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一 (3)
卷第十一 (3)
1. 婦人崩漏
當歸、石膏、蜀椒、甘草、蟬蛻、馬鳴蛻(各二兩)、柏子仁、白薇、藁本、乾薑、白朮、白蕪荑、蒼耳、人參、白芍藥、川芎、附子(各一兩)、食茱萸、厚朴、防風、白芷(各五分)、桔梗(三兩)、澤蘭(九分)、生犀(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或米飲化下,空心服。 石脂澤蘭散 治產後風虛 澤蘭(九分)、禹餘糧(十分)、石膏、白芷、乾地黃、赤石脂、肉蓯蓉、鹿茸、芎藭(各八分)、藁本、蜀椒、白朮、柏子仁(各五分)、桂、甘草、當歸、乾薑(各七分)、蕪荑、細辛、厚朴、人參(三分)、防風(十分) 上二十二味,為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以意增之。
補益鍾乳丸 治婦人血海虛,上攻於肺,或時喘促,心煩,吃食少味,四肢乏力。 鍾乳粉(三兩)、 五味子、肉蓯蓉、澤蘭、芎藭、白芍藥、黃耆、桔梗、柏子仁、當歸、紫石英、紫菀、厚朴(各一兩)、天門冬(一兩半)、甘草、細辛(各半兩)、遠志、天雄、蒲黃、蕪荑仁(各二分)、熟乾地黃(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五七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下。 玉筵散 各依法制,治氣虛有熱狀,如癆瘵者。 山藥(七兩半)、當歸、桂、神麯、熟地黃、大豆卷(各二兩半)、甘草、人參(各一兩七錢半)芎、白芍藥、白朮、麥門冬、杏仁、柴胡、白茯苓(各一兩八分)阿膠(一兩三分)乾薑(三分)白蘞(半兩)防風(一兩半)棗(一百個)桔梗(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食前,溫米飲調下。 昆布煎 治婦人胸中伏氣。 昆布、海藻、芍藥、人參、款冬花、白石英、桑白皮、桂(各二兩)柏子仁、茯苓、鍾乳粉(各二兩半)紫菀、甘草(各一兩)吳茱萸、五味子、細辛(各一兩半)杏仁(一兩)生薑(片切焙乾)橘皮(黃者)紫蘇子(各五合)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下,不以時。
白堊煎 治婦人月經一月再來,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淋瀝不斷,或來而腹痛,噓吸短氣,不能飲食,心腹刺痛,所下或青或黃黑色或如水,舉體沉重。 白堊、白石脂、牡蠣、禹餘糧、烏魚、龍骨、細辛、當歸、白芍藥、黃連、茯苓、姜、人參、瞿麥、石草、白芷、白蘞、附子、甘草、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小活血丹 治血臟虛冷,麵黃肌瘦,胸膈痞悶,心腹撮痛,嘔逆噁心,面生黑黯,鬢髮脫落,頭旋目黑,經候不勻,腰腿痠疼,脅肋脹痛,不欲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倦,一切血氣虛衰皆治之。
白話文:
婦人崩漏
**方劑一:**此方劑包含當歸、石膏、蜀椒、甘草、蟬蛻、馬鳴蛻、柏子仁、白薇、藁本、乾薑、白朮、白蕪荑、蒼耳、人參、白芍藥、川芎、附子、食茱萸、厚朴、防風、白芷、桔梗、澤蘭、生犀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丸,用溫酒或米湯送服,空腹服用。
**石脂澤蘭散:**此方用於治療產後風虛,包含澤蘭、禹餘糧、石膏、白芷、乾地黃、赤石脂、肉蓯蓉、鹿茸、芎藭、藁本、蜀椒、白朮、柏子仁、桂枝、甘草、當歸、乾薑、蕪荑、細辛、厚朴、人參、防風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指深的藥量,每日三次,可根據情況增減劑量。
**補益鍾乳丸:**此方用於治療婦女血虛,導致氣血上衝肺部,出現喘促、心煩、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包含鍾乳粉、五味子、肉蓯蓉、澤蘭、芎藭、白芍藥、黃耆、桔梗、柏子仁、當歸、紫石英、紫菀、厚朴、天門冬、甘草、細辛、遠志、天雄、蒲黃、蕪荑仁、熟乾地黃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或晚飯前用溫酒送服。
**玉筵散:**此方劑根據特定方法製作,用於治療氣虛伴有熱症,例如肺癆。包含山藥、當歸、桂枝、神麴、熟地黃、大豆卷、甘草、人參、川芎、白芍藥、白朮、麥門冬、杏仁、柴胡、白茯苓、阿膠、乾薑、白蘞、防風、大棗、桔梗等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前用溫米湯送服。
**昆布煎:**此方用於治療婦女胸中郁氣,包含昆布、海藻、芍藥、人參、款冬花、白石英、桑白皮、桂枝、柏子仁、茯苓、鍾乳粉、紫菀、甘草、吳茱萸、五味子、細辛、杏仁、生薑、橘皮、紫蘇子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生薑湯送服,不拘時間。
**白堊煎:**此方用於治療婦女月經周期紊亂,經量異常,伴有腹痛、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心腹刺痛等症狀,經血顏色異常。包含白堊、白石脂、牡蠣、禹餘糧、烏賊骨、龍骨、細辛、當歸、白芍藥、黃連、茯苓、生薑、人參、瞿麥、石菖蒲、白芷、白蘞、附子、甘草、桂枝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用溫酒送服,每次服用三十丸。
**小活血丹:**此方用於治療血虛寒凝,症狀包括面色萎黃、消瘦、胸悶、心腹疼痛、嘔吐、面色晦暗、脫髮、頭暈目眩、月經不調、腰腿酸痛、脅肋脹痛、食慾不振、手足心煩熱、肢體倦怠等各種血氣虛衰的症狀。 具體藥材未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