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四 (1)
卷第四 (1)
1. 走馬茴香丸
治腎虛挾寒小腸氣痛
附子、桂、葫蘆巴、馬蘭花、青橘皮、川楝子、乾薑、茴香、破故紙、巴戟(各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
附子:溫中,散寒,除濕,止痛。
-
桂:溫補陽氣,散寒止痛。
-
葫蘆巴:理氣消食,健胃止瀉。
-
馬蘭花:清熱解毒,止血化瘀。
-
青橘皮:理氣化痰,燥濕醒脾。
-
川楝子:散風祛濕,止痛消腫。
-
乾薑: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
茴香:理氣止痛,調經止嘔。
-
破故紙:理氣活血,通經化瘀。
-
巴戟: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細末,以酒煮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2. 乳粉散
補虛扶衰
鍾乳粉(一兩) 金釵石斛 人參(各一分) 乾薑(半兩)
白話文:
鍾乳粉(一兩):甘、澀、寒,有清熱生津、止渴潤肺、鎮靜安神的功效。
金釵石斛(一錢):甘、微苦、微寒,有益胃生津、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的功效。
人參(一錢):甘、苦、微溫,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
乾薑(半兩):辛、溫,有溫中散寒、溫肺化痰、發汗解表的功效。
上為細末,合和勻,每服一錢,以酒一分、米飲擦生薑汁少許同調服,再用米飲送下,空心服。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分酒、米湯和少許生薑汁調和服用,然後用米湯送服,空腹服用。
3. 薯蕷丸
治健忘安魂魄
薯蕷、遠志、熟地黃、天門冬、茯神、龍齒、地骨皮、防風、茯苓、麥門冬、人參、桂(各六分)、五味子、車前子(各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二十丸,食後臨臥。
白話文:
薯蕷、遠志、熟地黃、天門冬、茯神、龍齒、地骨皮、防風、茯苓、麥門冬、人參、桂(各六克)、五味子、車前子(各五克)
碾得細緻,將蜂蜜煉製成漿狀,再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大酒送服二十丸,在吃完飯後臨睡前服用。
4. 巨勝煎
補虛損變白為黑髮
巨勝(半大升) 地黃(十斤取汁六升) 杏仁(五大兩) 桂末(一兩) 黑豆黃子(一大升末之)乳蘇(五兩)
白話文:
準備巨勝半升,地黃十斤取汁六升,杏仁五大兩,桂末一兩,黑豆黃子一大升研成末,乳蘇五兩。
上先下地黃汁煎至三升,次下杏仁、巨勝、乳蘇,等候凝下豆、桂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溫酒下,不以時。
白話文:
先以地黃汁煎煮至三升,然後加入杏仁、巨勝和乳蘇,等候凝結後再加入豆末和桂末,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四、五十丸,以溫酒送服,不拘泥於服用時間。
5. 五補鹿茸煎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痠疼,肢節苦痛,目暗耳聾,心中喜怒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乾,食不知味,心神不樂,多有恚怒,心腹脹滿,尿有餘瀝
白話文:
治療腎氣虛弱受損,五臟勞累、七種內傷造成的腰痠背痛、四肢疼痛、視力模糊、耳鳴、心情喜怒無常、晚上睡夢多、醒來口乾、食不知味、心情不愉快、常常發怒、心腹脹滿、小便後還有尿液流出等症狀。
鹿茸(十五分) 天門冬(七分) 熟乾地黃 蓯蓉(各十分) 巴戟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人參 防風 牛膝 遠志 石斛 狗脊 薯蕷(各四分) 萆薢 石南葉 蛇床子 白朮(各三分) 菟絲子(五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八分) 杜仲(六分) 茯苓(五分)
白話文:
鹿茸(四十八克) 天門冬(二十二克) 熟乾地黃 蓯蓉(各三十克) 巴戟 五加皮 五味子 天雄 人參 防風 牛膝 遠志 石斛 狗脊 薯蕷(各十二克) 萆薢 石南葉 蛇牀子 白朮(各九克) 菟絲子(十五克) 覆盆子 石龍芮(各二十四克) 杜仲(十八克) 茯苓(十五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有風加當歸、黃耆、茯神、羌活、柏子仁、芎藭,增石南、五加皮、天雄、白朮。有氣加厚朴、枳殼、橘皮。有冷加乾薑、桂、吳茱萸、附子、細辛、川椒。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各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如果有風寒,加入當歸、黃耆、茯神、羌活、柏子仁、芎藭。如果肝氣鬱結,加入石南、五加皮、天雄、白朮。如果有氣滯,加入厚朴、枳殼、橘皮。如果有虛寒,加入乾薑、桂、吳茱萸、附子、細辛、川椒。如果泄精,加入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如果腹瀉,加入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各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