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1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5)

1.

上二味用老牛涎一合,生薑汁一合,二味以熳火煎,入少蜜攪成膏,搜前二藥丸如雞實大,不計時候含化一丸,細細嚥津。

失笑散

亦名夾袋散,治男子小腸氣。

乾漆(炒煙出為度) 胡椒(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小錢,煎蔥酒調下,乘熱服,入口疾愈。

玄胡索散

治婦人血氣攻心,不可忍,並走注。

蓬莪朮(半兩,油煎乘熱切片子) 玄胡索(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淡醋湯調下,食前。

枳朮湯

若心下如盤邊如旋,此由水飲停留,與氣相搏不散,宜服此藥。

白朮(四兩) 枳實(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桃仁煎

治痃癖氣,心腹疼痛,肌膚瘦弱,面無顏色,及男子元氣,婦人血氣並宜服之。

桃仁(十枚)

上細研如膏,以酒二斗淘濾取汁,鐺中以熳火煎成膏,每於食前溫酒調下一茶匙。

附子湯

治翻胃吐逆。

附子(一個,重半兩)

上坐於爆上,四面著火㶸令熟,生薑汁中蘸過,再㶸焦,如此候㶸得泣盡,薑汁半碗許,即末之,每服一錢,粟米飲調下空心。

附子開胃散

治元臟傷冷及開胃口。

附子(炮去皮臍,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二分,水二盞,入生薑三片,蔥白二寸,棗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訶黎勒丸

治水利,心腹脹滿,嘔逆,及上氣咳嗽,胸膈氣痞。

訶黎勒(以麵煨黃色,去面)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皂角丸

治壓食氣,遍身黃腫,氣喘,飲食不下,心胸滿悶,宜此藥。

皂角(去皮,塗醋炙黃為末,每一炙入巴豆七個,去皮)

上同研勻,醋磨好墨和丸,如麻子大,食後橘皮湯下三丸,以利為度。

賁豚湯

療五勞,五臟氣之遊氣,上下走時,若群豚相逐撞㿃,時氣來往自如,驚夢精先竭,陰萎上引,小腹急痛,面乍熱赤色,喜怒無常,耳聾,目視無精光方。

葛根(八兩) 生李根(一升) 人參(三兩) 半夏(一升) 芍藥(三兩) 當歸 甘草(各二兩) 桂心(五兩) 生薑(二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賁豚茯苓湯

療虛氣,五臟不足,寒氣厥逆,腹脅脹滿,氣賁走沖,胸膈發作,氣欲絕不識人,乏力羸瘦,小腹起騰踴如豚子,走上走下,奔馳往來,熱抑引陰氣,手足逆冷或煩熱。

茯苓(四兩) 生葛(八兩) 甘草(二兩) 李根白皮 半夏(各一升) 人參 當歸 芎藭(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大七氣湯

療憂勞,寒熱,愁思,及飲食膈塞,虛勞內傷,五臟絕傷,奔氣不能還下,心中悸動不安。

桔梗(二兩) 人參(三兩,一方二兩) 芍藥 乾地黃(三兩,一方二兩) 乾薑(三兩,一方二兩) 甘草(三兩,一方二兩) 橘皮 半夏(各三兩) 茱萸(七合) 黃芩(二兩,一方三兩) 桂心(二兩,一方三兩) 枳實(五個)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氣]

將老牛涎、生薑汁各一合,用溫火煎煮,加入少許蜂蜜攪拌成膏。將前兩種藥材製成雞蛋大小的丸子,不限時間,每次含化一丸,慢慢嚥下唾液。

失笑散(亦名夾袋散):治男子小腸氣。將乾漆(炒至冒煙為度)和胡椒(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小錢,用蔥酒煎熱後調服,趁熱服用,入口即愈。

玄胡索散:治婦女血氣攻心,疼痛難忍,並伴隨氣血瘀滯。將蓬莪朮(半兩,用油煎後趁熱切片)和玄胡索(一分)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淡醋湯調服,飯前服用。

枳朮湯:若心下痞滿,腹部絞痛如盤旋狀,這是由於水飲停滯,與氣相搏擊不散所致,宜服此藥。將白朮(四兩)和枳實(二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煎至一盞,去渣後溫服。

桃仁煎:治痃癖(腹部腫塊)、心腹疼痛、肌膚消瘦、面色蒼白,以及男子元氣不足、婦女血氣虧虛者皆宜服用。將桃仁(十枚)研磨成膏狀,用兩斗酒淘洗濾取汁液,再用溫火煎成膏,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一茶匙。

附子湯:治胃反吐逆。將附子(一個,重半兩)放在爆米花爆出的爆米糠上,用四面火烤熟,再用生薑汁蘸過,然後再烤至焦黃,如此反覆直至烤出汁液,約用生薑汁半碗,然後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空腹服用。

附子開胃散:治元氣不足、胃寒及開胃。將附子(炮製去皮臍,用量不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分,加水兩盞,與生薑三片、蔥白二寸、紅棗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訶黎勒丸:治水瀉、心腹脹滿、嘔逆、上氣咳嗽、胸膈氣痞。將訶黎勒(用麵粉包裹烤至黃色,然後去麵粉)研磨成細粉,用米飯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皂角丸:治食積氣滯、全身黃腫、氣喘、飲食不下、心胸滿悶者,宜服此藥。將皂角(去皮,塗醋炙烤至黃色研磨成粉,每次炙烤時加入巴豆七個,去皮)研磨均勻,用醋調成糊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小,飯後用橘皮湯送服三丸,以通便為度。

賁豚湯:治療五勞七傷,五臟氣機紊亂,氣機上下奔走如群豬亂竄,氣機往來不定,驚夢遺精,陽痿,下腹部疼痛,面部忽冷忽熱,喜怒無常,耳聾,目無神采。將葛根(八兩)、生李根(一升)、人參(三兩)、半夏(一升)、芍藥(三兩)、當歸、甘草(各二兩)、桂心(五兩)、生薑(二斤)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與生薑同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

賁豚茯苓湯:治療虛弱、五臟不足、寒邪厥逆、腹脅脹滿、氣機逆亂、胸膈發作、神志不清、乏力消瘦、小腹氣衝如豬奔走,忽上忽下,時冷時熱。將茯苓(四兩)、生葛根(八兩)、甘草(二兩)、李根白皮、半夏(各一升)、人參、當歸、川芎(各二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與生薑五片同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不限時間。

大七氣湯:治療憂思勞累,寒熱交替,愁思過度,以及飲食停滯,虛勞內傷,五臟受損,氣機逆亂,心悸不安。將桔梗(二兩)、人參(三兩,另一方為二兩)、芍藥、生地黃(三兩,另一方為二兩)、乾薑(三兩,另一方為二兩)、甘草(三兩,另一方為二兩)、橘皮、半夏(各三兩)、吳茱萸(七合)、黃芩(二兩,另一方為三兩)、桂心(二兩,另一方為三兩)、枳實(五個)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與生薑三片,水一盞同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