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八 (7)
卷第十八 (7)
1. 瘡腫
治瘡不瘥,瘥而復發,骨從孔中出,名為骨疽。
上以豬膽和楸葉搗封之。
附骨疽者,其膿在骨間,亦曰深疽,亦曰胻疽,久而膿化為骨,從瘡口中出,此疽之大甚者也。
上以芙蓉皮作末服之,覺膿與骨從肉下踴出。
又方,搗白揚末敷之。
又方,蕪青子搗敷之,帛裹,一日一易。
又方,檞皮燒末飲服寸匕。
又方,應惡瘡,灸瘡上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艾炷如麥粒大。
治瘡中水腫方,上以炭白灰、鬍粉二味等分,脂和塗瘡口上,水出即時痛止。
治瘡因風致腫方,上以櫟木根一斤,濃煮納鹽一把漬之。
治因瘡腫痛劇者數日死,或中風,或中水,或中狐尿刺方,上燒黍穰或牛馬屎或生桑條,取得煙多者,燒熏汁出即愈。
治瘡因風致腫,上以溫桑灰汁漬,冷復溫之,常令熱神秘。
治惡瘡,十年不瘥,亦名馬疥,上燒蛇蛻皮一條為細末,以豬脂和敷之,醋和亦得。
治人腳無冬夏常坼裂,名曰屍腳方,上以雞屎一升,水二升,煮數沸,停水冷漬半月瘥,亦可用馬屎。
又方,上燒膠為末,唾津調塗上,使干帛貼之。
治白癜方,上以平旦綽取韭頭露塗之,極效。
治男女陰瘡方,上以石硫黃末研細敷瘡上。
治瘡腫疼痛,上用赤小豆為末,以雞子清調塗。
又方,上用綠豆末、乳香末等分,以新水調塗。
治瘰癧瘡,上用鯉魚一個,要重半斤以上者,使巴豆不計多少,和皮以杖子填巴豆入魚口腹內,候滿紙糊口,使新磚一個放魚在上,以新瓦蓋,使木炭燒魚成灰,去炭取藥,搗羅為末,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晚食後煎烏梅湯下,若取及兩月,皮肉如故(孕婦不可服)。
治破傷風,上以全乾蠍一個,薄荷葉裹火上炙微黃,研細熱酒調下。
療腫毒癰疽,未潰令消,已潰令速愈。上取草烏頭屑,水調雞翅掃腫上,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無令藥著瘡,人有病瘡腫甚者,塗之坐中便見皮皺,稍稍而消,初塗病人覺如冷水瘡,乃不痛。
治外腎卒赤腫,偏大疼痛,上以大黃為末,以酸醋和塗之。
治一切瘡內肉出,上以烏梅燒灰乾摻瘡上。
又方,上用硫黃末乾摻,干即以唾調之。
治熱油湯火傷,上以石膏細研摻瘡上。
治舌根強,不能咽物,於舌根等處兩經絡深紫處,以彌針刺之,出紫血為度。
圈癬膏,治乾溼癬,夏枯草根(俗呼吃塔葉者),上一味搗爛,以釅醋浸塗癬瘡上佳。
奪命散,治久患漏瘡見骨,人糞不以多少,上用泥球子裹定,柴火內燒紅取出,不用泥,只將糞研細,入麝香少許,乾摻上,七日生肌。
治湯火瘡,上用玄精石燒作粉,水調塗瘡立效。
鯽魚丸,治瘰癧,上取鯽魚長三寸者,去腸,以和皮巴豆填滿腹,麻皮纏以一束稈草,燒煙盡,研粳米粥丸,綠豆大,米飲下二丸,未利盡劑乃安,甚者破者尤效速,忌動風物。
療灸瘡,上用豬筒骨中髓,以膩粉和為劑,復納骨泥裹,火煨熟,鹽水浴後敷之。
蕪荑散,治瘡,雄黃(半兩),白蕪荑(一分),吳茱萸,白礬(少許)。(重校定此方內吳茱萸無分兩,此方太平聖惠方亦有之,納吳茱萸用二錢)
白話文:
瘡腫
治療瘡瘍久治不癒,或癒合後又復發,甚至骨頭從瘡口穿出,稱為骨疽。可用豬膽汁和楸樹葉搗碎後敷貼患處。
附骨疽的膿液積聚在骨頭之間,也稱為深疽或胻疽,久而久之膿液會腐蝕骨頭,從瘡口流出,這是瘡瘍中最嚴重的一種。可用芙蓉樹皮研成粉末內服,能促使膿液和骨屑從肉中排出。
其他治療方法還有:搗碎白楊樹皮敷貼;搗碎蕪菁子敷貼,用布包紮,每日更換一次;燒焦檞樹皮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小匙;如果瘡瘍疼痛,可用艾條灸灼患處,灸到不痛為止,如果灸後又痛,再繼續灸,艾炷大小如麥粒。
