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7)

1. 瀉痢(嘔吐附)瘧

四味阿膠丸

治瀉後成痢

黃連(四兩),茯苓(二兩),白芍藥(三兩),阿膠(一兩炒為末)。 上將前三味為細末,以好醋熬阿膠成稀膏和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食前。

若下痢鴨溏,滑數不止,肌肉消瘦,飲食不入,脈細皮寒,氣少不能言,口舌生瘡,有時潮熱,此由脾虛胃耗。 胃耗則氣奪,氣奪則谷不入,谷不入則胃無主,胃無主則氣消索,五臟之液不收,謂之五虛,為難治。 宜炙肝散,如漿粥入胃,泄注止則可活。 又下焦利,宜禹餘糧丸、理中丸亦可服。

炙肝散

紫菀(去苗及枯者洗焙),蒼朮,桔梗,白芍藥。 上等分為細末,用豬肝三指許,批開摻藥在上,濕紙裹慢火炙熟,細嚼米飲下,食前。

禹餘糧丸

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 上等分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不以時。

四順湯

治吐下空腹乾嘔,手足冷不止。 乾薑,甘草,人參,附子(各一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若不止,加龍骨二兩;腹痛,加當歸二兩。

厚朴湯

治煩嘔腹脹。 厚朴(四兩),桂(一兩),枳實(五個),生薑(三兩)。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空心食前。

槐花散

治熱吐。 皂角,白礬(飛過),槐花,甘草。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不以時。

烏頭散

治吐逆。 烏頭(三兩),川楝肉(一兩半),檳榔,木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服,去滓。

軟紅丸

止吐。 辰砂,信砒(各半錢),煙脂(一錢),巴豆(十個)。 上熔蠟少許,入油三兩滴,和為劑,煎槐花甘草湯下,綠豆大一丸,小兒芥子大,忌熱食,一時久。

針頭丸

治水瀉。 胡椒末,硫黃(各一分),巴豆(去皮膜不出油二兩研),黃蠟(四分)。 上同研勻,熔蠟和丸,米粒大,大人三兩丸,米飲下,不以時服。

王粉散

治冷極泄瀉,久滑不禁,不思飲食。 大附子,紅豆,乾薑,舶上硫黃(各一兩)。 上四味,用半稀粟米粥調末一錢,空心溫冷吃一服便效,再服平愈。 只可緩緩半錢作一服,不過十服好。安為丸亦得。

木瓜湯

治瀉不止。 米斗子(二兩),木瓜,乾薑,甘草(各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不以時。

建脾散

治脾胃虛泄瀉,老人臟泄。 烏頭(三分),厚朴,甘草,乾薑(各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三合,姜三片,煎二合,熱服,並二服瘥。

四等散

治水瀉或赤白痢,或後重腸痛,或腹中痛,皆主之。 乾薑,當歸,黃連,黃柏(等分)。 上以烏梅三個,煎湯調下二大錢。 赤痢加黃柏;白痢加乾薑;後重腸痛加黃連;腹中痛加當歸,併空心服。

附子丸

治水積痢久不瘥,腸垢已出者。 赤石脂,附子,乾薑,桂(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吳茱萸湯

治積冷赤白痢下不斷,變成赤黑汁,爛魚腹腸疼痛,不能飲食。 黃連(四兩),吳茱萸,當歸(各三分),石榴皮(三兩)。

白話文:

瀉痢(嘔吐附)瘧

四味阿膠丸

治療瀉痢。

將黃連、茯苓、白芍藥研成細末,用醋熬製阿膠成稀膏,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如果下痢如鴨溏,稀薄且頻數不止,肌肉消瘦,飲食不入,脈象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不能言語,口舌生瘡,偶爾出現潮熱,這是由於脾虛胃耗所致。胃氣耗損則氣血不足,氣血不足則飲食不進,飲食不進則胃氣失調,胃氣失調則氣血衰竭,五臟精液不能收攝,稱為五虛,難以治療。宜服用炙肝散,使其如漿粥般順利進入胃中,瀉痢停止後便可痊癒。若下焦腹瀉,也可服用禹餘糧丸或理中丸。

炙肝散

將紫菀(除去莖葉和枯萎部分,洗淨烘乾)、蒼朮、桔梗、白芍藥等量研成細末,用約三指寬的豬肝剖開,將藥粉置於其上,用濕紙包裹,小火慢炙至熟透,細嚼後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禹餘糧丸

將禹餘糧、石脂、乾薑、附子等量研成細末,用水煮成麵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四順湯

治療嘔吐、腹瀉,空腹乾嘔,手足冰冷不止。

將乾薑、甘草、人參、附子等量加水六升,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如果症狀不止,可加龍骨二兩;若伴有腹痛,則加當歸二兩。

厚朴湯

治療煩悶嘔吐、腹脹。

將厚朴、桂枝、枳實、生薑按比例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空腹飯前服用。

槐花散

治療熱性嘔吐。

將皂角、白礬(經煅燒處理)、槐花、甘草等量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開水送服,不拘時辰。

烏頭散

治療嘔逆。

將烏頭、川楝子肉、檳榔、木香按比例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薑片二片,煎至七分,空腹服用,去渣。

軟紅丸

止吐。

將辰砂、信砒、煙脂、巴豆按比例,加入少量熔化的蠟和三兩滴油,混合製成藥劑。用煎煮槐花甘草的湯藥送服,丸藥大小如綠豆(小兒如芥子大小),忌食熱食,服藥後須一段時間。

針頭丸

治療水瀉。

將胡椒末、硫黃、巴豆(去皮膜,不榨油)、黃蠟按比例研磨均勻,熔化黃蠟後和成米粒大小的丸藥,成人每次服用三兩丸,米湯送服,不拘時辰。

王粉散

治療因寒冷導致的泄瀉,久瀉不止,不思飲食。

將大附子、紅豆、乾薑、舶上硫黃等量,用稀米粥調和藥末一錢,空腹溫服,一服即效,再服用一次即可痊癒。每次服用量宜少,每次半錢,最多服用十次。也可製成丸藥服用。

木瓜湯

治療瀉痢不止。

將米斗子、木瓜、乾薑、甘草等量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調服,不拘時辰。

建脾散

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泄瀉,以及老年人臟腑虛弱引起的泄瀉。

將烏頭、厚朴、甘草、乾薑按比例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三合,薑三片,煎煮至二合,熱服,服用兩次即可痊癒。

四等散

治療水瀉或赤白痢疾,或里急後重腸痛,或腹痛,均可服用。

將乾薑、當歸、黃連、黃柏等量,加烏梅三個煎湯調服,每次服用二錢。赤痢加黃柏;白痢加乾薑;里急後重腸痛加黃連;腹痛加當歸,均空腹服用。

附子丸

治療水積型痢疾久治不愈,腸垢已排出者。

將赤石脂、附子、乾薑、桂枝等量研成細末,用煉蜜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吳茱萸湯

治療寒邪積聚引起的赤白痢疾,久瀉不止,痢下赤黑如爛魚腹腸,疼痛難忍,不能飲食。

將黃連、吳茱萸、當歸、石榴皮按比例加水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