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10)

1. 婦人崩漏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炒小麥酒調下,不以時。

羌活牡丹散

治血臟虛風攻頭目不利,可思飲食,手足煩熱,肢節拘急疼痛,胸膈不利,大腸不調,陰陽相干,心驚忪悸,或時旋暈,體倦宜服。

牡丹皮、川芎、枳殼(各一兩)、桂、延胡索、甘草、羌活、半夏(各半兩)、陳皮、木香、白朮、訶子肉(各三分)、當歸(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五七沸,食前溫服。此藥婦人常服,益血海,退血風勞攻注,消寒疾,益脾胃,理血氣,攻刺及氣虛惡寒潮熱等。

沒藥散

治血風氣攻刺疼痛。

沒藥、延胡索、檳榔、青皮、桃仁、術、當歸、荊三稜、木香、芎、桂(各一兩)、白芷、紅花(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不以時。

阿膠丸

治氣多血少,衛實榮虛,月信過期,大能生血,順氣,出顏色,長肌膚,益筋力。

阿膠、熟地黃、牛膝(各二兩)、桂(二錢)、白芍藥(半兩)、五味子、黃耆、白茯苓、當歸、人參、牡丹皮、芎(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棗湯下三十丸,日二。一方有白朮一兩。

五味子散

治婦人心胸痰壅,時有喘促咳嗽,不欲飲食。

五味子、橘皮、訶黎勒、白茯苓、前胡(各三分)、半夏、紫菀、枇杷葉、桔梗、杏仁、枳殼、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萆薢煎

治婦人血風,腰腳骨節痠疼,筋脈攣急,行履艱難,兩脅抽痛。

萆薢、牛膝、當歸、石斛、虎骨、附子(各一兩)、酸棗仁、丹參、防風、杜仲、桂(三分)、赤芍藥(半兩)。

(重校定此方內四味無分兩,太平聖惠方內有萆薢丸,與此方藥味一同,納酸棗仁、丹參、杜仲三味各一兩,防風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神麯丸

療婦人腹內冷癖血塊,虛脹,月經不調,瘦弱,不能食麵,無顏色,狀如傳屍病。

神麯、大麥糵、生地黃、牛膝、桑耳(一斤)、白朮、薑黃(各八兩)、當歸(十四兩)、桃仁、杏仁(各十二兩)、生薑(一斤)、近用加橘皮(八兩)。

上切碎於臼中,以木杵之如泥,納瓶中,以物蓋之,封勿令泄氣,蒸於飯米中,飯熟出之,停屋下三日,開出曝乾為末,酒飲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一匕半,初服十日內,忌生冷難消之物,以助藥勢,過十日外,即百無所忌,任意姿口食之,惟忌桃李。若不能散服,丸之,每服三十丸,令病人能食及駐顏色,忌桃李、雀肉、蕪荑。

麝香沒藥散

治血風毒氣,攻注遊走,肢體疼痛。

麝香(一分)、沒藥、血竭、自然銅、枳實(各半兩)、當歸、牡丹皮、赤芍藥、骨碎補、瓜子(各一兩)、虎骨、敗龜(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豆淋酒調下,日二服,不以時。

大補中當歸湯

治產後虛損不足,腹中拘急,或溺血,小腹苦痛,或從高墜下,犯肉及金瘡,血多內傷,男子亦宜服。

當歸、續斷、桂、芎藭、乾薑、麥門冬(各二兩)、白芍藥、吳茱萸(各四兩)、熟乾地黃(六兩)、甘草、白芷、黃耆(各二兩)。

白話文:

婦人崩漏:

一種藥方需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炒麥芽酒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羌活牡丹散:

主治血虛、風邪侵襲導致頭暈目眩,食慾不振,手足心煩熱,關節拘緊疼痛,胸悶不適,大腸功能紊亂,陰陽失調,心悸心慌,偶爾頭暈目眩,體倦乏力者宜服用。

組成藥材及用量:牡丹皮、川芎、枳殼(各一兩)、桂枝、延胡索、甘草、羌活、半夏(各半兩)、陳皮、木香、白朮、訶子肉(各三分)、當歸(一兩半)。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煎煮至五七沸,飯前溫服。此方婦女可常服,有益於補血、散瘀、消寒、健脾胃、調理氣血、治療刺痛及氣虛、惡寒、潮熱等症。

沒藥散:

主治血瘀氣滯導致的疼痛。

組成藥材及用量:沒藥、延胡索、檳榔、青皮、桃仁、白朮、當歸、荊三稜、木香、川芎、桂枝(各一兩)、白芷、紅花(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水煎至七分,服用時間不限。

阿膠丸:

主治氣盛血虛,衛氣充實而營氣虛弱,月經推遲等症,具有補血、順氣、活血、滋養肌膚、強筋健骨的功效。

組成藥材及用量:阿膠、熟地黃、牛膝(各二兩)、桂枝(二錢)、白芍藥(半兩)、五味子、黃耆、白茯苓、當歸、人參、牡丹皮、川芎(各一兩)。 (另有一方加白朮一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用紅棗湯送服三十丸,每日二次。

五味子散:

主治婦女心胸痰阻,時有喘促咳嗽,食慾不振。

組成藥材及用量:五味子、橘皮、訶黎勒、白茯苓、前胡(各三分)、半夏、紫菀、枇杷葉、桔梗、杏仁、枳殼、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渣溫服,服用時間不限。

萆薢煎:

主治婦女血風證,腰腿關節酸痛,筋脈攣縮,行動困難,兩脅抽痛。

組成藥材及用量:萆薢、牛膝、當歸、石斛、虎骨、附子(各一兩)、酸棗仁、丹參、防風、杜仲、桂枝(三分)、赤芍藥(半兩)。(註:原方四味藥無分量記載,另有萆薢丸方劑,藥味相同,加酸棗仁、丹參、杜仲各一兩,防風三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丸。

神麯丸:

治療婦女腹部寒凝血塊,虛脹,月經不調,消瘦,不能吃麵食,面色萎黃,症狀類似於屍斑。

組成藥材及用量:神麴、大麥芽、生地黃、牛膝、桑耳(一斤)、白朮、薑黃(各八兩)、當歸(十四兩)、桃仁、杏仁(各十二兩)、生薑(一斤)、近用加橘皮(八兩)。

用法:將藥材切碎研磨成泥狀,裝入瓶中密封,用米飯蒸熟,放置屋內三日,晾乾研末,用酒送服,每次方寸匕(約一湯匙),每日二次,逐漸增加至一匕半。服用初期十日內忌食生冷難消化的食物,以增強藥效。十日後無需忌口,但忌食桃李。若不便服用藥粉,可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服用後能增進食慾、改善面色,忌食桃李、雀肉、蕪荑。

麝香沒藥散:

主治血瘀風毒,疼痛遊走不定。

組成藥材及用量:麝香(一分)、沒藥、血竭、自然銅、枳實(各半兩)、當歸、牡丹皮、赤芍藥、骨碎補、瓜子仁(各一兩)、虎骨、敗龜殼(各二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豆豉酒送服,每日二次,服用時間不限。

大補中當歸湯:

主治產後虛損,腹痛拘急,或尿血,小腹疼痛,或因墜落傷及肌肉和金屬創傷,失血過多導致內傷,男子也可服用。

組成藥材及用量:當歸、續斷、桂枝、川芎、乾薑、麥門冬(各二兩)、白芍藥、吳茱萸(各四兩)、熟地黃(六兩)、甘草、白芷、黃耆(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