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四 (10)
卷第十四 (10)
1. 淋
半夏(四兩)、白礬(三兩)、黑牽牛子(二兩)、粉霜(一兩)。
上為細末合和勻,以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十丸,食後白湯下。
半夏丸
治積痰不散,上衝心臟,變為風癇,不問長幼服之。
半夏(五兩)、白礬、硃砂、虢州黃丹(各三兩)。
上為細末研勻,以粟米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參湯下,不以時。(氣虛者將黃丹白礬以柳木柴煅過,方在博濟)
半夏厚朴湯
下痰涎,養脾腎。
半夏(五分)、茯苓(四分)、厚朴(三分)、紫蘇子(二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甘松香丸
治痰眩。
半夏曲、天南星(各二兩)、甘松(一兩)、陳橘皮(一兩半)。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食後。
黃耆散
通流榮衛,調適陰陽,治久嗽痰多,虛煩食少。
黃耆(一兩)、薏苡仁(半兩)、人參(一分)、甘草(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丁香半夏丸
溫益肺胃,思進飲食,治咳嗽嘔吐,胸膈痞滿,消痰飲癖,止心嘈煩。
半夏(二兩)、白朮(一兩)、丁香(一分)。
上為細末,姜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不以時。
玉液化痰丸
治風壅,化痰涎,清頭目,止久嗽,利咽嗌,定煩躁,安神魂,調心肺。
寒水石(三兩)、半夏、白礬(各一兩一半,生一半熟)。
上為細末,用湯浸蒸餅和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湯下,或人參竹葉湯下。
倍術丸
治五飲,酒癖,宿冷停寒,嘔逆痰水,忪悸頭眩,咳逆支滿,喜唾清涎,膈中痞悶,腹內寒清(自汗),腸鳴濕勝,濡瀉兩脅脹痛,心腹時痛,身胕腫色黃,短氣心下盤結如杯動,按瀝瀝有聲,常服健脾胃,進飲食,散寒滲濕,逐飲溫中。
白朮(八兩)、乾薑、桂(各四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白朮茯苓湯
治飲積胸痞,痰停膈上,頭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煩忪悸,喘咳嘔逆,體重脅痛,腹痛腸鳴,倚息短氣,身形如腫,觸逐支飲,通利小便,及療時行,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振振身搖。
白朮(四兩)、茯苓、甘草(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不以時。
對姜丸
治膈有寒痰,嘔逆眩暈。
半夏、天南星(各半斤)、乾薑(一斤)。
上為細末,薑汁糊和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不以時。
三倍丸
治痰飲不熱不冷者,嘔吐不已。
木香(一兩)、陳皮(二兩)、半夏曲(三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後白湯下。
丁香丸
治胃冷有痰。
半夏(二兩)、白礬(半兩)、丁香(一分)。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後鹽湯下,膈上有痰涎,只服三服,墜下立見效。
玉液散 治胃虛有痰。
半夏(一兩)、生薑(二兩)、陳粟米(一合約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非時)。
白話文:
[淋]
半夏丸:治積痰不散,上衝心臟,導致風癇,不論年齡大小皆可服用。配方:半夏五兩、白礬三兩、硃砂三兩、虢州黃丹三兩。研成細末,用粟米飯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人參湯送服,不限時間。(氣虛者需用柳木柴煅燒黃丹和白礬)。
半夏厚朴湯:治療痰涎壅塞,滋養脾腎。配方:半夏五分、茯苓四分、厚朴三分、紫蘇子二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甘松香丸:治療痰濁導致的頭暈目眩。配方:半夏曲二兩、天南星二兩、甘松一兩、陳橘皮一兩半。研成細末,用水煮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黃耆散:疏通經絡,調和陰陽,治療久咳痰多、虛煩食少。配方:黃耆一兩、薏苡仁半兩、人參一分、甘草二錢。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丁香半夏丸:溫補肺胃,增進食慾,治療咳嗽嘔吐、胸膈痞滿、痰飲停滯、心煩嘈雜。配方:半夏二兩、白朮一兩、丁香一分。研成細末,用薑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不限時間。
玉液化痰丸:治療風邪壅塞,化解痰涎,清利頭目,止咳平喘,利咽開音,寧心安神,調和心肺。配方:寒水石三兩、半夏一兩半(一半生、一半熟)、白礬一兩半(一半生、一半熟)。研成細末,用湯浸泡的蒸餅和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湯或人參竹葉湯送服。
倍術丸:治療各種水腫、酒癖、寒邪停滯、嘔逆痰水、心悸頭暈、咳嗽氣逆、胸悶、自汗、腹瀉、脅肋脹痛、心腹疼痛、身體浮腫發黃、呼吸短促、心下痞塊等症狀,長期服用可健脾胃、增進食慾、散寒除濕、溫中和胃。配方:白朮八兩、乾薑四兩、桂枝四兩。研成細末,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白朮茯苓湯:治療飲邪積聚、胸部痞滿、痰阻膈上、頭痛目眩、呃逆噯氣、心煩心悸、喘咳嘔逆、身體沉重、脅肋疼痛、腹痛腸鳴、呼吸困難、身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以及治療時行感冒等,若嘔吐或腹瀉之後出現心下痞滿、氣逆上衝、站立時頭暈目眩、身體顫抖等症狀。配方:白朮四兩、茯苓二兩、甘草二兩。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對姜丸:治療膈上寒痰、嘔逆眩暈。配方:半夏半斤、天南星半斤、乾薑一斤。研成細末,用薑汁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米湯送服,每次服用三五十丸,不限時間。
三倍丸:治療寒熱不顯的痰飲,以及持續嘔吐。配方:木香一兩、陳皮二兩、半夏曲三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飯後用白湯送服。
丁香丸:治療胃寒痰阻。配方:半夏二兩、白礬半兩、丁香一分。研成細末,用薑汁煮麵糊和成小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飯後用鹽湯送服。若膈上有痰涎,只需服用三劑即可見效。
玉液散:治療胃虛痰盛。配方:半夏一兩、生薑二兩、陳粟米一合(約三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加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