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八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3)

1. 瘡腫

柳枝膏

貼灸瘡。麻油(半斤),黃丹(三兩),乳香(一分),柳枝(一握)。上如常法熬成,然後入乳香攪勻,貯器中。

沉水膏

治腫起。白芨,白蘞(各一兩),乳香(三錢)。上為末,及白蘞研入乳香,看瘡大小,以水一碗抄藥在水中,以鐵篦子打散,令藥自澄作白膏藥,看瘡勢以紙花子攤貼之。

臘茶煎

治陰瘡癢痛,出水久不瘥。臘茶,五倍子(等分),膩粉(少許)。上先以漿水蔥椒煎湯洗淨,後敷之,未瘥再敷之。

貝母煎

治漏瘡積年不瘥者。貝母,知母,棐子仁。上等分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食前艾湯下。

檳榔散

治諸般惡瘡,久不生肌。木香,黃連,檳榔(各半兩)。上為細末,如瘡乾,用唾調成膏塗之,如瘡濕,干敷之。

山茄子散

生肌藥。山茄子(二分),撮峇(一錢),石決明(半錢)。上件同拌勻,以唾津溫水調藥花子,候瘡內惡肉淨盡,先於瘡口內乾摻少許,後用花子貼之。

紫金散

治疔子油瘡黑甜者。五靈脂,床粉(各半兩),熟桃仁(一兩)。上同研令勻,雞子清調,先刮破然後塗藥。

又方

天南星,白殭蠶,蒲翁草根(紇漏根也,又名地低)。上等分為末,雞子清調塗。

白蘞散

斂瘡藥。白芨,白蘞,絡石(各半兩,取乾者)。上為細末,乾摻瘡上。

金仙散

斂肌藥。金星草(二兩,陰乾五月採,連根),白芨,白蘞(各一兩)。上為細末,摻瘡上,後以膏藥蓋之。

白膠香膏

治折傷。乳香,白膠香,瀝青(各等分研)。上以脂麻油和如面劑,重湯煮成膏,不犯銅鐵,以杖子剔起如絲,即成膏。

柏根散

治無名惡瘡。烏蛇(三寸,浸去皮於瓦上爆干),黃柏根皮(四寸,焙乾去皮),杏仁(三七個,燒存性)。上為末,含鹽漿水洗了,入膩粉津調塗上,帛子貼之,甚時再上。

小真珠散

生肌。定粉(二兩),黃丹(半兩),白蘞末(一兩)。上為末,乾摻瘡上,後用膏藥,如瘡口大,即用散子。

乳香餅子

治瘡止痛,生肌肉。乳香,麒麟竭,沒藥(各半兩)。上研勻,以狗膽汁合成膏,捏作餅子,如榆莢大,每使時,看瘡大小,以餅子安瘡上,外用膏藥貼定。

塗摩膏

護火草(大葉者,亦名景天),生薑(不洗和皮,各等分研),鹽(如上)。上塗摩癢處,如遍身癮疹塗發,甚處余自消。

胡麻散

治癩。苦胡麻(半升),天麻(二兩),乳香(三分)。上為細末,荊芥臘茶下三錢,忌鹽酒房事動風物,一百二十日服。半月後兩腰眼灸十四壯。

神授散

治傷折內外損。當歸,鉛粉(各半兩),硼砂(二錢)。上同研勻,每服二錢,濃煎蘇枋汁調下。若損在腰以上,先吃淡面半碗,然後服藥;腰以下,即先服藥後吃麵。仍不住呷蘇木汁,更以糯米為粥,入藥三錢,拌和攤在紙上或絹上,封裹損處,如骨碎,更須用竹木夾定,外以紙或衣包之。

萬安散

治一切惡瘡。五倍子,密陀僧(研),白丁香(各等分)。

白話文:

[瘡腫]

柳枝膏:治療瘡瘍。將麻油半斤、黃丹三兩、乳香一分、柳枝一握,按照一般方法熬製成膏,再加入乳香攪拌均勻,儲存起來。

沉水膏:治療腫脹。將白芨、白蘞各一兩,乳香三錢,研磨成粉末。將白蘞研磨後加入乳香,根據瘡瘍的大小,取一碗水,將藥粉放入水中,用鐵篦子攪拌至藥粉沉澱成白色膏藥,再根據瘡瘍情況,用紙做成藥墊貼敷。

