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七 (12)
卷第七 (12)
1. 神效四時加減養肺湯
治肺氣不足病苦氣逆胸腹滿咳逆上氣搶喉喉中閉塞咳嗽短氣氣從背膂有時而痛然自驚或笑或歌或怒無常或乾嘔言語過多觸風邪而便發咳嗽四時往來不愈
白話文:
針對肺氣不足的人,會感到胸腹悶脹、咳嗽、呼吸短促、喉嚨阻塞、咳嗽喘息、氣從背部和脊椎傳來疼痛、容易受驚、有時會大笑、唱歌或生氣、偶爾有乾嘔的情形、說話過多而誘發咳嗽、一年四季反覆發作而無法痊癒。
紫菀、五味子、乾薑、款冬花、半夏、人參、糯米、杜仲、白朮、桂(各一兩)、柴胡、茯苓、甘草、陳皮、丁香、細辛、射干、山藥、獨活、防風、鍾乳(各半兩)
白話文:
紫菀、五味子、乾薑、款冬花、半夏、人參、糯米、杜仲、白朮、桂花(各一兩)
柴胡、茯苓、甘草、陳皮、丁香、細辛、射干、山藥、獨活、防風、鍾乳石(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五分,去滓稍熱服,不以時。夏秋柴胡、獨活、射干、細辛、桂減半。久嗽虛寒人加蜀椒一分。
白話文:
主要的草藥就是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大杯水,再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紅棗,一起熬煮到剩下五分之一,過濾後微熱服用,不限時間。如果是在夏季或秋季服用,可以將柴胡、獨活、射干、細辛和桂枝的用量減半。如果咳嗽很嚴重且體虛的患者,可以加入一分的蜀椒。
2. 瀉肺散
治酒後勞倦,或出當風,喜怒氣含於肺,面目黃腫起,即頭眩,咳逆上氣,時忽忽欲絕,心下弦急,不能飲食,或吐膿血,胸痛引背,支飲欲嘔
白話文:
治療因喝酒後勞累,或在有風的地方停留過久,或因喜、怒等情緒導致肺氣鬱積,而出現面部發黃、腫脹,頭暈目眩,咳嗽、呼吸急促,時常感到心慌、胸悶、無法進食,甚至吐出膿血,胸痛並蔓延至背部,噁心、嘔吐等症狀。
五味子、百部(各二兩半)、茯苓、附子、蓯蓉、當歸、石斛、遠志、續斷(各一兩)、細辛、甘草(各七分)、防風、蜀椒、紫菀、款冬花、乾薑、桂(各一兩半)、桃仁、杏仁(各九十個)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調下
白話文:
-
五味子:2.5 兩
-
百部:2.5 兩
-
茯苓:1 兩
-
附子:1 兩
-
蓯蓉:1 兩
-
當歸:1 兩
-
石斛:1 兩
-
遠志:1 兩
-
續斷:1 兩
-
細辛:0.7 兩
-
甘草:0.7 兩
-
防風:1.5 兩
-
蜀椒:1.5 兩
-
紫菀:1.5 兩
-
款冬花:1.5 兩
-
乾薑:1.5 兩
-
桂:1.5 兩
-
桃仁:90 個
-
杏仁:90 個
3. 大阿膠煎
補肺祛風
阿膠 熟地黃 茯苓 山藥 五味子 麥門冬 貝母 百部 柏子仁 茯神 丹麥 杜仲(各半兩) 遠志 人參 防風(各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二十四丸,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食後。
白話文:
阿膠:補益氣血,滋陰潤燥。
熟地黃:補血益精,滋陰涼血。
茯苓:健脾利濕,益智安神。
山藥:補脾益氣,滋陰補腎。
五味子:補益腎氣,固精縮尿。
麥門冬:補陰清熱,潤肺止咳。
貝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百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柏子仁:養陰潤肺,益氣安神。
茯神:益氣補心,安神定志。
丹麥:補益腎氣,強筋壯骨。
杜仲:補益腎氣,強筋壯骨。
遠志:益氣補心,寧心安神。
人參:補氣益虛,扶正固本。
防風:祛風解表,散寒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