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四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11)

1.

桂苓丸

治水飲不消,停留胸腹,短氣上喘,頭眩心忪,面目壅痝,心胸注悶,不思粥食,兩脅脹滿,小便不利,腰腿沉重,足脛浮腫,遍身黃色,時復自汗。

桂、茯苓(等分,一方減桂倍茯苓)。

上為細末,熬稠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皮湯下,熟水亦可。

小半夏湯

治心腹虛冷,避痰氣上,胸脅脹滿,不欲飲食,嘔逆噁心,頭疼眩暈,臂痛背寒,嘈煩多睡。

半夏(四兩)、陳皮絲(一兩)。

上攪勻,每服一分,水一盞,生薑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大半夏丸

墜痰涎。

半夏、生薑(各半斤,同研如泥,焙乾為細末)。

上用生薑汁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半夏茯苓湯

治痰悸。

半夏(二兩半)、茯苓(一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二盞,薑半兩,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神應散

治痰涎。

膽礬(半兩,納一分刀上枯,一分生為末)、鉛丹(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以淡烏梅湯下。

厚朴天南星丸

治脾虛停飲,兼治瘧疾。

厚朴、天南星(等分)。

上為細末,薑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不以時。

鐵刷散

治痰神效。

白朮皮(一味,不犯鐵器)。

上件藥,去粗皮,搗羅為末,用白麵,不用赤滓也,每服一大錢匕,米飲調下,並不拘時候,空心服,至三服,取下痰氣,虛者食後服之,化痰為妙。

天門冬丸

治勞嗽,發熱,涕唾稠黏。

天門冬(湯浸軟,去心,竹刀子切,焙)。

上末之,煉蜜和丸,梧桐子大,臨臥熟水下,三五十丸。

大半夏湯

治心中溫溫,欲嘔,惡聞飲食,有時吞酸,此由宿寒在胃,胃寒則不能運化水穀,胃屬土而惡濕,故常欲嘔,其脈關上小弦而短,宜服此。

半夏、白朮(各五兩)、人參(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入白蜜皂子大,停少時溫服。

大藿香散

治心下虛滿,不入飲食,時時欲嘔,嘔無所出,惙惙短氣,此由他病瘥後,寒邪傷氣,氣不復常,漿粥不入胃,胃無以養,其脈微弱,宜此。

藿香葉、人參、茯苓、桔梗、桂、木香、白朮、半夏(各半兩)、枇杷葉(十片)。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三盞,先炒薑絲一分,與藥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乾葛湯

治心下微煩,惡聞熱物,得熱即嘔,時時喜渴,此由邪熱蓄於胃中,胃中得熱,則氣不清,氣不清則陰陽渾,其脈虛數或細而疾,宜此。

乾葛(三兩)、甘草、半夏(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竹茹棗許大,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心下悶亂,嘔吐不止,夜臥不安,手足躁擾,水漿不下,此由冷熱失和,邪正相干,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喜冷者因熱,惡冷者因寒,名曰霍亂。寒者其脈弦大,宜理中湯(方見別門)、半硫丸;熱者其脈疾數,宜小藿香散,不止者宜服青金散。

半硫丸

下痰。

半夏(三兩)、硫黃(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飲下,不以時。

青金散

墜痰。

硫黃、水銀(等分)。

上二味同研,不見水銀為度,生薑汁調一錢,不以時。

金針丸

治卒然嘔吐,胸中痞悶,氣不下行,此由飲食失宜,過傷胃氣,胃氣滯而不行,水穀不化,氣逆則吐,其脈沉疾而短滑,宜此。

白話文:

桂苓丸:治療水液停滯不消,積聚在胸腹部,呼吸短促、氣喘,頭暈、心悸,面部浮腫,胸悶,不想吃喝,兩脅脹滿,小便不利,腰腿沉重,腳踝浮腫,全身發黃,時常自汗。藥方:桂枝、茯苓(等量,也可將桂枝用量減半,茯苓用量加倍)。將藥磨成細粉,用熬稠的糊狀物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陳皮湯送服,用熟水送服亦可。

