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2)

1. 白柘湯

治人素有勞根,苦作便發,發則身體百節皮膚疼痛,或熱極筋急。

上以白柘東南根一尺,去皮,取中皮,炙熟,細切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2. 地黃湯

治勞瘦

生地黃、面(各一斤)

上杵爛炒焙乾為末,每服二錢米飲或酒調下,非時。

3. 茯神散

治積熱勞瘦婦人產後血虛潮熱蓐勞五心有熱皆療累有驗

茯神牡丹皮地骨皮、官桂、山茵陳、人參白芍藥、甘草丹參玄參胡黃連石斛柴胡(各一兩)、麥門冬(三分)、犀角末、羚羊角末(各半兩)

白話文:

  • 茯苓:用於鎮靜安神,緩解心悸和失眠。

  • 牡丹皮:用於清熱涼血,緩解頭痛和眩暈。

  • 地骨皮:用於清熱涼血,緩解咽喉疼痛和咳嗽。

  • 官桂:用於溫陽散寒,緩解腹痛和腹瀉。

  • 山茵陳:用於清熱利濕,緩解黃疸和肝炎。

  • 人參:用於補氣養血,緩解疲勞和虛弱。

  • 白芍藥:用於養血柔肝,緩解疼痛和痙攣。

  • 甘草:用於調和中藥,增強藥效。

  • 丹參:用於活血化瘀,緩解胸悶和心悸。

  • 玄參:用於清熱涼血,緩解咽喉疼痛和咳嗽。

  • 胡黃連:用於清熱解毒,緩解發燒和咽喉疼痛。

  • 石斛:用於滋陰清熱,緩解口乾和咽喉疼痛。

  • 柴胡:用於疏肝解鬱,緩解胸悶和腹脹。

  • 麥門冬:用於養陰清熱,緩解口乾和咽喉疼痛。

  • 犀角末、羚羊角末:用於清熱解毒,緩解發燒和咽喉疼痛。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五七沸,溫溫和滓服之,食後。

4. 大麥煎散

治勞氣四肢煩疼拘急勞倦,兼治虛風

九肋鱉甲(一兩半) 銀州柴胡 秦艽(各一兩) 木香 川烏頭(各半兩) 乾漆 乾葛 石菖蒲 宣連(各一兩) 官桂 黑附子(各半兩) 石斛 沉香(各一兩)

白話文:

九肋鱉甲(60公克) 銀州柴胡 秦艽(各40公克) 木香 川烏頭(各20公克) 乾漆 乾葛 石菖蒲 宣連(各40公克) 官桂 黑附子(各20公克) 石斛 沉香(各40公克)

上件藥細銼如豆,每服一兩,用小麥湯一升,同煎至五合,去滓溫,分二服。

白話文:

將上一種藥材切成碎末,需要切成 مانند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一兩,並加入一升的小麥湯。待藥熬煮至剩下五分之二的時候,將渣滓撈出,待湯藥稍涼後,分成兩次服用。

5. 麝香散

治氣勞及一切痞氣胸膈膺脅疼痛不利

沉香白朮(各半兩)、人參(三分)、肉豆蔻(五個)、檳榔(三分)、木香(半兩)、官桂、陳橘皮枳殼、荊三稜、草豆蔻(各三分)、厚朴丁香訶子茯苓、益智、青橘皮、蓬莪朮(各半兩)、甘草(一兩)、乾薑(一分)、郁李仁(湯浸去皮放乾研如膏入白麵一大匙鹽水和餅子爆令黃香熟用)

白話文:

沉香、白朮(各 12 克)、人蔘(9 克)、肉豆蔻(5 個)、檳榔(9 克)、木香(12 克)、官桂、陳橘皮、枳殼、荊三稜、草豆蔻(各 9 克)、厚朴、丁香、訶子、茯苓、益智、青橘皮、蓬莪朮(各 12 克)、甘草(24 克)、乾薑(3 克)、郁李仁(用湯浸泡後去除外皮,曬乾後磨成膏狀,加入一湯匙的白麵粉、鹽水和餅子,一起爆香至金黃即可)

上件藥除郁李仁外為細末後以郁李仁餅子與藥同搗羅令細更研入真麝香半分令和勻每服一錢生薑湯調下入鹽點亦得神妙

白話文:

把郁李仁以外的其他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將郁李仁餅子和藥材一起搗碎,搗得非常細膩,再研磨入0.5錢的真麝香,攪拌均勻。每次服用的劑量是1錢,用生薑湯送服,也可以加入一點鹽,一樣具有神奇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