔吐。

上以針沙醋浸一宿闢去醋便帶醋炒候黃色無煙乃止細研水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四十丸便啜粥一盞許小兒減之

酒磨丸

治吐逆粥藥不下者

白話文:

用針刺入砂礫中,然後把醋浸泡一晚,把醋去掉後帶著醋進行炒製,等待到發黃無煙為止,然後將其研細,用水煮製麵糊作丸子,大小如梧桐子般大小,服下四十粒丸子,再喝上一小碗粥,兒童劑量減半。

治療因飲酒過量而導致嘔吐,藥物無法下嚥的狀況

上以五靈脂用狗膽汁和丸如雞頭大煎熱生薑酒磨化再湯令熱粥一升頓服乘藥熱送下

治瀉痢久不瘥

白話文:

上等五靈脂用狗膽汁和在一起丸成雞頭般大小,煎熱生薑酒研磨成糊,再用湯將一升粥煮熱,趁藥熱時一飲而盡。

上以細石灰一錢獖豬膽一個先用灰炒乾出氣入豬膽同炒黃色用淨紙鋪在地上攤出火毒日曬一日每服半錢如白痢乾薑湯下赤痢甘草湯下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

軟疰丹

白話文:

  1. 用細石灰一錢和豬膽一個為材料。

  2. 先將石灰炒乾,使它冒出白氣,然後將豬膽一起炒,直到變成黃色。

  3. 使用乾淨的紙張鋪在地上,將炒好的材料攤開。

  4. 將材料放在陽光下曬一天,以消除毒性。

  5. 每服用半錢的量,可以和白痢乾薑湯一起服用。

  6. 如果是赤痢,則可以和甘草湯一起服用。

  7. 如果是赤白痢,則可以和乾薑甘草湯一起服用。

軟疰丹

製法: 麻仁(去皮搗爛),當歸,羌活,川芎,黑豆,丹參,白芍,黃耆,枸杞子,人參,山茱萸,川龜板,鹿角膠,龜鹿角膠(各等分)。

用法: 研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腹時,白湯送下,一日服二次。

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祛風濕。

主治: 身體軟弱,筋骨無力,風濕痹痛,腰膝痠軟。

療痃癖攻衝心腹及小腸氣膀胱氣痛不可忍內如刀剌九種心痛並婦人血痃血癖血冷血山崩赤白帶下應丈夫婦人一切氣痛不可禁者下咽立效。

白話文:

治療心腹之間的疾病,以及小腸氣、膀胱氣痛,疼痛難忍,內部好像刀刺般疼痛,九種心痛,以及婦女的月經不調、血癖、血寒、血崩、赤白帶下,以及應男人女人所有的氣痛,疼痛難忍,無法控制的,服用後立竿見影。

舶上硫黃 白礬(枯) 硇砂(精白者各別研細) 乾蠍 茴香 桂 木香 川楝子(麩炒去皮)葫蘆巴 胡椒 破故紙(各半兩) 黑附子(一兩)

白話文:

  1. 硫黃:從國外進口的硫黃

  2. 白礬 ( 枯 ):白色的礬石,經過烘烤製成的。

  3. 硇砂 ( 精白者各別研細 ):白色的硭砂,分別研磨成細粉。

  4. 乾蠍:經過曬乾的蠍子。

  5. 茴香:茴香的果實。

  6. 桂:桂樹的樹皮。

  7. 木香:木香樹的樹皮。

  8. 川楝子 ( 麩炒去皮 ):川楝子的果實,用麩皮炒過並去除外皮。

  9. 葫蘆巴:葫蘆巴的種子。

  10. 胡椒:胡椒的果實。

  11. 破故紙 ( 各半兩 ):破敗的紙張,各取半兩。

  12. 黑附子:黑色的附子。

上十二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一粒燒綿灰酒化下溫服入口愈空心服如急者不計時候新產婦人不得服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混合丸藥,丸藥大小如彈珠,外層塗上硃砂。每次服用一粒,用燒過的棉花灰加入酒中化開,溫熱後服用,空腹服用效果最佳。若病情危急,不拘泥於時間。剛生產的婦女不得服用。

玉鎖丹

治男子腎臟小腸等疾及飲酒過多大便滑瀉青沫遍數頻並宜服之

破故紙 葫蘆巴 吳茱萸

白話文:

治療男子腎臟、小腸等疾病,以及飲酒過量導致大便滑瀉、帶有青色泡沫且次數頻繁者,皆可服用此方。

藥方組成:

巴豆粉 葫蘆巴 吳茱萸

上各四兩並炒香熟搗羅為細末分一半用羊白腸盛藥末酒煮香熟去白腸取藥末一處同分下藥末同拌和勻用煮藥酒煮白麵糊為丸每服五十粒加至一百粒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辛術散

治風濕寒濕身疼自汗

白話文:

上述藥材各四兩,炒至香味,搗碎成細末,分一半用羊白腸盛裝藥末煮酒,煮熟後去除羊白腸,將藥末取回,再將所有藥末混合均勻,然後利用煮藥的酒,煮白麵糊做成丸狀,每次服藥五十粒,逐漸增加至一百粒,空腹時以溫酒或鹽水送服。

辛術散

**功效:**治療風濕寒濕引起的身體疼痛和自汗。

蒼朮(五兩) 陳橘皮 細辛 厚朴 縮砂仁 附子 桂 肉豆蔻 乾薑(各二兩) 丁香 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蒼朮(五兩)   陳橘皮

細辛、厚朴、縮砂仁、附子、桂、肉豆蔻、乾薑(各二兩)

丁香、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神聖散

治瀉痢

白話文:

神聖散

用於治療腹瀉痢疾。

組成:

  • 粗末 2 錢
  • 水 1 杯
  • 生薑 3 片
  • 紅棗 1 枚

用法:

將粗末、生薑和紅棗放入水中同煎,至液體減至六分之一後去渣。於飯前溫服。

黃橘皮(三分) 白礬(一兩) 甘草(二分) 川芎(半兩) 黃丹 硃砂(各半分) 木香(一分)米囊子(二十個)

白話文:

黃橘皮三分、白礬一兩、甘草二分、川芎半兩、黃丹、硃砂各半分、木香一分、米囊子二十個。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用熟水一盞倒流七次臨臥調服服了次用蒜一塊子生薑三片川芎一皂子大用濕紙裹燒焦去紙爛嚼用熟水下

水解散

治水穀並果子所傷下瀉不止並變痢疾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藥一大錢,加入一杯煮沸的熱水,倒出七次後,在睡覺前服用。服用後,使用一瓣大蒜、三片生薑和一顆川芎籽,用濕紙包起來燒焦,去除紙張後嚼碎,加入煮沸的熱水中服用。

水解散

治療因水榖、果物所導致的腹瀉不止,逐漸轉化為痢疾。

米鬥皮(四兩) 陳皮(二兩半) 甘草(二兩) 丁香皮 桂 縮砂仁 白豆蔻仁 白茯苓(各半兩) 白芍藥(一兩)

白話文:

米鬥皮四兩、陳皮二兩半、甘草二兩、丁香皮、桂皮、縮砂仁、白豆蔻仁、白茯苓各半兩、白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如路上行即冷水調下赤痢加烏梅一個地榆煎服白痢加乾薑赤白痢加乾薑烏梅肉煎下

感應膏

治飲食不消肢體倦怠

木香 丁香 肉豆蔻 乾薑(各三分) 杏仁 巴豆(各三十個) 百草霜(一分) 硇砂(三分細研)

白話文:

細末,每服二錢,用如路上流動清涼的水調和服用。赤痢加烏梅一個,地榆煎服。白痢加乾薑,赤白痢加乾薑、烏梅肉煎服。

感應膏

治療飲食不消化,肢體倦怠。

木香、丁香、肉豆蔻、乾薑(各三分)、杏仁、巴豆(各三十個)、百草霜(一分)、硇砂(三分,研細)

上合和勻用黃臘一兩入麻油少許煉熟下蠟熔了放溫入前藥一處攪和成劑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七丸白湯下不以時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混合均勻,加入一兩黃蠟、少許麻油,用文火煎煮至蠟熔化後,待溫度降低後加入前面所有藥材,攪拌均勻製成如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至七丸,以白開水送服,不需要特別挑選服用時間。

米囊皮散

治瀉痢後胃氣不和兼治赤白痢

米囊皮(舊年者去穰蜜塗炙熟) 闢臭蔓(亦名香蔓) 厚朴(去皮薑汁製) 甘草 陳橘皮

羌活

上件六味各一兩細銼焙乾搗為粗末每劑一大匙頭以水一盞煉取七分服余滓重煎服如白痢加阿膠

白丹法

白話文:

