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7)

1.

上同研勻,每服旋以冷水和為劑,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先以生薑五片,水一盞,煮姜至七分,然後入藥,並蜜一皂大,煮藥令熟,以匙緩緩抄吃,用煮藥湯下。

酒癥丸

治酒積開胃取痰。

巴豆(一百六十個,內一百五十個去皮膜紙上炒去油,一十個不去皮生用) 半夏 粉霜(各一錢半) 神麯(半兩) 乳香(一錢) 面一斤 硇砂(一分半) 輕粉(一分半)。

上將麥糵末半兩,用水半碗熬麥糵末至八分一盞,濾去滓,再入黃連三二錢,熬成水黃,和硬軟得所。少水只熬黃連水,添和丸如小豆大,曬乾。用陳粟米半升,炒藥丸子如銀褐色為度。每服一丸,食前開胃口;食後止痰涎嗽,生薑酒下。至二丸,消食,濃煎蘿蔔湯下。中酒,嚼丁香生薑酒下二丸。如要動取積,嚼破一丸相臟腑,加減大有神效。

乾薑芎藭丸

治冷嗽。

蜈蚣(二個) 芫花根(五分) 躑躅花(四分) 乾薑 芎藭 桂(各四兩) 人參 細辛(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大豆大。每服五丸,米飲下,日三,稍加至十丸,忌生蔥菜等。

半夏藿香丸

治脾胃久虛寒,痰壅滯,嘔吐苦水,噦逆清涎,胸背氣刺,脅肋牽疼,頭痛目眩,咳嗽上喘,腹中水響,㾏悶噁心,飲食不下,宿食難消。又名丁香半夏丸。

半夏(三兩) 陳皮(黃者半兩) 丁香 木香 藿香 人參(各一分) 肉豆蔻(二個)。

上為細末,姜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不以時。一方:半夏(二兩) 天南陳皮(各一兩) 甘松(半兩)。一方:無豆蔻,有檳榔、茯苓一分,藿香半兩。

款肺丸

治支飲上乘,上氣喘急,痰涎不利,咳嗽不得臥,宜服此。

黑牽牛(六兩) 檳榔 半夏曲 青皮(各一兩) 五靈脂(二兩) 紫蘇子(三分) 木香(一兩)。

上為細末,冷水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一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大半夏湯

治痰冷癖飲,胸膈不利。

半夏(五升,法制) 白朮 茯苓 人參 甘草 附子 桂(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半夏茯苓飲子

治痰飲嘔吐。

半夏(二兩) 附子 赤茯苓 白朮 人參 黃橘皮 丁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空心姜煎五錢。心躁者去丁香,飲甚者加細辛、葶藶一分,枳殼實四個。

烏頭丸

治停飲。

草烏頭(半斤) 青鹽(四兩) 青橘皮 陳皮 良薑 乾薑 茴香(各二分)。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三丸,以漸加至三十丸,忌熱物、羊血、蘿蔔、生蔥。

青龍丸

治痰涎壅盛,咽喉作聲,胸膈不利,頭痛惡心。

硝石(四兩) 滑石 白礬(各三兩) 赤粉腳 青黛(各一兩) 鉛白霜(二分,各別研)。

上六味合和勻,用湯浸蒸餅和丸,梧桐子大,生薑湯下十丸。

丁香餅子

治痰涎嘔逆,吐瀉不止,飲食不進。

沉香 丁香 人參(各半兩) 藿香葉 柿蒂(各一兩)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晉棗二十枚蒸熟取肉和搜得所,用蒸餅劑三二個包裹蒸熟,去面入臼搗三五百下,丸如彈子大,捏作餅子。如不進食用生薑二大片夾藥在內,以麻縷纏定,麵裹煨熟,放冷去面細嚼,空心米飲下。如咳逆,用水一盞,藥二餅子,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服,立效。

白話文:

淋:將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時,用冷水調成藥劑,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先取生薑五片,加水一盞,煮薑至七分熟,然後加入藥丸和一小塊蜜,煮至藥熟,用湯匙慢慢地服用,並用煮藥湯送服。

