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一 (5)

1. 婦人

柏葉(一兩),當歸,乾薑(各三分),阿膠(半兩),鹿茸(一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竹瀝湯

治妊娠煩悶,謂之子煩。

防風,麥門冬(各三兩),茯苓(四兩),黃芩(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瀝一合,煎一盞,去滓溫服,不以時。

貝齒膏

治婦人結氣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時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膠飴,每發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黃,師所不能治方。

貝齒(四個燒作末),葵子(一升),石膏(五兩研),滑石(三兩研)。

上先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二石末及豬脂一合,更煎,分三服服之。

四物湯

治妊娠至產前腹痛不可堪忍,及治月事或多或少,或前或後疼痛等疾。

當歸,芎,熟乾地黃,雪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九分,極清汁帶熱服,日三夜二,以效為度。若妊孕下血,即入艾五七葉,阿膠末一錢匕同煎服,如上法,以效為度。疾勢甚大,散藥不效,又四味各半兩,細銼,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半,去滓,分四服,熱服,食前服,一日之中令盡,以效為度。

羊肉湯

治虛人及產婦腹中痛,虛眩,不支持,兩脅當臍急痛,氣上衝前後相引痛,治之如神。

羊肉(四兩),當歸,芎,生薑(各半兩)。

上以水十盞,煎至三盞,掠上沫,去滓,分四服,熱服,空心服,一日盡。來日再將前藥滓合為一日煎之,當一劑。服入酒煎尤佳。

當歸建中湯

治產後虛羸不足,腹中㽲痛不止,吸吸少氣,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瘥,令人氣壯。

當歸,桂(各四兩),白芍藥(六兩),甘草(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擘破同煎,取一半濾去滓,入餳少許,再煎餳溶,微熱服,空心或食前服。

大川芎湯

治產後塊不散,或亡血過多,或惡露不下,服之如神。(重校定大川芎湯即是四物湯,疑重出)

熟乾地黃,大芎,白芍藥,當歸(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取六分清汁,溫服,空腹,日午晚食前,病去為度。產前腹痛下血,入艾五七葉,炒阿膠末一錢,依前煎帶熱服。崩中下血亦如此服,此神藥也,居家不可缺。

論曰

婦人新產去血過多,津液燥少,陰陽俱虛,大凡有疾,如中風傷寒時氣之類,雖當發汗之麻黃,慎無用之。取汗無令過多,以意酌量。又產後諸疾,忌脈大。若產後昏迷,由本來氣弱,因去血過多,氣無所主,精神不足,陰陽雜亂,謂之血暈。急以炭火投醋中熏鼻,及以半夏末少許吹鼻中,即省。

當歸散

產後氣血俱虛,慎無大補,恐增客熱,別緻他病。常令惡露快利為佳。

當歸,白芍藥,黃芩(各一兩),白朮(半兩),川芎(一兩)。

上為細末,溫童子小便或酒調二錢,不以時。

苽子湯

治產後腸頭如以針刺,連穀道,又如痔痛,小便如淋狀,或時寒熱。此產時用力,並腸間,亦由陰虛陽邪客乘,蓋毒氣攻衝,謂之腸癰。(校定苽子湯用苽子,當用冬瓜仁去殼用)

白話文:

[婦人]

柏葉丸:柏葉一兩,當歸、乾薑各三分,阿膠半兩,鹿茸一兩。研磨成細粉,用酒煮成的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竹瀝湯:治療孕婦煩悶(妊娠躁鬱)。防風、麥門冬各三兩,茯苓四兩,黃芩三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竹瀝一合,煎成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貝齒膏:治療婦女氣滯導致的尿頻尿痛,疼痛向上延伸至小腹,有時尿血,顏色或如豆汁,或如膠飴,每次發作都痛不欲生,吃不下東西,面色萎黃,一般醫生都治不好的方劑。貝齒四個燒成灰研磨成粉,葵子一升,石膏五兩研磨,滑石三兩研磨。先用七升水煮葵子與滑石,取二升去渣,加入研磨好的貝齒粉和豬脂一合,繼續煎煮,分三次服用。

四物湯:治療孕期到產前腹部疼痛難忍,以及月經量或多或少、經期提前或延後並伴有疼痛等疾病。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等量。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煎至八九分,取清澈藥汁趁熱服用,每日三次,夜間兩次,直到見效為止。如果孕期出血,則加入艾葉五到七片,阿膠末一錢同煎服用,方法同上,直到見效為止。如果病情嚴重,散劑無效,則將四味藥各取半兩,切碎,加水四盞煎至二盞半,去渣,分四次服用,趁熱服用,飯前服用,一天服完,直到見效為止。

羊肉湯:治療虛弱的人和產婦腹部疼痛、頭暈目眩、體力虛弱、兩脅至肚臍疼痛、氣往上衝並前後牽引疼痛,療效神奇。羊肉四兩,當歸、川芎、生薑各半兩。加水十盞,煎至三盞,撇去浮沫,去渣,分四次服用,趁熱服用,空腹服用,一天服完。第二天再用之前的藥渣煎煮一次,算是一劑藥。用酒煎煮效果更好。

當歸建中湯:治療產後體虛、腹部絞痛不止、呼吸短促、肌肉拘緊疼痛牽連腰背、不能進食等症狀。產後服用四五劑即可痊癒,使人氣血旺盛。當歸、桂枝各四兩,白芍藥六兩,甘草二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五片,大棗一個去核同煎,取一半藥汁過濾去渣,加入少量麥芽糖再煎至麥芽糖溶解,微溫服用,空腹或飯前服用。

大川芎湯:治療產後血塊不散、失血過多或惡露不下,療效神奇。(注:重校定後認為大川芎湯與四物湯相同,疑為重複記載)熟地黃、川芎、白芍藥、當歸等量。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取六分藥汁溫服,空腹服用,中午和晚上飯前服用,直到病癒為止。產前腹部疼痛伴隨出血,加入艾葉五到七片,炒阿膠末一錢,按照上述方法煎煮服用,趁熱服用。崩漏出血也如此服用,此為神效藥方,家中不可缺少。

論曰:婦女產後失血過多,津液不足,陰陽俱虛,各種疾病都可能發生,如中風、傷寒等,即使是需要發汗的麻黃,也要謹慎使用,發汗不能過度,需根據情況酌情處理。產後諸疾忌脈象過大。如果產後昏迷,是因原本氣虛,又因失血過多,氣血不足,精神不振,陰陽紊亂,稱為血暈。應立即用炭火烤醋熏鼻,並用少量半夏粉吹入鼻中,即可清醒。

當歸散:產後氣血俱虛,不宜大補,以免增加客邪熱,導致其他疾病。應讓惡露順利排出為佳。當歸、白芍藥、黃芩各一兩,白朮半兩,川芎一兩。研磨成細粉,溫熱的童尿或酒調服二錢,不拘時辰。

苽子湯:治療產後腸道疼痛如針刺般,連及肛門,如同痔瘡疼痛,小便如淋,或有寒熱。這是因為分娩用力過度,傷及腸道,也因陰虛陽邪入侵,毒氣衝擊所致,稱為腸癰。(注:校定後認為苽子湯應使用冬瓜仁去殼後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