米囊皮散用於治療腹瀉痢疾後胃氣不和,也能治療赤白痢。藥方包括米囊皮(選用舊年的,去除籽,用蜂蜜塗抹後烘烤至熟)、闢臭蔓(也叫香蔓)、厚朴(去除外皮,用薑汁製)、甘草、陳橘皮、羌活等六味藥材,每味藥材各一兩,將其細切後烘乾,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大匙,用一碗水煎煮,取七分服用,藥渣再用多一點的水煎煮服用。如果是白痢,可加入阿膠。

治瀉痢不止上等陽起石十兩火煅通赤一宿成白色如粉次用鍾乳粉三兩內秤半兩別取白礬末半兩研細用垍盞子銷成汁下半兩鍾乳粉攪候成丹頭與前陽起石同研勻細滴水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二三粒空心米飲下大治臟腑不和注瀉不止

白話文:

治療腹瀉不止的最上等藥方:陽起石十兩,用火煅燒通紅,一個晚上後變成白色並且如粉狀。然後使用鍾乳粉三兩,內秤半兩;另取白礬粉末半兩,研磨細膩,使用盞子溶解成汁,再加入半兩鍾乳粉攪拌,直到成丹狀。將其與前述的陽起石一起研磨均勻,滴入適量水和成丸,大小如同雞頭,每次服用兩三粒,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可以有效治療臟腑不和及注瀉不止的症狀。

鍾乳粥

治久瀉諸藥不效者

鍾乳粉

上一味以粥調半兩乘熱服之日二其效如神

訶子煮散

治下瀉下痢腹痛日夜不止已致困篤者並治之

白話文:

鐘乳粥

治療久瀉,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的病症。

材料:鍾乳粉

使用方法:將材料以粥調半兩,趁熱服下,每日兩次。其效果神效。

訶子煮散

治療腹瀉腹痛,日夜不止,已經虛弱不堪的病症,都能治療。

米皮(四兩炒黃色) 縮砂仁(一兩) 五靈脂(半兩) 訶子(七個去核) 赤石脂(半兩) 甘草(炙三錢)

白話文:

  • 米皮(四兩炒至黃色)

  • 縮砂仁(一兩)

  • 五靈脂(半兩)

  • 訶子(七個,去核)

  • 赤石脂(半兩)

  • 甘草(炙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空心米飲調下日三服小兒半錢忌如常法

茱萸斷下丸

治脾胃氣虛弱臟腑不調下瀉不止日夜無度全不飲食內積久虛腹中疼痛羸瘦氣弱並治之

白話文:

茱萸斷下丸

治療脾胃虛弱,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腹瀉不止,日夜反覆,完全拒絕進食,內部積存虛弱,腹中疼痛,身體消瘦,氣息微弱。

吳茱萸(二兩半湯洗炒) 訶子(一分去核) 赤石脂(一分) 縮砂仁 肉豆蔻 乾薑(炮) 龍骨 人參(各一分)

白話文:

吳茱萸(二兩半,以湯洗淨,炒熱)

訶子(一分,去核)

赤石脂(一分)

縮砂仁、肉豆蔻、乾薑(炮製過的)、龍骨、人參(各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進三服

藿香飲子

治赤白痢久不效變成休息痢裡急後重心腹疼痛形困氣乏主臟氣虛弱

白話文:

藿香飲

治療赤痢白痢久治不癒,轉變為休息痢,裡急後重,心腹疼痛,體力衰弱,氣力不足,主要是脾腎陽氣虛弱所致。

做法:用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子,每個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下。每天服用三次。

藿香 白芍藥 乾薑 澤蘭葉 當歸 芎 白頭翁 蒿豉餅 附子 黃耆 茯苓 甘草(各一兩) 米囊皮(二兩)

白話文:

藿香、白芍藥、乾薑、澤蘭葉、當歸、芎、白頭翁、蒿豉餅、附子、黃耆、茯苓、甘草(各6公克),米囊皮(12公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熱服

龍脂丸

治脾胃虛弱或停冷結聚變成膿血痢

訶子 肉豆蔻 黃連 龍骨 當歸 赤石脂 縮砂 木香(各一兩) 草豆蔻 白礬 乾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忌油膩雞肉豬肉等

阿膠散

治熱毒血痢成片臍下㽲痛

白話文:

龍脂丸

治療脾胃虛弱,或因寒氣停滯結成膿血痢疾。

成分:訶子、肉豆蔻、黃連、龍骨、當歸、赤石脂、縮砂、木香(各一兩)、草豆蔻、白礬、乾薑(各半兩)

製法:將藥材磨成細粉,以蒸熟的粟米飯和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

用法:每次服用 30 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忌食油膩、雞肉、豬肉等。

阿膠散

治療熱毒血痢,症狀為成片狀血痢,臍下疼痛。

阿膠 熟乾地黃 地榆 黃連 梔子仁 當歸 刺薊(各一兩) 川升麻 犀角屑(各半兩)

白話文:

阿膠、熟乾地黃、地榆、黃連、梔子仁、當歸、刺薊(各 1 兩)、川升麻、犀角屑(各 0.5 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豉百粒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茜根散

治蠱毒下血如雞肝腹中攪痛

茜根 升麻 犀角(各三錢) 桔梗 黃柏 黃芩(各二錢) 地榆 白蘘荷(各四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

黃連散

治熱毒下黑血五內絞切痛日夜百行氣絕欲死者

黃連(一升) 龍骨 白朮(各二兩) 阿膠 乾薑 當歸 赤石脂(各三兩) 附子(一兩)

白話文:

【茜根散】

治療由蟲毒導致的下血癥狀,形狀類似雞肝,腹內疼痛。

茜根、升麻、犀角(各3錢)、桔梗、黃柏、黃芩(各2錢)、地榆、白蘘荷(各4錢)

以上材料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3錢,用半杯半的水加長蔥7寸、豆豉100粒一同煎煮,至水剩下八分,過濾後稍微加熱後飲用,無特定飲用時間。

【黃連散】

治療由熱毒引起的下黑血癥狀,內臟緊縮劇痛,日夜不停,氣息瀕臨終止的危急情況。

黃連(1升)、龍骨、白朮(各2兩)、阿膠、乾薑、當歸、赤石脂(各3兩)、附子(1兩)

上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孫真人云余以正觀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熱毒痢至十五日命將欲絕處方入口即定

白話文:

將中藥材按照比例,用水一斗煮沸,然後取五升藥汁,分成五次服用。孫真人說,貞觀三年七月十二日,我突然得了熱毒痢疾,到了十五日,就快要死了。就在這個時候,我服用此方,立即安定下來。

香藤散

治下痢赤白不止

香藤 甘草 陳皮 羌活 厚朴 當歸(各半兩) 米罌皮(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取清汁溫服不以時

當歸散

治久血痢不止腸中㽲痛面黃羸瘦

當歸 樗樹白皮 艾葉 黃連 地榆(各一兩) 酸石榴(燒灰) 阿膠(各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赤石脂丸

治氣虛冷熱不調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日夜頻滑四肢少力裡急後重不進飲食

赤石脂 白龍骨 白礬灰(各二兩) 胡粉(一兩) 密陀僧(半兩) 阿膠 烏賊魚骨(各一兩)

上除研藥外同為細末卻將研藥拌勻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忌油膩

固腸散

治血痢腹痛及如魚腦漿或如豆汁

白話文:

香藤散

治療下痢,無論是紅色還是白色,而且無法止住。

香藤、甘草、陳皮、羌活、厚朴、當歸(各半兩)、米罌皮(四兩)

上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取清汁,溫服,不拘時。

當歸散

治療久治不癒的血痢,腸中絞痛,面色蒼黃,身體瘦弱。

當歸、樗樹白皮、艾葉、黃連、地榆(各一兩)、酸石榴(燒成灰)、阿膠(各三分)

上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時。

赤石脂丸

治療氣虛體寒,冷熱交加,臍腹疼痛,下痢膿血,晝夜頻作,四肢無力,裡急後重,飲食不進。

赤石脂、白龍骨、白礬灰(各二兩)、胡粉(一兩)、密陀僧(半兩)、阿膠、烏賊魚骨(各一兩)

上藥除研磨外,同為細末。將研磨的藥物拌勻,用粟米飯和成丸,如梧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溫米湯送服。忌油膩。

固腸散

治療血痢腹痛,以及下痢物像魚腦漿或豆汁一樣。

木香(一作錢) 黃連(各半兩一作一分) 御米殼(一兩半蜜炙一作三個) 象㪷(一作三個藏白礬燒) 訶子(麵裹煨大者一作一個) 柿蒂(一分一作七個) 石榴皮(酸者塗蜜炙黃各半兩一作一分)

白話文:

木香(一錢克) 黃連(各半兩或三分克) 御米殼(一兩半或三個,用蜜炙過) 象牙(一錢克或三個,挖出內部、填入白礬後燒烤過) 訶子(用麵包裹後烘烤,較大的果實一顆或一個) 柿蒂(一分克或七個) 石榴皮(酸的,塗上蜂蜜,烘烤成黃色,各半兩或三分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米飲調下一使乳香湯破米飲調下一名御米散

