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1)

1. 卷第十八

2. 瘡腫

(癰疽附)

王連鈈

治一切瘡腫。

白芨,白蘞,密陀僧(研),代赭石(研),糯米粉,綠豆粉。

上為細末,以水調得所;看瘡大小,剪紙鈈子,將攤在上,貼瘡一日一換。

半夏散

治諸瘡腫結實不散,或有膿出。

半夏,天南星(各半兩),硃砂,乳香,滑石(各一分),五靈脂(二錢)。

上六味為細末;先將溫漿水洗淨瘡令軟;看有欲破處,以白丁香蝕之成;用熟針子探作孔子,用紙捻子任藥在內,得膿出之瘥。

松脂膏

治諸般腫疼瘡癤(灸瘡不宜用此般膏)。

熨金,黃柏,黃連(各半兩),巴豆(十五個),瀝青(六兩),清油(一兩)。

上四味為粗末;後煉油香熟,細細入瀝青散盡;細細入前件藥末熬,以楊柳枝攪不住手;候滴在水中成珠子,方成膏;用棕片濾藥。

土蜂窠散

治漏瘡及治三十六般蜘蛛瘡。

土蜂窠,露蜂窠,白礬,硇砂,雄黃(各半兩),麝香(一錢)。

上為細末,用醋塗病處,日二。(又方:減露蜂窠一味,治諸蟲蛇所傷,識與不識皆治。)

五傷丹

治驢馬墜,並打破閃著疼痛不可忍。

乳香(一分),沒藥,川椒,赤芍藥,川芎,當歸(各一兩)。

上為細末;自然銅粉一兩,研勻。用黃蠟二兩半,銚子內熔成汁;次入藥末,不住手攪令勻。放冷,搓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好酒一盞同煎藥散,通口呷訖,就痛處臥少時。些小隻可一服止,大者三五服永痊;自然於肉內生紅絲,接連舊。

神聖膏

治風毒惡瘡(重校定此膏,當是封貼瘡腫)。

蛇蛻皮(一分),烏蛇,五倍子(各半兩),巴豆(二十個),雄黃,牙硝(各一錢)。

上用生油四兩;先煎聞油香,入前四味;候巴豆焦黑色,漉出諸藥不用;入雄黃,牙硝二味,攪勻;別入黃蠟一兩同熬,以蠟熔為度。

七聖膏

治疥癬。

黃柏(半兩),苦參,藁本,硫黃(各一兩),蛇床子,膩粉(各半兩),豬脂(六兩)。

上為細末;煎豬脂油去滓,與前藥同拌和,稀稠得所;以垍器盛。凡有患偏身者,即遍塗之,不可小有遺漏;仍先以指甲抓破。凡用此膏,夜間最佳;凌晨以濃煎藁本湯浴之。如碎小瘡,只一上便效;甚者不過三上,永絕根本,神良。

烏金膏

治背瘡。

白芷,桂,當歸,川芎,麝,白芨,白蘞(各一分),血竭,沒藥,乳香(各二錢研細)。

上件並銼細和令勻;以白綿裹,用清油三斤,將包子入油內,以文武火煎;候紫黑色,去藥包,煎五七沸;入黃丹二十四兩,以文武火煎藥油如光漆;將少許滴水內成珠子,以津塗手將藥攤,無油汙手即成。入丹後,更依次第下藥末各二錢匕;先入血竭,次沒藥,次麝香,次乳香。收貯垍器內,如常使用。

補肌散

治一切惡瘡。

五葉草,木鱉子,雄黃,黃丹(各半兩),狗頭灰(一兩),蜘蛛(大者兩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蕎麵一兩,裹藥末,燒煙盡為度;細研為末。諸般瘡膿水不止,疼痛不可忍者,摻在瘡口,大效。

獨活膏

治疥癬。

羌活,獨活,丹參,蔥白(各半兩),豆蔻(一兩,是肉豆蔻)。

白話文:

[瘡腫]

王連鈈方

治療各種瘡腫:白芨、白蘞、密陀僧(研磨)、代赭石(研磨)、糯米粉、綠豆粉,研磨成細粉,加水調成糊狀,根據瘡腫大小剪裁紙片,將藥糊攤在紙片上,貼在瘡腫處,一日換一次。

