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8)

1. 消渴水

千金論曰,大凡水病難療,瘥後特須慎於口味。又病水之人,多嗜食不廉,所以此病難愈。世有醫者,隨逐時情,意在財物,不本性命。病人食肉於貴勝之處,勸令食羊頭蹄肉,如此者,未見一愈者耳。又此病,百脈之中,氣水俱實,療之皆令瀉之,使虛。羊頭蹄極補,郍得療愈?所以治水藥,多用葶藶等諸藥。本草云,葶藶久服令人虛,故水病,非久虛不得絕其根本。

又有蠱脹,但腹滿不脹,而四肢面目但腫,醫者不善診候,療蠱以水藥,療水以蠱藥,或但見脹滿,皆以水藥。如此者,仲景所謂醫殺之。今錄慎忌如下(療蠱方在後)。喪孝、產乳、音樂、房室、喧戲,一切魚肉、生冷、酢滑、鹽蒜、黏米、豆油膩,並不得食之。亦不得用心。以上禁者,別具本方之下。惟房室等,猶三年慎之,不復再發。不慎,瘥而更發,重發不可更療。

諸從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即愈。論曰,此病多從久患氣急不瘥,或從消渴,或從黃疸,或從支飲,或從虛損,大病瘥後失於時治,或因產後,或因腳氣腫滿,或因久患癖瘕,久經利下,或因飲水不即消,三焦決漏(小便不利,變成此疾)。

川朴硝煎

凡欲治療,當治感疾之由,隨證施方以治之。十種水氣,川朴硝煎治十種水氣。此方出神仙密經,人間無本。鄭練師向天臺金壇上石壁所記,有數本,錄得傳療諸疾,自行此方二十餘年,得效者甚多。凡水氣有十種,此方俱療之,一瘥以後,永不再發,但能斷得咸物,無不效者。此是先聖所傳,石壁金壇所記,有此靈驗。

有人先患腳氣十餘年,發盛,便成水病,四時之中,偏身腫滿,腹硬如石,水飲難下,靡覺飢渴,但喘粗不得臥,頭不著枕,二百餘日,無問晝夜,即呻,粥飲常須倚物而坐,羸弱異常。因服此藥,當日氣散,十日後肚硬消盡,二十餘日後氣力如舊,既獲神驗,傳於世。川朴硝、杏仁(各一兩)、川芒硝、烏頭、甜葶藶(紙隔炒赤)、莨菪子(水浸芽出炒黃色)、椒目(各一兩)、馬牙硝(半兩)。

上葶藶、莨菪子、杏仁等相和,先杵一千杵,取大棗十枚,煮取肉,與前件藥都研令勻。然後入煉了蜜,和搗一千杵,丸梧桐子大,每服桑白皮湯下二十丸,空心。

補元散

水腫消後,補益血氣。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蜜炙)、苦葶藶、山藥(各一兩)、木香(半兩)、附子(一個)。上為細末,薑棗煎二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溫服。

玉龍丸

治胃熱伏水,胸腹膨脹。陽起石、白滑石、寒水石(各一分)、硇砂、南硼砂(各半分)、輕粉、粉霜(各一分)。上七味都一處,先用紙裹了,次用麵餅子,可半寸厚者裹上,更用數重濕紙裹之,文武火燒經兩時辰,取出,上面紙盡作灰,悉去之,面如未焦色,再燒半時辰,已焦熟即止。地上掘一坑子,可五六寸深,取藥球焙之一宿,出火毒,來日取出,剝去焦面,將藥再研如粉,飯尖和丸如綠豆大,飯尖亦須爛研,少與藥末,用力揉令勻。若飯尖多,即藥力少。如丸,以青黛為衣。

服藥法

第一日三丸三服。二日四丸四服。三日五丸五服。四日六丸六服。

白話文:

消渴水

古書記載,水病不易治療,痊癒後更要謹慎飲食。患水病的人多嗜食不潔之物,所以此病難治。有些醫生只圖錢財,不顧性命,病人吃貴重的肉食,他們就勸病人吃羊頭蹄等肥膩之物,這樣治療,從未見一個痊癒的。水病是百脈氣血壅塞,治療都需瀉掉,使之虛弱。而羊頭蹄卻是大補之物,怎麼能治癒呢?所以治療水病的藥物,多用葶藶等瀉下之藥。本草書上說,葶藶久服傷身,因此水病必須徹底去除病根,才能痊癒。

還有一種蠱脹,症狀是腹部膨脹不甚明顯,但四肢面部腫脹。醫生診斷失誤,用治蠱的藥治水病,用治水病的藥治蠱脹,或只看到腫脹就用瀉水藥,這種情況,正如張仲景所說的“醫殺”。以下列出治療期間的禁忌事項(治療蠱脹的方劑在後面)。喪事期間、產後哺乳期、聽音樂、房事、喧鬧玩樂,以及所有魚肉、生冷、酸滑、鹽漬、黏米、豆類油膩的食物,都不能食用。也要保持心情平靜。以上禁忌事項,另詳見各方劑說明。唯有房事方面,需謹慎三年,才不會復發。若不謹慎,痊癒後復發,再次發作就難以治療了。

從腰部以下腫脹的,要利尿;腰部以上腫脹的,要發汗,就能痊癒。古書記載,此病多由久患氣喘未愈,或由消渴、黃疸、支氣管炎、體虛,或大病初癒未及時治療,或產後、腳氣腫脹、久患腫瘤,長期服用瀉藥,或飲水後不能及時代謝,三焦氣化失調(小便不利)等原因引起。

川朴硝煎

治療時應找出病因,根據症狀施治。川朴硝煎能治療十種水氣病。此方出自《神仙密經》,民間無此方本。鄭練師在天台金壇石壁上抄錄,有幾種版本,用此方治療各種疾病,自己用了二十多年,效果很好。凡是水氣病有十種,此方都能治療,痊癒後永不再發,只要能戒除鹹味食物,就一定有效。這是古代聖賢傳下的,石壁金壇上記載的靈驗方劑。

有人患腳氣十多年,病情加重,變成水病,一年四季,身體一側腫脹,腹部堅硬如石,難以飲水,不覺得飢渴,但呼吸困難,無法平臥,頭不能枕枕頭,二百多天,日夜呻吟,喝粥都需倚靠著東西才能坐著,身體非常虛弱。服用此藥後,當天就感覺氣順,十天後腹部硬塊消失,二十多天後體力恢復如初,效果神奇,因此流傳於世。藥方:川朴硝、杏仁(各一兩)、川芒硝、烏頭、甜葶藶(紙隔炒至赤色)、莨菪子(水浸發芽後炒至黃色)、椒目(各一兩)、馬牙硝(半兩)。

將葶藶、莨菪子、杏仁等混合,先搗一千下,取大棗十枚,煮爛取肉,與前藥一起研磨均勻。再加入煉好的蜂蜜,和搗一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桑白皮湯送服,空腹服用。

補元散

水腫消退後,補益氣血。藥方:人參、白朮、白茯苓、黃耆(蜜炙)、苦葶藶、山藥(各一兩)、木香(半兩)、附子(一個)。將藥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薑棗湯一盞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玉龍丸

治療胃熱引起的浮腫,胸腹膨脹。藥方:陽起石、白滑石、寒水石(各一分)、硇砂、南硼砂(各半分)、輕粉、粉霜(各一分)。將七味藥混合,先用紙包好,再用半寸厚的麵餅包好,再用幾層濕紙包好,用文武火燒烤兩小時,取出,上面紙燒成灰後去除,麵餅如未焦色,再燒烤半小時,燒熟即可。在地上挖個五六寸深的坑,將藥球埋入坑中焙烤一夜,去除火毒,第二天取出,剝去焦面,將藥研成粉末,用熟飯少許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飯也要研爛,藥粉與飯的比例要恰當,用力揉搓均勻。如飯太多,藥力就弱。丸成後,用青黛為藥丸裹衣。

服藥方法

第一天服三丸,分三次服用。第二天服四丸,分四次服用。第三天服五丸,分五次服用。第四天服六丸,分六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