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四 (8)
卷第十四 (8)
1. 淋
延年茯苓飲子
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吐水出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人飲食。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三兩) 生薑(四兩) 枳實(二兩) 黃橘皮(一兩半)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進之,忌酢物、桃李、雀肉等。仲景傷寒論同出第十七卷中。
小溫中丸
暖胃腑,消寒痰,利咽膈,止嘔逆,進飲食,定咳嗽。
乾薑(五兩) 半夏 天南星(各一兩) 茯苓(一兩半) 丁香(半兩) 陳橘皮(三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食後稍空,煎生薑湯下。
海藻丸
治酒癖,因酒後飲水停留於胸膈之間及兩脅下痛,短氣而渴。
海藻 漢防己 吳茱萸 川椒 芫花 甜葶藶(各一兩) 甘遂(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三二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七丸,日三服。
鍾乳丸
治脾胃受寒,中焦停飲,咳嗽喘滿,沖氣奔急,背冷麵浮,嘔吐白沫,呀呷有聲,乘秋風冷多作喘急而咳。
團參 細辛 乾薑 當歸 附子(各半兩) 鍾乳粉(一兩) 吳茱萸(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溫酒下。
桂心丸
治咳嗽,咽喉乾燥,語無聲音。
杏仁 桂(各一兩) 麥門冬(半兩) 乾薑 甘草 百合(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羊棗大,綿裹含化一丸,不以時。
二姜丸
溫胃破痰。
良薑 乾薑 青皮 陳皮 半夏(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不以時。
消痰飲丸
治酒癖,飲酒停痰水,食不消化,嘔逆不欲聞食氣,腹中水聲。
乾薑(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白朮(四兩) 枳殼 半夏(各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下,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以粥飲下,日三服。
桔梗杏仁丸
治腹中冷癖,水穀癊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
桔梗 桂(各四兩) 杏仁(五分) 芫花(十二分) 巴豆(八分)
上除別研者外,為末,後與巴豆杏仁同研勻,水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丸,臨臥米飲下。
桂杏丸
治肺胃氣不調,上膈痰滯,喘滿氣促,語聲不出。
款冬花(半兩) 馬兜鈴(一分) 杏仁(一兩) 苦葶藶(半兩) 桂心(一錢)
上為細末,蒸棗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溫水下,臨臥服。
枳殼橘皮湯
治痰氣停積,胸中痞滿,嘔吐不思飲食。
茯苓 白朮(各一兩半) 人參 枳殼(各一兩) 陳橘皮(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二服。
辰砂丸
墜風痰,進飲食。
辰砂 白礬(各半兩) 半夏(三兩) 人參 天南星(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食前臨臥生薑湯下。
黑神丸
治氣消食,化痰。
皂角(一斤) 杏仁 半夏(次入) 知母(次入) 貝母(各一兩)
白話文:
[淋]
延年茯苓飲子
此方主治胸中停滯痰水,吐出痰水後胸中感覺虛而脹滿,無法進食的情況。能消痰祛氣,增進食慾。
藥物組成: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三兩、生薑四兩、枳實二兩、黃橘皮一兩半。
用法用量:將以上六味藥材切碎,加水六升,煎煮至一升八合,過濾掉藥渣,分溫三次服用。服藥後宜稍事活動,如步行八九里路。忌食醋、桃、李、雀肉等。 此方出自《傷寒論》第十七卷。
小溫中丸
此方溫暖胃腑,消散寒痰,通利咽喉,止嘔逆,促進食慾,平定咳嗽。
藥物組成:乾薑五兩、半夏一兩、天南星一兩、茯苓一兩半、丁香半兩、陳橘皮三兩。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飯後稍空腹時,用煎好的生薑湯送服。
海藻丸
此方治療酒癖,因飲酒後水分停留在胸膈之間及兩脅下,導致疼痛、氣短、口渴。
藥物組成:海藻一兩、漢防己一兩、吳茱萸一兩、川椒一兩、芫花一兩、甜葶藶一兩、甘遂半兩。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丸,用溫酒送服,每日三次。
鍾乳丸
此方治療脾胃受寒,中焦停積水分,出現咳嗽、胸悶、氣衝上逆、背部寒冷、面部浮腫、嘔吐白沫、呼吸急促伴有聲音等症狀,尤其在秋風寒涼時症狀加重。
藥物組成:團參半兩、細辛半兩、乾薑半兩、當歸半兩、附子半兩、鍾乳粉一兩、吳茱萸一分。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桂心丸
此方治療咳嗽,咽喉乾燥,聲音嘶啞。
藥物組成:杏仁一兩、桂枝一兩、麥門冬半兩、乾薑一分、甘草一分、百合一分。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丸藥,如羊棗大小,用棉花包裹,含服一丸,不拘時辰。
二姜丸
此方溫暖胃部,祛除痰濁。
藥物組成:良薑一兩、乾薑一兩、青皮一兩、陳皮一兩、半夏一兩。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薑汁調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不拘時辰。
消痰飲丸
此方治療酒癖,飲酒後痰水停滯,食物消化不良,嘔吐、不想聞到食物的味道,腹部有水聲。
藥物組成:乾薑一兩、赤茯苓一兩半、白朮四兩、枳殼一兩半、半夏一兩半。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搗三百下左右,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粥送服,每日三次。
桔梗杏仁丸
此方治療腹部寒症,水穀停滯,心下停積痰濁,兩脅部痞滿,按壓時有響聲,影響飲食。
藥物組成:桔梗四兩、桂枝四兩、杏仁五分、芫花十二分、巴豆八分。
用法用量:除杏仁、巴豆需另研外,其餘藥材研成細末,再與研好的杏仁、巴豆混合均勻,用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二三丸,睡前用米湯送服。
桂杏丸
此方治療肺胃氣不調,上焦痰濁阻滯,導致胸悶氣促,聲音嘶啞。
藥物組成:款冬花半兩、馬兜鈴一分、杏仁一兩、苦葶藶半兩、桂心一錢。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蒸熟的棗肉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送服,睡前服用。
枳殼橘皮湯
此方治療痰氣停滯,胸部痞滿,嘔吐,不想吃東西。
藥物組成:茯苓一兩半、白朮一兩半、人參一兩、枳殼一兩、陳橘皮三分。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七片同煎至七分,過濾掉藥渣後溫服,每日服用兩到三次。
辰砂丸
此方治療風痰,促進食慾。
藥物組成:辰砂半兩、白礬半兩、半夏三兩、人參一兩、天南星一兩。
用法用量:將藥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十五丸,飯前或睡前用生薑湯送服。
黑神丸
此方消食化痰。
藥物組成:皂角一斤、杏仁一兩、半夏適量、知母適量、貝母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