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十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8)

1. 小兒

竹葉散

治小兒倒嵌不發。苦竹筍葉(不以多少),上燒灰細研,入蜜少許調服,食後。

鱖魚酒

治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上臘月取鱖魚膽懸北檐下令乾,有鯁取一皂子許,酒一合煎化溫啜,若得逆便吐骨即隨出,若未吐更飲以吐為度。雖鯁在腹中日以久,疼痛黃瘦甚者,服之皆出,蠡魚、鱖魚、鯽魚皆可用。

牙疳膏

治小兒走馬疳大人牙齒疳。上用麝香半兩研細,無灰酒半升於銀石器中熬,以槐柳枝三五莖不住攪成膏,火須緊慢得所。患者先以漿水漱口塗之。

百祥丸(一名南陽丸)

治吐痢。上以紅芽大戟不以多少,蔭干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乾,復納汁中煮汁盡焙乾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湯下,不以時,吐利皆同。

熟鏵膏

治小兒魚口白點危篤者。上用使熟鏵一個,就光處用清油燈熏,以乳汁調成膏。以竹杖纏母或父頭髮一塊子如皂子大,浸藥在上,揩口中使睡著。須臾白點自無。

留齒散

治小兒眼有刺。上竹留齒為末,摻在內。以用干鰾以水醮一處火炙之,令黏即點刺頭猛取之甚佳。

藍澱膏

治急疳蝕唇鼻口欲死。上取藍澱敷之,日十度,夜四度。

燈花膏

治小兒夜啼。上以燈花塗奶上令飲,立效。

柳枝湯

治水㿗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可忍。上楊柳枝指大長三尺二十枝,水煮令極熱,以故帛及氈掩腫處,取熱柳枝更互捍之,如此取瘥。故名柳枝湯。

又方

上橘子仁末煎,空心熱服。

木炭散

治諸哽。上取木炭為末,研令細,米飲調下二錢,堅炭亦可用。

單方雜治

蛇咬塗豬血,又塗驢乳汁。蚰蜒入耳羊乳灌,或刺雞冠血一瀝杓瀝入耳,少頃水出安。人中白塗心瘡。

真虎舌醋磨塗癭

嚼粟洗車脂,柏脂。嚼杏仁洗白黑。骨灰洗羊脂。膠水洗字。雪水洗蠶糞。蜜洗油。鹽湯洗酥。茯苓軟魚骨,又胡椒十粒爛嚼咽之,如無楮實代。雞子清並水調伏龍肝,治火焰丹。吃噫湯煎枇杷葉服。取肉贅密陀僧桑白皮末,新水調塗。壁鏡咬醋磨大黃塗。

小兒脈法

脈亂(不治),氣不和(弦急),傷食(沉緩),虛驚(促急),風(浮),冷(沉細),此大概。

土瓜根湯

殿中丞郎中言弟五歲患疝氣,腹中弦起,右陰偏大,夜微熱發熱,脈細而數。遂與土瓜根湯,外用青礬散塗之。土瓜根、牡丹皮、當歸(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七分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又以青礬散塗之,又以大麻子仁嚼和塗腫上。

論並方夫治小兒之患,診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或即胎中受病,或是生後傷風動發,無時,寒溫各異。且據諸家方論,醫藥多門,藥既無痊,全憑灸法。況小兒灸法散在諸經,文煩至甚,牙說不同,既穴點差訛,治病全然紕繆。按諸家明堂之內,選到小兒應驗十餘穴,並是曾經使用,累驗神功。今具錄於後。

小兒驚癇者,先驚怖啼叫,後乃發也。灸頂上旋毛三壯,及耳後青落脈,炷如小麥大。

小兒風癇者,先屈手指如數物,乃發也。灸鼻直上髮際宛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小兒

竹葉散:治療小兒倒嵌(頭髮不能正常生長)的藥方。用苦竹筍葉(用量不限)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加入少許蜂蜜調和服用,飯後服用。

鱖魚酒:治療魚骨或竹木籤刺入喉嚨下不去的藥方。臘月取鱖魚膽,懸掛在北檐下晾乾。如有魚骨卡住,取一皂角大小的魚膽,用一合酒煎煮化開,溫熱服用。如果能逆著方向吐出來,魚骨就會隨之排出。如果沒有吐出來,就繼續服用,直到吐出來為止。即使魚骨卡在腹中很久,疼痛、消瘦嚴重的人,服用此藥也能排出魚骨。蠡魚、鱖魚、鯽魚都可以使用。