酒癥丸:治療因飲酒過度導致的胃積食、開胃、化痰。

將巴豆(一百六十個,其中一百五十個去皮膜,在紙上炒去油,十個不去皮生用)、半夏、粉霜(各一錢半)、神麴(半兩)、乳香(一錢)、麵粉一斤、硇砂(一分半)、輕粉(一分半)等藥材,先用麥芽粉半兩,加水半碗熬煮至八分之一盞,過濾去渣,再加入黃連三至二錢,熬成黃色的藥水,調和藥材至適當硬度,搓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曬乾。用陳年粟米半升,炒藥丸至銀褐色。每次服用一丸,飯前服用以開胃,飯後服用以止痰涎咳嗽。服用至兩丸,可消食,用濃煎蘿蔔湯送服。若因飲酒過度,則嚼碎丁香、生薑,用酒送服兩丸。如果需要強力攻破積滯,則嚼碎一丸,可針對臟腑,加減用藥,療效顯著。

乾薑芎藭丸:治療風寒咳嗽。

將蜈蚣(兩個)、芫花根(五分)、躑躅花(四分)、乾薑、芎藭、桂枝(各四兩)、人參、細辛(各二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大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米湯送服,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十丸,忌食生蔥等辛辣食物。

半夏藿香丸:治療脾胃久虛寒,痰濁阻塞,嘔吐苦水,呃逆,清涎,胸背刺痛,脅肋牽拉疼痛,頭痛頭暈,咳嗽氣喘,腹中水聲,嘔悶噁心,飲食不進,宿食難消。又名丁香半夏丸。

將半夏(三兩)、陳皮(黃皮半兩)、丁香、木香、藿香、人參(各一分)、肉豆蔻(兩個)研磨成細末,用薑汁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不拘時間。另一方:半夏(二兩)、陳皮(各一兩)、甘松(半兩)。另一方:無肉豆蔻,另加檳榔、茯苓各一分,藿香半兩。

款肺丸:治療支氣管炎症上犯,氣喘急促,痰涎不利,咳嗽難以平臥,宜服用此藥。

將黑牽牛(六兩)、檳榔、半夏曲、青皮(各一兩)、五靈脂(二兩)、紫蘇子(三分)、木香(一兩)研磨成細末,用冷水調和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大半夏湯:治療痰飲、寒飲、胸膈不暢。

將半夏(五升,需按特定方法炮製)、白朮、茯苓、人參、甘草、附子、桂枝(各二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煎至七分,過濾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半夏茯苓飲子:治療痰飲嘔吐。

將半夏(二兩)、附子、赤茯苓、白朮、人參、黃橘皮、丁香(各一分)研磨成細末。空腹服用,用薑湯煎服五錢。心煩者去除丁香,飲水過多者可加細辛、葶藶各一分,枳殼四個。

烏頭丸:治療停滯的飲邪。

將草烏頭(半斤)、青鹽(四兩)、青橘皮、陳皮、良薑、乾薑、茴香(各二分)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麵糊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溫酒或鹽湯送服三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忌食熱物、羊血、蘿蔔、生蔥。

青龍丸:治療痰涎壅盛,咽喉有聲,胸膈不暢,頭痛噁心。

將硝石(四兩)、滑石、白礬(各三兩)、赤粉、青黛(各一兩)、鉛霜(二分,需分別研磨)混合均勻,用湯浸泡的蒸餅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薑湯送服十丸。

丁香餅子:治療痰涎嘔逆,吐瀉不止,飲食不進。

將沉香、丁香、人參(各半兩)、藿香葉、柿蒂(各一兩)、甘草(一分)研磨成細末,取二十枚蒸熟的棗子去核取肉,與藥末混合調和至適當硬度,用蒸熟的餅皮包裹成三至二個,蒸熟後去餅皮,搗碎至三百至五百下,搓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捏成餅狀。如不能吞服,則用兩大片生薑夾住藥餅,用麻線纏好,再用麵粉包裹,煨熟,放涼後去麵粉,細嚼後空腹用米湯送服。如咳嗽不止,則取水一盞,藥餅兩個,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熟,空腹服用,療效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