治療瘡瘍水腫:將炭灰、白堊、滑石粉等分混合,用豬油調和後塗抹在瘡口上,水腫消退,疼痛即止。
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瘡瘍腫痛:用櫟樹根一斤,加濃鹽水煮漬患處。
治療因瘡瘍腫痛劇烈,數日致死,或伴隨中風、水腫、狐尿刺等症狀:燒焦黍子秸稈、牛馬糞便或生桑樹枝,用其煙熏患處,直到膿液流出即可痊癒。
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瘡瘍腫痛:用溫熱的桑樹灰水浸泡患處,冷了再加熱,保持溫熱狀態。
治療久治不癒(十年以上)的惡瘡,也稱為馬疥:將蛇蛻皮燒成細末,用豬油或醋調和後敷貼患處。
治療腳部一年四季都裂開的疾病(屍腳):用雞屎(或馬屎)一升,加水二升,煮沸數次,待水冷卻後浸泡患處半個月即可痊癒。
另一種治療屍腳的方法:燒焦膠研成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患處,再用布貼好。
治療白癜風:清晨收集韭菜露水塗抹患處,療效極佳。
治療男女陰部瘡瘍:將石硫黃研成細末敷貼患處。
治療瘡瘍腫痛:將赤小豆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種治療方法:將綠豆粉和乳香粉等量混合,用清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治療瘰癧:取一條重半斤以上的鯉魚,將巴豆塞入魚腹和魚口中,用紙糊住魚口,放在磚上,用瓦蓋好,用炭火燒成灰燼,取出藥物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晚飯後用煎好的烏梅湯送服。若服用兩個月,皮肉就能恢復原狀。(孕婦禁用)
治療破傷風:取一隻全乾的蠍子,用薄荷葉包裹後在火上烤至微黃,研成細末,用熱酒送服。
治療腫毒癰疽,未潰爛的使其消散,已潰爛的使其快速癒合:取草烏頭的粉末,用水調和後用雞毛刷塗抹在腫脹處。如果有瘡瘍,先用膏藥貼好,避免藥物接觸瘡口。患有瘡瘍腫痛的病人,塗抹後會感覺皮膚收縮,腫痛逐漸消退。初次塗抹時,病人會感覺像冷水一樣,但不會疼痛。
治療外腎突然發紅腫痛:將大黃研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
治療一切瘡瘍內肉外翻:將烏梅燒成灰燼,撒在瘡口上。
另一種方法:用硫磺粉撒在瘡口上,乾燥後再用唾液調和。
治療熱油湯火燙傷:將石膏研成細末,撒在燙傷處。
治療舌根僵硬,無法吞咽:用彌針刺入舌根兩側經絡深紫處,直到刺出血為止。
圈癬膏,治療乾濕癬:夏枯草根(俗稱吃塔葉)搗爛,用濃醋浸泡後塗抹患處。
奪命散,治療久患漏瘡見骨:用適量的人糞裹成泥球,用柴火燒紅後取出,不用泥球,只將糞便研成細末,加入少量麝香,撒在患處,七天即可長出新肉。
治療湯火瘡:將玄精石燒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療效迅速。
鯽魚丸,治療瘰癧:取長三寸的鯽魚,去除內臟,用巴豆填滿魚腹,用麻皮和草捆紮起來,燒成灰燼,研磨成粉,再與粳米粥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用米湯送服兩丸,直到大便通暢為止。病情嚴重或已潰爛者,療效更佳,迅速見效,忌諱風寒。
治療灸瘡:取豬筒骨髓,用膩粉調和,再用骨泥包裹,用火煨熟,鹽水沐浴後敷貼患處。
蕪荑散,治療瘡瘍:雄黃(半兩),白蕪荑(一分),吳茱萸,白礬(少許)。(重校定此方內吳茱萸無分兩,此方太平聖惠方亦有之,納吳茱萸用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