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1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6)

1. 瀉痢(嘔吐附)瘧

栝蔞湯

治熱瘧。

柴胡(八兩)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三兩) 栝蔞根(四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綿袞丸

治瘧。

硫黃 官桂 巴豆 白礬 澱花。

上件等分為末,五月五日用粽子和,再入臼搗千下,丸如梧子大,陰乾。不拘老幼,有孕婦人,不拘月日,瘧疾用綿一片裹藥一丸,男左女右,納耳內,於五更初放在耳內,四日復取。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腦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潮熱不除,及瘥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可服。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各三兩) 半夏(二兩半) 甘草(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以時候。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減。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個;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靳,去大棗,加牡蠣六兩;若心卒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去人參,加桂三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治瘴疫瘧癘久即面黃肌瘦,不惟新舊月日淺深,悉皆主之。心胸痞悶,不思飲食,加橘皮;渴,加栝蔞根;喘,加杏仁;大便秘滯,加大黃;脅下痞靳而痛,加牡蠣。小可一兩劑,大段三五劑,克保痊安,久經大效,記之。去半夏,加人參,更加栝蔞根,名黃龍湯。

桃花丸

治一切瘧及赤痢白痢。

信砒 粉霜(各一錢) 定粉(半兩) 黃丹(二分) 巴豆(七個,米醋內煎黑色,去皮用)。

上都研令勻,以糯米粥為丸,如黍米大。赤白痢,新汲水下兩丸。治瘧,桃心七個煎湯,未發前冷下,立瘥,此法常用有效。

祛邪丸

治瘧疾,脈浮大,寒熱往來,用此吐之。衛州書,六瘧寒多熱少者,痰瘧,熱少而脈浮,則痰無疑矣,可吐之也。若脈遲微者,惡寒瘧耳,宜柴胡桂薑湯。

麻黃(四兩,去節湯炮三沸焙乾秤) 恆山 甘草 大黃 知母(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面東清淨水吞下。

草豆蔻散

治老瘧久而不瘥,及山嵐瘴氣,遠年不愈,兼大治脾寒。

草豆蔻 肉豆蔻(各二個,並用麵裹煨,一生一熟) 梓州厚朴(方圓二寸,一半薑製,一半生) 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 生薑(棗大二塊,一塊用濕紙裹煨,一塊生)。

上㕮咀,分為二大劑,於發前臨曉,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來早,再溫服,留滓再煎二次。

辟邪丹

治嵐瘴瘧及痞疾等。

綠豆(四十個) 黑豆(三十個) 好砒霜(半分) 硃砂(兩粒如黑豆大) 黃丹(炒一分為衣)。

上件五味同入乳缽內,滴冷水丸作十丸,每服一丸,以東南桃心七個,取井華水研,向日吞服之,醋水亦可。其驗不具言,經三五月患者,只一丸,大段者只微寒,若小可便絕去也。

白話文:

瀉痢(嘔吐附)瘧

栝蔞湯

治療熱瘧。藥方:柴胡八兩、黃芩三兩、人參三兩、甘草三兩、栝蔞根四兩。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用兩碗水,加三片生薑、一個大棗,煎煮至一碗,過濾掉藥渣後溫服,不拘時間。

綿袞丸

治療瘧疾。藥方:硫黃、官桂、巴豆、白礬、澱粉,各等分研磨成粉。端午節當天用粽葉包裹,再用杵臼搗碎一千下,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陰乾。不論老少、孕婦,不論日期,瘧疾發作時,用一塊棉花裹住一粒藥丸,男子放左耳,女子放右耳,在五更天初時放入耳內,四天后取出。

小柴胡湯

治療傷寒溫熱病,症狀包括:發熱怕風、頸項僵硬疼痛、胸悶脅肋疼痛、嘔吐呃逆口渴、寒熱交替、面部及身體發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結,或經期結束後症狀未解,潮熱不止,或病癒後再次發熱頭痛;婦女傷風頭痛發熱,經血剛停,寒熱像瘧疾一樣定期發作,以及產後傷風頭痛發熱者均可服用。藥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二兩半、甘草三兩。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水,加五片生薑、一個大棗,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後趁熱服用,不拘時間。兒童需分兩次服用,並根據年齡大小調整藥量。若胸部煩躁但不嘔吐,去掉半夏,人參改用四兩,另加栝蔞實一個;若口渴,去掉半夏,人參加至四兩半,另加栝蔞根四兩。若腹部疼痛,去掉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塊堅硬,去掉大棗,加牡蠣六兩;若心悸、小便不利,去掉黃芩,加茯苓四兩。若不口渴,體表略有發熱,去掉人參,加桂枝三兩,服用後微微出汗即可痊癒。若咳嗽,去掉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治療瘴疫瘧疾久病導致面黃肌瘦,無論病程長短,均可服用。若心胸痞悶,不想吃東西,加橘皮;口渴,加栝蔞根;喘息,加杏仁;大便秘結,加大黃;脅下痞塊堅硬且疼痛,加牡蠣。輕症一兩劑即可,重症需服用三到五劑,可保證痊癒,長期服用效果顯著,記住此方。去掉半夏,加入人參和栝蔞根,則稱為黃龍湯。

桃花丸

治療各種瘧疾以及赤痢、白痢。藥方:信砒一錢、粉霜一錢、定粉半兩、黃丹二分、巴豆七個(用米醋煎煮至黑色,去皮使用)。將所有藥材研磨均勻,用糯米粥做成黍米大小的藥丸。赤白痢服用時,用新汲取的水送服兩丸。治療瘧疾時,用七個桃仁煎湯,在瘧疾發作前冷服,可立即痊癒,此法常用且有效。

祛邪丸

治療瘧疾,脈象浮大,寒熱往來,用此方吐瀉。衛州記載,六種瘧疾中,寒多熱少者為痰瘧,熱少而脈象浮大,則無疑是痰證,可用此方吐之。若脈象遲微,則為惡寒型瘧疾,宜服用柴胡桂薑湯。藥方:麻黃(四兩,去節,水煎三次,焙乾後稱重)、恆山、甘草、大黃、知母(各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丸,面向東方,用乾淨的水送服。

草豆蔻散

治療久治不癒的老瘧,以及山嵐瘴氣導致的多年不愈的瘧疾,並能治療脾寒。藥方:草豆蔻兩個、肉豆蔻兩個(都用麵粉包裹煨烤,一個生一個熟)、梓州厚朴(方圓二寸,一半薑汁製,一半生)、甘草(中指大小,一半生,一半炙)、生薑(棗子大小兩塊,一塊用濕紙包裹煨烤,一塊生)。將藥材研磨成粗末,分成兩大劑,在瘧疾發作前清晨服用,用一升水煎煮至八合,放置至第二天早上,再溫服,藥渣留用再煎煮二次。

辟邪丹

治療山嵐瘴氣引起的瘧疾以及痞疾等症。藥方:綠豆四十個、黑豆三十個、好砒霜半分、硃砂兩粒(如黑豆大小)、黃丹(炒至一分,取其表層)。將以上五味藥材放入乳缽中,加少量冷水研磨成十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七個東南方向的桃仁,用井水研磨,向著太陽的方向服用,醋水亦可。藥效不必贅述,病程三五個月者,僅需一丸即可,病重者僅覺微寒,輕症則立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