地榆散

治血痢不定日夜頻滑

地榆(半兩) 酸石榴皮(三分) 木苓(半兩) 枳殼(三分) 赤石脂(半兩) 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食前服。

黑神散

治冷熱痢膿血不止

烏梅 乾薑 木棗(等分)

上三味同燒存性每服一錢溫米飲調下空心服

當歸散

治血痢

御米皮 乾薑 當歸(等分)

上為細末食前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母丁香丸

治嘔吐不已

白話文:

地榆散

用於治療血痢,日夜發作,難以控制。

成分:

  • 地榆(半兩)
  • 酸石榴皮(三分)
  • 木苓(半兩)
  • 枳殼(三分)
  • 赤石脂(半兩)
  • 甘草(一兩)

用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米湯調服,飯前服用。

黑神散

用於治療冷熱痢疾,膿血不止。

成分:

  • 烏梅、乾薑、木棗(等量)

用法: 將上述三味藥材一同燒製成存性,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米湯調服,空腹服用。

當歸散

用於治療血痢。

成分:

  • 御米皮、乾薑、當歸(等量)

用法: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飯前每次服用二錢,以米湯調服。

母丁香丸

用於治療嘔吐不止。

母丁香(七個) 丁香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一分) 石膽(一錢) 麝香(一分)

白話文:

  • 母丁香(七個)

  • 丁香(半兩)

  • 吳茱萸(半兩)

  • 硫磺(一分)

  • 石膽(一錢)

  •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嘔逆鹽醋少許化一丸於箸頭上服之

玉龍散

治吐逆不止

硫黃 滑石(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糯米飲調下

玉蕊散

止吐逆

滑石(二兩) 硫黃(一兩) 丁香 肉豆蔻(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米飲調下

朝真丹

治吐瀉不止

硫黃(一兩) 枯白礬(三兩)

上為細末蒸餅和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溫米飲下食前

治 瘧(痢附)

瘧母煎

治久瘧不愈結為癥瘕寒熱

白話文:

玉龍散

治療持續嘔吐

硫磺 滑石(等量)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糯米湯送服。

玉蕊散

止嘔吐

滑石(兩兩) 硫磺(一兩) 丁香 肉豆蔻(各半兩)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前用米湯送服。

朝真丹

治療持續嘔吐腹瀉

硫磺(一兩) 枯白礬(三兩)

研磨成細末,與蒸餅和勻,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瘧母煎

治療瘧疾(兼治療痢疾)

治療久瘧不癒,形成癥結,寒熱交替發作

細末生薑自然汁糊成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生薑湯送服。嘔吐時用鹽醋少許化一丸,塗在筷子頭上服用。

鱉甲(十二分) 烏梢(炮存性) 乾薑 葶藶 石葦 紫葳 厚朴 瞿麥 廣蟲 蜣螂 桃仁(各二分) 白芍藥(五分) 黃芩 大黃 桂(各一分) 柴胡(六分) 鼠婦(七分) 人參(一分) 牡丹皮(五分) 阿膠 蜂窠(各四分) 赤硝(十二分) 半夏(一分)

白話文:

鱉甲(12份) 烏梢(炒過後保持藥性) 乾薑 葶藶草 石葦 紫葳 厚朴 瞿麥 廣蟲 蜣螂 桃仁(各2份) 白芍藥(5份) 黃芩 大黃 桂皮(各1份) 柴胡(6份) 鼠婦(7份) 人參(1份) 牡丹皮(5份) 阿膠 蜂窠(各4份) 赤硝(12份) 半夏(1份)

上為細末鍛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冷爛如膠綿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一方無鼠婦赤硝加海藻三分大戟一分

香甲散

治一切勞瘧四肢無力渾身疼痛脾胃不和

白話文:

取上等的細末鍛竈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將鍛竈灰浸泡在清酒中,等待酒消耗一半,加入鱉甲一起煮,煮到冷卻、柔軟、爛如膠綿狀,絞取汁液,加入其他中藥材煎煮,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服用七丸,每天服用三次。

另一種做法中,不使用鼠婦和赤硝,改添加海藻三分和大戟一分。

香甲散

治療各種勞累引起的瘧疾,四肢無力,渾身疼痛,脾胃不和。

鱉甲 恆山 柴胡(各三分) 麥櫱 神麯(各一兩) 枳實 京三稜(各半兩) 人參 藿香葉(各一兩) 甘松(三分) 黃橘皮(不去白) 厚朴(各一兩) 甘草(三分) 檳榔(一枚) 茯苓(三分) 半夏 桔梗(各一兩) 大腹皮 木香(各半兩) 烏梅(七個)

白話文:

  • 鱉甲:三分

  • 恆山:三分

  • 柴胡:三分

  • 麥櫱:一兩

  • 神麯:一兩

  • 枳實:半兩

  • 京三稜:半兩

  • 人參:一兩

  • 藿香葉:一兩

  • 甘松:三分

  • 黃橘皮:一兩,不去白色

  • 厚朴:一兩

  • 甘草:三分

  • 檳榔:一枚

  • 茯苓:三分

  • 半夏:一兩

  • 桔梗:一兩

  • 大腹皮:半兩

  • 木香:半兩

  • 烏梅:七個

上為粗末水煎患勞氣者以童子小便酒桃李枝同煎三錢去滓熱服

丹砂烏梅丸

治五瘧不瘥

白話文:

用粗末水煎煮患有疲勞氣虛的人,以童子小便、酒、桃李枝一同煎煮,取三錢量,去除渣滓,熱服。

(出自「丹砂烏梅丸」,主治久治不癒的五種類型的瘧疾。)

烏梅 恆山(各十分) 知母 犀角(各六分) 丹砂(五分) 龍膽 甘草 人參 蓯蓉 桂(各六分) 鱉甲(八分) 香豉(一大合) 桃仁(四十九個) 虎骨 升麻(各八分)

白話文:

烏梅、恆山(各一錢)

知母、犀角(各六分)

丹砂(五分)

龍膽、甘草、人參、蓯蓉、桂(各六分)

鱉甲(八分)

香豉(一大合)

桃仁(四十九個)

虎骨、升麻(各八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下

大五補湯

治時行後變成瘴瘧方

白話文:

大五補湯

治療時行後轉變成瘴瘧的方法。

將細末煉蜜和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以酒送服。

桂心(三十銖) 遠志 桔梗 芎藭(各二兩) 茯苓 芍藥 人參 白朮 乾地黃 當歸 黃耆 甘草(各三兩) 半夏 麥門冬 生枸杞根(各一升)

白話文:

桂心(30克) 遠志 桔梗 芎藭(各90克) 茯苓 芍藥 人參 白朮 乾地黃 當歸 黃耆 甘草(各135克) 半夏 麥門冬 生枸杞根(各450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竹葉二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烏梅丸

治寒熱瘧久不瘥形體羸瘦痰結胸堂食飲減少或因行遠久經勞役患之積年不瘥服之神效

白話文:

以粗末藥材二錢,加一大杯水,再放入三片生薑、一枚大棗、二片竹葉一起煎煮,煮至藥液只剩下六成,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服用的時間。

烏梅丸

治療寒熱瘧疾久治不癒,導致身體瘦弱,痰液積聚在胸腔導致進食減少。或因長途跋涉、勞累過度所致,積年來無法痊癒的疾病。服用烏梅丸有顯著療效。

烏梅肉 豆豉(各一合) 升麻 柴胡 鱉甲 恆山 地骨皮 前胡(一兩) 百合 蜀漆 玄參 肉蓯蓉 桂心 知母(各半兩) 桃仁(八十個)

白話文:

  • 烏梅肉、豆豉:各 10 克。

  • 升麻、柴胡、鱉甲、恆山、地骨皮、前胡:各 15 克。

  • 百合、蜀漆、玄參、肉蓯蓉、桂心、知母:各 7.5 克。

  • 桃仁:80 個。

上十五味為細末煉蜜和丸空心茶下三十丸日二服老少孩童量力通用無所忌

十味丸

治久瘧不已已經吐下其原尚在更欲吐利又慮尫羸宜服此藥

白話文:

十味丸

用於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即便已經嘔吐或腹瀉,但病原仍未完全清除,且又有嘔吐或腹瀉的傾向。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服用此藥可以調和氣血,緩解症狀。

用法: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和入蜂蜜製成丸劑,空腹時用茶水送服,一次 30 丸,每日二次。

適用人羣:

老少孩童均可服用,根據體質酌情調整用量。

禁忌:

無禁忌。

細辛 黃橘皮 桂 地骨皮(各四兩) 鬼箭(羽折著如金色者) 蜀漆(各二兩) 白朮(五兩)甘草 當歸 丁香(各三兩)

白話文:

細辛、黃橘皮、桂枝、地骨皮(各一百六十公克)、鬼箭(像折斷的羽毛,呈現金色者)、蜀漆(各八十公克)、白朮(二百公克)、甘草、當歸、丁香(各一百二十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煮烏梅飲下之初服十五丸再稍加至三十丸服經三五日後若覺熱上每服藥後良久任吃三兩口粥飲壓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約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然後將烏梅煮成湯,將丸劑放入湯中,先服用15粒,之後逐漸增加至30粒。服用藥物後3~5天,若感覺身體發熱,則每次服用藥物後,應等待較長時間,再吃2~3口粥或喝些水來壓制熱氣。

甘草烏梅丸

治一切瘧

甘草 烏梅肉(熬) 人參 桂 肉蓯蓉 牡丹(各二兩) 恆山 升麻 桃仁 烏豆皮(三兩)

白話文:

甘草烏梅丸

**功效:**治療各種瘧疾

組成:

  • 甘草
  • 烏梅肉(熬製)
  • 人參
  • 桂枝
  • 肉蓯蓉
  • 牡丹(以上各二兩)
  • 恆山
  • 升麻
  • 桃仁
  • 烏豆皮(三兩)

上搗篩為細末以煉蜜和丸蘇屠臼搗一萬杵丸如梧桐子大發日五更酒下三十丸平旦四十丸欲發四十丸不發日空腹四十丸晚三十丸無不瘥一方有知母二兩

克效餅子

白話文:

將材料搗成細末,與蜜混合製成丸藥,每個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早上五點用酒送下三十丸,黎明時用 forty 丸。如果需要發作,則空腹時服用四十丸,晚上則再服用三十丸,無一例不治癒。配方中包含知母兩兩的成分。

治一切瘧病發作有時先覺伸欠作寒慄鼓振頤頷中外皆寒腰脊俱痛寒戰既已內外皆熱如發渴欲飲冷或痰聚胸中煩滿欲嘔或先熱後寒或先寒後熱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寒熱相半或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或一日一發或隔日一發或一日後六七日再發並能主之

白話文:

治療各種瘧疾,發病時有時先感到伸懶腰並打寒顫,鼓動雙頰和頜部,裏裏外外都感到寒冷,腰背尤甚,寒戰過後,裏裏外外都發熱,像發了渴想喝涼水,或痰積聚在胸中,感覺煩悶想吐,或先發熱後打寒顫,或先打寒顫後發熱,或寒症重熱症輕,或熱症重寒症輕,或寒熱交替,或只發熱不打寒顫,或只打寒顫不發熱,或一天發作一次,或隔一天發作一次,或一天後六七天再次發作,都能夠治療。

龍腦 麝香(半兩) 硃砂(一兩一分) 荷葉(五兩) 綠豆末(五兩) 甘草(一兩爁) 信砒(二兩半醋煮) 定粉(半兩) 金箔(三十五泊為衣)

白話文:

龍腦、麝香(半兩)、硃砂(一兩一分)、荷葉(五兩)、綠豆末(五兩)、甘草(一兩研成粉末)、信砒(二兩半以醋煮過)、定粉(半兩)、金箔(三十五片做成衣狀)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二十丸捏褊以金箔為衣每服一餅子以新汲水磨化日發者未發前服之間日者不發夜服隔數日者發前一日夜服連日者凌晨服

紅英丹

治勞瘧極效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狀,每丸兩分重,共二十丸。用金箔包住丸藥,每服用一丸,將藥丸研磨成粉末,用新鮮的井水沖服。每天服用,沒有發作前服用。間隔數天發作的,在前一天晚上服用。連續幾天發作的,在凌晨服用。

紅英丹

治療瘧疾極其有效

雄黃 硃砂 硫黃 天雄(生) 丁香 虎頭骨 黃丹 赤小豆 麝香(各一分)

白話文:

雄黃、硃砂、硫磺、生天雄、丁香、虎頭骨、黃丹、赤小豆和麝香,各取一分(重量單位)。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取甲子日合用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男左女右以緋絹袋裹系一丸於中指上

恆山鱉甲散

治痰鬼瘴瘧

白話文:

將細末入研的藥物均勻取用,於甲子日與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小。男子用左手,女子用右手,以緋絹袋裹住藥丸,繫一丸於中指上。

恆山 鱉甲(各八分) 烏梅(二十個) 甘草(八分) 犀角(六分) 桃仁(三七個) 知母 石膏(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竹葉二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服之

硃砂丸

治瘧

白話文:

恆山:一種中藥,產於恆山。

鱉甲:鱉的甲殼,中藥名,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

烏梅:烏梅是李子的變種,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具有止咳、止瀉、生津、化瘀等功效。

甘草: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莖,具有補氣益血、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

犀角:犀牛角,中藥名,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涼血止血的功效。

桃仁:桃樹的種子,中藥名,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知母:知母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塊莖,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肺的功效。

石膏:石膏是硫酸鈣的二水合物,中藥名,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硃砂丸

用於治療瘧疾。

每次服用二錢(約6克),用水一盞(約200毫升)和竹葉二片一起煎煮,至液體剩六分之一時,濾渣取汁服用。

硃砂(一分) 粉霜 膩粉 硇砂 白丁香 巴豆霜(各半分) 乾漆末(二分) 青橘皮末(五分)

白話文:

硃砂(一分)、粉霜、膩粉、硇砂、白丁香、巴豆霜(各半分)、乾漆末(二分)、青橘皮末(五分)。

上同研勻細棗肉和丸如梧子大小兒麻子大更用硃砂末袞過每先服了金箔丸更後用麵湯下一兩丸投之看虛實加減服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均勻研磨成粉,再加入細棗肉,和成丸藥,丸藥的大小如梧桐子,或麻子大小,再用硃砂研磨成粉,與丸藥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金箔丸之前,用麵湯送服一到兩丸藥,根據患者的虛實狀況調整服用量。

大黃丸

治心瘧發歇不定

川大黃(半兩) 恆山 砒霜 鱉甲 麝香 硃砂(各一分) 香豉(四十九個)

上為細末研勻以醋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食前用桃仁冷醋湯下忌熱物

神應湯

治瘧

草豆蔻(二個) 棗 烏梅 半夏(各十個) 橘皮(半個) 青橘皮(一個) 生薑(半兩)

上以此一料用泉水三升於銀器內煎至一升半並將藥銼為粗末同煎不以時去滓任意如發熱可冷服如發寒可熱服

薑桂湯

白話文:

大黃丸

治療瘧疾時而發作時而停止,症狀不定。

川大黃(半兩) 恆山 砒霜 鱉甲 麝香 硃砂(各一分) 香豉(四十九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混合,用醋煮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丸,用餐前以桃仁冷醋湯送服。忌食辛熱食物。

神應湯

治療瘧疾

草豆蔻(二個) 棗 烏梅 半夏(各十個) 橘皮(半個) 青橘皮(一個) 生薑(半兩)

將所有藥材放入銀器中,加入三升泉水煎煮至剩餘一升半。將藥材粗略研磨,與煎液一起煎煮。不限服藥時間,隨意服用。發熱時可冷服,發冷時可熱服。

薑桂湯

論曰寒熱之病蓋陰陽相乘陰氣上入陽中則發寒陽氣下陷陰中則發熱若寒熱戰慄頭痛如破身拘急數欠渴欲冷飲或先寒而後熱先熱而後寒或有發時或間而作至其時而發發已即如常此謂之瘧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此皆得之冬中於風寒氣藏於骨髓之中至春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而後與邪氣相合而發多寒者溫之多熱者發之寒熱等者以經調之寒多宜此薑桂湯熱多宜恆山湯栝蔞湯寒熱等者宜鱉甲湯(等方並在後)

白話文:

理論上,寒熱病都是陰陽相互作用變化的結果。陰氣上升進入陽中,就會發寒;陽氣下降陷落到陰中,就會發熱。如果出現寒熱交替、戰慄、頭痛如裂、身體拘急、頻繁打哈欠、口渴想喝冷飲的症狀,或者先寒後熱,先熱後寒,或者有不時發作或間隔發作,到一定時間就會發作,發作後又立即恢復到平時的狀態,這種情況就叫做瘧疾。

瘧疾的脈搏多是弦脈,弦脈伴隨脈數的多是熱瘧,弦脈伴隨遲脈的多是寒瘧。這些都是由於冬天受到風寒,邪氣潛藏在骨髓之中,到了春天,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行排出,於是遇到暑熱後,邪氣與暑熱相結合,而引發瘧疾。寒症較重的,用溫熱的藥物治療。熱症較重的,用清熱利濕的藥物治療。寒熱症狀相等,可用調理經絡的藥物治療。寒症較重,適合用薑桂湯。熱症較重,適合用恆山湯,或者栝蔞湯。寒熱症狀相等,適合用鱉甲湯。(具體藥方均在後面)

