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2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4)

1. 婦人

上件相和於銀鍋內,以慢火熬成膏,每服以溫粥飲調下一茶匙,日四五服。

神秘湯

治上氣不得臥。人參、紫蘇子、五味子、陳皮、半夏(各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貝母散

治咳嗽上氣喘急失聲。貝母(一兩)、紫菀(三錢)、麥門冬(一兩半)、杏仁(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進。

若不得臥,臥則喘者,此由水氣逆行,上乘於肺。肺得水則浮不開,使氣不得通流,其脈沉大,宜此神秘湯。

神秘湯

黃橘皮、桑白皮、人參、紫蘇、生薑(各半兩)。上㕮咀,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滓溫三服。(千金方用五味子,不用桑白皮。)

紫金煎

治小便不通,咳嗽上氣。甜葶藶、苦葶藶(各半兩)、夏枯草、木香(各一分)。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小豆大,煎桑白皮湯下三十丸。

杏仁膏

治枯瘦咳逆上氣,喉中百病,心下煩不得咽者。杏仁(二兩)、紫菀、款冬花、茯苓(各半兩)。上研杏仁為膏,將餘為末,後合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食後米飲下。

若喘而發熱,脛脈皆動,日漸瘦削,此由客熱乘肺。或始無熱,會食飲失宜,胃氣不轉,逆乘於肺,故令氣急。醫為虛寒,始以燥熱之藥,火邪熏肺,重加喘息,頰赤咽燥,其脈細數,治屬骨蒸,宜小建中湯、平肺湯。(建中湯方見發熱門)

平肺湯

天門冬(一兩)、馬兜鈴、百部(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茯苓飲子

古今錄療氣忽發滿胸急者。茯苓、杏仁(各四兩)、黃橘皮(二兩)。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日三,隨小便下愈,盡更作,忌酢物。

竹葉湯

治奔馬及奔趁喘乏,便飲冷水,上氣發熱。竹葉(三兩)、黃橘皮(六錢)。上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無心散

治喘神效。遠志(不以多少,無心者)。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綿裹,同水一小盞,煎至一茶腳許,呷之立效。

若喘而咽中作水雞聲,不得低頭,動輒氣奔促,時咳,此由寒搏肺經,痰停胃脘,痰與氣共行,肺道壅滯,謂之上氣,治屬飲家,宜旋覆花丸。(方見頭眩門)

太 息

犀角散

鄜州時節,推因飲食次,忽人報其祖有事,驚憂悲泣,食即吐出,自後常多不快,時時太息不自知,過憂思即益甚。謹按黃帝三部針灸經云,人之太息者何?曰憂思即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而不利,故太息伸出之。補手少陰,陰者心脈也,心主者包絡也。足少陽者膽脈也。用針之法,以久留為補。究氣之元,本以憂思不已,使心膽氣虛所致。兆素不精用針,謹處犀角散治之。

生犀(錯末)、羚羊角(錯末)、硃砂(研)、人參(各半兩)、牛黃(一分研)、龍腦(一分研)、麝香(一分研)。上為末,研勻,以瓷器密收之,勿令泄氣。每服半錢,熟水調服,食後。

五 痔

烏蛇黃耆丸

歌:熱風沉於脾胃中,壅結令人大腸急,二日三日一遍通,硬如彈子而又澀,或如羊屎及豬糞,腳膝腰痛不能立,此病名為腸風發,久而不治即肛脫,忽然時見鮮血流,漸漸變作野雞疾。

白話文:

婦人

將藥材混合在銀鍋內,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每次服用用溫熱的粥調和一茶匙,一天服用四到五次。

神秘湯(方一)

治療上氣難以平臥。人參、紫蘇子、五味子、陳皮、半夏等藥材,份量都相同。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再加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貝母散

治療咳嗽、上氣喘促、聲音嘶啞。貝母一兩、紫菀三錢、麥門冬一兩半、杏仁三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一天服用三次。

若無法平臥,臥下就喘息,這是因為水氣逆行,上衝到肺部。肺部積水則無法舒展,導致氣血不通暢,脈象沉而有力,宜服用神秘湯。

神秘湯(方二)

黃橘皮、桑白皮、人參、紫蘇、生薑,份量都相同。將藥材咀嚼成碎末,加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後溫服,分三次服用。(《千金方》使用五味子,不使用桑白皮。)

紫金煎

治療小便不通、咳嗽上氣。甜葶藶、苦葶藶,份量都相同;夏枯草、木香,份量都相同。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棗肉做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用煎煮桑白皮的湯水送服三十丸。

杏仁膏

治療消瘦、咳嗽逆氣、喉嚨百病、心下煩悶、無法吞嚥。杏仁二兩、紫菀、款冬花、茯苓,份量都相同。將杏仁研磨成膏狀,其餘藥材研磨成粉末,再混合均勻,加入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飯後用米湯送服。

若喘息伴隨發熱,脛脈跳動,日漸消瘦,這是客熱侵犯肺部。或者一開始沒有發熱,後來飲食不當,胃氣不順,逆衝到肺部,導致氣促。若誤認為是虛寒,而使用溫燥的藥物,反而會加重喘息,出現面頰潮紅、咽喉乾燥,脈象細數,屬於骨蒸病症,宜服用小建中湯、平肺湯。(建中湯方見發熱門)

平肺湯

天門冬一兩、馬兜鈴、百部,份量都相同。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後飯後睡前溫服。

茯苓飲子

治療氣機突然發作,胸悶氣急。茯苓、杏仁,份量都相同;黃橘皮二兩。將藥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一天三次,隨著小便排出症狀好轉,服用完畢再重新煎煮。忌食酸味食物。

竹葉湯

治療奔走勞累導致的喘息乏力,飲用冷水後上氣發熱。竹葉三兩、黃橘皮六錢。加水二盞,煎煮至一盞,去除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無心散

治療喘息特效藥。遠志(份量不限,無心者)。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棉布包裹,加水一小盞,煎煮至剩下少量藥汁,少量多次服用,立即見效。

若喘息伴隨咽喉有水雞聲,無法低頭,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時常咳嗽,這是寒邪侵犯肺經,痰滯胃脘,痰氣相合,肺道阻塞,稱為上氣,屬於飲邪病症,宜服用旋覆花丸。(方見頭眩門)

太息

犀角散

鄜州某地,因飲食後,突然接到祖上出事的消息,驚嚇憂慮悲泣,飲食後即嘔吐,之後常常身體不適,時常無意識地嘆氣,過度憂慮則症狀加重。根據《黃帝三部針灸經》記載,人為什麼嘆氣呢?因為憂慮則心繫急迫,心繫急迫則氣道阻塞不通暢,所以嘆氣。應該補益手少陰經(心經),心主包絡;足少陽經(膽經)。針灸方法,以久留針法補益。究其根本,是因為持續的憂慮,導致心膽氣虛所致。因本人對針灸不精,故使用犀角散治療。

生犀角(研磨成粉末)、羚羊角(研磨成粉末)、硃砂(研磨成粉末)、人參(份量都相同)、牛黃(一分,研磨成粉末)、龍腦(一分,研磨成粉末)、麝香(一分,研磨成粉末)。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瓷器密封保存,避免洩氣。每次服用半錢,用熟水調服,飯後服用。

五痔

烏蛇黃耆丸

歌訣:熱風積聚於脾胃之中,壅塞導致大腸急痛,一到兩天排便一次,排便堅硬如彈子又澀滯,或者像羊屎或豬糞,腳膝腰痛無法站立,此病稱為腸風,久治不癒則會肛門脫出,突然出現鮮血,逐漸演變成痔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