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1)
卷第九 (1)
1. 伏火四神丹
治陽虛陰盛一切痼冷臟腑滑瀉
辰砂 雄黃 雌黃 硫黃(各二兩)
上四物捶碎,用楮皮大紙一張,有體骨者,兩面濃研好松煙墨塗三兩遍,令黑光色,曝乾,號曰崑崙紙,用裹前藥。於淨室中掘地坑子一枚,深四寸許,闊狹上下四面皆比藥角寬二寸以來,用新瓦細末(新瓦不幹,兩者相摩取細末),置坈子中約二寸許,安藥角在內,又蓋瓦末二寸許,比地面微高如龜背狀,用炭七八斤在爐面上煅之,徐徐添炭,約用百斤,不令減火候,藥聲作,漸次減炭,直候藥聲斷,先芒歸體方始住火,取去余炭,用新黃土一大檐罨,兩伏時取出藥角,剝去紙,用㮨刷子,盆中淨水洗刷,令淨霜霧三夜,早晚不令見日,杵研為極細末,糯米糊丸如小雞頭大,風乾,每服一二粒或三粒,溫酒或酒下,忌羊肉、葵菜並茶一曰。(坑子動八寸下用瓦末二寸,四側齊空二寸,並填末,上蓋瓦末。
)
白話文:
伏火四神丹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陽氣虛弱、陰氣過盛所導致的各種頑固的虛寒性腹瀉,包括內臟功能失調引起的滑泄不止。
藥材組成:
辰砂(二兩) 雄黃(二兩) 雌黃(二兩) 硫黃(二兩)
製作方法:
-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
- 準備一張構樹皮製成的大紙(楮皮大紙),有一定厚度及骨架的,在紙的兩面用濃稠的松煙墨均勻塗抹三兩遍,使其呈現黑色光澤,然後曬乾,這張紙就叫做「崑崙紙」。
- 用「崑崙紙」將搗碎的藥材包好。
- 在乾淨的房間裡挖一個地坑,深度約四寸(約13公分),寬度和長度要比藥包的四角各寬出二寸(約6.5公分)。
- 將新瓦磨成細末(新瓦沒有乾透時,互相摩擦取粉),在坑底鋪上約二寸(約6.5公分)厚的瓦末。
- 將包好的藥包放入坑內,再用瓦末覆蓋藥包約二寸(約6.5公分)厚,使其高出地面,形狀如龜背。
- 在爐子上用七八斤的炭火開始煅燒,慢慢添加木炭,總共約使用一百斤,要保持火候均勻,不要讓火勢減弱。
- 當聽到藥材發出聲響時,逐漸減少木炭的用量。
- 直到藥材不再發出聲響,並且藥材的顏色退去,回歸到原本的顏色時,才停止煅燒。
- 將剩餘的炭火清除乾淨。
- 用一大竹筐的新黃土覆蓋在藥包上面,靜置約兩個時辰。
- 取出藥包,剝掉紙,用㮨刷子在清水盆中仔細洗刷乾淨。
- 將洗淨的藥材放置於霜霧之中三夜,早晚都不要讓陽光照射到。
- 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 用糯米糊將藥末製成如小雞頭大小的藥丸,陰乾。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一到三粒,用溫酒或酒送服。
服用禁忌:
服用此藥期間,忌食羊肉、葵菜和茶,為期一天。
(坑的處理:坑子深度約八寸,底部墊二寸瓦末,四側與藥包間隔二寸的空間,也用瓦末填滿,最上層覆蓋瓦末。)
2. 正氣丹
治陰寒內盛,元臟不足,陽氣暴脫,下焦傷竭,手足厥逆,戰粟,背寒,腰膝冷重,臍腹疼痛,大便滑泄,小便頻數,行步息短,色澤枯悴,嘔逆,喘急,咳逆,自汗,霍亂,轉筋,寒疝,及傷寒陰盛,脈微欲絕。溫固精氣,大益脾胃。
硫黃、附子、乾薑、桂(各四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熱米飲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正氣丹」是用來治療體內陰寒過盛、元氣不足,導致陽氣突然散失的狀況。這種情況會引起下焦損傷衰竭,手腳冰冷,全身發抖,背部寒冷,腰部和膝蓋感到冷痛沉重,肚臍腹部疼痛,大便稀溏,小便頻繁,走路時會氣喘吁吁,面色枯槁,想吐,呼吸急促,咳嗽,容易流汗,發生霍亂、抽筋、寒疝,以及傷寒時出現陰氣過盛、脈搏微弱快要消失的危急情況。這個藥方具有溫補精氣,大大增進脾胃功能的效果。
藥方組成是:硫黃、附子、乾薑、桂枝,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水煮過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十顆,在飯前用熱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