柴胡(八兩) 桂 黃芩(各三兩) 栝蔞根(四兩) 牡蠣 乾薑 甘草(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雄黃丹

治丐兒瘧

白話文:

柴胡(八錢) 桂樹皮 黃芩(各三錢) 栝蔞根(四錢) 牡蠣 乾薑 甘草(各二錢)

以上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五錢,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一碗,去除渣滓,溫服。

雄黃丹

處方用於治療兒童瘧疾。

白驢蹄(二分) 大黃(四分) 綠豆(三分) 砒霜(二分) 雄黃(一分) 硃砂(半分)

白話文:

  • 白驢蹄(二分):將白色的驢蹄加熱至變成灰燼,取二分(約 1.2 公克)。

  • 大黃(四分):將大黃根部曬乾並磨成粉末,取四分(約 2.4 公克)。

  • 綠豆(三分):將綠豆煮熟後磨成泥,取三分(約 1.8 公克)。

  • 砒霜(二分):砒霜是一種劇毒藥物,通常不作為藥物使用,但在此方中取二分(約 1.2 公克),但應特別注意,砒霜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醫囑,切勿擅自服用。

  • 雄黃(一分):將雄黃加熱至變成灰燼,取一分(約 0.6 公克)。

  • 硃砂(半分):將硃砂加熱至變成灰燼,取半分(約 0.3 公克)。

上為細末以蜜和丸如梧子大發日平旦冷水服二丸七日內忌油膩若其發時胸中痞嘔吐此乃痰瘧脅腹痛胸中愊愊然欲嘔不得出此積瘧並宜玉壺丸(方見頭痛門)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在發病的當天,早上服用二丸,連續服用七天。在服用期間,忌食油膩的食物。若在發作時胸中痞塞、嘔吐,這是痰瘧;脅腹疼痛、胸中疢疢然欲吐又吐不出來,這是積瘧。這兩種情況都可以服用玉壺丸(方劑詳見頭痛門)。

藿香散

凡瘧吐下之後當溫調之宜服

厚朴 藿香葉 生薑 陳橘皮 半夏 甘草(各一兩)

上六味同杵令爛焙乾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荊芥散

白話文:

藿香散

凡是瘧疾發作後嘔吐、腹瀉,應當溫熱調理。服用此方藥合適:

厚朴、藿香葉、生薑、陳橘皮、半夏、甘草(各一兩)

以上六種藥材一同搗碎,然後焙乾成藥末。每次服用三錢(約10公克),用水一碗、生薑三片、大棗一顆煎煮,煮至藥液剩七分,去渣,在吃飯前服用。

荊芥散

若其人熻熻如熱漸漸如寒無有時度肢節如解手足疼痛頭目昏暈此由榮衛素弱外為風邪相乘搏於陽則似熱搏於陰則似寒久不治之成勞宜此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感覺到忽冷忽熱,沒有規律,四肢關節就像要散開一樣,手腳疼痛,頭暈目眩,這是由於身體的榮衛之氣原本就虛弱,加上外來的風邪侵襲,與陽氣搏擊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與陰氣搏擊就會出現發寒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演變成勞疾。

荊芥穗(一兩) 柴胡(二兩) 人參 白朮 當歸 白芍藥 桂 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準備荊芥穗一兩,柴胡二兩,人參、白朮、當歸、白芍藥、桂枝、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非時

栝蔞湯

治熱瘧

柴胡(八兩)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栝蔞根(四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綿袞丸

治瘧

硫黃 官桂 巴豆 白礬 澱花

白話文:

栝蔞湯

治療熱瘧

柴胡(八兩)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栝蔞根(四兩)

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生薑三片,棗子一個,煎煮至剩下一盞,去除渣滓,溫熱後服用,不限時。

綿袞丸

治療瘧疾

硫磺 官桂 巴豆 白礬 澱粉

上件等分為末五月五日用粽子和再入臼搗千下丸如梧子大陰乾不拘老幼有孕婦人不拘月日瘧疾用綿一片裹藥一丸男左女右納耳內於五更初放在耳內四日復取

小柴胡湯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等分研成細末,在五月五日用糉葉包起來,再放入臼中搗一千次,製成如梧子般大小的丸藥,在陰涼處晾乾。不論男女老幼,孕婦也不受月日限制,得了瘧疾就可以用。將棉片裹住一粒藥丸,男性用左手女性用右手,將藥物塞入耳朵內,在五更天剛開始的時候放進耳朵裡,四天後取出。

小柴胡湯

組成: 柴胡 4 錢 黃芩 2 錢 人參 2 錢 甘草 2 錢 半夏 2 錢 生薑 2 錢 大棗 4 枚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疏解表裏,和解少陽。

主治: 感冒發燒,惡寒,頭疼,口苦,噁心,嘔吐,脅肋脹痛,脈弦緊。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腦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潮熱不除及瘥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可服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各三兩) 半夏(二兩半) 甘草(三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和溫熱病引起的發熱、怕風、腦部和頸項強直疼痛、胸悶、肋骨疼痛、嘔吐、噁心、口渴、寒熱交替、身體和臉部發黃、小便不利、大便祕結或月經未淨,還有潮熱不退、病癒後復發發熱、頭痛,以及婦女因傷風引起的頭痛、煩熱,月經剛結束後出現寒熱交替,像瘧疾發作一樣,有時產後傷風引起的頭痛、煩熱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藥。

柴胡(半斤)黃芩 人參(各三兩)半夏(二兩半)甘草(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減。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個。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靳,去大棗加牡蠣六兩。若心卒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三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治瘴疫瘧癘久,即面黃,肌瘦,不惟新舊月日,淺深悉皆主之。心胸痞悶不思飲食,加橘皮。渴,加栝蔞根。喘,加杏仁。大便秘滯,加大黃。脅下痞靳而痛,加牡蠣。小可一兩劑,大段三五劑,克保痊安久,經大效記之。去半夏加人參,更加栝蔞根,名黃龍湯。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藥方,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茶杯半、生薑五片、紅棗一個,煎煮直到七分熟,去渣滓,趁熱服用。服藥時間不限。小兒可以分成兩次服用,並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如果胸中有煩悶感,但不嘔吐,就去掉半夏,加入栝蔞一個。如果感到口渴,就去掉半夏,加入人參,與前面的藥物合在一起,總共是四兩半。栝蔞根四兩。如果腹中疼痛,就去掉黃芩,加入芍藥三兩。如果脅下痞悶疼痛,就去掉大棗,加入牡蠣六兩。如果心臟突然悸動,小便不利,就去掉黃芩,加入茯苓四兩。如果沒有口渴,但有輕微發熱,就去掉人參,加入桂枝三兩,使出微汗,病就會痊癒。如果咳嗽,就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入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治療因瘴氣流行而引起的瘧疾,時間已久,臉色蠟黃,肌肉消瘦,不論舊病新病、病程長短,都能主治。如果心胸痞悶,不想吃東西,就加入橘皮。如果口渴,就加入栝蔞根。如果氣喘,就加入杏仁。如果大便祕結,就加入大黃。如果脅下痞悶疼痛,就加入牡蠣一小兩,劑量大的可服三到五劑,就能保全身體健康。經過長久的驗證,療效都很顯著,因此把它記錄下來。去掉半夏,加入人參,再加入栝蔞根,就叫做「黃龍湯」。

桃花丸

治一切瘧及赤痢白痢

信砒 粉霜(各一錢) 定粉(半兩) 黃丹(二分) 巴豆(七個米醋內煎黑色去皮用)

白話文:

用於治療各種瘧疾,以及赤痢白痢

砒霜、粉霜(各一錢) 定粉(半兩) 黃丹(二分) 巴豆(七個,以米醋煎煮至變黑,去除外皮使用)

上都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黍米大赤白痢新汲水下兩丸治瘧桃心七個煎湯未發前冷下立瘥此法常用有效

祛邪丸

白話文:

將上等的研磨均勻,用糯米粥製成像黍米大小的藥丸,用赤白痢新汲取的水服用兩粒藥丸,可以治療瘧疾,取桃心七個煎成湯劑,在瘧疾發作前的寒症服下,就可以立刻痊癒。這個方法經常使用,非常有效。

祛邪丸

組成: 黃連、黃柏、山梔子、木瓜、鬱金、秦皮、老薑、紅花、牛膽汁、麝香

功效: 清熱燥濕,解毒消腫,涼血止痛。

主治:

  • 熱毒壅盛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小便短赤、大便不通。
  • 濕熱蘊結引起的腫痛、紅腫、流膿。
  • 涼血止痛,用於火熱引起的疼痛。

用法: 口服,每次 6-9 克,一日 2-3 次。

注意事項:

  • 脾胃虛弱、腹瀉者慎用。
  • 孕婦禁用麝香。
  • 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可能造成虛寒。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

