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5)
卷第二十 (5)
1. 小兒
上為細末,如有積年疳瘡,以溫鹽漿水淨洗,摻藥以膏藥蓋,候瘡生肌及七分即住藥,不然即瘡瘢高大。
金苽丸
清心肺 黃連、黃柏、甘草、青皮(等分) 上為細末,研入麝香少許,和勻,以獖豬膽汁和就,卻入膽袋盛,以線系定於石器內,用漿水煮五十沸,取出風中釣一宿,取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丸,米飲下,食後服。
蓽澄茄丸
治疝氣及下部溫冷,臍腹疼痛 蓽澄茄、川楝子、舶上茴香、木香、桃仁(一兩)、蠍(一分) 上為末,酒者麵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調下。
苣根散
治小兒一切疳疾 萵苣根、韭根(各七個)、蒜一瓣、黃丹(一兩)、麝香(一錢) 上先將二根並蒜爛研,次入黃丹麝香再研極爛,垍合盛之,勿令透氣,每於端五日絕早合之。每有害疳孩兒,用線團腳,男左女右,自後根至大𧿹趾尖為定,卻把線雙繢定,自第一推至線盡處,用紙花攤藥貼之,如藥干旋入新蒜研藥用之敷定,更須調寒食麵作紙花子覆定藥免走動也。聞兒口中作香,取皂帛包頭上,有疳蟲萬千,出細如碎髮,出見帛上乃是驗也,食生米者則瀉出蟲兒也。
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痛者 木香、黃連(各一分)、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仁(二個)、訶子肉(三個) 上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下,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白朮湯
治脾虛氣上,食少發渴 白朮、甘草(各一兩)、白茯苓(半兩)、桑白皮(三分) 上為末,每覺渴時點一錢服之,不以時。
柏墨散
治小兒臍風汗出不止 黃柏末、釜下黑煤、亂髮(燒灰各一分) 上研令細,少少敷之。
小青丸
治熱 青黛(一分)、牽牛末(三分黑者)、膩粉(一錢) 以上並勻研,麵糊為丸如黍米大。
小紅丸
治風熱 天南星(一兩)、硃砂(半兩)、巴豆(一錢取霜用) 以上並研勻,薑汁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
小黃丸
治熱秘 生半夏末(一分)、巴豆霜(一字)、黃柏末(半字) 以上並研勻,薑汁煮麵糊和丸如黍米大。 上百日者各一丸,一晬者各二丸,隨乳下。
豆蔻香連丸
治泄痢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切痛 黃連(三分)、肉豆蔻、南木香 (重校定此方內二味無分兩,此方錢氏小兒方亦載之,肉豆蔻南木香各用一分)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米飲下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五服,食前。
小香連丸
治冷熱腹痛,水穀不化,腸滑 木香、訶子肉(各一分)、黃連(半兩) 上為細末,飯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食前服。
溫白丸
治小兒胃寒瀉白,腸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及霍亂吐瀉 人參、甘草、白朮(併為末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一二十丸,無時服。
蕪荑散
療寸白蟲 錫砂(作銅泥者無,即以黃丹代油和桐子大)、蕪荑、檳榔(等分為末)
白話文:
[小兒]
治療久年疳瘡,將藥磨成細末,若有積年疳瘡,先用溫鹽水清洗乾淨,再將藥粉敷上,並用膏藥覆蓋。待瘡口長好七分即可停止用藥,否則瘡疤會隆起很大。
金苽丸:清心肺。黃連、黃柏、甘草、青皮等分,磨成細末,加入少許麝香,混合均勻,再用豬膽汁調和,放入膽囊中,用線紮緊,放入石器中,用漿水煮沸五十次,取出放在風中晾一宿,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可加到十丸,米湯送服,飯後服用。
蓽澄茄丸:治療疝氣及下腹部溫冷、臍腹疼痛。蓽澄茄、川楝子、舶上茴香、木香、桃仁(一兩)、蠍子(一分),磨成細末,用酒和麵糊調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
苣根散:治療小兒各種疳疾。萵苣根、韭菜根(各七個)、大蒜一瓣、黃丹(一兩)、麝香(一錢),先將萵苣根、韭菜根和大蒜搗爛,然後加入黃丹和麝香,繼續搗爛至極細膩,密封保存,避免透氣。每隔五天清晨製備。使用方法:用線纏繞孩子的腳踝(男孩左腳,女孩右腳),從腳後跟繞到腳大拇指尖固定,再將線雙重纏繞固定,從腳趾尖開始,順著線推到腳踝處,將藥粉用紙捲成筒狀,貼在患處。如果藥粉乾燥,就用新蒜搗碎再和藥粉一起使用。還要用冷飯做成紙筒狀覆蓋在藥上,防止藥物移動。如果聞到孩子口中發出香味,用皂角布包住孩子的頭,就會看到像碎髮一樣細小的疳蟲從中排出,沾在布上,這就是驗證方法。如果孩子吃生米,則會排出蟲子。
沒石子丸:治療泄瀉、白濁及疳痢、滑痛。木香、黃連(各一分)、沒石子(一個)、肉豆蔻仁(兩個)、訶子肉(三個),磨成細末,用飯調成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劑量需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白朮湯:治療脾虛氣上、食少發渴。白朮、甘草(各一兩)、白茯苓(半兩)、桑白皮(三分),磨成細末。每次感覺口渴時服用一錢,不必按時服用。
柏墨散:治療小兒臍風、汗出不止。黃柏末、釜下黑煤、燒焦的頭髮(各一分),磨成細末,少量敷於患處。
小青丸:治療發熱。青黛(一分)、牽牛子末(三分,黑色)、滑石粉(一錢),混合均勻研磨,用麵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
小紅丸:治療風熱。天南星(一兩)、硃砂(半兩)、巴豆霜(一錢),混合均勻研磨,用薑汁煮過的麵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
小黃丸:治療熱秘。生半夏末(一分)、巴豆霜(一字)、黃柏末(半字),混合均勻研磨,用薑汁煮過的麵糊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一丸,一歲大的嬰兒服用二丸,隨哺乳一起服用。
豆蔻香連丸:治療泄痢,不論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劇痛。黃連(三分)、肉豆蔻、南木香(各一分),磨成細末,用粟米飯製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二十三丸,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四到五次,飯前服用。
小香連丸:治療冷熱腹痛,水穀不化,腸滑。木香、訶子肉(各一分)、黃連(半兩),磨成細末,用飯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三十五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溫白丸:治療小兒胃寒瀉白,腸痛腸鳴,吐酸水,不思飲食及霍亂吐瀉。人參、甘草、白朮(各一兩,磨成細末),用薑汁煮過的麵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米湯送服,隨時可服用。
蕪荑散:治療寸白蟲。錫砂(如果沒有錫砂,可用黃丹代替),蕪荑、檳榔(等分,磨成細末),用桐子油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