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6)

1. 婦人

薏苡仁(四兩),桃仁,牡丹皮(各三分),瓜子(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非時。

烏金散

治產後一切病。

雄黑豆(半升),生薑(和皮四兩切),黃連(一兩),棕櫚皮(六兩)。

上先將黑豆於鐺內炒熟,次便入生薑黃連同炒,煙出,卻將棕櫚點火入鐺燒之,焰欲絕,和鐺覆地,土用盆合之,出火毒一宿,來日取出為末,更入當歸、蓬莪朮末各一兩,白麵一兩,同研勻,垍器內密封,產後諸疾熱酒調下。如是兩日以前,用煎過童子小便調下。病甚者頻服,產後但非常寒瘧痢外傷之疾,悉能療之。

如血上衝心,不可療之,以藥五錢,併產人穢血一茶腳許,小便一盞,熱調灌之,立可以救。此方有論行於世者一十道,而人少得,往往撰別方代之。凡產後雖有敗血,其人極虛羸,不能醫者,多用金石藥,如花石之類,至不可者。

順元散

入五積散一半,催生甚奇。

烏頭(二兩),附子(一兩),木香(半兩),天南星(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冷水酒共一盞,煎三錢至七分,溫服,不以時。

乾薑人參丸

治產後諸疾。

甘草(五兩),當歸,乾薑,人參(各二兩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日三服。

內補當歸湯

治久虛不足,腹中㽲痛,小腹拘急,吸吸短氣,腰背引痛,脅肋牽疼,皮膚枯槁,肌肉消瘦,婦人去血過多,崩傷內竭,面目脫色,唇口乾燥,產後服之,令人丁壯,散風冷寒邪,養衛氣和血,止痛溫中補虛,絕續。

當歸(四兩),甘草(二兩),白芍藥(六兩),桂(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姜十片,棗二枚擘破,飴糖一匙,煎一盞,空心服。

四神散

治血氣心腹痛。

當歸,白芍藥,芎(各一兩),乾薑(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暖湯調下,不以時。

大黃散

治婦人血瘕,產後血暈,及諸傷衄內損等。

羊脛炭(燒赤酒淬十度五兩),巴豆肉(漿水煮黃色),大黃(小便浸七日,日一易,日足濕紙裹煨切各三兩半),半兩錢(醋淬令得所為粉,取二兩一分)。

上和研勻,每服半錢,當歸一分,小便煎濃,稍溫調服。產後血暈百疾,且當逐血者至甚乃服,口噤閉者斡開灌下。

芎椒白朮散

安養胎氣。

白朮,芎,椒(各三兩),牡蠣(一兩)。

上為細末,空心酒調下二錢。

半夏厚朴湯

治婦人胸滿,心下堅硬,嚥中貼貼,如有炙肉臠,吐之不出,咽之不下。

半夏(五兩),茯苓(四兩),厚朴(三兩),紫蘇葉(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棗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附子當歸丸

治血臟虛冷。

當歸(三兩),芍藥(二兩),附子,白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十丸,未效加至五十丸,空心服。

團參阿膠煎

治妊娠肺氣不足,寒壅相交,痰唾稠黏,咳嗽不已。

人參,阿膠(各一兩),五味子,紫菀(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食後含一丸咽津服。

紫葳散

白話文:

婦人

烏金散

治療產後各種疾病。將黑豆炒熟,再與生薑、黃連一起炒,冒煙後,加入棕櫚皮點火燒,火焰將熄時,蓋上鍋蓋,用土和盆封住,悶一夜去除火毒。隔天取出研磨成粉,加入當歸、蓬莪朮、白麵粉,混合均勻,密封保存。產後各種疾病,可用熱酒調服。產後兩日內,可用煎過的童子尿調服。病情嚴重者可頻頻服用,產後除極度寒冷、瘧疾、痢疾、外傷外,都能治療。如果出現血往上衝心的情況,不可用此方,可用藥粉五錢,加上產婦污血少許、童子尿一盞,熱調灌服,可立即救治。此方雖有十種不同的說法流傳,但真正懂得的人很少,往往用其他方劑代替。凡產後即使有敗血,但病人極度虛弱,一般醫生無法治療的,多用金石藥物,例如花石之類,但往往效果不佳。

順元散

加入五積散一半,催生效果奇佳。

乾薑人參丸

治療產後各種疾病。

內補當歸湯

治療久病虛弱、腹痛、小腹拘緊、呼吸急促、腰背及脅肋疼痛、皮膚乾燥、肌肉消瘦,以及婦女因出血過多、崩漏傷損元氣,面色蒼白、嘴唇乾燥等症狀。產後服用,能使人強壯,散寒邪,滋養衛氣和血液,止痛溫中補虛,恢復元氣。

四神散

治療血氣導致的心腹疼痛。

大黃散

治療婦女血瘀、產後血暈,以及各種外傷出血和內損。

芎椒白朮散

安胎養胎。

半夏厚朴湯

治療婦女胸悶、心下堅硬、吞嚥困難,感覺像有炙肉卡住,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的症狀。

附子當歸丸

治療血虛寒症。

團參阿膠煎

治療妊娠期間肺氣不足、寒邪阻塞、痰稠黏、咳嗽不止。

紫葳散 (此方僅列出名稱,缺乏組成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