治瘧疾脈浮大寒熱往來用此吐之衛州書六瘧寒多熱少者痰瘧熱少而脈浮則痰無疑矣可吐之也若脈遲微者惡寒瘧耳宜柴胡桂薑湯

白話文:

治療瘧疾,脈浮大,寒熱往來,用這一種方法催吐。《衛州書》中的六種瘧疾,寒多熱少的是痰瘧,熱少而脈浮的,也是痰瘧。可以催吐。如果脈遲微,是惡寒瘧,應當用柴胡桂薑湯。

麻黃(四兩去節湯炮三沸焙乾秤) 恆山 甘草 大黃 知母(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面東清淨水吞下

草豆蔻散

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大治脾寒

白話文:

麻黃(四兩,去根節,用湯煮沸三次,焙乾,稱重) 恆山 甘草 大黃 知母(各二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和丸,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面向東方,用清水吞服。

草豆蔻散

治療長期不癒的瘧疾,以及多年來未癒的山嵐瘴氣,兼治脾寒。

草豆蔻 肉豆蔻(各二個並用麵裹煨一生一熟) 梓州厚朴(方圓二寸一半薑製一半生) 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 生薑(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

白話文:

  • 草豆蔻、肉豆蔻(各兩個,用麵粉包裹,一個煨熟,一個煨生)

  • 梓州厚朴(方形或圓形,寬高二寸,一半用薑汁製過,一半生的)

  • 甘草(中指粗細,一半生用,一半烤炙過)

  • 生薑(棗子大小,兩塊,一塊用濕紙包裹煨過,一塊生的)

上㕮咀分為二大劑於發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

辟邪丹

治嵐瘴瘧及痞疾等

白話文:

辟邪丹

**用途:**治療瘴氣瘧疾、痞氣等症狀

**用法:**將藥材分為兩劑,在發病前天亮時用一升水煎煮,取八合藥液,放置至天亮溫服。剩下的藥渣再煎兩次,每次取八合藥液溫服。

綠豆(四十個) 黑豆(三十個) 好砒霜(半分) 硃砂(兩粒如黑豆大) 黃丹(炒一分為衣)

白話文:

  • 綠豆(四十粒):綠豆是常見的豆類,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的功效。

  • 黑豆(三十粒):黑豆也是常見的豆類,具有補腎益精、活血化瘀的功效。

  • 砒霜(半分):砒霜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少量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

  • 硃砂(兩粒如黑豆大):硃砂是一種礦物,具有安神定驚、清心明目的功效。

  • 黃丹(炒一分為衣):黃丹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收斂止血、化瘀生肌的功效。

上件五味同入乳缽內滴冷水丸作十丸每服一丸以東南桃心七個取井華水研向日吞服之醋水亦可其驗不具言經三五月患者只一丸大段者只微寒若小可便絕去也

白話文:

把上述五種藥材一起放入乳缽內,滴入冷水做成十粒藥丸,每次服用一粒。再準備東南桃花心七個,磨成粉末,用井華水研磨,在太陽升起的時候服用。醋水也可以研磨,其療效不具體說明,經過三到五個月,患者只吃一粒即可,嚴重的患者只會微微感覺到寒冷,如果是輕微的患者,便可以痊癒了。

常山湯

治瘧

常山 知母 甘草(各三分) 麻黃(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以麋粥一盞取汗為度去滓

乾漆丸

白話文:

常山湯

治療瘧疾

材料:

  • 常山 3 分
  • 知母 3 分
  • 甘草 3 分
  • 麻黃 1 兩

做法: 將以上材料磨成粗粉,每次取 5 錢,加水 2 碗煎煮至剩 1 碗,溫熱服用。然後搭配 1 碗麋粥,促進出汗。出汗後,過濾藥渣。

乾漆丸

若皮寒至骨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慄此由腎氣素盛恣欲太過水竭指枯髓不滿骨津華不充於外所以不凍慄者非陽虛而為陰乘也名曰骨痹瘧久久不治令攣縮宜此

白話文:

如果皮膚冰冷到骨頭裡,即使用熱湯都不能讓它溫暖,穿再多厚的衣服也不能感覺到溫暖,然而卻不覺得冷,這叫做骨痺。這是因為腎氣本來旺盛,縱慾過度,導致水液枯竭,手指枯瘦,骨髓不足,津液不能滋潤體外,所以不會感到寒冷。這不是陽虛,而是陰邪侵犯。這種病叫做骨痺,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肢體攣縮。

鹿茸(四兩) 生乾地黃(各四兩) 乾漆(半兩) 附子(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七棗湯

治瘧

大烏頭(一個移七處炮熱銼碎) 生薑 大棗(七個) 蔥白(七寸)

上以水一小碗煎至一滿盞未發前一時辰去滓熱服訖吃棗

太一神丹

治久瘧不瘥

上好砒霜(半兩) 寒水石(一兩) 龍腦 麝香(各少許)

白話文:

鹿茸(四兩) 生乾地黃(各四兩) 乾漆(半兩) 附子(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七棗湯

治療瘧疾

大烏頭(一個分為七份,每份炒熱後研磨成粉) 生薑 大棗(七個) 蔥白(七寸)

上以水一小碗煎至一滿盞,在發作前一小時內服用,然後吃棗。

太一神丹

治療長期未愈的瘧疾

上好砒霜(半兩) 寒水石(一兩) 龍腦 麝香(各少量)

上先研砒霜在鐵銚內用寒水石末團之以垍碗合定濕紙封於碗上燒候煙出重紙黃色即止取出以紙襯於地上出火毒須臾細研為末以蒸餅水泡為丸如梧子大以硃砂作衣每服一丸於發時早晨香上度過面北下用井華水吞下一丸服後忌熱食魚面五果子數日永瘥此藥合時須是端午日早合忌婦人雞犬孝子見如女人患男兒拈入口中令服立效此藥並不吐瀉患者可只一服必瘥龍麝候砒霜經火後合研勻然後與蒸餅和丸

白話文:

首先把砒霜研碎,放在鐵鍋裡,用冷水和石末調成團,用蓋碗蓋住,用濕紙封在碗口上,放在火上燒,等到冒煙,再用厚紙蓋住,燒到紙張變成黃色時停止。取出砒霜,放在紙上,讓它自然冷卻,去除毒性。然後研成細末,用蒸好的餅加水調成丸子,每個丸子的大小像梧桐子。用硃砂為衣,每次發作時,早晨在香爐上燻烤,面向北方,用井花水吞下一丸。服藥後忌食熱食、魚類、麵食、五種水果,數日即可痊癒。此藥必須在端午節當天早上配製,忌諱婦女、雞犬、孝子看到。如果女人患病,由男人將藥丸捏入口中,讓她服下,即可立竿見影。此藥不吐不瀉,患者可只服一劑,即可痊癒。將龍麝與砒霜一起研勻,然後與蒸餅和成丸劑。

靈霜丸

治癉瘧時發大渴寒熱不定

砒霜 綠豆(各半兩) 川大黃(一兩) 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入研藥令勻煉蜜和丸如梧子大夜露一宿發日平旦以冷水下一丸臨發前再服一丸忌熱物

桃仁恆山丸

治癉瘧發作不定但熱不寒宜服此方

恆山 桃仁 黃耆(各一兩) 香豉(一合)

白話文:

靈霜丸

治療瘧疾,常在發作時感到非常口渴,寒熱交替不定。

原料:

  • 砒霜 綠豆(各半兩)
  • 川大黃(一兩)
  • 麝香(一分)

作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攪拌均勻,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一般大小的丸劑。放置一晚後,天亮時用冷水送服一丸,發作前再服一丸。忌諱食用熱性食物。

桃仁恆山丸

治療瘧疾發作不定,但沒有寒熱症狀,適合服用此方。

原料:

  • 恆山 桃仁 黃耆(各一兩)
  • 香豉(一合)

上為細末水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至發日空心煎桃仁湯下十丸於發時再一服

霜黃丸

治久瘧不瘥

砒霜 硫黃 雄黃 雌黃(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小的粉末,加入煉過的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當感到頭痛的日子,在空腹時以煎過的桃仁湯送下十丸藥丸。在頭痛時再服用一劑藥丸。

上研細於新銚子內先布鹽末於中即下諸藥於鹽上以垍碗蓋用六一泥封勿令泄氣以一二斤火養半日候冷以甘草湯煮半日出火毒細研以飯和丸如綠豆大如大人患以醋湯下三丸以青帶系三丸於臂上男左女右立瘥小兒服一丸系一丸

淡豉烏梅丸

療瘧不問年月深遠

白話文:

先在一個新的瓷碗裡研磨細小,然後在碗底撒上鹽末,再把藥材放在鹽上。用碗蓋蓋好,用泥巴封口,不要讓氣體洩露。用一到兩斤的火烘烤半天,等涼了以後,用甘草湯煮半天,去除火毒。然後細細研磨,與飯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成年人服用時,用醋湯送服三丸,另外用青色的帶子把三丸藥綁在胳膊上,男性左臂女性右臂,直到疼痛消除。小孩服用時,吃一丸,綁一丸。