小半夏湯:治療心腹虛冷,痰氣上逆,胸脅脹滿,不想飲食,嘔吐噁心,頭痛頭暈,手臂疼痛、背部寒冷,煩躁嗜睡。藥方:半夏(四兩)、陳皮絲(一兩)。將藥拌勻,每次服用一分,加水一盞,生薑十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大半夏丸:治療痰涎壅塞。藥方:半夏、生薑(各半斤,研磨成泥狀,烘乾研成細粉)。用生薑汁煮成糊狀,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半夏茯苓湯:治療痰引起的驚悸。藥方:半夏(二兩半)、茯苓(一兩)。將藥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二盞,生薑半兩,一起煎至七分,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神應散:治療痰涎壅塞。藥方:膽礬(半兩,取一分在刀刃上焙乾,一分生用磨成粉)、鉛丹(一分)。將藥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淡烏梅湯送服。

厚朴天南星丸:治療脾虛停飲,兼治瘧疾。藥方:厚朴、天南星(等量)。將藥磨成細粉,用薑汁煮成糊狀,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

鐵刷散:治療痰飲,療效顯著。藥方:白朮皮(一味,不可用鐵器)。將藥除去粗皮,搗碎研磨成細粉,用麵粉調服,不用紅色麩皮,每次服用一大錢匕,用米湯調服,不拘時間,空腹服用,服用三次,即可化痰降氣,虛弱者可在飯後服用,化痰效果極佳。

天門冬丸:治療勞嗽,發熱,涕唾稠黏。藥方:天門冬(用湯浸軟,去心,用竹刀切片,烘乾)。將藥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睡前用熟水送服,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大半夏湯:治療心中溫熱感,想嘔吐,聞到食物就想吐,有時吞酸,這是由於胃中宿寒,胃寒則不能運化水谷,胃屬土而惡濕,所以經常想嘔吐,脈象為關上小弦而短,宜服用此方。藥方:半夏、白朮(各五兩)、人參(半兩)。將藥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渣,加入白蜜一皂子大,稍停片刻溫服。

大藿香散:治療心下虛滿,不能進食,經常想嘔吐,嘔吐卻無物可吐,身體虛弱,呼吸短促,這是由於其他疾病痊癒後,寒邪傷氣,氣機不暢,飲食不能進入胃中,胃無以滋養,脈象微弱,宜服用此方。藥方:藿香葉、人參、茯苓、桔梗、桂枝、木香、白朮、半夏(各半兩)、枇杷葉(十片)。將藥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三盞,先炒薑絲一分,與藥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飯前服用。

乾葛湯:治療心下微煩,聞到熱的東西就想吐,遇到熱就嘔吐,經常口渴,這是由於邪熱蓄積在胃中,胃中得熱,則氣機不暢,氣機不暢則陰陽失調,脈象虛數或細而疾,宜服用此方。藥方:乾葛(三兩)、甘草、半夏(各三分)。將藥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生薑三片,竹茹棗許大,煎至一盞,去渣溫服。如果心下悶亂,嘔吐不止,夜臥不安,手足躁擾,飲食不下,這是由於寒熱失調,邪正交爭,清濁不分,陰陽錯亂,喜冷者因熱,惡冷者因寒,稱為霍亂。寒者脈象弦大,宜服用理中湯(方見別門)、半硫丸;熱者脈象疾數,宜服用小藿香散,嘔吐不止者宜服用青金散。

半硫丸:治療痰涎壅塞。藥方:半夏(三兩)、硫黃(二兩)。將藥磨成細粉,用生薑麵糊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水送服,不拘時間。

青金散:治療痰涎壅塞。藥方:硫黃、水銀(等量)。將兩種藥物一起研磨,直到看不到水銀為止,用生薑汁調和,每次服用一錢,不拘時間。

金針丸:治療突然嘔吐,胸中痞悶,氣機下行不通暢,這是由於飲食失宜,過度損傷胃氣,胃氣滯塞不通暢,水谷不能消化,氣逆則嘔吐,脈象沉疾而短滑,宜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