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19)
卷第一 (19)
1. 婦人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二加之。
鱉甲丸
治女人小腹中積聚,大如七八寸盤面,上下周旋,痛不可忍,手足苦冷,咳噫腥臭,兩脅熱如火炙,玉門冷如風吹,經水不通,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服之三十日便瘥,有孕,此是河內魏太守夫人方。
鱉甲、桂(各一兩半)、蜂房(半兩)、玄參、蜀椒、細辛、人參、苦參、丹參、沙參、吳茱萸(各十八銖)、䗪蟲、乾薑、牡丹、附子、水蛭、皂角、當歸、赤芍藥、甘草、防葵(各一兩)、蠐螬(二十個)、大黃、虻蟲(各一兩六銖)。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溫酒下,日三服,加之以效為度。
澤蘭散
治崩中下血,羸瘦少氣,常服補虛止血調中。
澤蘭(二兩六銖)、藁本、厚朴、柏子仁(各十八銖)、熟乾地黃、牡蠣(各一兩半)、代赭石、桂心、細辛、乾薑(各一兩)、蜀椒(二兩)、甘草、當歸、芎藭(各一兩十八銖)、山茱萸(十八銖)、防風(一兩)、蕪荑(半兩)。
上十七味為細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甚良。一方加白芷、龍骨各十八銖,人參一兩十八銖。
伏龍肝散
治女人漏下,或瘥或劇,常漏不止,身體羸瘦,飲食減少,或赤或白,使人無子者。
伏龍肝、赤石脂、白龍骨、牡蠣、烏賊骨、禹餘糧、桂(各等分)。
上為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白多者加牡蠣、龍骨、烏賊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餘糧,黃多者加伏龍肝、桂心,隨病加之。張文仲同,亦療崩中。肘後無白龍骨,以粥飲食中調服。
續斷丸
治下經虛冷,真氣不足,經脈不行,氣血凝滯,腰腿疼痛,轉側不得。(校定此方以麴酒膏為丸,方中不言,以當用神麯一兩,木瓜一兩,酒熬為膏丸。)
杜仲、牛膝、萆薢、白朮、羌活、續斷、木瓜(各一兩)、狗脊、青鹽、熟地黃、芎、薏苡仁(各半兩)、附子(二兩)。
上為細末,將木瓜末入曲煮酒為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酒下。
小麥散
療男子婦人虛腫,下痢不止,小便不利。
小麥曲(五合)、乾薑(二兩)、細辛、附子、椒目、官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食前服。
二生散
治婦人血暈至急。
生地黃、生薑(各三兩)。
上二味相拌和勻,同炒乾研為末,每服二錢,研木香酒一盞同煎三兩沸,通口服之,壓下血立愈,木香不須多用。
酸棗仁散
治婦人血風,心神驚悸,氣痛,眠臥不安,四肢煩疼,不思飲食。
酸棗仁、黃耆、赤芍藥、當歸、龍齒、子芩、麥門冬(各三分)、犀角屑、枳殼、防風、細辛、獨活、甘草(各半兩)、茯神、桑根白皮、人參(各一兩)、石膏(二兩)、羚羊角屑(二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生薑二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茯神散
治婦人血風,五臟大虛,驚悸,安神定志。
茯神、人參、龍骨、酸棗仁、獨活(各一兩)、防風、遠志、桂心、細辛、白朮(各三分)、甘草、乾薑(各半兩)。
白話文:
婦人
鱉甲丸
治療婦女小腹積聚成塊,大小如七八寸盤子,脹痛難忍,手腳冰冷,咳嗽吐出腥臭之物,兩肋炙熱,下體陰部卻冰冷如風吹,月經不通,可能在月經來潮前或後發生。服用三十天即可痊癒。此方為河內魏太守夫人所用,孕婦慎用。
澤蘭散
治療崩漏下血,身體消瘦氣虛,長期服用可補虛止血,調理身體。
伏龍肝散
治療婦女白帶或赤帶,時好時壞,長期不斷,身體消瘦,食慾減退,導致不孕。白帶較多者,增加牡蠣、龍骨、烏賊骨用量;赤帶較多者,增加赤石脂、禹餘糧用量;黃帶較多者,增加伏龍肝、桂心用量,依病情加減藥量。張文仲醫師也使用此方治療崩漏。古方中無白龍骨,可將藥粉加入粥或飲食中服用。
續斷丸
治療經期下體虛冷,元氣不足,經脈不通,氣血凝滯,腰腿疼痛,難以翻身。
小麥散
治療男女虛腫,腹瀉不止,小便不利。
二生散
治療婦女血暈急症。
酸棗仁散
治療婦女血風病,心神驚悸,氣痛,睡眠不安,四肢痠痛,食慾不振。
茯神散
治療婦女血風病,五臟虛弱,驚悸,用以安神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