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七 (4)
卷第七 (4)
1. 茯苓丸
安定心神亦治虛損方
白話文:
安定心神 亦治虛損方
組成:
- 人參(洗淨)一兩
- 黃耆(洗淨)一兩二錢
- 白術(炒黃)一兩
- 茯苓(去皮切片)六錢
- 甘草(炙)五錢
製法:
- 將所有藥材洗淨或處理後,切片或打碎成粉末。
- 將藥粉裝入藥袋或容器中。
用法:
將藥袋放入沸水中,煎煮 20-30 分鐘後,取出藥液分次飲用。
功效:
- 安定心神,治療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
- 補益虛損,適合氣血不足、體質虛弱者服用。
遠志、甘草、茯苓、麥門冬、人參、當歸、白朮、澤瀉、獨活、菖蒲(各三兩)、薯蕷、阿膠(各一兩)、乾薑(四兩)、乾地黃(五兩)、桂(三兩)
白話文:
遠志、甘草、茯苓、麥門冬、人參、當歸、白朮、澤瀉、獨活、菖蒲(各 120 公克)
薯蕷、阿膠(各 60 公克)
乾薑(160 公克)
乾地黃(200 公克)
桂枝(120 公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大豆大。未食溫酒服二十丸,日三不知,稍增至五十丸。若大虛身體冷少津液,加鍾乳三兩為善。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製成如大豆般大小的丸藥。在還未吃東西時,以溫酒服用二十顆,一天三次,不知不覺中逐漸增加到五十顆。如果身體非常虛弱,體內津液不足,可以適量加入三兩鍾乳石。
2. 丹砂丸
治風虛心神驚悸,或時煩悶,志意不安。
白話文:
治療風虛導致的心神驚悸,偶爾感到煩悶,意志不堅定。
丹砂(一兩) 龍齒 鐵精 人參 生乾地黃(各三分) 金箔(三十一片) 牛黃 麝香(各一分) 柏子仁 菖蒲 遠志 琥珀 伏神(各半兩)
白話文:
丹砂(60克) 龍齒 鐵精 人參 生乾地黃(各18克) 金箔(18.6克) 牛黃 麝香(各6克) 柏子仁 菖蒲 遠志 琥珀 伏神(各30克)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以時,金箔湯下。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依次加入藥粉讓其均勻混合,再加入蜂蜜攪拌均勻,搗杵三百到五百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用金箔湯送服。
3. 雷丸散
治蛔蟲咬心痛悶絕,坐臥不安
白話文:
蛔蟲咬住心臟,導致疼痛、心悶、意識模糊昏厥,坐臥都無法安穩。
雷丸、鶴蝨、萆薢、蕪荑(各四兩)、乾薑、乾漆、石脂(各三兩)、龍膽、檳榔(各六兩)、當歸(五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煎石榴根湯調下。
白話文:
-
雷丸:四兩
-
鶴蝨:四兩
-
萆薢:四兩
-
蕪荑:四兩
-
乾薑:三兩
-
乾漆:三兩
-
石脂:三兩
-
龍膽:六兩
-
檳榔:六兩
-
當歸:五兩
用量為三錢,煎取〔石榴根湯〕調服。
4. 茱萸煎
治心痛
白話文:
心痛,可服桂枝湯,或加芍藥、甘草。如胸悶氣短,可加枳殼、半夏。若疼痛劇烈,則需針刺心俞、內關穴。
吳茱萸 乾薑(各半兩) 桂(一兩) 白朮(二兩) 人參 陳皮 川椒 甘草 當歸 桔梗(各一兩)
白話文:
吳茱萸、乾薑:各半兩
桂皮:一兩
白朮:二兩
人參、陳皮、川椒、甘草、當歸、桔梗: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米飲下。(一方有黃芩一兩)
白話文:
先將藥物研磨成細末,再加入煉過的蜂蜜,捏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到十五顆,以米湯送服。(另一種方劑中加入一兩黃芩)
5. 蜀椒湯
療產後心痛大寒冷所致
白話文:
子宮虛弱,突然受寒,產後出現心痛。
蜀椒(三合) 芍藥(三兩) 半夏 當歸 桂 人參 甘草(各二兩) 生薑汁(五合) 蜜(一升)
上以水九升煮椒令沸下諸藥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薑汁蜜等更煎取三升一服五合瘥忌如常
白話文:
蜀椒(三錢) 芍藥(九錢) 半夏 當歸 桂 人參 甘草(各六錢) 生薑汁(一又二分之一兩) 蜂蜜(一斤)
用九升水煮花椒至沸騰後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取出三升半濃汁後除去藥渣,再加入薑汁和蜂蜜煎煮,取出三升藥汁,分五次服下。痊癒後忌口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