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

1. 卷第十六

2.

(膈噎附)

正氣三和散

治血氣不和上盛下虛陰陽不升降心胸痞悶兩肋膨脹情思不樂飲食無味口苦舌粗四肢倦困腳手痠疼服暖藥則上攻心胸壅滯氣澀服涼藥則臟寒虛冷此藥調順三焦溫養四體和順胃氣

乾紫蘇葉(一兩) 乾木瓜(一分) 木香 丁香(各半兩) 羌活(三兩) 白豆蔻 草果 川芎川薑 白朮 赤茯苓 青橘皮 木通 檳榔 陳橘皮 藿香葉(各半兩) 人參(二兩) 紅豆(一分) 甘草(二兩) 大腹子 縮砂 香附子 天台烏藥 肉桂(各一兩) 沉香(半兩勿用火一方用二兩)

上件二十五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肥棗一個同煎至八分不以時溫服如氣急妨悶入紫蘇三四葉同煎熱服如不及煎每服一錢鹽一捻沸湯點下

嘉禾散

若咽中如核咽之不下吐之不出久不治之漸妨於食或由思慮不常氣結不散陰陽阻隔或因飲食之間氣道卒阻因而留結因氣者謂之氣噎其脈緩澀因食者謂之食噎其脈短澀並宜此藥並調氣丸食噎宜神麯丸(方在後)

枇杷葉(一兩) 沉香 石斛(各三分) 薏苡仁(一兩) 杜仲(去皮杵碎薑汁浸一宿炒令焦三分) 縮砂仁(一兩) 藿香葉 木香 訶子(各三分) 丁香(半兩) 半夏曲(一分) 青橘皮(半兩) 大腹皮(三分) 檳榔(半兩) 白朮(二兩) 五味子(半兩) 茯苓(一兩) 神麯(一分) 甘草(一兩半) 谷櫱(一分) 白豆蔻(一分) 人參(一兩) 桑白皮(半兩) 橘皮(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乾柿半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橘皮煎丸

治年多冷氣癖瘕積聚四肢無力上氣咳嗽腰腳疼痛小便頻數下利五漏九瘧婦人血風勞瘦氣劣赤白帶下少子發瘁(校定此方用酒三升入陳皮末熬成膏子更入好面同丸梧桐子大服之)

陳皮(十五兩) 巴戟 石斛 牛膝 杜仲 吳茱萸 陽起石 蓯蓉 茄茸 厚朴 附子 菟絲子 京三稜 當歸 萆薢 乾薑 甘草 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橘皮熬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丹砂沉香煎丸

治久積虛冷伏滯及呼吸冷氣膨脹心腹暴痛兩脅刺疼並婦人血氣疼痛皆主之

沉香(一兩為末以蜜半斤煎五七沸) 阿魏(一分以酒半升研細銀器內熬盡) 沒藥(一兩為末酒半升熳火熬盡) 巴豆(一分去皮細研用酒半升煎十沸) 硇砂(一兩以酒半升研令盡以上五味同合熳火熬成膏) 丹砂(半兩) 硫黃(滴雪水研一日) 檳榔 木香 人參 胡椒(各一兩) 丁香(半兩) 乾薑(三分) 橘皮 良薑(水煮五七沸焙乾) 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硫黃丹砂再研令勻以前膏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丸橘皮湯下心痛嚼破溫酒下不以時婦人血氣當歸酒下

白話文:

[氣]

正氣三和散

此方治療血氣不調,上焦充實下焦虛弱,陰陽升降失調,導致胸悶、兩肋脹痛、心情鬱悶、食慾不振、口苦、舌苔粗糙、四肢倦怠、手腳酸痛等症狀。服用溫熱藥物則胸悶氣滯,服用寒涼藥物則感覺腹部寒冷虛弱。此藥方旨在調和三焦,溫養四肢,和順胃氣。

藥方組成:乾紫蘇葉一兩、乾木瓜一分、木香、丁香各半兩、羌活三兩、白豆蔻、草果、川芎、川薑、白朮、赤茯苓、青橘皮、木通、檳榔、陳橘皮、藿香葉各半兩、人參二兩、紅豆一分、甘草二兩、大腹子、縮砂、香附子、天台烏藥、肉桂各一兩、沉香半兩(此方不用火,另一方用二兩)。

用法:將以上二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三片生薑、一個肥棗一起煎煮至八分滿,溫服,不拘時間。若氣急胸悶,可加入三到四片紫蘇葉同煎服用;若不及煎煮,可每次服用一錢藥末,加少許鹽,用沸水沖服。

嘉禾散

此方用於治療咽喉異物感,吞不下也吐不出,久治不愈,影響進食的症狀。此症可能由思慮過度、氣機鬱結、陰陽阻滯,或飲食不當導致氣道阻塞而引起。因氣機鬱結者稱為氣噎,脈象緩澀;因飲食阻塞者稱為食噎,脈象短澀。此方適用於氣噎與食噎,氣噎宜配合調氣丸,食噎宜配合神麯丸(方劑在後)。

藥方組成:枇杷葉一兩、沉香、石斛各三分、薏苡仁一兩、杜仲(去皮,搗碎,用薑汁浸泡一夜,炒至焦黃,三分)、縮砂仁一兩、藿香葉、木香、訶子各三分、丁香半兩、半夏曲一分、青橘皮半兩、大腹皮三分、檳榔半兩、白朮二兩、五味子半兩、茯苓一兩、神麯一分、甘草一兩半、谷櫱一分、白豆蔻一分、人參一兩、桑白皮半兩、橘皮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和半個乾柿一起煎煮至七分滿,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橘皮煎丸

此方治療多年來的寒氣、癖證、積聚,伴有四肢無力、咳嗽、腰腿疼痛、尿頻、腹瀉、五種漏症(尿失禁、便失禁、陰道流液、精液漏洩、膿漏)、瘧疾、婦女血虛、風濕、體瘦、氣虛、赤白帶下、不孕、頭髮脫落等症狀。

藥方組成:陳皮十五兩、巴戟、石斛、牛膝、杜仲、吳茱萸、陽起石、蓯蓉、茄茸、厚朴、附子、菟絲子、京三稜、當歸、萆薢、乾薑、甘草、桂枝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陳皮熬膏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丹砂沉香煎丸

此方治療久病積累的虛寒、氣滯、呼吸困難、腹部脹痛、兩脅疼痛,以及婦女血氣痛等症狀。

藥方組成:沉香一兩(研末,用半斤蜜煎煮五到七沸)、阿魏一分(用半升酒研磨細膩,用銀器熬盡)、沒藥一兩(研末,用半升酒,小火熬盡)、巴豆一分(去皮研磨細膩,用半升酒煎煮十沸)、硇砂一兩(用半升酒研磨至盡,以上五味混合,小火熬成膏)、丹砂半兩、硫黃(滴入雪水,研磨一日)、檳榔、木香、人參、胡椒各一兩、丁香半兩、乾薑三分、橘皮、良薑(水煮五到七沸,烘乾)、桂枝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硫黃和丹砂,再次研磨均勻,用之前的藥膏製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到三丸,用橘皮湯送服;心痛時,可嚼碎用溫酒送服,不拘時間;婦女血氣痛,可用當歸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