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7)

1. 小兒

上件一處研為細末,每用少許乾摻患處,咽津無妨,大痛不過三上。

蛜𧌴丸

治急慢驚風。

全蠍(一兩) 地龍(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豌豆大,荊芥湯下五六丸,隨兒大小加減,及治大人小兒諸癇發搐,天吊,尋常硃砂為衣。

赤石脂散

治小兒因痢後躽氣下,推出肛門不入。

真赤石脂 伏龍肝。

上件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敷腸頭上,頻用。

牡蠣散

治水㿗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者。

牡蠣 乾薑(各二兩)。

上為細末,水調稀塗之,立小便快利,如皂角汁為效。

牡丹散

治㿗疝卵偏大,氣(一作氣脹)不能動。

牡丹皮 防風(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日二三服。

黃丹丸

治風癇發作漸頻,嘔吐涎沫,不問長幼宜服之。

黃丹(五兩) 皂角(五鋌酥炙)。

上為細末,糯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後橘皮湯下。

奪命丹

主癇。

白礬(枯) 黃丹(炒赤)。

上等分研勻,以豬心血和丸,如梧桐子大,熟水下三十丸,不以時。

捏頭散

治小便不通。

延胡索 川苦楝。

上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捏頭湯調下,量多少與之,如無捏頭,即湯中滴油數點食前。

五靈脂散

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 白礬(半錢)。

上同研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溫服當吐出蟲。

半夏散

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病,及治冷痰。

齊州半夏(一兩) 陳粟米(三分,陳粳米亦可)。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半,生薑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溫服。

栝蔞湯

消蘊熱。

栝蔞根末(二錢) 白甘遂末(一錢)。

上同於慢火上炒焦黃研勻,每服一字,煎麝香薄荷湯調下,不以時候。

大棗膏

治急慢驚風。

大棗(一個蒸熟用) 巴豆(三個去皮燒存性用)。

上二味研成膏,如麻粒大,一歲一丸,濃煎荊芥湯下,食後吐利之後,其疾便愈。

甘麥散

治脾胃不和。

大麥櫱(四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八分,溫服不以時候。

神龍散

治走馬牙疳。

梧桐律 雄黃(各三兩)。

上用坩堝子內,文武火燒煙盡為度,取出火,以小瓦子蓋口,掘地坑子,放在內,將新土培,留口出煙,經宿研細,入真麝香少許,先以溫漿水漱口,用一剜耳子,多摻貼丸患處,立效。

經效苦楝丸

治小兒疳黃瘦。

苦楝子(四兩) 川芎(二兩)。

上為末,熟煮豬膔爛研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人白膏

治小兒牙齦宣露涎血臭氣。

人中白(焙乾研細,入麝香少許同研勻)。

上干貼病處,有涎即吐,誤咽無妨,人中白尿咸也。

治小兒牙疳散

大糞(燒成灰,入麝香少許研勻用)。

上干貼病處,誤咽無妨。

瀉心湯

涼心經。

黃連(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字至半錢一錢,臨臥溫酒調下。

硫黃散

治小兒聤耳。

硫黃(研如粉)。

上頻頻摻在耳中。

又方

烏魚膏。

上末之,摻在耳內,仍先以綿拭去膿又摻之。

芎湯

治風脾骨節疼痛。

老芎一塊。

上磨汁煎取一小盞或一二大盞,食後。

白話文:

[小兒]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乾燥藥粉塗抹患處,即使不小心吞咽了也無妨,疼痛最多三次就會好轉。

蛜蝛丸:

治療急慢驚風。

全蠍一兩、地龍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的麵糊調成丸藥,大小如豌豆,用荊芥湯送服五六丸,劑量可依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也可治療大人小孩各種癇症發作抽搐、突然昏倒等症狀,通常以硃砂作藥丸外衣。

赤石脂散:

治療小兒因痢疾後腸氣下墜,直腸脫出。

真赤石脂、伏龍肝等分。

將藥材等量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敷在腸頭上,頻頻使用。

牡蠣散:

治療小便不利,小便量時多時少,疼痛難忍。

牡蠣、乾薑各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水調成稀糊狀塗抹,立刻就能小便通暢,效果如同皂角汁一樣迅速。

牡丹散:

治療疝氣,睾丸腫大,疼痛難以活動。

牡丹皮、防風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溫酒送服,每日服用二三次。

黃丹丸:

治療風癇發作頻率越來越高,伴隨嘔吐涎沫,不分大人小孩都適用。

黃丹五兩、皂角五鋌(酥炙)。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粥調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丸,飯後用橘皮湯送服。

奪命丹:

主治癇症。

枯白礬、炒赤黃丹等分。

將藥材等量研磨均勻,用豬心血調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用開水送服三十丸,不限時間。

捏頭散:

治療小便不通。

延胡索、川楝子等分。

將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捏頭湯送服,劑量根據病情調整;如果沒有捏頭湯,就在湯水中滴幾滴油,飯前服用。

五靈脂散:

治療小兒蟲咬導致的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白礬半錢。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一盞水煎至五分,溫服,即可吐出蟲子。

半夏散:

治療小兒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疾病,以及治療寒痰。

齊州半夏一兩、陳粟米三分(陳粳米也可)。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盞半水,加生薑十片一起煎至八分,飯前溫服。

栝蔞湯:

消散蘊積的熱邪。

栝蔞根末二錢、白甘遂末一錢。

將藥材一起用慢火炒至焦黃,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字,用煎好的麝香薄荷湯送服,不限時間。

大棗膏:

治療急慢驚風。

大棗一個(蒸熟)、巴豆三個(去皮燒存性)。

將兩種藥材研磨成膏,大小如麻粒,一歲的孩子服用一丸,用濃煎的荊芥湯送服,飯後瀉下後,疾病就能痊癒。

甘麥散:

治療脾胃不和。

大麥芽四兩、甘草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盞水煎至八分,溫服,不限時間。

神龍散:

治療走馬牙疳(一種口腔潰瘍)。

梧桐子、雄黃各三兩。

將藥材放在坩堝中,用文武火燒至煙盡為止,取出後用小瓦片蓋住,埋入土坑中,只留出煙口,過夜後研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先用溫漿水漱口,然後用棉簽蘸取藥粉塗抹患處,效果迅速。

經效苦楝丸:

治療小兒疳積導致的消瘦黃疸。

苦楝子四兩、川芎二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熟煮爛的豬肉研磨成丸藥,大小如黍米,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人白膏:

治療小兒牙齦腫脹流涎,伴有血絲和臭味。

人中白(焙乾研細,加入少量麝香)。

將藥粉直接敷貼在患處,如有涎液就吐出,誤吞也無妨,人中白的味道是鹹的。

治小兒牙疳散:

大糞(燒成灰,加入少量麝香)。

將藥粉直接敷貼在患處,誤吞也無妨。

瀉心湯:

清熱瀉心經。

黃連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到半錢或一錢,睡前用溫酒送服。

硫黃散:

治療小兒耳膿腫。

硫黃(研磨成粉末)。

經常將藥粉放入耳中。

又方:

烏魚膏。

將烏魚膏研磨成細末,放入耳中,先用棉花擦拭乾淨膿液後再放入藥粉。

芎湯:

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骨節疼痛。

川芎一塊。

將川芎磨成汁,煎取一小盞或一二大盞,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