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18)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 (18)

1. 瀉痢(嘔吐附)瘧

丹砂丸

療寒熱相半兼治間日瘧子

丹砂 人參(各一分) 附子(一個半兩者)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煎竹葉湯下二三十丸發前三服中病則吐或身習習麻木未中病加至四十丸間日發前如法服中病即止。

光明丸

治久瘧神效方

光明砂(半兩) 恆山(一兩) 杏仁(十個)

上為細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再服。

烏姜散

治瘧

乾薑 良薑(各一兩並銼同炒紫色)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未發前熱酒調服。

扼虎膏

治諸瘧

胭脂 阿魏(各一大豆許同研)

上二味以大蒜肉和為膏用大桃核一個擘開去仁取一片以藥膏子填桃核內患者臨發時用藥桃核覆在手虎口上令藥著內以緋白系定男左女右經宿乃去之疾更不發。

真丹

寒熱諸瘧發作無常心下煩熱

常山(三兩末) 真丹(一兩即是虢州真黃丹以兩隔銚子將襯炒色變用)

上同研勻以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未發時三丸已發時三丸臨臥三丸米飲下。

靈砂散

治瘧疾久不瘥

附子(一兩約三個者) 靈砂(一分)

上將附子用麵裹炮以面焦為度去面並皮臍為細末與靈砂拌勻每於未發前冷酒調下一錢。

神聖散

治瘧

蛇皮(高處得者二寸)

上以燈焰上燒為灰入麝香少許同研細發前以蔥白酒調下。

治瘧疾久不瘥 氣體羸弱

上大烏頭一個端正者煻灰火中炮七遍不得焦了去皮臍碎切如米粒大以大棗七個水一大碗生薑七片蔥白七寸慢火同煎至半碗未發前先吃煮藥棗七個然後溫服。

論曰夫瘧有日作者,有間日而作者,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者,有寒多熱少者,但熱不寒者,然日作者瘧也,間日而作者痰瘧也,先寒後熱者寒瘧也,先熱後寒者溫瘧也,寒多而熱少者壯瘧也,但熱而不寒者癉瘧也,瘧脈自弦也。弦數者多熱,弦遲者多寒,弦小緊者可下之,弦遲者可溫之,數緊者可發汗針灸也,浮大者吐之瘥,弦數者風疾也,以飲食消息去之,凡治瘧於發前先食頃以治之,過則失時也,心瘧不治他皆可治。

多熱者白虎加桂湯及常山甘草前胡大黃作飲子服之,多寒者柴胡桂薑湯。

小緊者可下用和胃丸三粒妙。

可吐者常山汁飲之,若瘧連年不解者,由人體虛邪傷榮衛耗弱正氣不能自持故久而不去,謂之勞瘧,宜神精丹(方在中風門)。此疾雖田舍之人皆知之,但有冷熱虛實之異,今略論其一二,擇其必驗者,以備倉卒。若寒從背起冷大如手不甚戰慄以發熱而汗出或即頭痛嘔逆時作其脈遲小此由脾胃素弱因氣寒而水穀不能克化聚而成痰陰上乘陽陽為陰乘所以作寒寒逼陽虛散而為汗宜旋覆花丸(方見頭痛門)。

若寒熱如瘧不時發腹滿膨脝起則頭眩大便不通或時腹痛胸膈痞悶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結於腸間氣道不舒陰陰壅滯宜備急丸(方見頭痛門)。

至聖纏金丹

治赤白痢

硃砂 硇砂(以上各一兩並細研水飛) 巴豆(七十個去皮) 黃蠟(十棗大)

白話文:

瀉痢(嘔吐附)瘧

丹砂丸

治療寒熱交雜,兼治間日瘧。

將丹砂、人參(各一份)、附子(一個半兩)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用煎煮過的竹葉湯送服,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發病前服用三劑,病發時則會嘔吐或身體麻木,若未發病,則可加至四十丸;間日瘧,發病前按同樣方法服用,病發即停止服用。

