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五 (4)
卷第十五 (4)
1. 消渴水
斷渴湯
治消渴不止。
烏梅肉(二兩)、麥門冬、人參、甘草、茯苓、乾葛(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半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加減六物丸
治熱中消渴。
栝蔞根(二兩)、麥門冬(一兩半)、知母(一兩一分)、人參、苦參粉、土瓜根(各一兩)。
上為細末,以牛膽汁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日三服,大麥粥汁下。未知漸加至三十丸,咽乾者加麥門冬,舌乾加知母,脅下滿加人參,小便難加苦參,小便數加土瓜根。
阿膠湯
治虛熱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小腸虛熱,當風取冷,患腳氣喜發動,兼渴消,腎脈細弱微,宜此湯。
阿膠(半兩)、乾薑(十分)、麻子仁、遠志(各一兩半)、附子(一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茯苓黃連丸
渴人引飲既久,夏秋之交,濕氣過多,脾胃又弱,時或泄瀉。
黃連末(八分)、茯苓(六分)、木香(二分)、訶子皮(一分)。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瀉止勿服。
葛根飲子
止渴。
葛根、麥門冬、竹茹、菝葜(各半兩)。
上為粗末,水煎或熬粥食之亦佳。
乾葛散
治消渴。
仙人骨(去花結子了蘿蔔乾者是)、仙人蓑衣(出了蓮子干蓮蓬)、乾葛、銀湯瓶內鹼。
上四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紫蘇熟水下。
枸杞湯
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
枸杞根(五升)、麥門冬(三升)、小麥(二升)。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服。
消余丸
治消渴,小便不禁。
退鉗鍋(一個)、牡蠣(不以多少末)。
上以牡蠣實納在鉗鍋內,大火煅通赤,放冷,各搗研為細末,每秤一兩,更入乾葛一兩,研勻,以雞子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豬肉湯下。
罌粟湯
治消渴,引飲不止。
罌粟(不以多少)。
上研煮稀粥,日飲一盞。
菟絲子丸
治渴。
菟絲子(揀擇水淘浸三日,控令乾,乘潤杵篩粗末,再焙)。
上為細末,煉蜜合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米飲下三十丸。
黃連丸
治渴。
黃連(不以多少)。
上納豬肚中,飯上蒸爛,同杵丸,梧桐子大,每服米飲下三十丸。
治渴不止方
上冷水浸桑栮食之,甚奇。
神效黑神丸
治三焦渴疾。
好虢丹(一兩,用絹裹紮定甑中,以盞蔞之,蒸升炊了,取出於地下,用碗覆蓋,少時盡熱毒氣為度)。
上用好京墨,研濃如稀糊,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如少壯人,每服五七丸,年耄三兩丸,漸加丸數,服之不渴,更不得再服,然後服補藥,大忌房色及炙爆之物。
黃連煎
治酒毒水毒,渴不止。
黃連末(以新栝蔞根汁和作餅子,焙乾)。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熟水下,不以時。
熟乾地黃丸
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常服身體潤澤,補養精血。
熟乾地黃(十二分)、天門冬(十分)、乾薑(六分)、菟絲子(十分)、石斛(八分)、當歸、白朮、白芍藥、牛膝、紫菀、防風、地骨皮(各六分)、甘草(八分)、肉蓯蓉、麥門冬、玄參(各七分)、人參、茯苓、杏仁、麻子仁(各八分)、椒目(三分)。
白話文:
消渴水
斷渴湯:治消渴不止。配方:烏梅肉二兩,麥門冬、人參、甘草、茯苓、乾葛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
加減六物丸:治熱中消渴。配方:栝蔞根二兩,麥門冬一兩半,知母一兩一分,人參、苦參粉、土瓜根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牛膽汁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一日三次,用大麥粥汁送服。 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至三十丸。咽喉乾燥者加麥門冬,舌頭乾燥者加知母,脅肋脹滿者加人參,小便困難者加苦參,小便頻繁者加土瓜根。
阿膠湯:治虛熱,小便量多,服用過石膏類藥物,小腸虛熱,受風寒,患腳氣且好活動,兼有消渴,腎經脈細弱者適用。配方:阿膠半兩,乾薑十分,麻子仁、遠志各一兩半,附子一個。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茯苓黃連丸:治渴飲久,夏秋之交,濕氣過盛,脾胃虛弱,時有泄瀉者。配方:黃連末八分,茯苓六分,木香二分,訶子皮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服用,大便已通則停服。
葛根飲子:止渴。配方:葛根、麥門冬、竹茹、菝葜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粗粉,用水煎服,或熬粥食用亦可。
乾葛散:治消渴。配方:仙人骨(去除花、果實和蘿蔔乾狀部分)、仙人蓑衣(去蓮子後的乾蓮蓬)、乾葛、鹼(用銀湯瓶盛裝)。四味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紫蘇水送服。
枸杞湯:治虛勞,口乾舌燥,骨節煩熱或寒冷。配方:枸杞根五升,麥門冬三升,小麥二升。將三味藥材用二斗水煮至小麥熟爛,藥成後去渣,每次服用一升,一日二次。
消余丸:治消渴,小便失禁。配方:退火鉗鍋一個,牡蠣適量(不限量,研磨成粉)。將牡蠣放入退火鉗鍋中,大火煅燒至通紅,放涼後,將鉗鍋和牡蠣都研磨成細粉,每取一兩,再加入乾葛一兩,研磨均勻,用雞蛋清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豬肉湯送服。
罌粟湯:治消渴,飲水不止。配方:罌粟適量(不限量)。將罌粟研磨後煮成稀粥,每日服用一碗。
菟絲子丸:治口渴。配方:菟絲子(挑選乾淨,用水淘洗浸泡三天,瀝乾,趁濕搗碎過篩,再烘乾)。將菟絲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黃連丸:治口渴。配方:黃連適量(不限量)。將黃連放入豬肚中,隔水蒸熟,搗碎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治渴不止方:將桑葉用水浸泡後食用,效果奇佳。
神效黑神丸:治三焦燥熱引起的口渴。配方:好虢丹一兩(用絹布包裹,放在甑中蒸煮至熟,取出後用碗蓋住,待熱毒氣散盡)。用上等墨汁研磨成稀糊狀,與虢丹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年輕人每次服用五到七丸,老年人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丸藥數量,服藥後不再口渴即可停藥,然後服用補益藥物。忌房事及辛辣炙烤的食物。
黃連煎:治酒毒、水毒引起的口渴不止。配方:黃連末(用新鮮栝蔞根汁和成餅,烘乾)。將黃連末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用熟水送服,不拘時辰。
熟乾地黃丸:治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痞塊等症。長期服用可滋潤身體,補益精血。配方:熟乾地黃十二分,天門冬十分,乾薑六分,菟絲子十分,石斛八分,當歸、白朮、白芍藥、牛膝、紫菀、防風、地骨皮各六分,甘草八分,肉蓯蓉、麥門冬、玄參各七分,人參、茯苓、杏仁、麻子仁各八分,椒目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