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1. 卷第二
2. 腳氣
(曹防禦方論著之首篇)
昔孫思邈著書敘百病必先中風,敘中風必先腳氣,豈無意哉?蓋以謂風者百病之長,而卑濕蒸郁之氣中人尤重。雖方既舉綱目,而治療之法頗為疏。況自古以來斯疾甚於卑濕處,時感此患人多不辨識。貫之自少為此所苦五六年,遂博覽素問、靈樞、甲乙、巢源、千金、外臺、聖惠小品、金匱、玉函諸家本草及蘇恭方論、古今脈書,凡有是說無不窮治。
而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食飲之宜、四時之要、道引之術,以至淋㳿、蒸熨、備急要方或經驗者悉錄而集之,名曰腳氣治法總要,分為一十九門,通為一卷。非敢自謂有補於將來,亦欲傳於好事者,庶幾臨病有所考焉。
白話文:
腳氣
古人孫思邈認為,各種疾病中,中風最重要,而導致中風的根本原因,往往是腳氣。這絕非偶然,因為風是百病之首,而下肢濕熱之氣侵犯人體更是嚴重。雖然以前的醫書已略述綱要,但治療方法卻相當粗略。況且,自古以來,腳氣在潮濕環境中盛行,許多患者都無法正確辨識病情。我(作者)從年輕時就飽受腳氣困擾長達五六年,因此廣泛研讀了《素問》、《靈樞》、《甲乙經》、《巢氏病源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聖惠方》、《金匱要略》、《玉函經》等諸多醫書以及蘇恭的方論、古今脈學著作,凡是有關腳氣的記載,都深入研究治療方法。
我彙整了臟腑學說、針灸療法、脈證辨別、飲食禁忌、四季養生、導引術,以及熱敷、熨燙等急救方法和臨床經驗,編寫成《腳氣治法總要》,分為十九個部分,合為一卷。這並非自認為有所成就,而是希望傳授給有志於此的人,以便在遇到病症時有所參考。
3. 天門冬丸
治風毒四肢頑痹,手足浮腫,腳弱,醫所不治,此悉主之
天門冬(切二斗半,杵絞取汁) 生地黃(如上) 枸杞子(切三斗,淨洗,以水二石五斗煮取一斗三升) 獐骨(一具,碎之,以水一石煮取五斗) 酥(三升,煉) 白蜜(三升,煉)
以上六味,並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地黃、門冬汁,減半,仍合煎取二大斗,下後藥煎取一斗,內銅器重釜煎,今隱掌,可丸,梧桐子大,二十丸,日二服,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醋滑、雞、豬、魚、蒜、油、麵等,擇四時。
白話文:
天門冬丸可以治療風毒引起的四肢頑固麻痺、手足浮腫、腿腳無力等,即使其他醫生治不好的症狀,也能用此方來治療。
藥方組成:天門冬(切碎,取汁液,約2.5斗)、生地黃(用量同天門冬)、枸杞子(切碎洗淨,用水25斗煮至13升)、獐骨(一隻,打碎,用水10斗煮至5斗)、酥油(3升,煉製)、蜂蜜(3升,煉製)。
製作方法:將以上六味藥材,放入大銅器中,用小火慢煎。先煎煮生地黃和天門冬汁液,煎至減半,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直至煎成2斗的藥汁,然後再用銅器重釜煎煮,直到藥汁濃縮成可以製成藥丸的稠度。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20丸,每日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每次服用50丸。服用期間應注意避免食用生冷、醋、雞肉、豬肉、魚肉、大蒜、油膩食物及麵食等,並應根據季節調整飲食。
4. 王相日合之散如下
白茯苓 柏子仁 白朮 葳蕤 菖蒲 遠志 澤瀉 薯蕷 人參 石斛 牛膝 杜仲 細辛 獨活 枳實 芎藭 黃耆 蓯蓉 續斷 狗脊 萆薢 白芷 巴戟 五加皮 覆盆子陳橘皮 胡麻仁 大豆黃卷 茯神 石南 桂(各三兩) 甘草(六兩) 蜀椒 薏苡仁(一升) 阿膠(十兩) 大棗(一百個) 鹿角膠(五兩) 蔓荊子(三兩)
上三十八味內煎中添牛髓鹿髓各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葳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辛防風加茱萸二兩。小便冷去防風各二兩加乾薑二兩。無他疾依方合之。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不得服。
白話文:
王相日合之散配方如下:
白茯苓、柏子仁、白朮、葳蕤、菖蒲、遠志、澤瀉、薯蕷、人參、石斛、牛膝、杜仲、細辛、獨活、枳實、芎藭、黃耆、蓯蓉、續斷、狗脊、萆薢、白芷、巴戟天、五加皮、覆盆子、陳橘皮、胡麻仁、大豆黃卷、茯神、石南、桂枝(以上各三兩)、甘草(六兩)、蜀椒、薏苡仁(一升)、阿膠(十兩)、大棗(一百個)、鹿角膠(五兩)、蔓荊子(三兩)。
以上三十八味藥材煎煮服用,效果更佳者可加入牛髓、鹿髓各三升。若小便澀痛,則去除柏子仁,另加秦艽二兩、生地黃六兩。若陰莖痿軟、遺精,則去除葳蕤,另加五味子二兩。若頭痛,則去除柏子仁,另加菊花、防風各二兩。若小便不利且陰氣虛弱,則去除細辛、防風,另加吳茱萸二兩。若小便冰冷,則去除防風,另加乾薑二兩。若無其他疾病,則依此方劑服用。女性患者,若先患有熱症方可服用,若患有寒症則不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