牙疳膏:治療小兒走馬疳(一種口腔疾病)和成人牙齒疾病的藥方。用麝香半兩研磨成細粉,加入半升無灰酒,在銀或石器中熬煮,不停地用槐柳枝三五根攪拌成膏狀,火候要掌握好。患者先用漿水漱口,然後塗抹藥膏。

百祥丸(一名南陽丸):治療嘔吐和痢疾的藥方。用紅芽大戟(用量不限),陰乾後用漿水煮軟,去除硬核,曬乾後再放入汁水中煮,直到汁液煮乾,焙乾研磨成粉末,用水和成米粒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研碎的赤脂麻湯送服,不拘時間,嘔吐和痢疾都能一起治療。

熟鏵膏:治療小兒患魚口(口腔潰瘍)白點危急症狀的藥方。用一個使熟鏵(一種農具),在光亮處用清油燈熏烤,用母乳調成膏狀。用竹杖纏繞父母頭髮一小撮,大小如皂角,浸入藥膏中,塗抹在患兒口中,使其入睡。片刻後,白點就會自然消失。

留齒散:治療小兒眼中有刺的藥方。將竹留齒(竹子殘留的牙齒狀部分)研磨成粉末,灑入眼中。用乾鰾(魚鰾)沾水,用火烤一下使其粘住,然後迅速將刺拔出,效果很好。

藍澱膏:治療急疳(一種口腔疾病)腐蝕嘴唇、鼻子、嘴巴,危及生命的藥方。用藍澱敷在患處,每天十次,晚上四次。

燈花膏:治療小兒夜啼的藥方。用燈花塗在奶水表面讓嬰兒飲用,效果迅速。

柳枝湯:治療水腫,腫脹部位位置不定,疼痛難忍的藥方。用指頭粗、三尺長的楊柳枝二十根,加水煮沸,用舊布或氈子蓋在腫脹處,然後用熱的柳枝反覆熱敷,直到痊癒。因此得名柳枝湯。

另一方:用橘子仁研磨成粉末煎煮,空腹溫熱服用。

木炭散:治療各種哽咽的藥方。取木炭研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每次服用二錢。堅硬的木炭也可以使用。

單方雜治:蛇咬傷塗抹豬血,或塗抹驢乳汁;蚰蜒入耳,灌入羊乳,或滴入雞冠血一勺,片刻後水流出即可;人中發白,塗抹心瘡藥膏;

真虎舌醋磨塗癭:用真虎舌磨成醋,塗抹在癭瘤上;嚼碎粟米清洗車脂、柏脂;嚼碎杏仁清洗白斑黑斑;骨灰清洗羊脂;膠水清洗字跡;雪水清洗蠶糞;蜂蜜清洗油污;鹽水清洗酥油;茯苓軟化魚骨,或嚼碎十粒胡椒吞服,如無胡椒可用楮實代替;雞蛋清加水調和伏龍肝,治療火焰丹(一種皮膚病);喝噫湯煎煮枇杷葉服用;取肉贅(贅肉)加密陀僧、桑白皮粉末,用清水調和塗抹;壁鏡(一種礦物)磨成醋,和著大黃塗抹。

小兒脈法:脈象紊亂(不治),氣機不和(脈弦急),傷食積滯(脈沉緩),虛驚(脈促急),風邪(脈浮),寒邪(脈沉細),這些是大致的脈象特徵。

土瓜根湯:殿中丞郎中說他五歲的弟弟患有疝氣,腹部弦起,右側陰囊腫大,晚上輕微發熱,脈象細數。於是給他服用土瓜根湯,並外用青礬散塗抹。藥方:土瓜根、牡丹皮、當歸(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七分水煎煮至半盞,去渣,飯前溫服。另用青礬散塗抹患處,並用嚼碎的大麻子仁和塗在腫脹處。

論並方:治療小兒疾病,診察病情深奧隱秘,孩子自身無法表達病情,可能是胎中就已受病,也可能是出生後受風邪而發病,時間不定,寒熱症狀也各異。參考各家方論,醫藥方法很多,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就只能依靠灸法。但是小兒灸法散見於各個醫書,文字繁瑣冗長,說法也不一致,穴位點刺也存在錯誤,治療疾病往往會出現偏差。綜合各家對於小兒的穴位記載,選取十幾個經過驗證有效的穴位,現記錄如下:

小兒驚癇:首先驚嚇啼哭,然後發作。在頭頂旋毛處灸三壯,在耳後青脈落處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

小兒風癇:首先屈指如數物,然後發作。在鼻直上髮際的宛中穴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小麥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