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7)
卷第九 (7)
1. 小黃耆丸
治胴腸風熱大便秘滯及五痔結核
白話文:
古代中醫文字
治胴腸湯,治胴腸風熱大便祕滯及五痔結核。下血發斑,胻腫痛徹脅,腹痛或發或止,有便難通,其脈弦細數,屬肝經熱盛,正氣不足,治宜清熱涼血,益氣通腸。
胴腸湯
,用於治療胴腸發炎、發熱、大便乾結和痔瘡結核。症狀包括便血、皮膚出現紅斑、臀部腫痛並且疼痛感會延伸至兩脅,腹痛時發作時緩解,大便難以排出,脈搏細而數,屬於肝經熱盛、正氣不足。治療方法應以清熱涼血、健運脾胃為主,促進腸道通暢。
防風(一兩) 黃耆(二兩) 芎藭(半兩) 皂子仁黃 枳殼(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以時米飲下。
白話文:
防風(6克):具有疏散風寒、解表透疹、利尿止痛的功效。
黃耆(12克):具有補氣固表、益氣升陽、託毒排膿的功效。
芎藭(3克):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通經活絡的功效。
皁子仁(6克):具有潤腸通便、化痰止咳、利尿消腫的功效。
枳殼(6克):具有行氣寬中、消積導滯、利膽通便的功效。
細末煉蜜和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用米湯送下。
2. 蔥白散
治一切冷氣不和及本臟膀胱氣攻衝疼痛,大治婦人產前產後腹痛,胎不安或血刺痛者,兼治血臟宿冷,百骨節倦疼,肌瘦怯弱,傷寒滯癖,服久盡除,但婦人一切疾病最宜服之。
白話文:
-
治療由於冷熱交替引發的內臟包括膀胱的氣體攻衝導致的疼痛。
-
對於婦女生產前後產生的腹痛、胎盤不穩定或者痛經等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還可以緩解血液中臟腑殘存的寒氣,緩解四肢百骨痠痛、肌肉消瘦無力的症狀。
-
甚至可以緩解因風寒引起的疾病和長期的疾病體質,長期服用就能治癒。
-
最適合婦女因各種疾病服用,可以起到調理養生的作用。
川芎 當歸 枳殼 厚朴 桂 青橘皮 乾薑 茴香 苦楝子 芍藥 木香 神麯 大麥櫱荊三稜 蓬莪朮(醋浸一宿) 人參 茯苓(各一兩) 乾地黃(一兩) 訶子 大黃(各半兩)
白話文:
川芎:可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當歸:可補血養血,緩解疼痛。
枳殼:可行氣消食,緩解胃痛。
厚朴:可溫中散寒,緩解胃痛。
桂:可溫中散寒,緩解疼痛。
青橘皮:可理氣化痰,緩解咳嗽。
乾薑:可溫中止瀉,緩解腹痛。
茴香:可理氣止痛,緩解腹痛。
苦楝子:可清熱解毒,緩解腹瀉。
芍藥:可養血柔肝,緩解疼痛。
木香:可理氣止痛,緩解腹痛。
神麯:可行氣消食,緩解胃痛。
大麥櫱荊三稜:可行氣止痛,緩解胃痛。
蓬莪朮(醋浸一宿):可溫中止瀉,緩解腹痛。
人參:可補氣健脾,增強體質。
茯苓(各一兩):可益氣補脾,緩解腹瀉。
乾地黃(一兩):可滋陰補血,緩解腰膝酸軟。
訶子:可清熱止瀉,緩解腹瀉。
大黃(各半兩):可清熱瀉火,緩解便祕。
上藥同為細末,每有患者三平錢,常服只二錢,用蔥白二寸拍破,用水一盞同煎至七分,入鹽半錢和,滓熱服。納訶子大黃二味,或有用者或有不用者,蓋相度狀可入此二味多不全用者,須入大黃,即服時不須入鹽也。
白話文:
上等的藥物要研磨成細末,每個患者只需花費三平錢,平時服用只需二錢,用蔥白二寸拍破,和一盞水一起煎煮,直到藥液煎至七分量時,加入半錢鹽巴一起攪拌均勻,藥渣熱熱服下即可。納訶子和大黃這兩種藥,有的患者需要服用,有的患者不需要服用,根據病人的狀況來決定是否加入這兩種藥,如果要加入大黃,那麼服藥時就可以不用加入鹽巴。
3. 木香散
治臟腑冷極及久冷傷敗,口瘡下泄,穀米不化,飲食無味,肌肉瘦悴,心多嗔恚,婦人產後虛冷下泄及一切水瀉冷痢疾等
白話文:
治療臟腑的極度寒冷以及長期寒冷造成的傷害和破敗,患者出現口腔潰瘍、腹瀉、消化不良、飲食沒有味道、肌肉消瘦、精神易怒,產後婦女虛寒腹瀉以及一切因寒涼而引起的腹瀉、痢疾等疾病。
破故紙、木香(各一兩)、良薑、縮砂仁、厚朴(各三分)、赤芍藥、桂、陳橘皮、白朮、吳茱萸、胡椒(各半兩)、肉豆蔻(五個)、檳榔(二個)
白話文:
破故紙、木香各一兩,良薑、縮砂仁、厚朴各三分,赤芍藥、桂枝、陳橘皮、白朮、吳茱萸、胡椒各半兩,肉豆蔻五個,檳榔兩個。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用不經水豬肝四兩,去筋膜,批開,重重摻藥,放鼎中,入漿水一碗,醋二茶腳許,蓋覆煮熟,入鹽一錢,蔥白三莖,薑一彈許,同煮,水欲盡,空心為一服,冷食之。或以漿水煮肝為丸亦得,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將藥物研成細末,每次取三錢,用未經水煮過的豬肝四兩,去除筋膜,展開,將藥物反覆摻入肝片中,放入鍋中,加入一碗漿水,二茶匙醋,蓋上鍋蓋煮熟,加入一錢鹽,三根蔥白,少許生薑,一起煮,等水快乾時,空腹服用一服,趁冷食用。或者將漿水煮肝做成丸劑也可,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