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5)
卷第十五 (5)
1. 消渴水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再服漸加至三十丸。忌鯉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魚鮓、蕪荑。
濡咽煎
治渴,口舌燥澀。
甘草(三兩),酥、蜜(各一升)。上納蜜中煎如薄膏,含咽之。
生地黃丸
治消渴,面黃咽燥,短氣,除虛熱,補養。
地黃汁、栝蔞汁(各三升半),牛脂(三升),白蜜(半升),黃連末(一斤)。上同煎,可丸即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以時,米飲下。
茱萸丸
若其人素渴引飲,一旦不渴,小便日夜數十行,氣乏內消,謂之消中。
蓯蓉、五味子、山茱萸、乾山藥,上等分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空心。
治水。
附子木香丸
治水氣下後補藥,消積進食。凡水氣已經利下,疾證往來不定。
附子、木香、石斛、桂、黃耆、磁石、椒目、術、當歸、鹿茸、人參、茯苓、枳殼、訶子、黃橘皮、桃仁、白朮、桑白皮、桔梗、牛膝、乾薑、厚朴、吳茱萸(各半兩)。上為細末,以豬腎三對生研,入酒三合,蒸餅少許,同杵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溫米飲下。
治水氣法
此病緣脾氣衰弱,土不能制水,致水妄行。始則脛腫,漸次腹腫,流溢皮膚,遍身浮腫,百藥不效,可服此玉龍丸。先敘證候,次具始末,一宗丸散。若別遇明醫治之減退,更不須此藥。或疾勢未瘳,不可輕聽庸醫,妄進藥餌,恐傷臟腑,及損動血氣,愈難將息。
辯水證
項脛脈動,睡起眼浮,下如蠶臥。足脛腫,股間冷,身重倦行,行即喘急。面有時而白及光潤,準頭黑。腸門瀝瀝如水鳴,鼻尖常冷,小便赤澀,雖頻數絕微細。大便燥結,臥即哽氣,或喉中如水雞聲。腹脅滿悶,咳嗽不止。凡此皆水證也,不可盡紀。此病不宜動大腸峻瀉,醫者多用芫花、大戟、甘遂、葶藶、豬苓、澤瀉之類,故消取雖易,補閉即難。往往致水復來,而無以治之也。今茲紀方,各有次序,有補有瀉,全不損氣,能除病根。若疾勢未甚,不可遽服,須是證候十分,臨證可數服之,見效愈捷。
紫金丹 治水
丁香(半分),木香(一錢),檳榔、肉豆蔻(各一個),白丁香(半分),硃砂(一分),雄黃(一分半),輕粉(一錢),粉霜(半分),桂府滑石(一分半),水銀(一分結砂子),赤土(三分),斑蝥(十個),巴豆(三十個),乳香(一分),桃仁(三十個),廣硜(此藥不見用,疑傳寫之誤),牛黃(各一字),麝香(一分),硼砂(一字)。
上二十味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量虛實加減。蓋欲行水,須先去滯積,未服玉龍丸,當先進此藥。如不動,再加丸數服之,候取動,可服玉龍丸,方在後。
蛇黃紫金丹
治水氣汨支飲,上氣欲變成水,心下堅硬者。
蛇黃(三兩半醋淬研令無聲),禹餘糧(三兩同炒醋淬),木香,肉豆蔻,乾薑,茯苓,當歸,羌活,牛膝,青橘皮,芎,荊三稜,陳橘皮,蒺藜子,桂,附子,蓬莪朮,茴香,針砂(五兩先水淘極淨,以鐵銚子炒乾,入米醋二升,煮醋令乾,就銚中煅通赤,研末令極細用之,或三兩)。
白話文:
消渴水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空腹時,用酒送服二十丸,之後逐漸增加到三十丸。忌食鯉魚、海藻、白菜、桃子、李子、雀肉、魚醬、蕪荑。
濡咽煎
