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 (8)

1. 柏皮湯

論諸氣皆屬於陽,諸血皆屬於陰。陰盛則陽虧,陽盛則陰虧。經所謂陽勝則陰病,陰勝則陽病。諸血衄血,由陽氣侵陰,陰氣被傷,血失常道,或從口出,或從鼻出。若暴出而色鮮,心煩躁悶,時欲引出,至一二斗。此陽邪暴入於陰分,血得熱則流散。蓋人之經血,譬如天地之經水。

白話文: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各種元氣都屬於陽,各種血都屬於陰。陰盛的話,陽就會虧損;陽盛的話,陰就會虧損。經典中說,陽氣盛的話,陰就會生病;陰氣盛的話,陽就會生病。各種咳血,都是由於陽氣侵犯陰,陰氣受到損傷,血液失去了正常的路徑,或者從口中流出,或者從鼻子流出。如果血突然流出而且顏色鮮紅,會出現心煩躁悶,時時想吐出,多達一、二斗。這是由於陽邪猛烈地侵入陰分,血液受熱而流散所致。因為人體的經血,就像天地間的水一樣。

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而湧起,故有衄血肺疸。其證大同而小異。其脈洪數者為逆,微少者為順。衄至一二斗,悶絕者宜此。並剪金湯(方在後)

白話文:

天氣暑熱而地面潮濕,就如同水沸騰溢出而湧起,因此會產生鼻血和大腸症狀。這兩種證候大體相同,但也有細微差別。脈搏洪大而急促的是逆症,脈搏微弱而緩慢的是順症。鼻血流至一二斗、昏悶憋塞的,應適合用這種方法治療。另外再剪斷金屬條做成湯劑(具體方法在後)。

柏皮 梔子(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柏皮、梔子(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次取五錢,加水二碗,煎至一碗,去除雜質,溫熱服用。

2. 地黃煎

治脾虛失血

生地黃汁(半升) 大黃末(一兩)

白話文:

生地黃汁(半升) 大黃粉(一兩)

上將地黃汁熬去一半,內大黃末一處,再熬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米飲下,不以時。

白話文:

把上好的地黃汁液熬煮成一半的量,然後加入等量的大黃末,繼續熬煮後捏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可以用米湯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3. 藍根人參散

治一切血

蘆藍根(一兩) 人參(半兩)

上細銼,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食後。

白話文:

蘆藍根(一兩) 人參(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大杯水,煎煮至剩六分之一,過濾渣滓,留取藥液溫服,於飯後服用。

4. 紫菀丸

治吐血、咯血、嗽血

真紫菀、茜根

上等分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

白話文:

用紫菀、茜根等量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成櫻桃大小的丸子。不限時間,含化一丸即可。

5. 淡黃丸

治虛冷下血不止

石灰(炒赤) 硫黃

上等分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一方使白麵,不使硫黃。)

白話文:

石灰(炒至發紅) 硫黃

將以上材料等分研磨成細粉,加入水煮沸成麵糊,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以米湯送服。(另一種方法使用白麵,不加入硫黃。)

6. 治鼻衄

不可欲絕者

大刺薊(一兩) 相思子(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十分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溫服。

白話文:

大刺薊(30克) 相思子(15克)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十分水一碗,煮沸後煎煮至七分,濾去藥渣,不拘時服用。

7. 隔竹煮粥

治服乳石人咳嗽有血

糯米、白蠟(彈子大)

上以青竹筒一個,入水一升,下米與蠟,密封了口,重湯煮熟,稍熱,任意食之。

白話文:

糯米、白蠟(彈珠大小)

將上述材料放入青竹筒中,加入一升水,密封後用大火煮熟。稍微放涼後,可以隨意食用。

8. 川芎散

治男子、婦人、小兒鼻血

川芎(一兩)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水煎乘熱服,不以時。

白話文:

川芎(一兩) 甘草(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半錢,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不限時間。

9. 蒲黃散

治鼻血

蒲黃 龍骨(等分)

上為細末,干搐鼻中

白話文:

蒲黃、龍骨(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於噴鼻止血。

10. 治小便鮮血

大麥櫱 竹葉(等分)

上為細末或粗末或不搗,同煎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大麥和竹葉(等分)

研磨成細末、粗末或不研磨,一起煎煮服用,溫熱服下,不受時間限制。

11. 涼血散

治上熱吐血

蛤粉(四兩) 硃砂(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

白話文:

蛤蜊粉(四兩) 硃砂(一兩)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每次服一錢(約3公克),用剛取的冷水攪拌後服用。此方用於治療上熱引起咳血。

12. 牛膝丸

治血瘕臍腹堅脹下痢羸瘦

牛膝(四兩酒浸一宿焙為末) 乾漆(半兩捶碎炒煙出)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飲下,日二三服。

白話文:

牛膝(四兩,浸泡在酒中一晚後烘乾並磨成粉末) 乾漆(半兩,搗碎後炒至冒煙)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米漿煮熟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顆,空腹時以米湯送服,每日服用兩至三次。

13. 柏葉膏

治吐血下血

上用新柏葉(去木取葉,不要漬墓丘,墓上採,寺中最佳) 三斤,清水淘控干,木石臼中搗,旋灑䀮臘水,只取一兩盞許,俟搗得爛,新綿裂取自然汁,生絹重濾,退銀盂內重湯慢火熬成膏,旋煉,旋添白砂蜜二兩,俟如稠餳,用新垍瓶收之,少許含化,治金瘡等血方。

白話文:

取三斤的新柏葉(去除木頭只取葉子,不能採自墳墓旁,若能採自墳墓上,在寺廟中最好),用清水清洗乾淨並控乾,放在木石臼中搗碎,一邊搗一邊淋入冰片水,搗碎到只剩下約一兩盞的量,等搗得又爛又碎,用新的棉花將自然流出的汁液裂取出來,用生絹過濾多次,倒入銀盂中隔著熱水慢火熬煮成膏狀,熬煮的同時加入二兩白砂糖,等到膏狀和稠粥一樣的濃稠,用新的瓷瓶將膏狀物收好,少量含服可以治療刀傷和血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