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4)

1. 白虎桂枝湯

治間日發熱昏昏多睡,熱過則清快,至其發時還復如故,每發必數次頭痛,身體拘倦。此由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其氣內藏於心,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肌肉,其脈弦大而數,謂之疸瘧。

白話文:

治療每隔一天發燒、昏昏沉沉、睡覺很多的症狀,熱度過後則清爽;到了發作的時候又和原先一樣。每次發病時,必定會數次頭痛,身體感到疲倦。這是肺部原本就有熱氣盛行於身體,逆氣上衝,中氣充實而不宣泄至外面,這股氣內部藏於心臟,外面散佈在肌肉之間,讓人肌肉消融。這種脈象弦大而數,稱為疸瘧。

石膏(一斤) 知母(六兩) 甘草 桂(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粳米三十粒,煎一盞,去滓溫服,非時。

白話文:

石膏(一斤):性寒涼,味甘澀,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

知母(六兩):性寒涼,味苦甘,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甘草(二兩):性平,味甘,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桂(二兩):性溫,味辛,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以上四味藥材組成複方,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益氣補中的功效,適用於熱病、暑熱、口乾舌燥、心煩意亂、出血等症狀。

使用粗末藥材,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杯,粳米三十粒,熬煮成一杯,去除渣滓,溫熱後不拘時服用。

2. 澤瀉湯

治身熱汗出煩滿不為汗解,此由太陽之經先受風邪與熱相搏,腎氣上行,風與熱搏則為汗,腎氣厥則煩滿,謂之風厥。

白話文:

治療身體發熱、汗出淋漓、煩躁不安,卻無法排汗而得到舒解時,這是因為太陽經絡最先感受到風邪,因而與熱邪相互搏擊,引致腎氣上衝。風邪與熱邪相爭,就會形成汗液,腎氣閉塞則會感到煩躁不安。這種情況被稱為「風厥」。

澤瀉(半兩) 白朮 防風(各二兩) 石膏 赤茯苓(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澤瀉(半兩):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

白朮(二兩):具有健脾、益氣、燥濕的功效。

防風(二兩):具有解表、散寒、祛風的功效。

石膏(一兩):具有清熱、解暑、涼血的功效。

赤茯苓(一兩):具有利尿、消腫、健脾的功效。

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碗,煎煮至剩一碗,濾去渣滓溫服。

3. 菟絲子煎

治四肢發熱,逢風如炙如火。此由陰虛陽盛,諸陽起於四末,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於外,宜服此。

菟絲子 五味子(各一兩) 生乾地黃(三兩)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食前。

白話文:

菟絲子、五味子(各一兩)、生乾地黃(三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米湯調和後,於飯前服用二錢。

本方適用於四肢發熱,遇風如火炙的症狀。此症因陰虛陽盛,諸陽氣上衝四肢,水液不足無法滅除旺盛的火氣,導致陽氣獨治於體表。服用本方可調和陰陽,緩解發熱症狀。

4. 空心平補丸子

治發熱不解,五心煩熱,不得睡,發渴,吃湯飲,初先頭痛,壯熱: 生乾地黃 黃耆 白茯苓 楮實子 枸杞 山藥 槐實 沉香 澤瀉 白蒺藜(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和滓溫服,非時。

白話文:

  • 生乾地黃: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 黃耆:益氣固表、補中益氣。

  • 白茯苓:健脾寧心、益氣生津。

  • 楮實子:清熱涼血、止渴生津。

  • 枸杞:滋補肝腎、明目益精。

  • 山藥:補脾益氣、滋腎固精。

  • 槐實:涼血止血、清熱止瀉。

  • 沉香:溫中止瀉、理氣止痛。

  • 澤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

  • 白蒺藜:清熱解毒、平肝明目。

以上十味中藥材合用,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益氣固表的功效。可治療發熱不解、五心煩熱、不得睡、發渴、吃湯飲、初先頭痛、壯熱等症狀。

每服二錢,加水一碗,煮至剩七分之一,連藥渣一起溫熱服用,不拘時段。

5. 又方非時飲子

人參 黃耆 赤茯苓 白朮 麥門冬 白扁豆 蒺藜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非時。

白話文:

  • 人參:增強體力,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記憶力。

  • 黃耆:補氣益血,增強免疫力,抗衰老,延年益壽。

  • 赤茯苓:利水滲濕,消腫健脾,安神益智,延年益壽。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寧心安神,延年益壽。

  • 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補虛益氣,延年益壽。

  • 白扁豆:健脾益氣,化濕消腫,清熱解毒,延年益壽。

  • 蒺藜:補腎固精,明目益智,烏髮養顏,延年益壽。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緩解疼痛,延年益壽。

劑量:每次二錢 藥材浸泡水量:一盞 煎煮時間:煎至七分之一的量 過濾:去渣 服用的方式:溫服 服用頻率:不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