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3)

1. 婦人

海藻、白前、黃橘皮(各三分)、杏仁、茯苓、芍藥、桂(各五分)、人參、白朮、吳茱萸、葶藶(各一兩)、昆布、棗肉、桑白皮、蘇子(各五合)。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白湯下,不以時。

五愈丸

療五臟咳,積年劇,則上氣不得臥,喉中如有物,醫所不療。

細辛、乾薑、白菀、甘草、桂(各三分)、蜀椒、代赭石、通草、款冬花、芫花、紫菀、牡蠣(各二分)、伏龍肝(半兩)。

上為細末,餳糖丸,如棗核大,含之,以胸中熱為候,晝夜二十餘丸,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乾薑散

治氣嗽,呼吸短氣,心胸不利,可思飲食,上喘不得臥。

乾薑、款冬花、桂(各二兩)、細辛、白朮、五味子、甘草(各三錢)、附子(一兩)、木香(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九寶散

治喘嗽。

大腹皮、肉桂、甘草、乾紫蘇、杏仁、桑白皮(各二兩)、麻黃、黃橘皮、干薄荷(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匕,用水一盞,童子小便半盞,烏梅二個,生薑五片,同煎至一中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兩浙張大夫病喘二十年,每至秋冬輒劇,不可坐臥,百方不瘥,後得臨平僧法本方服之,遂瘥。法本凡病喘三十年,服藥半年乃絕根本,永不復發。凡服此藥,須久服。

凡喘咳,時血出,四肢懈墮,脈浮大而緊,此腎氣上並於胃,脈道壅塞,血無所行而散溢。脾精不化,上不勝下,脾之絡脈外絕,去胃外而歸陽明所致,宜服此白朮丸。

白朮丸

麥門冬、人參、白朮、澤瀉、茯苓、生乾地黃、大豆卷(各一兩)、桑白皮(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

款肺丸

治支飲上乘,上氣喘急,疾涎不利,咳嗽不得臥。

牽牛(六兩)、木香、檳榔、青皮、半夏曲(各一兩)、五靈脂(二兩)、蘇子(三分)。

上為細末,冷水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郁李仁丸

治喘嗽,痰實,身體頭面微腫,小便不利。

葶藶子、杏仁(各三分)、防己(二兩半)、郁李仁、紫蘇子(各一兩一分)、陳橘皮(一兩)、赤茯苓(一兩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以效為度,紫蘇湯下亦得。

白朮丸

治支飲上氣,不得臥,身體腫滿,小便不利。

陳皮(一兩)、澤瀉(半兩)、甘草、防己、葶藶、木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不以時。一方有白朮、茯苓半兩。

芫花餅子

治喘嗽款氣。

芫花、桑白皮、陳橘皮、吳茱萸(各一兩)、馬兜鈴(二兩)、白牽牛(半兩)。

上為末,以寒食麵三兩,以水一處和勻,櫻桃大捻作餅子,每服一餅子,煻灰火中炮熟,細嚼,煎馬兜鈴湯下。

姜酥膏

治咳嗽喘急,喉中似有物,唾膿血不止。

酥(三兩)、杏仁、阿膠、紫蘇子(各二兩)、生薑汁(一合)、白蜜(五合)。

白話文:

[婦人]

五愈丸

治療五臟咳嗽,多年嚴重咳嗽,導致上氣難以平臥,喉嚨感覺有異物,一般醫治無效。

乾薑散

治療氣喘咳嗽,呼吸急促,胸悶不適,想吃東西卻吃不下,上氣難以平臥。

九寶散

治療喘咳。此方曾治癒一位浙江張大夫二十年、以及一位僧人三十年的頑固性喘咳。 服用此藥需長期服用。

白朮丸(一)

此方用於治療因腎氣上逆於胃,脈道阻塞,導致血無法正常運行而溢出,以及脾精不化,上氣不足以壓制下氣的症狀。

款肺丸

治療支氣管炎症上犯,上氣喘促,痰涎排出不暢,咳嗽難以平臥。

郁李仁丸

治療喘咳、痰多、身體及面部輕微腫脹、小便不利。

白朮丸(二)

治療支氣管炎症上氣,難以平臥,身體腫脹,小便不利。

芫花餅子

治療喘咳氣逆。

姜酥膏

治療咳嗽喘促,喉嚨感覺有異物,咳吐膿血不止。

附註: 以上各方劑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用量均已在原文中詳細列出,此處已轉換為現代白話文敘述,方便理解。 請注意,這些方劑為古代醫方,服用前務必諮詢專業的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