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21)
卷第一 (21)
1. 婦人
鹿茸、禹餘糧、赤石脂、當歸(各一兩),艾葉、柏葉、附子(各半兩),續斷、熟乾地黃。
(重校定此方內二味無分兩,此方指迷方內亦載之,續斷、熟乾地黃各用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溫酒下三十丸,空心服。
若始因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痛,日就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津液焦枯。當養血益陰,慎無以毒藥通之,宜服柏子仁丸、澤蘭湯。
柏子仁丸
熟地黃(三兩)、柏子仁、牛膝(各半兩)、續斷、澤蘭葉(各一兩)、卷柏(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空心服。
澤蘭湯
澤蘭葉(三兩)、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若經候頓然不行,㽲痛上攻心腹,欲死,或因不行積結,漸漸成塊,臍腹下如覆杯,久成肉癥,不可治。此由驚恐憂思,意所不快,氣鬱抑而不舒,則乘於血,血隨氣行,氣滯則血結。以氣主先之,血主後之,宜桂枝桃仁湯(方見上),不瘥,宜地黃通經丸,成塊地黃煎。
地黃通經丸
生地黃(三兩)、虻蟲、水蛭、桃仁(各五十個)。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五丸,未效加至七丸。
地黃煎
生地黃(三斤,取汁)、乾漆(一兩)、牛膝(半兩)。
上為細末,將地黃汁於銀器內,熳火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三十丸,食前服。
葶藶丸
治先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其餘逆順並同水氣。
葶藶、續隨子(各半兩)、干筍(一兩)。
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煎褊竹湯下七丸。如大便利者,減葶藶、續隨子各一分,加白朮半兩。
半夏飲子
療脾胃虛弱,飲食吐逆,水穀不化,此為胃反。
半夏(八分)、厚朴、人參、白朮(各六分)、黃橘皮(四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等。
當歸湯
治心痛癥塊,硬築心氣欲死。
當歸、桔梗、白芍藥、黃橘皮(各八分)、厚朴、良薑(各八分)、人參(六分)、桃仁(五十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忌豬肉、生冷、油膩、雞魚、黏食、大蒜等膩。
柏葉散
治婦人赤白帶下,腹內㽲痛,四肢煩疼,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柏葉(三分)、阿膠、當歸、熟地黃、赤芍藥、牡蠣(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鹿茸丸
治帶下五色,久不瘥,漸加黃瘦。
阿膠(二兩)、鹿茸、桑蛾、艾葉、京芎、黃連、當歸、禹餘糧(各一兩)、白芍藥(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下。
伏龍肝散
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繞臍撮痛,或時心煩。
伏龍肝、地榆、龍骨、當歸、白芍藥、熟乾地黃(各一兩)、麒麟竭(半兩)、禹餘糧、棕櫚灰(各二兩)。
白話文:
婦人
這方劑由鹿茸、禹餘糧、赤石脂、當歸各一兩,艾葉、柏葉、附子各半兩,續斷、熟乾地黃組成。(根據校訂,續斷、熟乾地黃用量應為各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溫酒送服,每次三十丸,空腹服用。
若患者因經期血量少,逐漸閉經,手腳骨肉疼痛,日漸消瘦,並伴有潮熱,脈象微弱而數,這是由於陰虛血弱,陽氣亢盛所致,陰液不足以制衡陽火,導致津液耗竭。治療應以滋陰養血為主,切忌使用峻烈的藥物通經,宜服用柏子仁丸或澤蘭湯。
柏子仁丸:熟地黃三兩、柏子仁、牛膝各半兩、續斷、澤蘭葉各一兩、卷柏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米湯送服,每次三十丸,空腹服用。
澤蘭湯:澤蘭葉三兩、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服,不拘時辰。
若經期突然停止,伴有小腹疼痛,甚至痛至心胸,危及生命,或是因經閉積聚成塊,下腹部腫塊如覆杯狀,久之形成肉瘤,則難以治療。這是由於驚恐憂思,情志不暢,導致氣鬱不舒,氣滯血瘀所致。治療應先理氣,再活血,宜服用桂枝桃仁湯(方劑另見),若無效,則服用地黃通經丸或地黃煎。
地黃通經丸:生地黃三兩、虻蟲、水蛭、桃仁各五十個。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酒送服,每次五丸,無效可加至七丸。
地黃煎:生地黃三斤(取汁)、乾漆一兩、牛膝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地黃汁在銀器中熬成膏,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酒送服,每次三十丸,飯前服用。
葶藶丸:治療因小便不利,導致面部及身體浮腫,繼而經水不通的症狀,稱為水分。其他逆順症狀與水氣相關。葶藶、續隨子各半兩、干筍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棗肉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煎褊竹湯送服,每次七丸。若大便通暢,則減少葶藶、續隨子的用量,各減一分,並加入白朮半兩。
半夏飲子:治療脾胃虛弱,飲食嘔吐,水穀不化,即胃反。半夏八分、厚朴、人參、白朮各六分、黃橘皮四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同煎,每次服六分,溫服。忌食羊肉、餳、桃李、雀肉等。
當歸湯:治療心痛,胸部有硬塊,心氣欲絕。當歸、桔梗、白芍藥、黃橘皮各八分、厚朴、良薑各八分、人參六分、桃仁五十個。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水煎服,加生薑三片同煎,每次服六分,溫服,一日三次。忌食豬肉、生冷、油膩、雞魚、黏食、大蒜等。
柏葉散:治療婦人赤白帶下,腹痛,四肢煩痛,不想吃東西,日漸消瘦。柏葉三分、阿膠、當歸、熟地黃、赤芍藥、牡蠣各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鹿茸丸:治療帶下顏色雜亂,久治不癒,日漸消瘦。阿膠二兩、鹿茸、桑蛾、艾葉、川芎、黃連、當歸、禹餘糧各一兩、白芍藥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溫酒送服。
伏龍肝散:治療婦人崩漏下血不止,繞臍疼痛,或心煩。伏龍肝、地榆、龍骨、當歸、白芍藥、熟乾地黃各一兩、麒麟竭半兩、禹餘糧、棕櫚灰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