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9)

1. 婦人崩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日三空心。

川芎牡丹散

治血臟氣不調,腹脅脹滿,煩躁吐逆,頭昏身體疼痛,可思飲食。

牡丹、陳橘皮、芎、訶子(各一兩)、木香、當歸、白朮、延胡索、荊三稜、半夏(各三分)、甘草、乾薑、羌活(各半兩)、桂(一兩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二盞,薑棗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桃仁湯

治產後及墮身,月水不調,或淋瀝不斷,斷即復來,狀如瀉水,四肢噓吸,不能飲食,腹中堅痛,不可行動,月水或前或後,或經月不來,舉體沉重,惟欲眠睡,多思酸物。

桃仁(五十個)、澤蘭、甘草、芎藭、人參(各二兩)、牛膝、桂、當歸、牡丹皮(各三兩)、芍藥、生薑、半夏(各四兩)、地黃(三兩)、蒲黃(七合)。

上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半分六服,古之一升,即今之一盞。

防風散

治婦人風邪癲狂,或啼泣不止,或歌笑無度,或心神恐懼,或言語失常。

防風、茯神、獨活、遠志、人參、龍齒、菖蒲、石膏、牡蠣(各一兩)、秦艽、禹餘糧、桂(各半兩)、蛇蛻、甘草(各三分)。

(重校定此方內分兩皆錯,太平聖惠方亦載之,納防風、茯神、獨活、遠志、人參、龍齒、菖蒲、石膏、牡蠣各一兩,秦艽、禹餘糧、桂各半兩,蛇皮一尺,甘草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溫服。

虎骨散

治婦人血風走疰,痛無常處。

虎骨頭、乾地黃(各二兩)、敗龜、乾蠍、琥珀(各半兩)、當歸、威靈仙、牛膝、羌活、肉桂(各一兩)、天麻、川芎、沒藥(各三分)。

上為細末,無時以溫酒調下二錢。

龜甲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腰膝疼痛。

龜甲、禹餘糧、當歸、柏葉、厚朴(各一兩)、人參、桑耳(各三分)、白石脂(二兩)、狗脊、白芍藥、桑寄生、桂心、吳茱萸(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大補益當歸丸

治虛羸不足,胸中少氣,腹內拘急,腰疼引背,崩漏帶下,失血過多,面目脫色,唇口乾燥,月水不調,臍腹冷痛,手足煩熱,吸吸短氣,憂恚不足,精神減退,散風冷,補虛損,美顏色,養經血。

當歸、續斷、乾薑、阿膠、甘草、芎(各四兩)、白朮、吳茱萸、附子、白芷、白芍藥、桂(各三兩)、熟地黃(十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下。

小犀角丸

消除瘡腫。

犀角屑(三兩)、升麻、黃芩、防風、人參、當歸、黃耆、蓼藍、黃連、甘草、梔子(各一兩)、大黃(一兩一分)、巴豆(二十個)。

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米飲下。

紅花勝金散

治血虛寒熱,頭目昏眩,手足疼,心腹痛。

紅花、菊花、枳殼、茯苓、川芎、羌活、羚羊角、當歸、款冬花、術、紅芍藥、烏蛇、桂。

(重校定此方內無分兩,其太平聖惠方內紅藍花散與此方藥味同,納紅花一兩,菊花、枳殼、茯苓、川芎、羌活、羚羊角、當歸、款冬花、術、紅芍藥、烏蛇、桂各半兩。)

白話文:

婦人崩漏

川芎牡丹散

治療血氣不調,腹部兩側脹滿,煩躁想吐,頭暈全身疼痛,食慾不振。

桃仁湯

治療產後或墮胎後出血、月經不調,出血淋漓不斷或斷斷續續,像流水一樣,四肢冰冷無力,無法進食,腹部堅硬疼痛,無法行動,月經提前或延後,或月經很久沒來,全身沉重,只想睡覺,很想吃酸的東西。

防風散

治療婦女因風邪引起的癲狂,或不停哭泣,或無緣無故大笑,或心神恐懼,或言語不清。

虎骨散

治療婦女血脈不通引起的疼痛,疼痛部位不定。

龜甲散

治療婦女赤白帶下,腰膝疼痛。

大補益當歸丸

治療身體虛弱,胸悶氣短,腹部拘緊,腰痛背痛,崩漏帶下,出血過多,面色蒼白,嘴唇乾燥,月經不調,肚臍腹部冷痛,手腳發熱,呼吸急促,憂鬱煩躁,精神不振,散寒邪,補虛損,美容養顏,滋養經血。

小犀角丸

消除瘡腫。

紅花勝金散

治療血虛寒熱,頭暈目眩,手腳疼痛,心腹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