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6)

1. 小兒

上煎石榴根汁半升調藥末三錢,下藥丸三粒,中夜服,旦日下蟲化為水,永斷根本。

蠶灰散

治溫疳齒

蠶子灰(二錢) 人中白(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貼齒齦上,日三遍為妙,涎出吐了。

上鼠膏

治小兒疳齒血,若不急治,遂不可脫。

五倍子(數個,燒存性作末用) 上鼠數個(校定上鼠不知為何物,疑傳寫誤) 麝香(少許)

上就手心同三味研成膏,塗在齒齦上,或摻所蛀處孔中,仍先以麥芒淘淨,用藥宜常,以澄泥鼻孔下,其上用五倍子末敷之,奇妙。

白麵丸

治大人小兒疳蟲蝕牙齒血出及走馬疳。

砒霜(方寸匕於熨斗內炒出煙) 黃丹(方寸匙) 白麵(一匕)

上三味用麝香一字同研,入麵糊和丸,搓作挺,每有患者,少蘸生油,填在痛處,仍挑洗去牙縫內爛肉,然後用藥方效。

安蟲丸

治上中二焦虛,或胃寒蟲動乃痛,又名川楝丸。

乾漆(三分) 雄黃 巴豆霜(一分)

(重校定此方內雄黃無分兩,此方錢氏小兒方亦載之,納雄黃合用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看兒大小與服,取東引石榴根煎湯下,痛者煎苦楝根湯下,或蕪荑湯下,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發時服。

消毒散

如瘡疹未出,或已出未能勻遍,又治一切瘡,涼膈去痰,並治咽痛。

牛蒡子(二兩) 甘草(半兩) 荊芥穗(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以時。

皂角子散

治瘡疹入眼。

馬屁勃(半兩) 皂角子(十四個) 地骨皮(半兩)

上入小罐子內,鹽泥固濟,燒存性,研細,溫酒調下一二錢,食後。

瀉白散

又名瀉肺散,治肺氣壅盛,喘急面赤。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導赤散

通心氣。

生乾地黃 木通 甘草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食後溫服。一方不用甘草,用黃芩。

胡黃連丸

治心經積熱。

胡黃連 黃連(各半兩) 硃砂(一分別研)

上二味為末,後入硃砂末,都填入豬膽內,用淡漿水煮,以杖子於銚子上,用線釣之,勿著,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食後米飲下。

蘭香散

治走馬疳。

蘭香葉(燒灰) 銅青(半匕) 輕粉(二字)

上為細末,研勻,看瘡大小干貼之。

奪命丹

治小兒五疳。

干蝦蟆(一個,燒為灰) 蟬殼 蛇蛻皮(各一分)

上三味為末,麝香少許,研勻,但是一切疳,至午後,以熱米飲調下半錢一錢,二歲即服一字,後煎桃柳湯,放溫浴兒了,便用青衣蓋之,當有蟲出即效。

甲季散

治久患翻胃吐及小兒驚吐。

硫黃(半兩) 水銀(一分,與硫黃再研無星) 生薑(四兩,取汁)

上以酒一盞,藥三錢,先酒與薑汁煎過,調藥空心服,覆令汗出自足趾間,迤邐遍身,小兒一歲一錢,加減服之。

如聖散

治大人小兒走馬疳。

五倍子(一個不破者,於頂上開一竅子,去其穰,別用蘆薈為細末填滿,更用生蟾酥五七點,滴在內,用好紙面糊封其口,文武火燒存性,放冷後入) 麝香 雄黃(各少許)

白話文:

小兒

用半升石榴根煎汁,調入三錢藥末,再服用三粒藥丸,在半夜服用,隔天早上蟲子就會化成水排出,徹底根治。

蠶灰散

治溫疳齒(牙齒因熱而引起的疾病)

