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9)

1. 消渴水

此日夜更用前紫雪丹,微動一二行,即第五日七丸服七服,六日八丸八服,七日十丸三服。如小便透下,住此藥,看病大小,有只服三四日小便透者,至七八日透。但以小便透為度,不拘遠近日數也。如未甚透快,更服此勾水石葦散(方在後)。

勝金煎 治大腹水氣,背刺喘急,息不能通。 牛黃、昆布、海藻(各二兩半)、牽牛(二兩)、桂(一兩,冷者加作二兩)、甜葶藶(三兩)、椒目(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食前米飲下。日三,漸加至四五十粒,日三四。以水利為效,尋常些小發動,覺氣促疾盛,夜臥不安,數服見效。

萬病散 十種水病。 牽牛子、桑白皮、白朮、黃耆、丁香、陳橘皮、破故紙(各等分)。 上為細末,先煎生薑湯一盞半,先吃半盞,用半盞調藥一大錢,七服。藥後更吃半盞。

海藻丸 治諸水病者,不可頓取,令便下,其水盡。其後再發,必便困敗。三分利之一分,立便斷鹽醬諸酸膩滑,淡食經旬日後,患者氣稍調,則更利之。如是三度服藥將養,以校為度。緣先以脾熱克腎,號土水相剋也。脾土既病,下克於腎,水氣不收,故成其疾也。範汪曰:脾胃為表裡,胃為水穀府,胃虛不化水穀,氣海溢而經絡閉,故患者大便小便不通,寒之氣扇於脾而脹矣。主水病,坐臥喘急。

海藻、昆布、黃牽牛子(各十兩)、葶藶(十二兩)、椒目、桂(各四兩)、牛黃(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橘皮湯下。

桂黃丸 治水氣腫滿,小便不利。 硫黃(四兩)、桂、白朮、赤茯苓、澤瀉、豬苓、黃橘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橘皮湯下。一方無桂,以蒸餅和丸。

太一神精丹 消水腫,治癥瘕氣塊及諸風疾等。 丹砂、曾青、雌黃、雄黃(油煎七日)、磁石(各一兩)、金牙石(六分一字)。 上將丹砂、雌黃二味,酸醋浸三日。曾青用好酒器中浸,紙封,日中曝之百日,急用七日亦得。無以火暖訖,各研如粉,以好醋拌勻。用好砂,量藥多少,用合子量大小盛之。先以赤石脂固縫,外黃土鹽紙中和泥固濟,候乾,用一鐵三腳子,可高五寸,其不置火,約置合子底,以三日火不絕為度。候冷,水浸干泥令透,可取打開合子。其蓋子上有五色者佳,雪白者最上,三色者下。研令細,干棗肉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丸二丸,如口噤者,以鹽梅水洗口,牙關自開,灌藥下即省。曾青如蚯蚓泥,如黃連者佳。世少此者,好崑崙碌亦得以。旺相日,天晴明,齊戒沐浴合之。若體無痛處,四肢不收,神智不亂,一臂不隨,時能言者可治。不能言者不可治,謂之風痱。宜天麻散、西州續命湯。如服續命湯而多汗,則以金牙酒代之。

艾曲散 治痢後虛腫、水腫者,服此藥,小便利,止腫消散。 艾曲(一升生)、乾薑、細辛、椒目、附子、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溫酒調下。產後虛腫者大良,忌豬肉、生蔥、生菜。

葶藶煎 治食水腹堅漸大,四肢腫滿。 甜葶藶(二兩)、川芒硝(一兩)、椒目(二兩半)、水銀(一兩,以棗肉少許研盡)、防己、海蛤(各一兩)。

白話文:

消渴水:

此藥每日夜裡服用前紫雪丹,少量服用一兩丸,第五日服七丸,共七次;第六日服八丸,共八次;第七日服十丸,共三次。如果小便暢通,就停藥,觀察病情。有些病人服用三四天小便就暢通,有些則要服到七八天。只要小便暢通即可,不必拘泥於服藥天數的多少。如果小便仍不暢通,再服用勾水石葦散(藥方在後面)。

勝金煎:

