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2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20)

1. 婦人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蒺藜散

治婦人風瘙,皮膚中如蟲行,及生癮疹,搔之作瘡,面腫心煩。

白蒺藜、羚羊角屑(各三分),黃芩、細辛、人參、苦參、蛇床子、秦艽、防風、麻黃、當歸、甘草、枳殼(各半兩),莽草(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莽草散

治婦人風瘙癮疹,身體瘙癢,狀若蟲行,或發或歇。

莽草(一兩),麻黃、沙參、白蒺藜(各二分),獨活、黃耆、防風、芎藭、犀角屑、凌霄花、甘草(各半兩),天門冬(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溫服。

沒藥散

治婦人血風走注,肢節疼痛,發渴,來往不定。

沒藥、乳香、芎藭、當歸、桂心、漏蘆、木香(各半兩),琥珀、地龍、白芷(各三分),安息香、麝香(各一分)。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一錢,溫酒調下,不以時。

漏蘆散

治婦人血風走注,疼痛無有常處。

地龍、防風、羌活、白芷、沒藥、甜瓜子、桂心(各半兩),敗龜、虎脛骨(各一兩),牛膝(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匕,酒調下,不以時。

雄黃散

治婦人血風走注疼痛。

雄黃、地龍、蛜𧌴、麒麟竭、赤箭、側子、桂心、沒藥、白芥子、木香(各一兩),烏蛇(二兩),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以時。

芎藭散

治婦人血氣,身體骨節疼痛,心胸壅滯,少思飲食。

芎藭(一兩),赤茯苓、赤芍藥、酸棗仁、桂心、當歸、牛膝、木香(各三分),羌活、細辛、枳殼、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虎骨散

治婦人血風攻注,身體疼痛。

虎脛骨(一兩半),桂心、芎藭、海桐皮、當歸、牛膝、天麻、骨碎補、附子(各一兩),羌活(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溫經湯

當歸、川芎、白芍藥、桂、牡丹皮、蓬莪朮(各半兩),人參、甘草、牛膝(各一兩)。

(重校定此方無搗羅服餌法度,此方指迷方內亦載之,今開具在上)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桂枝桃仁湯

桂枝、赤芍藥(各三兩),熟乾地黃(二兩),桃仁、甘草(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三片,棗一個,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小薊根湯

治經候過多,遂至崩漏,血色鮮明如水,下得溫則煩甚者,至於昏悶,其脈數疾微小為順,大者甚逆。此由陰虛為熱所乘,故傷衝任,血得熱則流散,譬如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傷於陰,令人血下,當補其陰,宜此湯,並阿茄陀丸方在衄血門中。

小薊根葉、生地黃(各取汁一盞),白朮(半兩)。

上三味,水一盞,煎至一半,去滓,溫服,不以時。

鹿茸煎丸

治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脈微小。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穴見別門),宜服此。

白話文:

婦人諸方:

蒺藜散: 治療婦女因風引起的皮膚瘙癢,感覺像蟲子在皮膚裡爬行,以及出現癮疹、抓撓後潰爛成瘡、面部腫脹、心煩等症狀。

莽草散: 治療婦女因風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癮疹,身體奇癢難耐,像蟲子爬行一樣,時發時止。

沒藥散: 治療婦女因血風運行不暢導致的肢體疼痛、口渴、疼痛部位不定等症狀。

漏蘆散: 治療婦女因血風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且疼痛部位不定。

雄黃散: 治療婦女因血風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

芎藭散: 治療婦女血氣運行不暢導致的身體骨節疼痛、胸悶、食慾不振、思考能力下降等症狀。

虎骨散: 治療婦女因血風侵襲導致的身體疼痛。

溫經湯: 此方無詳細服藥方法記載,但其他醫書有記載。

桂枝桃仁湯: 治療婦女某些疾病(具體病症原文未提及)。

小薊根湯: 治療月經量過多,甚至導致崩漏,經血鮮紅如水,天氣溫暖時症狀加重,甚至昏迷,脈搏細弱或逆亂。此症狀因陰虛被熱邪侵襲,損傷衝任二脈,導致經血外流。此方需滋陰。

鹿茸煎丸: 治療月經量過多,經血顏色瘀黑,嚴重者會崩漏,呼吸短促,腹部冰冷,出汗如雨,脈搏細弱。此症狀因衝任二脈虛弱,受風寒侵襲,氣血不能固攝。可灸關元穴一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