蠶蛾灰二錢、人中白一錢、麝香少許,研磨成細末,貼在牙齦上,每天三次,唾液流出後吐掉。

上鼠膏

治小兒疳齒出血,若不緊急治療,將無法痊癒。

五倍子數個燒成灰研末、上鼠數個(上鼠為何物不明,疑為抄寫錯誤)、麝香少許,研磨成膏,塗在牙齦上,或填入蛀牙的孔洞中,蛀牙處先用麥芒清理乾淨,需持續用藥,並用澄泥敷在鼻孔下方,其上再用五倍子末敷蓋,療效神奇。

白麵丸

治大人小兒因疳蟲(腸道寄生蟲)蛀蝕牙齒出血及走馬疳(一種口腔潰瘍)。

砒霜少許(用熨斗炒出煙)、黃丹少許、白麵少許,以上三味藥與少許麝香研磨,加入麵糊和成丸藥,搓成細長條狀,患者使用時,少量蘸上生油,填入疼痛處,並挑洗乾淨牙縫中的腐肉,然後使用藥物,療效顯著。

安蟲丸

治上、中二焦虛弱,或胃寒蟲動引起的疼痛,又名川楝丸。

乾漆三分、雄黃一分、巴豆霜一分,研磨成細末,用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黍米般大小。

根據兒童年齡調整服藥量,疼痛者用苦楝根湯或蕪荑湯送服,每次五到七丸,最多二三十丸,發病時服用。

消毒散

治瘡疹未出或已出但未勻稱,以及一切瘡瘍,清熱解毒、化痰,並治咽喉疼痛。

牛蒡子二兩、甘草半兩、荊芥穗一分,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不拘時間。

皂角子散

治瘡疹入眼。

馬勃半兩、皂角子十四個、地骨皮半兩,放入小罐中,用鹽泥封好,燒成灰,研磨成細末,溫酒調服一至二錢,飯後服用。

瀉白散

又名瀉肺散,治肺氣壅盛,喘息面紅。

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甘草半兩,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加水半盞,加入百粒粳米同煎至六分,飯後溫服。

導赤散

通利心氣。

生地黃、木通、甘草等分,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加入竹葉同煎至五分,飯後溫服。另一方不用甘草,改用黃芩。

胡黃連丸

治心經積熱。

胡黃連半兩、黃連半兩、硃砂一分(分別研磨),將胡黃連和黃連研磨成末,再加入硃砂末,填入豬膽中,用淡漿水煮,用筷子夾住豬膽置於銚子上,用線吊著,避免沾到,煮熟後取出研磨,加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成丸藥,如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二三十丸,飯後米湯送服。

蘭香散

治走馬疳。

蘭香葉燒成灰、銅青半匙、輕粉少許,研磨成細末,根據瘡瘍大小,乾燥後敷貼。

奪命丹

治小兒五疳(五種小兒消化系統疾病的統稱)。

乾蟾蜍一個燒成灰、蟬蛻一分、蛇蛻皮一分,研磨成末,加入少許麝香,研磨均勻,凡一切疳疾,至下午,用溫熱米湯調服半錢至一錢,兩歲兒童服用少許,服用後煎桃柳湯,放溫水為兒童洗澡,再用青布蓋住,蟲子就會出來,藥效顯著。

甲季散

治久患嘔吐及小兒驚嚇嘔吐。

硫黃半兩、水銀一分(與硫黃充分研磨至無顆粒)、生薑四兩(取汁),加酒一盞,藥三錢,先將酒和薑汁煎煮,再加入藥物,空腹服用,覆蓋取汗,汗從腳趾間開始,逐漸遍及全身,一歲兒童服用一錢,可根據年齡增減藥量。

如聖散

治大人小兒走馬疳。

五倍子一個(完整無破損,在頂部開一個小孔,取出內瓤,另用蘆薈細末填滿,再滴入生蟾酥五到七點,用好紙糊封口,文武火燒成灰,放涼後加入)、麝香少許、雄黃少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