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1)
卷第十 (1)
1. 卷第十
2. 瀉痢(嘔吐附)瘧
鍾乳丸
治虛勞泄痢腸胃虛冷飲食不消腹內雷鳴㽲刺疼痛
鍾乳粉 赤石脂 石斛 肉豆蔻 乾薑 附子 當歸 人參 白茯苓 龍骨 川椒(各一兩) 桂 訶子皮(各二兩) 神麯末(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曲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藿香飲子
治膿血痢
藿香 白芍藥 米囊皮 黃耆 甘草 當歸 白茯苓 澤蘭 白頭翁 附子 乾薑 川芎 蒿豉餅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艾七葉同煎至七分放溫去滓服
厚朴蓽茇丸
治久痢不止食不消化
蓽茇 陳橘皮 胡椒 白石脂 龍骨(各一兩) 乾薑 訶子皮 縮砂仁 白朮(各三分) 當歸 桂(各半兩) 厚朴(一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勝金黃連丸
治臟寒下痢臍腹撮痛腸鳴脹滿後重裡急不思飲食久而不愈日漸羸瘦
黃連(五兩) 龍骨(四兩) 草豆蔻 赤芍藥 當歸 乾薑 地榆 橡實(各二兩) 干桑葉 木香(各二兩) 赤石脂 代赭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二十五丸空心食前煎艾醋湯下米飲亦得
香連丸
治臟氣虛止便泄下痢日夜無數怠惰力少米穀不化膿血相雜臍腹㽲痛氣虛痞滿腸鳴裡急
黃連 地榆 赤石脂(各二兩) 龍骨 阿膠 木香 艾葉 黃芩(各一兩) 肉豆蔻(一兩半)使君子(三分) 赤芍藥(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米飲下不以時
蓽茇散
治冷痢腹痛不食四肢羸瘦
蓽茇 訶黎勒皮 乾薑(各三分) 赤石脂 甘草 吳茱萸 當歸(各半兩) 草豆蔻 附子 陳橘皮 厚朴(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不以時
龍脂丸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或傷冷結聚變成膿血臍腹疼痛腸滑不止飲食不進皆可服之
訶子 肉豆蔻(各一兩半) 草豆蔻(半兩面裹燒去皮) 龍骨 當歸 赤石脂 縮砂仁 木香(各一兩) 白礬(半兩) 黃連(一兩) 乾薑(半兩)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米飲下忌油膩雞魚豬肉等物
正元丹
治脾胃虛冷寒濕久滯心腹脹滿脅肋牽疼吞酸氣逆嘔吐清涎風寒入腹拘攣不得俯仰癥瘕積聚上下奔沖瀉滑腸裡急後重手足厥冷口中氣寒腹內虛鳴腹脹泄注及膈間停水脅下飲癖眩暈噁心飲食不下一方(添赤石脂訶子川椒各一兩去桂)
附子 乾薑 良薑 烏頭(各四兩) 胡椒 蓽澄茄 人參 紅豆蔻 白朮 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赤石脂丸
治水瀉心腹㽲痛四肢逆冷不納飲食一方有當歸無吳茱萸
赤石脂 龍骨(各二兩) 艾葉 肉豆蔻 良薑 附子 縮砂 乾薑 厚朴(各一兩) 吳茱萸(半兩)
白話文:
瀉痢(嘔吐附)瘧
鍾乳丸
治療虛弱導致的泄瀉,症狀為腸胃虛寒、飲食消化不良、腹內雷鳴、刺痛。
藥材:鍾乳粉、赤石脂、石斛、肉豆蔻、乾薑、附子、當歸、人參、白茯苓、龍骨、川椒(各一兩)、桂枝、訶子皮(各二兩)、神曲末(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過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藿香飲子
治療膿血性痢疾。
藥材:藿香、白芍藥、米囊皮、黃耆、甘草、當歸、白茯苓、澤蘭、白頭翁、附子、乾薑、川芎、蒿豉餅子(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盞,加入生薑、艾葉、七葉一起煎煮至七分滿,放溫後去渣服用。
厚朴蓽茇丸
治療久痢不止,食物消化不良。
藥材:蓽茇、陳橘皮、胡椒、白石脂、龍骨(各一兩)、乾薑、訶子皮、縮砂仁、白朮(各三分)、當歸、桂枝(各半兩)、厚朴(一兩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勝金黃連丸
治療臟腑寒冷引起的腹瀉,症狀為肚臍和腹部絞痛、腸鳴腹脹、下墜感、裡急後重、不想吃東西,久治不愈,日漸消瘦。
藥材:黃連(五兩)、龍骨(四兩)、草豆蔻、赤芍藥、當歸、乾薑、地榆、橡實(各二兩)、干桑葉、木香(各一兩)、赤石脂、代赭石(各四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到二十五丸,空腹飯前用煎好的艾葉醋湯送服,或用米湯送服亦可。
香連丸
治療臟腑氣虛導致的便泄下痢,症狀為日夜腹瀉不止,倦怠乏力,米穀不消化,膿血混合,肚臍和腹部絞痛,氣虛痞滿,腸鳴裡急。
藥材:黃連、地榆、赤石脂(各二兩)、龍骨、阿膠、木香、艾葉、黃芩(各一兩)、肉豆蔻(一兩半)、使君子(三分)、赤芍藥(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過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烏梅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蓽茇散
治療寒痢,症狀為腹痛、不思飲食、四肢消瘦。
藥材:蓽茇、訶黎勒皮、乾薑(各三分)、赤石脂、甘草、吳茱萸、當歸(各半兩)、草豆蔻、附子、陳橘皮、厚朴(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時辰。
龍脂丸
治療男女脾胃虛弱或受寒邪凝結而導致膿血性腹瀉,症狀為臍腹疼痛、腸滑不止、飲食不進。
藥材:訶子、肉豆蔻(各一兩半)、草豆蔻(半兩,去皮)、龍骨、當歸、赤石脂、縮砂仁、木香(各一兩)、白礬(半兩)、黃連(一兩)、乾薑(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粟米飯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忌油膩食物及雞、魚、豬肉等。
正元丹
治療脾胃虛寒,寒濕久滯,症狀為心腹脹滿、脅肋牽痛、吞酸、呃逆、嘔吐清涎、風寒入腹、肢體拘攣、不能俯仰、癥瘕積聚、上下奔沖、瀉下腹瀉、裡急後重、手足厥冷、口中寒氣、腹內鳴響、腹脹泄瀉、膈間積水、脅下痞塊、飲癖、眩暈、噁心、飲食不下。(此方在原方基礎上添加赤石脂、訶子、川椒各一兩,去除桂枝)。
藥材:附子、乾薑、良薑、烏頭(各四兩)、胡椒、蓽澄茄、人參、紅豆蔻、白朮、桂枝(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過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赤石脂丸
治療水瀉,症狀為心腹絞痛、四肢冰冷、飲食不進。(此方與原方相比,有當歸而無吳茱萸)
藥材:赤石脂、龍骨(各二兩)、艾葉、肉豆蔻、良薑、附子、縮砂仁、乾薑、厚朴(各一兩)、吳茱萸(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