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三 (6)
卷第三 (6)
1. 調中湯
治暑氣
白話文:
暑氣盛時,宜清熱解暑,可服用清涼解暑的藥物,如金銀花、薄荷、藿香等,或食用西瓜、綠豆、苦瓜等清熱解暑的食物。同時,也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防中暑。
陳粟米(三兩,炒) 縮砂 香茸 零陵香 藿香 香附子 甘草 白扁豆(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煎服,不以時。
白話文:
-
陳粟米(三兩,炒):炒過的陳年稻米,具有健脾益胃、止瀉的功效。
-
縮砂:具有理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
-
香茸:具有補氣益血、強身健體的功效。
-
零陵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瀉的功效。
-
藿香:具有解暑化濕、理氣止痛的功效。
-
香附子: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
-
甘草:具有補氣回陽、益氣和中的功效。
-
白扁豆:具有健脾益胃、止瀉的功效。
藥量每服二錢,用生薑煎服,不受時間限制。
2. 八神湯
闢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飲食,補脾胃
白話文:
祛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食化積,補益脾胃
神麯(炒) 麥櫱(炒焙) 青鹽(炒各三兩) 甘草(三兩炒) 胡椒(二錢) 生薑(六兩去皮生秤) 草豆蔻(二個大者麵裹燒黃熟去面並皮) 丁香
上除丁香、胡椒外,將六味合杵成粗滓,帶潤淹一宿焙乾,同八味搗為細末,沸湯點服,不以時。
白話文:
神曲(炒)、麥芽(烘焙)、青鹽(炒),各三兩;甘草(三兩炒)、胡椒(二錢)、生薑(六兩去皮生稱)、草豆蔻(二個大的,用麵包裹後燒熟,去掉麵粉和外皮)、丁香。
將丁香、胡椒之外的六味藥材搗成粗末,潤濕後浸泡一晚,再焙乾。然後與八味藥材一起搗成細末,用沸水沖服,不受時間限制。
3. 水葫蘆丸
治冒暑伏熱欲渴引飲,口乾無味
白話文:
夏天酷熱,容易中暑,口渴想喝水,但喝了以後嘴巴仍然乾澀無味。
百藥煎(三兩) 甘草(一兩) 烏梅肉 白梅肉(各半兩) 人參 乾葛 麥門冬(各一兩半) 紫蘇葉(半兩)
白話文:
百藥煎劑(三兩) 甘草(一兩) 烏梅肉 白梅肉(各半兩) 人參 乾葛 麥門冬(各一兩半) 紫蘇葉(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含化一丸,不以時。如無百藥煎,以余甘子代,尤妙。
白話文:
把細辛研成末,用蜂蜜調和成像櫻桃大小的丸子,含化一粒,不限時間。如果沒有其他的中藥材可以煎煮,可以用餘甘子代替,效果更好。
4. 溫白丹
治傷寒及冷腹痛
黑附子(炮) 白附子 川烏頭 半夏 乾薑(半兩) 天南星(各一兩,四味漿水浸軟切焙) 石膏 寒水石(三味燒,各二兩)
白話文:
黑附子(炮)、白附子、川烏頭、半夏、乾薑(半兩)、天南星(各一兩,將這四樣藥材用漿水浸泡軟後切片焙乾)、石膏、寒水石(這三種藥材要燒製,各取二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五丸,生薑艾葉湯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小的粉末,加入水和麵糊做成小丸子,每個小丸子的大小約為豌豆般大小。每次服用十粒或五粒小丸子,並以生薑和艾葉煮成的湯服用。
5. 蘼蕪湯
治形表虛疏,風邪乘襲,頭昏煩,強壯熱,惡風,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及時行疫癘,冬溫,瘡疹悉解
白話文:
治療外表虛弱,營衛失調,外邪乘虛而入,導致頭暈目眩,發熱強壯,畏寒,鼻塞、聲重,四肢痠痛,以及時行疫病、冬溫、瘡疹等症狀。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羌活 防風 芎藭(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羌活、防風、芎藭各一兩,甘草半兩。
凡用粗末,每次二錢,水一碗,薑三片,紅棗一粒,一起煎煮至剩六分之三,濾渣後溫服,不受時間限制。
6. 順氣人參散
溫和表裡,祛逐風寒,治壯熱頭痛,項強腰疼,心胸氣痞,咳嗽痰多,發熱惡寒,咽膈不利。
白話文:
本品溫和表裡,祛逐風寒,可用於治療壯熱頭痛、項強腰疼、心胸氣痞、咳嗽痰多、發熱惡寒、咽膈不利等症狀。
人參 桔梗 乾葛 白芷 白朮(各一兩) 乾薑 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蔥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人參、桔梗、乾葛、白芷、白朮(各50公克),乾薑、甘草(各25公克)
用量:每服二錢 煎煮方式:水一碗,薑三片,蔥白二寸,煎煮至六分之量 服用方法:去渣滓,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