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三 (6)
卷第三 (6)
1. 調中湯
治暑氣
陳粟米(三兩,炒) 縮砂 香茸 零陵香 藿香 香附子 甘草 白扁豆(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煎服,不以時。
白話文:
調中湯
此方治療中暑。
藥材包含:炒過的陳米三兩、縮砂、香茸、零陵香、藿香、香附子、甘草、白扁豆各一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水煎服,不拘時間服用。
2. 八神湯
闢除霧露山嵐之氣,消飲食,補脾胃
神麯(炒) 麥櫱(炒焙) 青鹽(炒各三兩) 甘草(三兩炒) 胡椒(二錢) 生薑(六兩去皮生秤) 草豆蔻(二個大者麵裹燒黃熟去面並皮) 丁香
上除丁香、胡椒外,將六味合杵成粗滓,帶潤淹一宿焙乾,同八味搗為細末,沸湯點服,不以時。
白話文:
八神湯
此方能去除山嵐霧露等穢濁之氣,消食導滯,並滋補脾胃。
藥材包括炒神麴、炒焙麥芽、炒青鹽(各三兩)、炒甘草(三兩)、胡椒(二錢)、生薑(六兩,去皮稱重)、草豆蔻(兩個大者,麵裹後燒黃熟透,去麵和皮)、丁香。
除了丁香和胡椒之外,其餘六味藥材混合搗碎成粗粉,稍加濕潤後浸泡一夜,再焙乾。然後,將所有八味藥材一起搗成細末,用沸水沖服,隨時可服。
3. 水葫蘆丸
治冒暑伏熱欲渴引飲,口乾無味
百藥煎(三兩) 甘草(一兩) 烏梅肉 白梅肉(各半兩) 人參 乾葛 麥門冬(各一兩半) 紫蘇葉(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含化一丸,不以時。如無百藥煎,以余甘子代,尤妙。
白話文:
水葫蘆丸
治療中暑、伏天暑熱、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味覺淡薄。
取百藥煎三兩,甘草一兩,烏梅肉、白梅肉各半兩,人參、乾葛、麥門冬各一兩半,紫蘇葉半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成櫻桃大小的藥丸。含化一丸,不限時間服用。如果沒有百藥煎,可以用余甘子代替,效果更好。
4. 溫白丹
治傷寒及冷腹痛
黑附子(炮) 白附子 川烏頭 半夏 乾薑(半兩) 天南星(各一兩,四味漿水浸軟切焙) 石膏 寒水石(三味燒,各二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五丸,生薑艾葉湯下。
白話文:
溫白丹治療傷寒及腹部冷痛。
藥材包括炮製過的黑附子、白附子、川烏頭、半夏、半兩乾薑以及各一兩的天南星(這四味藥需用漿水浸泡軟後切片焙乾)、石膏和寒水石(這三味藥需燒製),各取二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水煮成麵糊狀,做成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丸或五丸,用生薑艾葉湯送服。
5. 蘼蕪湯
治形表虛疏,風邪乘襲,頭昏煩,強壯熱,惡風,鼻塞,聲重,肢節煩疼,及時行疫癘,冬溫,瘡疹悉解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羌活 防風 芎藭(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蘼蕪湯
此方治療體表虛弱疏鬆,風邪入侵所導致的症狀,例如:頭昏腦脹、發熱、怕風、鼻塞、聲音嘶啞、四肢關節疼痛,以及流行性感冒、冬季溫病、瘡疹等,都有效。
藥材:人參、白朮、白茯苓、羌活、防風、川芎(各一兩)、甘草(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三片薑、一個棗一起煎煮,煎至原量的六分,濾渣後溫服,不拘時辰服用。
6. 順氣人參散
溫和表裡,祛逐風寒,治壯熱頭痛,項強腰疼,心胸氣痞,咳嗽痰多,發熱惡寒,咽膈不利。
人參 桔梗 乾葛 白芷 白朮(各一兩) 乾薑 甘草(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順氣人參散
此方溫和調治表裡,驅除風寒,能治癒壯熱頭痛、頸項僵硬疼痛、腰部疼痛、胸悶氣滯、咳嗽痰多、發熱畏寒、咽喉不適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桔梗、葛根、白芷、白朮(各一兩)、乾薑、甘草(各半兩)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約200毫升),加薑三片、蔥白二寸同煎,煎至藥汁剩六分,去渣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