治療腹脹水腫,背部刺痛,呼吸急促,氣喘不過來。

藥材:牛黃、昆布、海藻(各二兩半)、牽牛(二兩)、桂枝(一兩,體寒者加倍)、甜葶藶(三兩)、椒目(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粒,飯前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逐漸增加到四五十粒,每日三四次。以利尿為效,如果稍微有點反應,覺得氣促加重,夜臥不安,服用幾次就會見效。

萬病散:

治療十種水腫病。

藥材:牽牛子、桑白皮、白朮、黃耆、丁香、陳橘皮、破故紙(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先煎煮生薑湯一盞半,先喝半盞,再用剩下的半盞薑湯調服藥末一大錢,共服七次。服藥後再喝剩下的半盞薑湯。

海藻丸:

治療各種水腫病,不可一次服用過多,導致瀉下過度,將水液全部排出。如果水腫再次發作,則會導致腸胃功能受損。應三分利水,取其一分效果,立即停止食用鹽、醬油等酸、膩、滑的食物,改吃清淡食物十幾天。待患者氣色稍好轉後,再繼續服用藥物利水。如此服用藥物和調養三次,以病情恢復為度。這是因為脾臟的熱氣侵犯腎臟,造成土水相剋。脾土既已受損,則下克於腎,水氣不能收斂,所以才會發病。範汪說:脾胃為表裡關係,胃為水穀的倉庫,胃虛則水穀不能消化,氣血瘀滯,經絡阻塞,所以患者大、小便不通,寒氣入侵脾臟而脹滿。主治水腫,坐臥呼吸急促。

藥材:海藻、昆布、黃牽牛子(各十兩)、葶藶(十二兩)、椒目、桂枝(各四兩)、牛黃(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橘皮湯送服。

桂黃丸:

治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

藥材:硫黃(四兩)、桂枝、白朮、赤茯苓、澤瀉、豬苓、陳橘皮(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煮麵糊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橘皮湯送服。也有一方不用桂枝,用蒸熟的麵餅調和製丸。

太一神精丹:

消除水腫,治療癥瘕(腹部腫塊)、氣塊及各種風疾等。

藥材:丹砂、曾青、雌黃、雄黃(油煎七日)、磁石(各一兩)、金牙石(六分,一字)。

將丹砂、雌黃用酸醋浸泡三天。曾青用乾淨的酒器浸泡,用紙封好,中午放在陽光下曝曬一百天,急用的話七天也可。不用火烤,研磨成粉末,用好醋拌勻。用乾淨的砂盆,根據藥材的多少,用盒子量大小盛裝。先用赤石脂封好縫隙,外面用黃土、鹽、紙和泥封固,待乾燥後,用一個三腳鐵架,高度約五寸,不要直接接觸火,將砂盆放在鐵架上,用文火熬製三天。待冷卻後,用水浸泡,將泥土泡透,然後打開砂盆。砂盆蓋子上出現五種顏色最佳,雪白色最好,三種顏色最差。將藥研磨成細末,用乾棗肉調和製成粟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到兩丸。如果患者口噤不能張開,用鹽梅水漱口,牙關自然會張開,然後灌藥送服即可。曾青像蚯蚓一樣泥狀,像黃連一樣的顏色最佳。如果沒有曾青,可以用好的崑崙石代替。宜選擇旺相吉日,天氣晴朗,齋戒沐浴後再製藥。如果患者沒有疼痛,四肢能活動,神智清楚,只有一臂不能活動,還能說話的可以治療。不能說話的則不可治療,這屬於風痱,宜用天麻散、西州續命湯。如果服用續命湯後出汗太多,則用金牙酒代替。

艾曲散:

治療痢疾後虛腫、水腫。服用此藥,小便通暢,腫脹消散。

藥材:艾葉(一升,生)、乾薑、細辛、椒目、附子、桂枝(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溫酒調服。產後虛腫者療效很好,忌食豬肉、生蔥、生菜。

葶藶煎:

治療食積引起的腹部堅硬脹大,四肢腫脹。

藥材:甜葶藶(二兩)、川芒硝(一兩)、椒目(二兩半)、水銀(一兩,用少量棗肉研磨使其溶解)、防己、海蛤(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