治療口渴、口舌乾燥。
取甘草三兩,酥油、蜂蜜各一升,將甘草放入蜂蜜中煎煮成稀膏狀,含在口中慢慢咽下。
生地黃丸
治療消渴症、面色萎黃、咽喉乾燥、呼吸短促,能清虛熱、補益身體。
取生地黃汁、栝樓汁各三升半,牛脂三升,白蜜半升,黃連末一斤,一起煎煮,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丸,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
茱萸丸
如果病人平時口渴而多飲,突然不渴了,但小便卻一天要排泄幾十次,而且氣虛乏力,體內消耗嚴重,這就叫做消中。
取肉蓯蓉、五味子、山茱萸、山藥等量,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用米湯送服三十丸,空腹服用。
附子木香丸
治療水腫病症痊癒後用於補益身體,促進消化吸收。凡是水腫已經得到治療,但病情時好時壞的,都可以服用此藥。
取附子、木香、石斛、桂枝、黃耆、磁石、椒目、蒼術、當歸、鹿茸、人參、茯苓、枳殼、訶子、橘皮、桃仁、白朮、桑白皮、桔梗、牛膝、乾薑、厚朴、吳茱萸各半兩,研磨成細粉,加入三對生豬腎研磨,再加入酒三合,少量蒸餅,一起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飯前服用,溫米湯送服。
治水氣法
此病是因為脾氣虛弱,脾土不能制約水液,導致水液在體內妄行。開始是腿腫,逐漸發展到腹腫,水液溢出皮膚,全身浮腫,其他藥物都不見效時,才可以服用玉龍丸。首先要敘述病情,然後詳細說明病情始末,再服用丸藥。如果遇到名醫治療後病情減輕,就不必再服用此藥。如果病情尚未痊癒,不可輕信庸醫,亂服藥物,以免損傷臟腑,加重病情,更加難以恢復。
辯水證
頸項、脛部脈搏跳動,睡醒後眼睛浮腫,臥下時像蠶一樣蜷縮著。腳脛腫脹,大腿內側冰冷,身體沉重,懶於行走,一走就氣喘吁吁。臉色有時蒼白光潤,鼻樑顏色發黑。腸鳴如水聲,鼻尖經常冰冷,小便赤澀,雖然頻數但量很少。大便乾燥,臥下時氣短,或喉嚨裡有像水雞一樣的聲音。腹部兩側脹滿悶痛,咳嗽不止。所有這些都是水腫的症狀,無法一一列舉。此病不宜使用峻瀉的方法,很多醫生使用芫花、大戟、甘遂、葶藶、豬苓、澤瀉等藥物,雖然容易利水,但卻難以補益,往往導致水腫再次出現,而無藥可治。現在記錄的方劑,各有次序,有補有瀉,不會損傷元氣,能徹底清除病根。如果病情不嚴重,不可急於服用,必須是證候十分符合,臨證時可以服用幾次,見效更快。
紫金丹 治水
丁香半分,木香一錢,檳榔、肉豆蔻各一個,白丁香半分,硃砂一分,雄黃一分半,輕粉一錢,粉霜半分,桂枝、滑石一分半,水銀一分(結砂子),赤土三分,斑蝥十個,巴豆三十個,乳香一分,桃仁三十個,廣硜(此藥不見用,疑傳寫之誤),牛黃各一字,麝香一分,硼砂一字。
以上二十味藥研磨成細粉,用麵糊水煮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根據病情輕重增減劑量。因為要利水,必須先去除積滯,服用玉龍丸之前,應該先服用此藥。如果沒有效果,再增加丸藥劑量,待見效後,再服用玉龍丸(方劑在後面)。
蛇黃紫金丹
治療水腫,胸悶氣短,好像要變成水,心下堅硬。
取蛇黃三兩半(用醋淬煉,研磨至無聲),禹餘糧三兩(與醋一起炒,再用醋淬煉),木香、肉豆蔻、乾薑、茯苓、當歸、羌活、牛膝、青橘皮、川芎、荊三稜、陳橘皮、蒺藜子、桂枝、附子、蓬莪朮、茴香、硃砂五兩(先用水淘洗乾淨,用鐵鍋炒乾,加入米醋二升,煮至醋乾,在鍋中煅燒至通紅,研磨成細粉,也可使用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