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三 (9)
卷第三 (9)
1. 硫黃丸
治中暑吐逆不止
硫黃、焰硝、滑石、白礬(各二兩)、半夏(三兩)、白麵(四兩,臨和時入)
上為細末,薑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小兒三五丸。
白話文:
硫黃丸
治療中暑導致嘔吐不止:
將硫磺、焰硝、滑石、白礬各二兩,半夏三兩,一起磨成細粉。用麵粉四兩,在服用前拌入藥粉中,用薑汁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兒童服用三到五丸即可。
2. 大戟散
治結胸傷寒下不透者服此立得出汗
大戟、甘遂(各一兩)、膩粉(半兩)、硫黃(一分)、水銀(半兩同研勻以新垍盞子內結砂子)
上合研勻,每服一、二錢,溫漿水調下。
白話文:
大戟散
治療胸部阻塞,傷寒發燒但藥物無法向下排出者,服用此藥後即可立刻出汗。
藥方組成:大戟、甘遂(各一兩)、膩粉(半兩)、硫黃(一分)、水銀(半兩,以上五味藥磨成細末,用新的瓷杯盛裝,使其凝結成砂狀)。
用法用量:將以上藥材磨勻,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溫熱的米漿水送服。
3. 柴胡芍藥湯
治傷寒溫疫,身體壯熱,頭痛,項強,腰背四肢煩疼,脅下牢滿,乾嘔噦逆,不能飲食,及婦人經水方來適斷,熱入血室,寒熱如瘧,譫言妄語。
柴胡(二兩) 赤芍藥 人參 甘草(各二分) 半夏(六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三個,煎至八分,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柴胡芍藥湯
治療傷寒溫疫導致的身體發熱、頭痛、脖子僵硬、腰背四肢疼痛、脅肋部脹滿、乾嘔、噁心、吃不下東西等症狀,以及婦女月經將要來或剛停止時,因熱邪入侵子宮,出現寒熱交替如瘧疾般發作,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的情況。
藥方組成:柴胡(10克) 赤芍藥(5克) 人參(5克) 甘草(5克) 半夏(15克)
用法用量: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5克,用約150毫升水,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三個,煎煮至八分滿,溫熱服下,不拘時辰服用。
4. 竹葉石膏湯
治虛煩頭痛痰逆噁心,潮熱煩燥,口乾好飲,四肢倦怠,嘔吐心忪,及療時行氣病後虛羸,吸吸少氣,噁心欲吐,全不入食
人參 甘草 石膏(四兩) 麥門冬(二兩) 半夏(三分)(重校定此方內人參甘草無分兩,此方南陽活人書亦載之,內人參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盞,竹葉二十片,粳米一合,生姜三片,煎至七分,食後服。
白話文:
竹葉石膏湯
此方治療因虛弱導致的頭痛、痰阻、噁心、潮熱煩躁、口渴想喝水、四肢無力、嘔吐、心悸等症狀;以及治療時疫(瘟疫)痊癒後,體虛乏力、呼吸急促、噁心欲吐、完全不想吃東西等情況。
藥方組成:人參、甘草、石膏(四兩)、麥門冬(二兩)、半夏(三分)。(註:部分版本記載人參、甘草用量為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取四錢,加水二盞(約400毫升),竹葉二十片,粳米一合(約100克),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約280毫升),飯後服用。
5.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病表證未解,壯熱惡風,頭痛項強,骨節煩疼,寒熱往來,里病尚在,胸滿脅硬,嘔逆煩渴,嘿嘿可食,又療婦人中風,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熱入血室,其狀如瘧
柴胡 人參 黃芩 甘草(各三分) 半夏(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四片,棗二個,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小柴胡湯
治療傷風感冒或溫病初期,表症尚未完全解除,症狀表現為高燒、怕風、頭痛、頸項僵硬、骨節酸痛、寒熱交替,但裡證(內在臟腑病變)尚未痊癒,伴隨胸悶、脅肋部硬痛、噁心嘔吐、口渴等症狀,還有食慾不振。也可用於治療婦女中風後,持續發熱,有時月經剛結束就發熱,熱邪侵入血室,症狀像瘧疾一樣反覆發作。
藥方: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三分,半夏一分。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約三百毫升),加生薑四片,大棗兩個,煎煮至藥汁剩六分(約一百八十毫升),過濾去藥渣後溫服。
6. 五苓散
治水飲停積留滯不散,胸膈膨悶,腹脹喘逆,口乾引飲,嘔噦噁心,心中暑煩渴,脾濕生黃飧,泄注下水穀不分,及療傷寒惡亂,頭痛發渴,口燥消渴,水入吐逆,心下痞悶,小便不利:
澤瀉(一兩一分) 白朮 豬苓 茯苓(各三分) 桂(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熟水調下,不以時。
白話文:
五苓散
治療水液停滯不消,胸部和膈膜脹悶,腹部膨脹喘息,口乾想喝水,嘔吐噁心,心中煩熱口渴,脾濕導致黃疸、食慾不振,大便稀溏,水穀不分,以及治療傷寒感冒引起的惡寒、頭痛、口渴、口乾舌燥、飲水後嘔吐、心下痞悶、小便不利等症狀。
處方:
澤瀉(1.1克) 白朮 豬苓 茯苓(各0.3克) 桂枝(0.5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克,用煮沸的開水送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