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2)
卷第十六 (2)
1. 氣
舶上茴香丸
治膀胱小腸因風寒濕所傷,邪氣舍於小腹上下牽引,發歇疼痛。
舶上茴香、土茴香、川楝子、葫蘆巴、巴戟(各一兩)、生薑(二兩)、桂(半兩)、車前子、赤茯苓、桃仁(各一兩半)、陳皮、附子、木香(各半兩)、枳實(一分)、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鹽湯亦得。
降氣湯
治胸膈痞悶,肢體倦怠。
紫蘇子、前胡、厚朴、甘草、橘皮(黃者)、當歸、半夏、桂(各一兩)、附子、乾薑、桔梗、人參、羌活(各半兩)、五加皮、黃耆(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生薑、紫蘇葉,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大丁沉煎
局方丁沉丸是也,治心腹疼痛,飲食不化。
丁香、木香、沉香、檳榔、青皮、白豆蔻、甘草(各五兩)、白朮(四兩)、乾薑、桂(各二兩半)、訶子皮、麝香(各三兩)、肉豆蔻(二兩)、茯苓(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不以時。
分氣丸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中脘痞塞,寒氣不升降,四肢倦怠無力,多困食飲不消。婦人榮衛俱虛,經候不調,兩肋刺痛,臍腹脹滿,肢節疼痛,時發寒熱,面色萎黃,日漸瘦弱,全不思食。
附子、吳茱萸、當歸、芎、陳皮、蓬莪朮、乾薑、延胡索、桂、五味子、白芷、白芨、益智仁、白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生薑湯下。
十膈散
治冷熱憂悲喜怒愁恚食氣疾,十膈皆是一種病也。並因憂驚冷熱不調,又乖將攝,更加喜怒,無則貪嗜飲食,因而不化,滯積在胸中,上喘痰嗽,歲月漸深,胸膈噎塞,漸至疲羸。若久不除,必成惡疾。
人參、茯苓、厚朴、黃橘皮、荊三稜、枳實、神麯、甘草、白朮、訶子、乾薑、桂(各一兩)、檳榔、木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點之。如脾虛腹脹,心胸滿悶,以水一盞,姜三片,棗二個,鹽少許,煎至七分,和滓熱服。一法添麥櫱一兩,術一分,檳榔木香各加一分。
乳香丸
治心腹疼痛,氣道凝澀。(一方加茱萸、延胡索)
蓬莪朮、木香、當歸、桂、荊三稜(各二分)、沒藥(一分)、牡丹皮、沉香、桃仁(各二分)、枳殼(一分半)、芍藥、厚朴(各三分)、茴香(二分)、乳香(一分)。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蟧炷丹
治小腸元氣發,不可忍者,腳膝疼無力,臍腹冷疼,脾元冷氣。
硫黃(三分)、茴香(半兩)、硃砂(三分)、木香、蓽澄茄、附子(各半兩)、川楝子(十個)、天麻(一兩)、葫蘆巴、白礬(各半兩)、沉香、天南星、烏頭(各一兩)、延胡索(一百個)。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更用硃砂為衣。每服作綿灰三錢,熱酒調下,嚼破一丸立效。忌房色四十九日,如雞頭大,可加至二丸。
萬安丸
治腹中成形作塊,按之不移,推之不動,行輒微喘,令人寒熱,腹中時痛,漸漸羸瘦。久不治之,或成水腫虛勞。其始得之,亦由思憂驚怒,或寒熱結聚,陰陽痞滯,榮衛結澀而成其形。脈當結澀,謂之積氣,宜服此藥。
白話文:
[氣]
舶上茴香丸
治療膀胱和小腸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疼痛,邪氣停滯於小腹部,牽引導致疼痛發作。藥物組成:舶上茴香、土茴香、川楝子、葫蘆巴、巴戟(各一兩)、生薑(二兩)、桂枝(半兩)、車前子、赤茯苓、桃仁(各一兩半)、陳皮、附子、木香(各半兩)、枳實(一分)、麝香(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空腹溫酒送服,鹽湯亦可。
降氣湯
治療胸膈痞悶,肢體倦怠。藥物組成:紫蘇子、前胡、厚朴、甘草、橘皮(黃色)、當歸、半夏、桂枝(各一兩)、附子、乾薑、桔梗、人參、羌活(各半兩)、五加皮、黃耆(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大碗水,加入生薑、紫蘇葉一起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大丁沉煎
即局方丁沉丸,治療心腹疼痛,飲食消化不良。藥物組成:丁香、木香、沉香、檳榔、青皮、白豆蔻、甘草(各五兩)、白朮(四兩)、乾薑、桂枝(各二兩半)、訶子皮、麝香(各三兩)、肉豆蔻(二兩)、茯苓(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雞頭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分氣丸
治療男女脾胃虛弱,中脘痞塞,寒氣不能升降,四肢倦怠無力,經常感到困倦,飲食消化不良。女性則出現氣血兩虛,月經不調,兩肋刺痛,臍腹脹滿,肢節疼痛,時而發熱發冷,面色萎黃,日漸消瘦,完全不想吃東西。藥物組成:附子、吳茱萸、當歸、川芎、陳皮、蓬莪朮、乾薑、延胡索、桂枝、五味子、白芷、白芨、益智仁、白朮(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飯前用生薑湯送服。
十膈散
治療因冷熱、憂愁、悲傷、喜怒、嗔恚等情緒,以及飲食不節所導致的十種胸膈疾病。這些疾病多因憂慮驚恐、冷熱失調、生活不規律,加上喜怒無常,飲食過度而引起消化不良,導致食物滯積於胸中,出現胸悶、喘息、咳嗽等症狀,久而久之,胸膈阻塞,日漸消瘦。若久治不愈,將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藥物組成:人參、茯苓、厚朴、黃橘皮、荊三稜、枳實、神麴、甘草、白朮、訶子、乾薑、桂枝(各一兩)、檳榔、木香(各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少許鹽服用。如果脾胃虛弱,腹脹,心胸悶滿,可用一大碗水,三片薑,兩個棗,少許鹽,煎至七分,連渣熱服。另一種方法是加入麥芽一兩,白朮一分,檳榔、木香各加一分。
乳香丸
治療心腹疼痛,氣道阻塞。(一方加吳茱萸、延胡索)藥物組成:蓬莪朮、木香、當歸、桂枝、荊三稜(各二分)、沒藥(一分)、牡丹皮、沉香、桃仁(各二分)、枳殼(一分半)、芍藥、厚朴(各三分)、茴香(二分)、乳香(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蟧炷丹
治療小腸元氣虧虛導致的劇烈疼痛,以及腳膝疼痛無力,臍腹冷痛,脾胃虛寒等症狀。藥物組成:硫黃(三分)、茴香(半兩)、硃砂(三分)、木香、蓽澄茄、附子(各半兩)、川楝子(十個)、天麻(一兩)、葫蘆巴、白礬(各半兩)、沉香、天南星、烏頭(各一兩)、延胡索(一百個)。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麵糊調和成丸藥,再用硃砂作為外衣。每次服用用棉灰三錢,熱酒調服,嚼碎一丸即可見效。忌房事四十九日,丸藥如雞頭大小,可加至二丸。
萬安丸
治療腹部形成腫塊,按壓不動,行走時輕微喘息,伴有寒熱,腹部時痛,日漸消瘦。久治不愈,可能發展成水腫或虛勞。疾病初期是由於思慮過度、驚恐、憤怒,或寒熱交結,陰陽失調,氣血阻塞而形成腫塊。脈象應是結澀的,稱為積氣,宜服用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