臘茶煎:治療陰部瘡瘍瘙癢疼痛,流膿久治不癒。將臘茶、五倍子等量,再加少許膩粉。先用加了蔥、椒的漿水煎湯清洗患處,再敷藥,未痊癒則繼續敷藥。

貝母煎:治療多年未癒的漏瘡。將貝母、知母、榧子仁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醋煮熟的麵糊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空腹飯前用艾湯送服。

檳榔散:治療各種久治不癒、難以癒合的惡瘡。將木香、黃連、檳榔各半兩研磨成細粉。若瘡瘍乾燥,用唾液調成膏狀塗抹;若瘡瘍潮濕,則直接敷藥。

山茄子散:具有生肌作用。將山茄子二分、撮峇一錢、石決明半錢混合均勻,用唾液或溫水調成藥膏,待瘡瘍內壞死組織清除乾淨後,先在瘡口內少量乾敷,然後再用藥膏貼敷。

紫金散:治療疔瘡、油瘡,症狀為黑色且疼痛的。將五靈脂、滑石粉各半兩、熟桃仁一兩研磨均勻,用雞蛋清調和,先刮破患處再塗藥。

另一方:將天南星、白殭蠶、蒲黃草根(即紇漏根,也稱地低)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

白蘞散:收斂瘡瘍的藥物。將白芨、白蘞、絡石各半兩(取乾燥的)研磨成細粉,直接撒在瘡瘍上。

金仙散:收斂肌膚的藥物。將陰乾五個月採摘的金星草(連根)二兩、白芨、白蘞各一兩研磨成細粉,撒在瘡瘍上,然後再蓋上膏藥。

白膠香膏:治療骨折。將乳香、白膠香、瀝青等量研磨,用脂麻油調和成麵糊狀,用文火熬成膏,過程中避免接觸銅鐵器皿,用棍棒挑起膏藥使其成絲狀。

柏根散:治療不明原因的惡瘡。將三寸長的烏蛇(浸泡後去皮,放在瓦片上烘乾)、四寸長的黃柏根皮(烘乾去皮)、燒存性的杏仁三十七個研磨成粉末。用含鹽的漿水清洗患處後,用膩粉和唾液調和藥粉塗抹,用布塊覆蓋,情況嚴重時需重複使用。

小真珠散:生肌藥。將定粉二兩、黃丹半兩、白蘞粉一兩研磨成粉末,直接撒在瘡瘍上,然後再用膏藥。如果瘡口較大,則只用藥粉即可。

乳香餅子:治療瘡瘍止痛,生肌。將乳香、麒麟竭、沒藥各半兩研磨均勻,用狗膽汁調和成膏,捏成榆莢大小的餅狀,使用時根據瘡瘍大小,將藥餅敷在患處,外用膏藥固定。

塗摩膏:將護火草(大葉的,也叫景天)、生薑(不洗,連皮,等量研磨)、鹽(同等量)混合,塗抹在瘙癢處。全身癮疹瘙癢可塗抹全身,嚴重處自行消退。

胡麻散:治療癩病。將苦胡麻半升、天麻二兩、乳香三分研磨成細粉。用荊芥臘茶送服三錢,忌食鹽、酒,避免房事及一切動風之物,連服一百二十日。服用半個月後,在腰部兩側灸十四壯。

神授散:治療內外傷骨折。將當歸、鉛粉各半兩,硼砂二錢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濃煎蘇枋汁送服。若損傷部位在腰部以上,先喝半碗淡麵,然後服藥;若損傷部位在腰部以下,則先服藥後喝麵。需不斷喝蘇木汁,並用糯米粥,加入藥粉三錢,混合後攤在紙或絹上,敷裹在損傷部位。如果骨頭斷裂,還需要用竹木夾住固定,外面再用紙或布包裹。

萬安散:治療一切惡瘡。將五倍子、密陀僧(研磨)、白丁香等量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