半夏散

治療各種瘡腫堅硬不散或有膿液流出的情況:半夏、天南星(各半兩)、硃砂、乳香、滑石(各一分)、五靈脂(二錢),研磨成細粉。先用溫熱的米漿水清洗瘡腫使其軟化,若有將要潰破的地方,用白丁香腐蝕之,然後用熟針探查膿腔,用紙捻蘸藥粉塞入膿腔,待膿液流出痊癒。

松脂膏

治療各種腫痛、瘡癤(灸瘡不宜使用此膏):熨金、黃柏、黃連(各半兩)、巴豆(十五個)、瀝青(六兩)、清油(一兩),將前四味研磨成粗末,煉油至香熟,再細細加入瀝青,直至瀝青散盡,再細細加入藥末,用楊柳枝不停攪拌,直到滴入水中能結成珠子為止,然後用棕櫚片過濾藥膏。

土蜂窠散

治療漏瘡及各種蜘蛛瘡:土蜂窠、露蜂窠、白礬、硇砂、雄黃(各半兩)、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用醋調敷患處,一日二次。(另有一方,減去露蜂窠一味,可治療各種蟲蛇咬傷,無論是否辨認出種類均可使用)

五傷丹

治療驢馬墜落或跌打損傷導致的劇烈疼痛:乳香(一分)、沒藥、川椒、赤芍藥、川芎、當歸(各一兩),研磨成細粉,加入自然銅粉一兩研勻,再用黃蠟二兩半熔化,加入藥粉不停攪拌至均勻,放涼後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好酒煎服,服藥後立即躺臥在疼痛處,片刻即可見效。疼痛較輕者服用一丸即可,疼痛嚴重者可服用三至五丸,直至痊癒。藥物會在肉內生出紅絲,與舊傷連接。

神聖膏

治療風毒惡瘡(經重校定,此膏應是用於封貼瘡腫):蛇蛻皮(一分)、烏蛇、五倍子(各半兩)、巴豆(二十個)、雄黃、牙硝(各一錢),用生油四兩先煎,聞到油香後加入前四味藥材,待巴豆煎至焦黑後過濾,去除藥渣,不用雄黃、牙硝二味,攪拌均勻,再加入黃蠟一兩同熬,以蠟熔化為度。

七聖膏

治療疥癬:黃柏(半兩)、苦參、藁本、硫黃(各一兩)、蛇床子、膩粉(各半兩)、豬脂(六兩),研磨成細粉,煎豬脂取油去渣,與藥粉混合,調成適當稠度。將藥膏塗抹於患處,不可遺漏。塗藥前先用指甲抓破患處。使用此藥膏以夜間最佳,凌晨再用濃煎藁本湯清洗患處。若瘡瘍較小,一次即可見效;嚴重者,三次即可根治。

烏金膏

治療背瘡:白芷、桂枝、當歸、川芎、麝香、白芨、白蘞(各一分)、血竭、沒藥、乳香(各二錢,研磨成細粉),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白棉布包裹,用清油三斤煎熬,以文火武火交替,直至藥包呈紫黑色,取出藥包,繼續煎熬五七沸,加入黃丹二十四兩,繼續煎熬,直至藥油如光漆般,滴入水中能結成珠子,用乾淨布擦拭雙手,將藥膏攤開,避免沾染油汙。然後依次加入各藥末二錢,先加血竭,次加沒藥,次加麝香,最後加乳香,收貯於容器中備用。

補肌散

治療各種惡瘡:五葉草、木鱉子、雄黃、黃丹(各半兩)、狗頭灰(一兩)、蜘蛛(大的,取兩隻),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用蕎麥粉一兩包裹藥粉,燒至煙盡,再細細研磨成粉末。對於各種瘡瘍膿水不止,疼痛難忍的情況,將此藥粉敷於瘡口,效果顯著。

獨活膏

治療疥癬:羌活、獨活、丹參、蔥白(各半兩)、豆蔻(一兩,指肉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