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六 (1)
卷第六 (1)
1. 藍根人參散
治一切血
蘆藍根(一兩) 人參(半兩)
上細銼,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藍根人參散
治各種出血症。
用蘆藍根一兩、人參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六分(約三分之一),濾去藥渣,溫服,飯後服用。
2. 紫菀丸
治吐血、咯血、嗽血
真紫菀、茜根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
白話文:
紫菀丸
治療吐血、咯血、咳嗽出血。
取等量的真紫菀和茜根,磨成細粉,用煉蜜調和成櫻桃大小的藥丸,含服一丸即可,不限時間。
3. 淡黃丸
治虛冷下血不止
石灰(炒赤) 硫黃
上等分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一方使白麵,不使硫黃。)
白話文:
淡黃丸
此方治療虛寒體質導致的出血不止。將石灰(炒至紅褐色)與硫磺等量研磨成細粉,用煮熟的麵糊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也有一方使用白麵,不使用硫磺。)
4. 治鼻衄
不可欲絕者
大刺薊(一兩) 相思子(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十分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溫服。
白話文:
治療鼻出血,不可強求立即止血:
取大刺薊一兩,相思子半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取藥粉十分,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溫服,不必拘泥於特定時間。
5. 隔竹煮粥
治服乳石人咳嗽有血
糯米、白蠟(彈子大)
上以青竹筒一個,入水一升,下米與蠟,密封了口,重湯煮熟,稍熱,任意食之。
白話文:
隔竹煮粥:治療服用乳石後咳嗽帶血的食療方法。用糯米和彈子大小的白蠟,放入青竹筒中,加水一升,密封筒口,用大火煮熟,稍涼後即可食用。
6. 川芎散
治男子、婦人、小兒鼻血
川芎(一兩)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煎乘熱服,不以時。
白話文:
川芎散
治男子、女子、小孩鼻出血。
用川芎一兩、甘草一分,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熱水沖服,不拘時辰。
7. 蒲黃散
治鼻血
蒲黃 龍骨(等分)
上為細末,干搐鼻中
白話文:
蒲黃散
治療鼻出血:
將蒲黃和龍骨等量磨成細粉,然後吹入鼻腔止血。
8. 治小便鮮血
大麥櫱 竹葉(等分)
上為細末或粗末或不搗,同煎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治療小便出血:用等量的大麥芽和竹葉,磨成細粉或粗粉,或不磨碎,直接煎水溫服,不限時間服用。
9. 涼血散
治上熱吐血
蛤粉(四兩) 硃砂(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涼血散
治療上焦火熱導致的吐血:
取蛤粉四兩、硃砂一兩,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新鮮的水送服。
10. 牛膝丸
治血瘕臍腹堅脹下痢羸瘦
牛膝(四兩酒浸一宿焙為末) 乾漆(半兩捶碎炒煙出)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飲下,日二三服。
白話文:
牛膝丸
治療血塊停滯於腹部,造成腹部堅硬脹滿、下痢、消瘦的症狀。
配方:牛膝(四兩,用酒浸泡一夜後烘乾研磨成粉)、乾漆(半兩,敲碎後炒至冒煙)。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成的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丸,空腹用米湯送服,每日服用二到三次。
11. 柏葉膏
治吐血下血
上用新柏葉(去木取葉,不要漬墓丘,墓上採,寺中最佳) 三斤,清水淘控干,木石臼中搗,旋灑䀮臘水,只取一兩盞許,俟搗得爛,新綿裂取自然汁,生絹重濾,退銀盂內重湯慢火熬成膏,旋煉,旋添白砂蜜二兩,俟如稠餳,用新垍瓶收之,少許含化,治金瘡等血方。
白話文:
柏葉膏
治療吐血、下血:
取新鮮柏樹葉三斤(去除木枝,只取葉子,不要採摘長在墳墓附近的柏葉,寺廟裡的柏葉最好),清水洗淨瀝乾,用石臼搗爛,邊搗邊少量淋入白蠟水(大約一兩盞的量),直到搗成糊狀。然後用新的棉布擠壓出柏葉汁液,再用生絹仔細過濾,倒入銀盂中,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邊熬邊攪拌,加入白砂糖和蜂蜜各二兩,熬到像稠密的糖稀一樣即可。用新的瓷瓶盛裝保存。少量含化,可治療刀傷等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