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3)
卷第九 (3)
1. 蘆根湯
蘆根、麥門冬、赤茯苓、芍藥(各一兩)、地骨皮(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分,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蘆根、麥門冬、赤茯苓、芍藥(各60克)、地骨皮(120克)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分藥,加入兩杯水煎煮,煎至剩下一杯,過濾渣滓,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2. 補髓丸
生乾地黃(三兩) 乾漆(半兩)
白話文:
生乾地黃(三兩) 乾漆(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米,飲下三十丸,空心臨臥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混合揉成綠豆大小的丸劑,睡前空腹服用三十丸。
若自胸以上至頭髮熱,口鼻氣塞,時如煙燻,目澀咽燥,口乾唾如凝脂,時咳毛竦,大便不利,小便赤黃,此由肺氣不調,邪熱乘客上焦不降,其脈疾大,先與桔梗湯,熱不退與五味子湯。
白話文:
如果從胸腹部以上到頭部感到燥熱,口鼻內感覺堵塞不通暢,有時像被煙薰一樣,眼睛乾澀、喉嚨乾燥,嘴巴也乾澀而且唾液像凝固的脂肪一樣黏稠,有時會咳嗽,毛孔豎起,大便不暢,小便赤黃,這是由於肺氣不調,邪熱之氣乘虛侵犯上焦部位,導致肺氣不得下降所引起的。脈象發展快速而洪大,先給予桔梗湯治療,如果熱度仍未退去,再給予五味子湯。
3. 桔梗湯
桔梗(一兩) 人參 麥門冬 甘草(各半兩) 小麥(一合)
上㕮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分三服。
白話文:
桔梗(一錢) 人參 麥門冬 甘草(各三錢) 小麥(六錢)
上藥咀碎後,加上三升水一起熬煮,直到藥液剩下一升時,過濾出藥渣,將藥液分成三份服用。
4. 五味湯
柴胡(四兩) 半夏(一兩一分) 黃芩 赤茯苓 五味子(各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柴胡(160克) 半夏(40克) 黃芩 赤茯苓 五味子(各60克)
每服五錢,加水兩小碗,加入生薑三片、棗子一顆,煎煮到剩下一小碗,濾掉藥渣後趁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5. 柴胡芒硝湯
治旦熱不休,日晡尤甚,口中勃勃氣出,耳無所聞,或時昏睡,睡即浪言,意欲喜冷,小便赤色,大便不通。此由三陽氣盛,外蘊經絡,內蓄腑臟,或因他病誤服熱藥而致其脈洪數,病久者短疾。
白話文:
治療早上發熱不停,到了傍晚更加嚴重,口中呼出熱氣,耳朵聽不見聲音,有時昏睡,睡覺時說胡話,喜歡涼爽,小便呈紅色,大便不通。這是由於三陽之氣旺盛,散佈在經絡之外,積聚在臟腑之內,或者由於其他疾病誤服熱藥而導致脈搏洪大而數次,患病時間長的人則發病快且急。
柴胡(四兩) 黃芩 甘草 赤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一兩一分)
白話文:
柴胡(160公克) 黃芩 甘草 赤茯苓(各60公克) 半夏(42公克)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入芒硝一錢,攪勻,溫服,以利為度。
白話文:
把藥材粗略地弄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杯水、三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至剩下約一杯藥水,去渣後加入一錢芒硝,攪拌均勻,溫熱服用,以感到排便暢通為度。
6. 橘皮甘草湯
療:若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此由飲食失宜,胃中空虛,熱留胃口,其脈虛大而數,謂之中暑。
白話文:
治療:如果患者身體過熱,背部卻感到微寒,心中煩悶,經常想嘔吐,卻又喝不下水,頭暈眼花,畏懼陽光,遇到涼爽的地方,則稍微舒服一些,但是一起身走動,又像以前一樣。這是因為飲食不當,胃中空虛,熱氣聚集在胃裡,脈搏虛弱且數,叫做中暑。
橘皮(三兩) 生薑(二兩) 甘草(一兩)
白話文:
- 橘皮(三兩):取用橘子剝下的果皮,重量為三兩(約120克)。
- 生薑(二兩):取用新鮮的生薑,重量為二兩(約80克)。
- 甘草(一兩):取用甘草的根莖部位,重量為一兩(約40克)。
上㕮咀,水三升,煎至一半,去滓,分三服,不以時。
白話文:
-
生薑(二兩):取用新鮮的生薑,重量約為 80 公克。
-
甘草(一兩):取用甘草的根莖部位,重量約為 40 公克。
將上述藥材碾碎,加入三升水煎煮,煮到剩下一半,去掉藥渣,分成三份服用,不限服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