光明丸

治療久瘧,療效顯著。

將光明砂(半兩)、恆山(一兩)、杏仁(十個)研磨成細粉,加入硃砂拌勻,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發病前用粥送服十五丸,若病情將發,再服用。

烏姜散

治療瘧疾。

將乾薑、良薑(各一兩,切碎後一起炒至紫色)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發病前用熱酒送服。

扼虎膏

治療各種瘧疾。

將胭脂、阿魏(各一大豆許)研磨在一起,用大蒜泥調和成膏狀。取一個大桃核,掰開去核,用一片桃核盛放藥膏。患者發病時,將塗有藥膏的桃核貼在虎口(手腕內側),藥膏貼在皮膚上,用紅白布固定,男性貼左手,女性貼右手,過一夜後取下,病情就不會再發作。

真丹

治療寒熱交雜,瘧疾發作時間無常,心下煩熱的病症。

將常山(三兩,研磨成粉)、真丹(一兩,即虢州真黃丹,用兩層隔熱的銚子,隔著炒至顏色改變)混合研磨均勻,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發病前服用三丸,發病時服用三丸,睡前服用三丸,用米湯送服。

靈砂散

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

將附子(一兩,約三個)用麵粉包裹,用火炮製至麵粉焦黃,去除麵粉和附子外皮及臍部,研磨成細粉,與靈砂(一份)混合均勻。發病前用冷酒送服一錢。

神聖散

治療瘧疾。

取高處採集的蛇皮(二寸),用燈火燒成灰,加入少量麝香,研磨成細粉。發病前用蔥白酒送服。

治療瘧疾久治不癒,氣體虛弱

取一個端正完整的大烏頭,用灰火炮製七遍,不可烤焦,去除外皮和臍部,切碎成米粒大小。用大棗七個,水一大碗,生薑七片,蔥白七寸,慢火煎煮至半碗。發病前先吃煮熟的大棗七個,然後服用溫熱的藥液。

論述

瘧疾有每日發作、隔日發作的,有先寒後熱、先熱後寒的,有寒多熱少、只有熱不寒的。每日發作的為瘧疾,隔日發作的為痰瘧,先寒後熱的為寒瘧,先熱後寒的為溫瘧,寒多熱少的為壯瘧,只有熱不寒的為癉瘧。瘧疾的脈象是弦脈,弦脈數的熱多,弦脈遲的寒多,弦脈小而緊的可以瀉下,弦脈遲的可以溫補,脈象數而緊的可以發汗或針灸,脈象浮大的可以催吐,弦脈數的為風疾,需調節飲食來治療。凡治療瘧疾,應在發病前服用藥物,過了時間就無效了。心瘧不治療,其他瘧疾都可以治療。

熱多的可用白虎加桂湯及常山、甘草、前胡、大黃製成的飲子服用;寒多的用柴胡桂薑湯。

脈象小而緊的可用和胃丸三粒。

可以催吐的可用常山汁服用。如果瘧疾連年不愈,是因為人體虛弱,邪氣損傷了榮衛,耗損了正氣,正氣不能自持,所以久治不癒,稱為勞瘧,宜用神精丹(方劑在中風門)。這種疾病即使農村人也知道,但有寒熱虛實的區別,這裡只略論一二,選取必驗的方劑,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寒邪從背部開始,寒冷像手一樣大,不甚戰慄,接著發熱出汗,或伴有頭痛、嘔逆,脈象遲小,這是由於脾胃素弱,因氣寒而水穀不能消化,聚而成痰陰,上乘陽氣,陽氣被陰氣所乘,所以發寒,寒邪逼迫陽氣,陽氣虛散而為汗,宜用旋覆花丸(方劑見頭痛門)。

如果寒熱如瘧疾,但發作時間不固定,腹部脹滿,起來時頭暈,大便不通,或時有腹痛、胸膈痞悶,這是由於宿食停滯不化,結在腸間,氣道不通暢,陰氣壅滯,宜用備急丸(方劑見頭痛門)。

至聖纏金丹

治療赤白痢疾。

將硃砂、硇砂(各一兩,研磨成細粉,用水飛),巴豆(七十個,去皮),黃蠟(十棗大)等藥材混合。