淡豉烏梅丸

治療瘧疾,不論發病時間長短

恆山(二兩細銼熬令乾候微黃色別杵末) 烏梅(二十個取肉別研如泥) 桃仁(四十九個去尖杵如泥) 淡豉(一匙別杵如泥)

白話文:

恆山(取二兩,細細銼碎,熬製至乾,然後等候微黃色,再分開研磨成粉末)

烏梅(取二十個,取其果肉,分開研磨成泥狀)

桃仁(取四十九個,去除尖端,研磨成泥狀)

淡豉(取一匙,分開研磨成泥狀)

上四味各搗訖都入臼中搗一千下即出之為丸如干即煉蜜相和令得所又搗一千下即成矣修合時不得令孝子懷妊婦人雞犬見大約藥效驗則如此若患者但取發日平明飲下三十丸如梧子大食時又二十五丸至動時又十四丸或下不吐重者服一服便瘥亦不忌口

白話文:

把上面四味藥物各搗碎,然後都放入臼中搗一千下,然後取出藥粉,做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再與煉過的蜂蜜混合,使藥粉和蜂蜜充分融合,然後再搗一千下,就製成了。在製作藥丸時,不能讓孝子、懷孕婦女、雞和狗看到。一般來說,藥物的療效驗證如下:如果患者在發病日黎明時服用三十丸,在吃飯時再服用二十五丸,在病情加重時再服用十四丸,或者服用後不能嘔吐出來,病情嚴重的服用一次即可痊癒,而且飲食上也不需要忌口。

鉛丹丸

療瘧神效

鉛丹(二兩) 人參(三分) 天雄(十分)

上三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粥飲下二丸食前服萬不失一

三滿丸

療瘧百發百中神效方

恆山末 白蜜 生雞子白

白話文:

鉛丹丸

治療瘧疾非常有效

鉛丹(二兩) 人參(三分) 天雄(十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成丸劑,每個丸劑的大小如梧桐子。以稀飯送服二丸,飯前服用。十拿九穩有效。

三滿丸

治療瘧疾百發百中,藥效神奇

恆山末 白蜜 生雞蛋清

上三味各一雞子殼於鐺中相和熬看丸得即止旦四十丸晚四十丸粥飲下大約雞子白兩個方得一殼

白話文:

這三味藥各取雞蛋殼量的一半,放入鍋中混合熬煮,直到形成丸狀即可。早上服用 40 丸、晚上服用 40 丸。約需要兩個雞蛋的蛋白才能得到一個蛋殼量的藥丸。

丹砂丸

療寒熱相半兼治間日瘧子

丹砂 人參(各一分) 附子(一個半兩者)

白話文:

丹砂丸

治療間歇性發作的瘧疾,症狀包含熱與寒兩種。

成分:

  • 丹砂
  • 人參(各一份)
  • 附子(一個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煎竹葉湯下二三十丸發前三服中病則吐或身習習麻木未中病加至四十丸間日發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白話文:

用細細碎碎的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然後用煎煮的竹葉湯送服二三十丸,如果在服用前三劑藥的時候,就出現吐逆的現象,或者肢體感到腫脹麻木,則說明藥量不夠,應增加到四十丸,並隔天服用,如果吃到前三劑時就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服用。

光明丸

治久瘧神效方

光明砂(半兩) 恆山(一兩) 杏仁(十個)

上為細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再服

烏薑散

治瘧

乾薑 良薑(各一兩並銼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未發前熱酒調服

扼虎膏

治諸瘧

胭脂 阿魏(各一大豆許同研)

白話文:

光明丸

治療久瘧的神奇藥方

  • 光明砂(半兩)
  • 恆山(一兩)
  • 杏仁(十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加入硃砂,均勻攪拌,用蜂蜜作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在瘧疾未發作時,用粥送服十五丸。瘧疾發作後,再服用。

烏薑散

治療瘧疾

  • 乾薑
  • 良薑(各一兩,切碎後同炒至呈紫色)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在瘧疾未發作時,用熱酒調和服用。

扼虎膏

治療各種瘧疾

  • 胭脂
  • 阿魏(各一大豆大小,研磨成膏)

上二味以大蒜肉和為膏用大桃核一個擘開去仁取一片以藥膏子填桃核內患者臨發時用藥桃核覆在手虎口上令藥著內以緋白系定男左女右經宿乃去之疾更不發

白話文:

將大蒜研成膏狀,並將大桃核劈開,取出核仁,將蒜膏填入桃核內。當患者即將發作時,用藥桃核覆蓋在雙手的大拇指下方,讓藥物進入體內,用紅色或白色的布條固定。男性患者將桃核放在左手,女性患者將桃核放在右手,經過一天一夜後取下,疾病就不會再發作了。

真丹

寒熱諸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

常山(三兩末) 真丹(一兩即是虢州真黃丹以兩隔銚子將襯炒色變用)

上同研勻以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未發時三丸已發時三丸臨臥三丸米飲下

靈砂散

治瘧疾久不瘥

附子(一兩約三個者) 靈砂(一分)

上將附子用麵裹炮以面焦為度去面並皮臍為細末與靈砂拌勻每於未發前冷酒調下一錢

神聖散

治瘧

蛇皮(高處得者二寸)

上以燈焰上燒為灰入麝香少許同研細發前以蔥白酒調下

治瘧疾久不瘥 氣體羸弱

白話文:

真丹

當寒熱間歇發作,心下煩熱時可用:

  • 常山(三兩,研成細末)
  • 真丹(一兩,即虢州產的真黃丹,用瓦罐隔水炒至顏色變化)

將兩味藥研勻,以蜂蜜為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三丸,未發作時服三丸,發作時服三丸,睡前服三丸,用米湯送下。

靈砂散

治療瘧疾,時間長久未痊癒的:

  • 附子(一兩,約三個)
  • 靈砂(一分)

將附子用麵粉包裹,烘烤至麵粉焦黑,去掉麵粉和表皮,研成細末。與靈砂拌勻,每次於未發作前用冷酒調服一錢。

神聖散

治療瘧疾:

  • 蛇皮(取自高處的,二寸長)

將蛇皮用燈焰燒成灰,加入少許麝香,研成細末。發作前用蔥白酒調服。

治療瘧疾,時間長久未痊癒,氣體羸弱的

上大烏頭一個端正者煻灰火中炮七遍不得焦了去皮臍碎切如米粒大以大棗七個水一大碗生薑七片蔥白七寸慢火同煎至半碗未發前先吃煮藥棗七個然後溫服

白話文:

一個成色好的大烏頭,在灰火中煮七次,不要煮焦。去掉外皮和中心部分,切成米粒大小。加上七顆大棗、一大碗水、七片生薑和七寸蔥白,用慢火煮到只剩半碗湯時,把煮好的七顆大棗先吃掉,然後趁熱喝下藥湯。

論曰夫瘧有日作者有間日而作者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者有寒多熱少者但熱不寒者然日作者瘧也間日而作者痰瘧也先寒後熱者寒瘧也先熱後寒者溫瘧也寒多而熱少者壯瘧也但熱而不寒者癉瘧也瘧脈自弦也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數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吐之瘥弦數者風疾也以飲食消息去之凡治瘧於發前先食頃以治之過則失時也心瘧不治他皆可治

白話文:

中醫古籍中記載:瘧疾有按日發作的,有隔日發作的,還有先發寒後發熱的、先發熱後發寒的、寒症重熱症輕的、只有熱症沒有寒症的。按日發作的瘧疾叫作日瘧,隔日發作的瘧疾叫作間日瘧,先發寒後發熱的叫作寒瘧,先發熱後發寒的叫作溫瘧,寒症重熱症輕的叫作壯瘧,只有熱症沒有寒症的叫作癉瘧。瘧疾的脈象是弦脈。弦脈而脈數的,多是熱症;弦脈而脈遲的,多是寒症;弦脈而脈小緊的,可用下法的治療方法;弦脈而脈遲的,可用溫補法的治療方法;脈數緊的,可以用發汗法或針灸法治療;浮大脈的,可用吐法治療。弦脈而脈數的,是風疾引起的,可以用飲食調理法治療。凡治療瘧疾,應該在發作前先吃一陣子藥來治療,錯過時間就效果不好了。患了心瘧的無法根治,其他的瘧疾都可以根治。

多熱者白虎加桂湯及常山甘草前胡大黃作飲子服之多寒者柴胡桂薑湯

小緊者可下用和胃丸三粒妙

白話文:

在陽氣太旺盛的時候,可以使用白虎加桂湯以及常山、甘草、前胡、大黃來做成飲品服用;而在陽氣太弱的時候,可以使用柴胡、桂薑湯。

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以服用[和胃丸]三粒。

可吐者常山汁飲之若瘧連年不解者由人體虛邪傷榮衛耗弱正氣不能自持故久而不去謂之勞瘧宜神精丹(方在中風門)此疾雖田舍之人皆知之但有冷熱虛實之異今略論其一二擇其必驗者以備倉卒若寒從背起冷大如手不甚戰慄以發熱而汗出或即頭痛嘔逆時作其脈遲小此由脾胃素弱因氣寒而水穀不能克化聚而成痰陰上乘陽陽為陰乘所以作寒寒逼陽虛散而為汗宜旋覆花丸(方見頭痛門)

白話文:

可以嘔吐的,喝常山汁;如果瘧疾連續幾年都治不好,是因體虛邪氣傷及榮衛,耗損元氣,以致正氣不能自持,所以長期不去,叫做勞瘧。宜服神精丹(方在中風部門)。這種病,即使田舍之人皆知,但有寒熱虛實的不同。現略述一兩種,選擇確有療效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寒氣從背上開始,發冷如手,不太戰慄,發熱後出汗,或者立刻頭痛、嘔逆,且發作反覆,脈搏遲小,這是因脾胃素弱,因氣候寒冷而使水穀不能消化,聚集而成痰,陰氣上侵陽氣,陽氣被陰氣剋制,所以出現寒冷。寒冷逼迫陽氣虛弱,所以發散為汗。應服旋覆花丸(方見頭痛部門)。

若寒熱如瘧不時發腹滿膨脝起則頭眩大便不通或時腹痛胸膈痞悶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結於腸間氣道不舒陰陰壅滯宜備急丸(方見頭痛門)

白話文:

如果出現像瘧疾一樣的寒熱發作,不時地肚子脹滿,肚皮腫脹鼓起,那麼就會頭暈、大便不通,或者有時腹痛、胸悶、膈肌痞悶。這是由於宿食停留不消化,積結在腸道裡,氣道不暢通,陰陰鬱滯造成的。應該服備急丸(具體配方請參考頭痛篇)來治療。

至聖纏金丹

治赤白痢

硃砂 硇砂(以上各一兩並細研水飛) 巴豆(七十個去皮) 黃蠟(十棗大)

白話文:

治赤白痢

硃砂、硇砂(各一兩,研細後用水飛製) 巴豆(七十粒,去皮) 黃蠟(十顆棗子大小)

上先熔蠟作汁煮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然後入前藥二味在蠟內溲和成劑有患旋丸大人豌豆許一丸小兒綠豆許一丸驟泄新汲水下赤白痢黃連艾湯下白痢艾湯下赤痢黃連湯下如合劑後只用金箔裹之老人肌瘦亦可服甚者不過再服立愈神妙並空心服服訖忌熱物少時

香和丸

治積無等

豆豉(搗為末) 大蒜(去皮研如泥)

白話文:

首先將蠟燭熔化成汁液,將巴豆煮到焦黑,再將巴豆去除不用。然後將剩下的兩味藥材混入蠟汁中,拌合後做成藥丸。如果患者是大人,藥丸可以做成豌豆大小,如果患者是小孩,藥丸可以做成綠豆大小。如果患者有大便突然泄瀉的症狀,可以用新汲的水送服藥丸;如果是赤白痢疾的症狀,可以用黃連艾湯送服藥丸;如果是白痢的症狀,可以用艾湯送服藥丸;如果是赤痢的症狀,可以用黃連湯送服藥丸。如果藥丸一次無法治癒,之後只需要用金箔包覆藥丸,即使是身體瘦弱的老人也可以服用。嚴重的情況下,最多再服用一次,就能立刻痊癒。此藥丸非常神奇有效,但服用時必須空腹,服用後要忌口,避免食用熱性的食物。

香和丸

治療各種積滯疾病

材料:

  • 豆豉(搗成粉末)
  • 大蒜(去皮,研磨成泥狀)

上二件無分兩合和成劑為度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溫熱水下先進纏金丹次方服此丸子

草果飲子

治脾寒瘧疾

白話文:

前兩種藥物並沒有限定劑量,可以和成劑藥丸,像梧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溫熱水沖服。先服用裹金丹,然後再服用此丸子。

草果飲子

**治療:**脾寒瘧疾

草果 川芎 白芷 紫蘇葉 高良薑 甘草 青橘皮

白話文:

草果:一種中草藥,具有芳香氣味,常被用於烹飪和中藥。

川芎: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鎮靜安神等功效。

白芷:一種中草藥,具有祛風解表、宣通鼻竅、止痛消腫等功效。

紫蘇葉:一種中草藥,具有解表散寒、理氣和中、寬胸化痰等功效。

高良薑:一種中草藥,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嘔、化痰止咳等功效。

甘草: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健脾、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功效。

青橘皮:一種中草藥,具有理氣化痰、健脾開胃、燥濕化痰等功效。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留滓二服並一服當發日連進三服立見效潑雪丸 治五勞七傷陰汗盜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虛損久不思飲食消渴腹脹翻胃吐逆腹中絞結疼痛肺寒咳嗽寒痰不利口吐酸水五瘧脾寒泄瀉一切冷疾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上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只剩下七分,去滓後趁熱服用。留下的滓,可再加水煎,二煎藥和一煎藥合併一碗服用。連續服用三天,即可見效。

潑雪丸:治療五勞七傷、陰汗盜汗、夜間小便多、沉寒故冷、脾胃虛損、長期不思飲食、消渴腹脹、翻胃吐逆、腹中絞結疼痛、肺寒咳嗽、寒痰不利、口吐酸水、五瘧脾寒泄瀉、一切冷疾等症狀。

蓽茇 人參 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半兩) 桂心(七分半) 訶子(一兩半炮去核) 胡椒(七分半) 良薑(一分)

白話文:

蓽茇、人參、茯苓(去皮)、乾薑(炮製,各半兩)、桂心(七分半)、訶子(一兩半,炮製,去核)、胡椒(七分半)、良薑(一分)。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瘧丹

小實黑豆(四十九個) 砒霜(半分) 雄黃(一分)

白話文:

將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

[瘧丹]

材料:小粒的黑豆(四十九顆)、砒霜(半分)、雄黃(一分)

上用端午日搗羅研為細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粒於瘧未發前一夜食後臨臥服忌生冷油膩熱物一伏時欲服藥時先吃溫冷淡飯一頓於稍空時臨臥服藥尤妙合時忌雞犬婦人見懷胎婦人不得服如急用不必端午日合

滲濕湯(一名辛術湯)

白話文:

在端午節這天,將羅研搗成細末,滴水調和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最好在瘧疾發作前的晚上飯後臨睡時服用。服用時要避免生冷、油膩和熱性的食物。在發作的時候,如果需要用藥,先吃一頓溫熱且清淡的飯,再在稍微空腹的情況下臨睡時服藥效果會更好。服用時要避開雞、狗,孕婦以及懷孕的女性禁止服用。如果急需使用,則不必拘泥於端午節。

滲濕湯(也叫辛術湯)

蒼朮(五兩去皮) 陳橘皮 細辛(去葉) 厚朴(去皮薑製) 縮砂仁 附子(炮去皮臍) 桂(去皮) 肉豆蔻 乾薑(炮各二兩) 丁香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草豆蔻散

白話文:

蒼朮(五兩,去皮) 陳橘皮 細辛(去葉) 厚朴(去皮,薑製) 縮砂仁 附子(炮製後去皮臍) 桂皮(去皮) 肉豆蔻 乾薑(炮製後各二兩) 丁香 甘草(炙製後各一兩)

草豆蔻散

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碗。加入生薑三片、棗子一枚,一同煎煮,直到剩六分之一。過濾取汁,於飯前溫熱服用。

一名常山飲子治瘧疾因外邪客於風府生冷之物內傷肺胃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發或間日一發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疼噁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咽乾脊膂痠疼腸鳴腹痛諸藥不效漸成勞瘧者此藥治之

白話文:

一名常山根的湯藥配方,可以治療瘧疾。瘧疾是由於外邪入侵風府,生冷的食物損傷肺胃,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單獨發作,或連續多天發作,或間日發作一次。寒症時,肢體顫抖,熱症時,全身像被燒著一樣,頭痛,噁心,煩渴,想喝水,呼吸急促,口苦,咽喉乾燥,脊椎和後背疼痛,腸鳴腹痛,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逐漸發展成勞累性瘧疾的患者,可以使用這個方劑治療。

知母(二斤) 常山(二斤用川者) 烏藥(一斤捶碎) 草果(二斤) 甘草(二斤炙) 高良薑(二十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五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知母兩斤、常山兩斤(用川常山者)、烏藥一斤(捶碎)、草果兩斤、甘草兩斤(炙)、高良薑二十兩。

將以上藥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配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五個,煮到七分,去掉渣滓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